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自然—通讯》报道研究发现调控日本血吸虫生殖发育基因

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胡薇团队,绘制了日本血吸虫从合抱至性成熟产卵过程的动态表达谱,解析了整个发育过程的基因表达特征和分子事件,发现了雌虫与雄虫在合抱后的发育过程中功能分化明显,到成熟阶段达到完美的功能互补,并鉴定了调控雄虫合抱的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及控制雌虫生殖系统发育的G蛋白偶联受体,指出血吸虫的生殖发育调控可能与昆虫的激素调节模式类似。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血吸虫病流行于76个国家和地区,是仅次于疟疾的世界第二大寄生虫病。虫卵是其致病与传播的主要因素。了解和揭示血吸虫生殖系统发育成熟产卵的分子机制,不仅可以从分子水平认识血吸虫的有性生殖发育方式,也可以为开发抗血吸虫病疫苗和药物靶点提供分子信息。 胡薇课题组通过RNA测序技术分别获取了日本血吸虫雌虫和雄虫在性成熟过程中的不同时间点的基因表达谱,展示了4561条新的血吸虫转录本。对该动态表达谱分析发现,日本血吸虫的雌虫和雄虫在合抱前与合抱......阅读全文

日本血吸虫形态学观察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血吸虫也称裂体吸虫(Schistosoma)。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有: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和马来血吸虫等。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吸虫。日本血吸虫(S.japonicum)分布于中国、日本、菲律宾与印度尼西亚。在中国,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

日本血吸虫形态学观察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血吸虫也称裂体吸虫(Schistosoma)。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有: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和马来血吸虫等。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吸虫。日本血吸虫(S.japonicum)分布于中国、日本、菲律宾与印度尼西亚。在中国,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

微生物前沿:血吸虫免疫逃避机制

  血吸虫抵抗血吸虫宿主防御反应的免疫逃避机制非常复杂,目前较为肯定的机制包括抗原的改变和促使宿主的免疫应答下调的免疫调节。对此,荆楚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的向会耀等人在汉斯《微生物前沿》2013年1月期刊上发表了相关研究文章。   抗原改变主要是血吸虫抗原的模拟、变异和伪装,使宿主的免疫监视功能敏

PLoS Pathog:损伤触发血吸虫干细胞生长

  2016年11月6日/生物谷BIOON/--根据一项新的研究,被称作血吸虫的寄生性扁虫需要一种被称作cpb1的基因才能在小鼠体内存活。这项研究也证实血吸虫干细胞大量生长作为对损伤作出的反应。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11月3日发表在PLoS Pathogen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issue De

热带病如何入侵欧洲——杂交血吸虫能耐见长

   血吸虫病感染了大约2.3亿人,是继疟疾之后世界上传播最广的寄生虫病。但温带地区被认为可以幸免:血吸虫扁虫只在非洲、印度和南美洲温暖地区很常见。让寄生虫学家Jerome Boissier感到意外的是,2014年,法国和德国的医生给他打电话说,两个从未离开过欧洲的家庭都患上了这种疾病,它会导致发烧

Nature:“寄生”在人体的干细胞

  从它的最终宿主(人类)的角度来看,寄生扁形虫曼氏血吸虫(Schistosoma mansoni)有着一种可怕的生活方式。它在粪水中孵化,在钉螺(snail)身体内长成幼虫,然后钻过人类皮肤在静脉中寄生。一旦到达静脉,它会长成成虫,进行交配。如果是雌虫,会开始产卵。它能在人体内存活数

中国学者《Nature》《PloS One》公布两个基因组图谱

  继中国科学家在《Nature》上公布首个中国人基因组“炎黄一号”后,近期中国的科学家又在《Nature》及《PLoS One》上公布新的基因组序列。     陈竺领导的研究小组在Nature发表血吸虫基因组   犹他大学病理学系博士解析“第二代测序前的序列捕获芯片及比较基因组杂交

