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北大科学家解析小鼠着床前胚胎中的单碱基分辨率5fC谱图

2017年3月23日,北京大学BIOPIC中心汤富酬课题组与生命科学学院伊成器课题组合作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5-Formylcytosine Landscapes of Mammalian Early Embryos and ESCs at Single-Base Resolution”的研究论文,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单细胞水平的5-醛基胞嘧啶全基因组测序,并解析了小鼠着床前胚胎中的单碱基分辨率5-醛基胞嘧啶(5fC)谱图。 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会发生剧烈的表观遗传重编程。在5-甲基胞嘧啶的主动去甲基化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新颖的表观遗传学修饰5fC。汤富酬课题组与伊成器课题组紧密合作,开发了一种基于特异性化学标记的单细胞、单碱基分辨率的5fC测序技术(CLEVER-seq),并将其应用于小鼠着床前胚胎以及哺乳动物多能干细胞的5fC检测。研究发现,在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阅读全文

中国科学家9月参与发表多篇Nature文章

  9月中国学者参与的多项研究在Nature杂志及其重要子刊上发表,其中包括NIBS邵锋研究组解析细胞炎性坏死的关键分子机制,还有北京大学在Nature Methods上发表的5-醛基胞嘧啶测序新技术等。  NIBS邵锋研究员近年来发表了多项重要成果,最新这一项利用最新的CRISPR/Cas9基因组

Nature Methods发表论文报道5-醛基胞嘧啶测序新技术

  2015年9月7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伊成器研究组在《Nature Methods》杂志在线发表题为“Bisulfite-free, base-resolution analysis of 5-formylcytosine at the genome scale”的研究论文(DOI: 10.1

中国学者发表Nature Methods综述:表观转录组分析新技术

  12月29日的Nature Methods杂志公布了2016年度技术:Epitranscriptome analysis(表观转录组分析),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伊成器研究员受邀发表了题为“Epi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technologies: decoding

上海生科院合作揭示受精卵DNA去甲基化重要机制

  9月11日,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徐国良研究组、李劲松研究组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汤富酬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Active and Passive Demethylation

北京大学Nature子刊发布表观遗传新成果

  来自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通过全转录组绘图揭示出了可逆及动态的N1甲基腺苷(N1 methyladenosine,m1A)甲基化组。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发布在2月10日的《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上。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伊成器(Chengq

FDA批准首个帕金森病新药,肺具有造血功能……

  本周回顾,GSP和GMP认证费自4月1日起全部取消,药明康德已正式启动A股IPO流程,默克/辉瑞PD-L1抗体获FDA批准,FDA批准十年来首个帕金森病新药,GEN网站公布2017年最具吸引力的生物制药公司收购标的TOP10,Nature惊人发现肺的新功能——造血,利用智能手机就能检测精子质量…

2月20日《自然》杂志精选

  乳腺中的活性双能干细胞   哺乳动物乳腺中双能干细胞和单能干细胞各自所起作用是当前很多研究工作的一个重点。 Jane Visvader及同事开发出一个三维成像方法,它与一个“随机多色reporter”一起使用,使研究人员能够在克隆层面上进行世系追踪和对整个输乳管进行活体细胞追踪。本文作者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