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2013值得关注的技术:微生物组功能研究

《Nature Methods》杂志将2012年度技术授予了定向蛋白质组学(targeted proteomics)。同时,杂志还介绍了2013年值得关注的技术,包括纳米孔测序仪(Disruptive nanopores)、微生物组功能研究(Probing microbiome function)、近红外探针(Near-infrared probes)、干细胞体外微环境(In vitro niches)等等。 大约几年前,人们开始争相对直接取自环境的微生物进行大规模测序。随着每个栖息地的宏基因组序列蜂拥而至,微生物生态学的新阵地在哪里?《Nature Methods》杂志认为,分子图谱分析技术与DNA测序互补,有望带我们深入了解看不见的生物群落的功能。 微生物的大规模测序在这两年相当热门,目前已有多项成果发表。今年6月,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顶级期刊都公布了人类微生物组计划的最......阅读全文

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在环境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在新世纪之初,由于全球人增地减、资源匮乏,人类对环境的依赖性愈来愈强烈。随着人类的生活要求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大量人工合成的并难以被天然微生物迅速降解转化的污染性化合物进入到自然环境中,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及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土壤污染区,污染还导致资源环境中生物重组,使物种的分布与

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在环境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在新世纪之初,由于全球人增地减、资源匮乏,人类对环境的依赖性愈来愈强烈.随着人类的生活要求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大量人工合成的并难以被天然微生物迅速降解转化的污染性化合物进入到自然环境中,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及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土壤污染区,污染还导致资源环境中生物重组,使物种的分布与多度均发生深刻

中科院最新文章解析人类母乳微生物菌群

  母乳是婴儿最健康、理想的营养来源, 也是人类进化和文明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最新的宏基因组学研究表明母乳含有高达数百种细菌, 而且包括一些常见的病原菌. 母乳微生物菌群是人类与微生物协同进化相互适应的产物, 而“微生物群落-宿主”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则应是保持健康母乳的基础. 然而, 迄今为止, 从

离调整微生物群改善感染 湿疹 痤疮 的那天还有多远?

  2012年12月,Jack Gilbert和他的团队拿着棉签抵达美国芝加哥一所十层高的新医院,此时距离该医院开业还有两个月。  他们在10间看起来空无一物的病房和2个护士站内的床栏、地板和其他表面采集样本,检测那些已经提早入驻的微生物。医院开业后,研究小组又多次返回,从患者的手部、腋下和其他身体

因为读博期间看了一本旧书,于是发表了一篇《Cell》文章

  《Cell》杂志最近发表了有关昆虫共生细菌的新功能,这些细菌实际上已经发育成为了昆虫的组成部分。   blob.png   文章一作、埃默里大学生物系博后学者Hassan Salem在生物学家Nicole Gerardo实验室工作。他们专门研究昆虫微生物相互作用进化生态学。该实验室结合基因组

浙大团队绘制土壤基因组基因相关性网络 解码土壤“黑箱”

  土壤微生物是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及其他土壤生态过程的关键驱动因子。由于土壤结构和组成的复杂性,土壤微生物生态过程在研究中一直以来都被作为“黑箱”看待,要清楚阐明土壤生态功能是土壤生态学研究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近日,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徐建明教授团队在微生物学顶级期刊《国际微生物生态

基金委重视并推动微生物与地球环境相互作用研究

  如今地球环境危机、资源危机、健康危机日益严重,如何解决这些危机已成为现代科学研究所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微生物是地球所有生命的奠基者,并逐渐改变着地球的环境,因而认知微生物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不仅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也是环境微生物学研究本身的核心科学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于2012年年底在

454高通量测序——研究土壤微生物的新手段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在土壤中生活有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种群,包括原核微生物如细菌、蓝细菌、放线菌及超显微结构微生物, 以及真核生物如真菌、藻类( 蓝藻除外) 、地衣等。它们与植物和动物有着明确的分工,主要扮演“分解者”的角色,几乎参与土壤中一切生物和生物化学反应,担负着地球C、N、P、S 等物质循环的

454高通量测序-研究土壤微生物的新手段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在土壤中生活有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种群,包括原核微生物如细菌、蓝细菌、放线菌及超显微结构微生物, 以及真核生物如真菌、藻类( 蓝藻除外) 、地衣等。它们与植物和动物有着明确的分工,主要扮演“分解者”的角色,几乎参与土壤中一切生物和生物化学反应,担负着地球C、N、P、S 等物质循环

微生物学的发展

 17世纪中叶荷兰人吕文虎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用自制的简单显微镜观察并发现了许多微生物。  一大批研究者在19世纪下半叶推动了微生物学研究的蓬勃发展,其中贡献最突出的有巴斯德、科赫、贝耶林克和维诺格拉德斯基。  微生物学的一套基本技术在19世纪后期均已完善,包括显微术、

昆明动物所发布精准诊断一类疾病的核心使能技术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马占山团队发布了两项生物信息技术(算法和软件),这两项技术可用于精准诊断菌群相关疾病指标的研发,也可用于其它环境微生物群系监测的研究。其技术报告以The P/N (Positive-to-Negative Links) ratio in complex networ

Cell杂志12月最受关注的八篇文章

  Cell创刊于1974年,现已成为世界自然科学研究领域最著名的期刊之一,并陆续发行了十几种姊妹刊,在各自专业领域里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Cell以发表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创性科研报告为主,许多生命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都发表在Cell上。本月《Cell》前十名下载论文为:  A Method for

