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人体微生物组可能已经处于生态学上的危险区!

我们如今生活的世界与我们的祖先当时生活的世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随着我们进入了新的地理纪元-“人类世”,在世界上留下了很多足迹。我们如今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包括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不过另外一个问题却常常被忽视:我们体内的微生物种群数量也在大幅下降。 如果我们体内的微生物组是整个微生物世界里的“金丝雀”(这种鸟体质比较差,需要精心养护)的话,那么最近的研究则表明它已经快要不行了。 在非洲的田野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来自哈德部落的猎户们熟练地宰杀一只狒狒,并在篝火边与他人分享美食。所有的部分都不会被浪费,包括器官、大脑以及肠胃等等。 这一场景以西方的标准来看则是十分可怕的。 不管它们如何获取食物,他们体内与环境中的微生物时刻发生着十分剧烈的交换,而这正是人类进化的源泉。 为什么这种交流如此重要呢?最近研究表明人体内的微生物种群数量的下降常常伴随着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尽管两者的因果关系如何至今仍不......阅读全文

慢病高发是人类在为医学发展史上的认识误区买单

  近日,科技部新药项目评审专家、国家微生态高技术示范工程基地负责人、著名微生态新药创研专家、山东省微生态学会主任委员崔云龙教授指出,慢病高发是人类在为医学发展史上的认识误区买单。  崔教授指出,长期以来,人类在医学发展史上,犯了一个不容小觑的错误,那就是过度重视人体自身的器官以及基因,忽视了共生器

昆明动物所发布精准诊断一类疾病的核心使能技术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马占山团队发布了两项生物信息技术(算法和软件),这两项技术可用于精准诊断菌群相关疾病指标的研发,也可用于其它环境微生物群系监测的研究。其技术报告以The P/N (Positive-to-Negative Links) ratio in complex networ

中科院最新文章解析人类母乳微生物菌群

  母乳是婴儿最健康、理想的营养来源, 也是人类进化和文明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最新的宏基因组学研究表明母乳含有高达数百种细菌, 而且包括一些常见的病原菌. 母乳微生物菌群是人类与微生物协同进化相互适应的产物, 而“微生物群落-宿主”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则应是保持健康母乳的基础. 然而, 迄今为止, 从

离调整微生物群改善感染 湿疹 痤疮 的那天还有多远?

  2012年12月,Jack Gilbert和他的团队拿着棉签抵达美国芝加哥一所十层高的新医院,此时距离该医院开业还有两个月。  他们在10间看起来空无一物的病房和2个护士站内的床栏、地板和其他表面采集样本,检测那些已经提早入驻的微生物。医院开业后,研究小组又多次返回,从患者的手部、腋下和其他身体

赵立平教授关于启动“国际华族微生物组研究计划” 的建议

  日前,梅斯医学获悉,上海交大教授、我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赵立平提出了启动“国际华族微生物组研究计划”的建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肠道菌群为代表的人体微生物组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吸引了全球众多科学家的目光。赵立平教授是国内系统开展微生物分子生态

2013值得关注的技术:微生物组功能研究

  《Nature Methods》杂志将2012年度技术授予了定向蛋白质组学(targeted proteomics)。同时,杂志还介绍了2013年值得关注的技术,包括纳米孔测序仪(Disruptive nanopores)、微生物组功能研究(Probing microbiome func

《PNAS》八大热点文章

  “RNA世界”的理论认为生命的起源是RNA,但具体的材料是什么尚未有定论。最新研究指出含有肌苷(I)而不是鸟嘌呤(G)的RNA具有高复制能力。   《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是与Nature、Science齐名,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综合学科文献之一,PNAS收录的文献涵盖生物、物理和社 科学

国家基金委八大学部公布“优先发展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十三五”期间,通过支持我国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从国家重大需求中凝练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创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提升我国主要学科的国际地位,提高科学技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学部遴选优先发展领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则是:  (1)在重大前沿领域突出学科交叉,注重多学科协同攻关,