资金不足致全球抗击血吸虫步履蹒跚

Miriam Tendler 。图片来源:K. KUPFERSCHMIDT/SCIENCE  疫苗是抵御血吸虫病的有力武器,但是由于兴趣和资金的缺失,如今疫苗研究阻力重重。  Miriam Tendler已经20多年没有搬动过她的实验室了。这间办公室十分狭窄,几乎被各种纸张

中国科学家7月连发三篇Nature

  英国著名杂志《Nature》周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   近期中国学界接连在这一杂志上发表了研究成果,包括:

揭秘血吸虫感染肝纤维化的关键通路

  血吸虫病是一种蠕虫感染性疾病,据统计超过74个国家约2亿人受到该疾病的威胁。其中,肝纤维化是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最为严重的生理现象。   近期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Enhanced Wnt Signalling in Hepatocytes is Associated

揭秘血吸虫感染肝纤维化的关键通路

血吸虫病是一种蠕虫感染性疾病,据统计超过74个国家约2亿人受到该疾病的威胁。其中,肝纤维化是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最为严重的生理现象。近期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Enhanced Wnt Signalling in Hepatocytes is Associated wit

上海生科院重点实验室发表文章揭示血吸虫潜在药靶

中国科学家鉴定出了一组血吸虫蛋白质,它们能帮助这种寄生虫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 科学家们希望,这一研究能为以血吸虫关键蛋白质为靶点的药物研究提供线索。 这项研究于今年7月发表在中国权威科学刊物《科学通报》上。 2006年,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已经完成了血吸虫蛋白质结构的鉴定工作。

中国变暖“可能导致血吸虫病规模扩大”

[北京]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到2050年,中国不断变暖的气候可能会让该国更大面积的区域面临血吸虫病传染的威胁。 由一个国际研究团队进行的该研究发表在了《美国热带医学与卫生学》杂志的2月号上,它研究了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的分布与温度敏感性,日本血吸虫是在中国和东南亚

科研人员完成血吸虫基因组测序

  新华网伦敦7月16日电 两个国际科研小组16日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两篇论文,分别报告其研究人员完成了对亚洲血吸虫和非洲血吸虫的基因组测序,这些成果将有助于研发相关药物。   在16日最新一期《自然》杂志的封面上,是曾让人视为“瘟神”的血吸虫的图像,但这一次它引起注意却是因为其基因组被完全

酶联法检测血吸虫抗体

酶联法检测血吸虫抗体 [检测方法] ELISA法 [方法学原理] 将血吸虫可溶性抗原与固相载体联结形成固相抗原,加待检血清,如血清中有特异性抗体则与固相抗原相结合,形成固相抗原抗体复合物;再加HRP标羊抗人IgG抗体,形成固相抗原—抗体—羊抗人IgG酶标记抗体复合物,在此基础上加酶底物显

研究发现调控日本血吸虫生殖发育基因

  3月20日,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胡薇团队,绘制了日本血吸虫从合抱至性成熟产卵过程的动态表达谱,解析了整个发育过程的基因表达特征和分子事件,发现了雌虫与雄虫在合抱后的发育过程中功能分化明显,到成熟阶段达到完美的功能互补,并鉴定了调控雄虫合抱的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及控制雌虫生殖系统发育

血吸虫卵蛋白分子可治肝损伤疾病 "管束"免疫系统

  科近日,南京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系的苏川教授从血吸虫卵中提取出SJMHE1和SJHSP60两种蛋白分子,具有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前景,该成果已获国家专利。   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甲亢、I型糖尿病等,都是因为人体免疫系统“防卫过度”造成的。通常,免

脉管系统寄生虫的病原检查方法

脉管系统寄生虫的病原检查方法:由于脉管系统内寄生虫的寄生部位及离体途径的不同,决定了病原学检查方法的不同。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阶段也可寄生在血液的有核细胞内。本章主要介绍丝虫、血吸虫、疟原虫、利什曼原虫、锥虫及巴贝虫的病原学检查。有关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方法见其它网页。一、血膜染色法血液检查是诊断疟