第四届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讨会召开

  5月5日,由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和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第四届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讨会”在厦门召开。来自美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家及北京、石家庄、南京、长沙、广州、厦门等地的40余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   会议邀请了美国科学院院士James Tiedje教授,根特大学To

青岛能源所新一代元基因组平台建设取得进展

  元基因组是指一定环境下整个微生物群落中的所有遗传信息的总和。元基因组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克服了传统分离培养方法仅局限于群落中可培养组分(一般仅占1%)的缺陷,使挖掘、认识与利用不可培养的组分(即另外之99%)成为可能,为全面研究自然状况下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提供了新途径。   元基

第七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在香港成功召开

  2012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为期三天的第七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暨2012年亚太区生物信息学峰会在香港九龙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华大基因主办,《GigaScience》杂志协办。来自全球300多名专家学者云集香港,共同探讨了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云计算、生物伦理等研究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并深入探

第七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在香港成功召开

  2012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为期三天的第七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暨2012年亚太区生物信息学峰会在香港九龙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华大基因主办,《GigaScience》杂志协办。来自全球300多名专家学者云集香港,共同探讨了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云计算、生物伦理等研究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并深入探

这位大学教授为何辞职向科技部发起申诉?

  今天的朋友圈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赵立平所发的微信,成了热门转发帖,因为——  他申请食品重大专项因形式审查不合格被淘汰出局,理由是:根据申请指南,他的研究内容没有全覆盖!(申请的健康食品研究项目的申报书没有提到要研究食品的色香味形,虽然他的标书中有课题与感官评价技术相关)  而当他电话咨询时,有

基金委发布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合作项目征集指南

  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合作研究项目征集指南   一、项目说明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CGIAR)下属10个中心(研究所),即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Bioversity)、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的应用与实验流程

分子诊断是诊断市场增长最快的部分。萤光原位杂交和FISH分析包括700万人口的5亿美元的市场。。FISH市场预计为11%,较去年同期成长为下一个五年。400至500万人口的市场,在美国产生。FISH测试是用来识别生物标记DNA / RNA的形式。它是用于遗传作图和基因表达分析公知的方法。这种

以色列Aharon Oren教授来微生物所进行学术访问并作学术报告

国际知名嗜盐微生物学专家,ICSP(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Systematics  of  Prokaryotes)主席,ISSL(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nb

肠道微生物DNA的提取方法

实验概要肠道微生物DNA是进行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的前提。能否获得高的DNA提取率和高质量的DNA,从而真实地反映微生物群落的实际情况,是保障研究结果是否可靠的关键。如何获取高质量、较完整的肠道菌群基因组DNA是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关键。本研究采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酶解法等进行DNA提取,并对其进行

浙江大学最新评述:深度测序技术发掘植物病毒资源

  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

科学时报:大熊猫研究步入基因组时代

10月11日,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宣布,大熊猫晶晶的基因组框架图绘制完成,这是世界首例用短序列进行新物种测序与组装新技术完成的大型基因组序列图。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大熊猫基因组项目负责人田埂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基因组框架图涵盖基因组95%区域,覆盖基因区约98%。虽然这还不是最终的基因

宏基因组测序帮助科学家增加12倍海洋病毒种类

  你知道吗?当你在海里游泳时吞下一口海水,就可能吞下了数以亿计的病毒。  尽管海洋中的病毒数量惊人,并且在自然界的碳循环等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自海洋病毒首次被发现以来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仍然对其多样性及遗传信息知之甚少。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开始着手分析海洋病毒的功能与多样性,特

PNAS:新型DNA分析策略助力土壤宏基因组研究

  对于土壤微生物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虽然没有人进行过准确的调查,但一勺土壤中就容纳了数千亿个微生物细胞,包含成千上万的物种。密歇根州立大学(MSU)微生物生态学中心的特聘教授Jim Tiedje指出:“土壤是地球上最多样的微生物栖息地,但我们很少了解土壤微生物的身份和功能。”Tiedje和M

南海海洋所利用生物合成技术获得强效抗结核抗生素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广东医科大学合作的研究论文,以Biosynthesis of ilamycins featuring unusual building blocks and engineere

四川农大:肠道菌群蕴藏长寿的关键

  尽管全球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影响衰老的生物学因素仍然是难以捉摸的。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一直把重点放在确定有助于健康老龄化的遗传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我们肠道微生物群的作用。最近,来自四川农业大学和美国阿肯色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Current Biology》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微生物组

神秘微生物的发现为海洋生态系统研究带来新视角

首篇利用454测序系统全新GS FLX Titanium试剂发表的论文聚焦宏基因组学 一种在公海中发现的非同寻常的微生物迫使科学家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他们对于海洋生态系统中碳氮循环的理解。一个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小组利用罗氏属下454生命科学公司全新的GS FLX Titani

与巴基斯坦科学基金会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发布

   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巴基斯坦科学基金会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的通知  经公开征集,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巴基斯坦科学基金会(PSF)共收到合作研究项目申请191项。根据我委相关规定,经过初步审查,并与巴方核对清单,确定有效申请为168项,现将通过初审的项

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名单之清华大学(生物类)

  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消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等方面的评审结果。有关评审结果将通知相关依托单位,其科研管理人员可登录科学基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