昆明动物所等在人体菌群多样性与疾病关系研究中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马占山课题组在The ISME Journal上发表文章,揭示肠道菌群多样性与疾病间不一定存在相关关系。严格统计分析表明只有在大约1/3情形,菌群多样性才与“菌群相关疾病”之间具有显著关系。  人体菌群主要分布在肠道、口腔、皮肤、呼吸道和生殖道五大部位,但远不止如此

高膳食纤维可改善2型糖尿病

  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团队新近研究发现,高复合膳食纤维选择性富集出的肠道细菌可改善2型糖尿病。相关研究论文于3月9日刊登在美国《科学》杂志上。专家认为,以活跃的短链脂肪酸产生菌为靶点进行个性化营养干预,很可能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防治2型糖尿病的生态学新手段。  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包含

Nature子刊探讨节食的影响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小鼠研究中探讨了终身节食对于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证实节食能够帮助动物建立起结构平衡的肠道微生物群结构体系,减少肠道中的抗原量而使得宿主受益。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7月16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

四川农大:肠道菌群蕴藏长寿的关键

  尽管全球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影响衰老的生物学因素仍然是难以捉摸的。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一直把重点放在确定有助于健康老龄化的遗传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我们肠道微生物群的作用。最近,来自四川农业大学和美国阿肯色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Current Biology》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微生物组

第七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在香港成功召开

  2012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为期三天的第七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暨2012年亚太区生物信息学峰会在香港九龙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华大基因主办,《GigaScience》杂志协办。来自全球300多名专家学者云集香港,共同探讨了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云计算、生物伦理等研究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并深入探

第七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在香港成功召开

  2012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为期三天的第七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暨2012年亚太区生物信息学峰会在香港九龙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华大基因主办,《GigaScience》杂志协办。来自全球300多名专家学者云集香港,共同探讨了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云计算、生物伦理等研究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并深入探

300位!2019国家杰青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

  根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将2019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予以公布。申请人性别专业技术职务研究领域依托单位陆帅男教授反问题计算方法与数学理论复旦大学袁军华男教授细菌运动的物理机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林伟男教授现代生物数学中的方法、理论及在交叉研究中

未来全球农业至为重要的100个问题。

   1.前言  尽管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全球粮食生产有显著的增长, 但当今社会需要面对的最重要挑战之一是,如何养活21世纪中叶全球即将达到的90亿人口。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又不明显增加粮价,基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对能源安全、地区饮食结构变迁的关注,以及到2015年全球贫穷和饥饿减半的千年目标,估计届

2018年微生物领域都有哪些惊人发现?

  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一个成年人的细胞数量大约是10的13次方,而与人体共生的细菌比人体细胞还要多10倍,其中肠道菌群就包含了500-1000种不同的细菌。早在1886年,就有学者发现了大肠杆菌对消化有辅助作用。由此而展开的,对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等常见肠道菌的发现和功能探索也开启了早期人类对

赵立平专访:人类微生物组研究,解密人体第二基因组

2007年12月美国《科学》杂志预测:人体共生微生物的研究将可能是国际科学研究在2008年取得突破的7个重要领域之一。就如何研究共生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问题,4月刚刚出席了巴黎国际人类微生物组研究联盟筹委会会议的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赵立平接受了《科学时报》的采访。 深圳华大基因

人民日报:微生物组引发研究开发热潮

由美国、英国、中国等12国科学家参加的大洋钻探旨在打穿地球壳幔边界。1月16日,美国微生物学家在“决心”号大洋钻探船上分析微生物样品。5月22日,在西南印度洋执行大洋科考任务的“向阳红10”科考船上,科考队员顺利回收我国首个深海沉积物微生物原位培养系统。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联邦航天署于3月1

两年三千万,深挖微生物“黑科技”

  人类认识的微生物还不足1%,微生物群体及其功能的形成过程和机制,以及驱动微生物群演化的动力等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黑箱”。  “项目执行期为两年,总投入三千万元人民币,14个研究单位、30个研究团队投身其中。通过这一‘种子计划’的实施,为‘中国微生物组计划’做好预研工作。”在1月12日接受科技日