血吸虫卵蛋白分子可治疗肝损伤等疾病

  近日,南京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系的苏川教授从血吸虫卵中提取出SJMHE1和SJHSP60两种蛋白分子,具有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前景,该成果已获国家专利。   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甲亢、I型糖尿病等,都是因为人体免疫系统“防卫过度”造成的。通常,免疫

显微摄影精彩图片汇总(六)

27.繁星花花粉繁星花花粉繁星花(Penta lanceolata flower)花粉粒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花粉粒的直径约为40微米。28.繁星花柱头繁星花柱头繁星花柱头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柱头的直径约为140微米。29.血吸虫血吸虫这是寄生虫血吸虫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在人与受血吸虫感染的水接触后,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寄生虫也能治疗疾病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屠呦呦、威廉·C·坎贝尔和大村智。这个奖名至实归,因为这三位和其他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让人类得以有效降低寄生虫带来的严重危害。寄生虫病曾经是威胁人类生命的最主要威胁,但在科学家、国际机构和各个国家卫生机构的长期努力下,寄生虫病已经逐渐淡出威胁人类生

李铁军: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不会造成血吸虫病北移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李铁军8月7日表示,由卫生血防、水利、环境等有关科研单位为期三年的研究表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不会造成血吸虫病北移和扩散。 李铁军表示,从2004年开始,南水北调办公室组织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南水北调办公室政策及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开展了

7月16日《自然》杂志精选

     两种血吸虫完整基因组序列被确定   两个国际联合课题组在本期Nature上报告了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的完整基因组序列。它们是引起血吸虫病(也称“裂体血吸虫病”)的三种主要病原体中的两种。血吸虫病是一种“被忽视的”热带疾病,影响76个国家的超过2亿人。对新的基因组序列所作

人类以身试法对抗血吸虫病

  2月的一个周四中午12点05分,一名实验室技术人员取下含有一只独栖红螺的六孔板,并将其浸入强光下加热的水槽中。光照和温暖预示着上百只微小的寄生虫幼虫将从这只软体动物中涌出。现在,对于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传染病医生Meta Roestenberg来说,计时已经开始。她有约4个小时

人类以身试法对抗血吸虫病 以测试感染模型是否安全

  2月的一个周四中午12点05分,一名实验室技术人员取下含有一只独栖红螺的六孔板,并将其浸入强光下加热的水槽中。光照和温暖预示着上百只微小的寄生虫幼虫将从这只软体动物中涌出。现在,对于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传染病医生Meta Roestenberg来说,计时已经开始。她有约4个小时的时间开展一项独特

PLoS Pathog:寄生蠕虫感染可能有助于抵抗HIV感染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Esther de Jong和英国利物浦大学的William Paxton及其同事们发现寄生蠕虫感染可以降低T细胞对对HIV-1感染的易感性。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PLoS Pathogen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chistosoma mansoni sol

寄生虫能够影响人们的行为!

  看了最近的一些研究,你可能会理解人们的一些怪异而不可预知的行为。  为了探究我们产生怪异举动的原因和目的,科学家们做了大量心理学和经济学交叉领域的研究。但是否还有其它不可见的影响呢?  随着我们对寄生虫和细菌对于人类行为影响的研究的逐渐深入,我们很有可能逐步了解它们是如何对人们社会行为产生影响的

粪便的显微镜检验-寄生虫卵

寄生虫卵从粪便中检查寄生虫卵,是诊断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最常用的检验指标。(一) 蛔虫 (ascaris lumbricoies)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检验指标。1.蛔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 幼

陈竺出席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会议

  卫生部部长陈竺提出,卫生部将继续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把血防工作作为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全面落实传染源控制策略,加大防治力度。  陈竺是在9月6日国务院于湖北省武汉市召开的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会议上作如上表示的。  据介绍,血吸虫病主要流行于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

《自然》杂志内容精选

    各种“组学”中有多少是必要的  刚开始时只有“基因组”和“基因组学”。现在有数千个不同的“组”和“组学”,其中有些已明确成为重要知识体系和研究领域。不过有些就不是这样,并且还被谴责为没有必要、无关紧要、毫无意义、不合语法等等。本期《自然》上一篇文章对各种“组学”进行梳理,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