中科院微生物组计划:研究中药与肠道微生物间作用机制

  “项目执行期为两年,总投入三千万元人民币,14个研究单位、30个研究团队投身其中。  通过这一‘种子计划’的实施,为‘中国微生物组计划’做好预研工作。”在1月12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刘双江研究员说,希望在人类代谢性疾病并发症和中草药调控肠道微生物方面有所突破,相关

一文了解我国肠道微生物行业的产业现状

   人体是由自身细胞及共生的大量微生物细胞所共同组成的复杂共生生命体。人体肠道微生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被称为“第二基因组”。在人体微生物组学中,96-99%的微生物聚集在胃肠道,肠道微生物与机体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本文,我们整理了肠道微生物行业的产业现状,包括肠道微生物的应用场景、产业化

刘双江纪海丽:微生物组研究:关乎人类的未来

  当人类第一次认识到微生物的存在时,并不知道这种个头微小的生命体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石、关系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将极大地帮助人类克服当今所面临的生存挑战,还能提供人类未来生存之道。如今,人类基因组的神秘面纱已渐渐揭开,微生物组又成为各国生命科学竞争的焦点,纷纷启动微生物组研究计划。科学家们呼

微生物组研究:关乎人类的未来

当人类第一次认识到微生物的存在时,并不知道这种个头微小的生命体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石、关系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将极大地帮助人类克服当今所面临的生存挑战,还能提供人类未来生存之道。如今,人类基因组的神秘面纱已渐渐揭开,微生物组又成为各国生命科学竞争的焦点,纷纷启动微生物组研究计划。科学家们呼吁,

微生物组研究:关乎人类的未来

当人类第一次认识到微生物的存在时,并不知道这种个头微小的生命体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石、关系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将极大地帮助人类克服当今所面临的生存挑战,还能提供人类未来生存之道。如今,人类基因组的神秘面纱已渐渐揭开,微生物组又成为各国生命科学竞争的焦点,纷纷启动微生物组研究计划。科学家们呼吁,

彼昂院士团队探明植物响应重金属27个关键蛋白

   谈到重金属污染,公众首先想起的就是镉大米及其危害,而这只是科学家们研究的起点。他们想搞清楚,受到重金属污染时,植物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植物的哪些响应机制与重金属污染有关。更现实一点,有没可能让重金属污染集中在蔬菜或水稻的非食用部位,从而减少其对人体的影响?  这些正是广东省首批领军人才、华

全球40家创新公司竞逐国内微生物组产业走向应用爆发期

  2016年,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预言《2017十大医疗创新科技》,其中利用微生物组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领域高居榜首,这表明全球已掀起微生物研究的新热潮且取得瞩目成绩,同时在市场潜力与应用前景方面,微生物组学将焕发无限生机。   我们知道,所有机体包括人在内都与微生物是共生体,人体身上有超过1

“万能”的肠道微生物

   公元前300多年,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扬言:“所有疾病始于肠道”。  两千多年后,医学工作者们发表了众多研究成果,他的观点正在一点一点地被证实。当我们谈到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时(比如慢性肠炎、糖尿病,甚至阿尔茨海默症、衰老、肥胖症、药物疗效等),我们逐渐意识到,肠道微生物几乎是绕不开

年终盘点:2018肠道微生物重要研究盘点

  在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中,超过99%都是细菌。人体正常的肠道细菌种类有500~1000 种。人肠道中的细菌细胞数达100万亿个,占人体总微生物量的 78 %,然而人体细胞总数也不过10万亿个,这意味着胃肠道内的细菌总数比人体细胞总数还多10倍。  肠道细菌不仅数量庞大,种类也繁多。占主要地位的是厚

生活方式决定肠道微生物

  肠道菌群负责人体健康和营养的许多方面,但是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西方”人群。目前,包括德国Max Planck进化人类学研究所在内的一项国际合作研究,首次分析了一个现代狩猎采集群体(坦桑尼亚的哈扎人)的肠道菌群。这项工作的结果表明,哈扎人拥有独特的肠道微生物属性,其特征在其他任何人群中都没有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