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水稻高产新品种有利稻田甲烷减排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由张卫建研究员领衔的作物耕作与生态创新团队,在水稻植株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调控效应及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阐明了水稻新品种在典型稻田的甲烷(CH4)减排效应,揭示了水稻植株与稻田CH4排放的地上地下互作机制。此研究说明我国现代水稻育种是一个既增产又减排的历程,对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物品种改良和稻作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相关论文于2017年5月2日在线发表在《全球变化生物学(Global Change Biology)》上。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和消费国,稻田CH4排放问题一直受到国际广泛关注。适度提高植株生物量和增强茎秆及根系,是突破水稻单产徘徊不前的育种与栽培新途径。由于水稻当季光合产物也是稻田CH4产生菌的重要碳源,因此,国内外普遍认为水稻高产新品种将进一步增加稻田CH4排放。 该团队研究发现,水稻高产新品种不仅可以通过根系分泌物和凋落物的形式为稻田CH4产生菌提供更多的碳源,促......阅读全文

Nature:新型转基因水稻既高产又环保

  水稻是全球超过半数人口的主要能量来源,对于人类的粮食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水稻的生长过程每年会释放超过一亿吨甲烷气体,贡献了全球17%的甲烷(温室气体)的释放量。来自中国福建农科院、中国湖南农业大学、瑞典农业大学和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的联合课题组近期在《Nature》刊文称,通过转基

福建农科院等Nature发表重大转基因成果

  科学家们最近开发了一种新型转基因(GM)水稻,能显著减少农业对气候的影响。这种水稻装备了大麦的DNA,不仅产量更高,而且甲烷(一种很强的温室气体)释放量只是传统水稻的1%。这种水稻有助于提高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因此备受关注。  全球变暖有20%是甲烷引起的,而主要的人类甲烷排放来自农业活动,包括

南京土壤所稻田甲烷排放机理研究取得进展

  近10年来,与稻田甲烷排放关系密切的甲烷产生和氧化,特别是甲烷产生途径和氧化率(被氧化的百分率)研究备受关注。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徐华研究员课题组通过田间与培养试验,采用稳定性碳同位素自然丰度法研究了水稻生长季水分管理对中国江苏环太湖地区典型单季稻田甲烷产生途径和氧化率

福建省在低甲烷高淀粉水稻领域取得重大开创性研究成果

  日前,世界权威科学杂志《自然》主刊发表了福建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与瑞典农业科学大学的联合研究成果—低甲烷高淀粉水稻SUSIBA2。该成果首次研究出在水稻不减少甚至增加淀粉产量基础上,减少稻田甲烷排放的方法。这项世界植物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在科学成就、国际影响和应用前景方面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科学家培育出“减排水稻” 可减少甲烷排放并生产更多稻米

  一种新的转基因(GM)水稻或许能够显着减少农业生产对地球气候产生的影响。这种新作物携带了来自大麦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其释放的甲烷—— 一种强大的温室气体——仅相当于常规水稻的1%,并能够生产更多的稻米。   专家认为,这种方法对于促进粮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潜力,但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从而确

气候变化致稻作农业甲烷排放增加

水稻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人类营养和热量摄入的主要来源。没有水稻,这个世界将全然不同。但据环境新闻服务网报道,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高,再加上气温的不断上升,使得水稻种植业逐渐成为温室气体甲烷的一大排放源。不过该研究论文的作者同时

7月30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  线粒体在细胞能量分布中起作用  本期封面所示为一个骨骼肌细胞中的导电性线粒体。能量在细胞内是怎样分布的?在骨骼肌中,能量分布曾被认为是通过由代谢物促进的扩散发生的,尽管遗传证据对这种分布方式的重要性提出了疑问。Robert Balaban及同事利用各种形式的高分辨率显微镜,对线粒体本

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稻田产甲烷古菌影响研究获进展

  全球气候变化会影响土壤微生物所驱动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而后者又会反过来进一步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产甲烷古菌是稻田生态系统代表性微生物,负责稻田甲烷的生成。稻田产甲烷古菌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全球增温效应的响应已多有报道,但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的

南京土壤所揭示水稻土大气甲烷氧化的微生物过程机制

  准确估算温室气体CH4的氧化量(汇),既是各国政府全球变化履约的关注点,也是全球变化生物学的研究难点。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甲烷(CH4)浓度极低,仅为百万分之二不到(1.84 ppmv),难以支持微生物生存生活。因此,学术界普遍认为,目前尚未可知、不可培养的微生物是土壤氧化大气甲烷的唯一生物汇。  

第一种低甲烷排放的高淀粉水稻品种SUSIBA2问世

  稻田产生的强效温室气体甲烷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的影响。而英国《自然》杂志在23日公开发表的一项植物科学研究中,介绍了一种新开发出的高淀粉水稻品种SUSIBA2。它有望在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甲烷排放。这是第一种高产量低甲烷排放的大米,能为稻田产生的强效温室气体问题提供可持续的解决

我国水稻好“先进” 不仅增产还减排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水稻当季光合产物是稻田CH4(甲烷)产生菌的重要碳源,因此,国内外普遍认为水稻高产新品种将进一步增加稻田CH4排放。但是,南京农业大学江瑜博士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现代水稻既增产又减排,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品种改良和稻作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稻田CH4排放问题一直

转基因作物困局求解:是新物种还是生态魔鬼

  在一群人看来,“它”不过是一个新的物种,但在另一群人看来,“它”是一个危害人类健康的魔鬼;  在一群人看来,“它”是解决粮食危机、减缓气候变暖的良药,但在另一群人看来,“它”的背后存在着利益集团不可告人的灭绝人性的巨大阴谋。  无论是在科学领域,还是在政府决策

我国水稻高产新品种有利稻田甲烷减排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由张卫建研究员领衔的作物耕作与生态创新团队,在水稻植株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调控效应及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阐明了水稻新品种在典型稻田的甲烷(CH4)减排效应,揭示了水稻植株与稻田CH4排放的地上地下互作机制。此研究说明我国现代水稻育种是一个既增产又减排的历程,

南京土壤所提出实现农田固碳减排有效措施

南京土壤所提出秸秆“旱重水轻”还田是实现农田固碳减排有效措施  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碳含量、增加农田土壤固碳的主要途径。在我国,常规的秸秆还田是上茬作物秸秆直接还到下茬作物上,如稻麦轮作系统中小麦收获后,小麦秸秆在水稻种植前还田。这种农田秸秆还田方式可增加光合作用吸收碳在土壤中

中国贫困地区低碳发展研究项目启动

  消除贫困的同时,能否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双赢?一场反贫困和促进低碳发展的项目实验正在开展。在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国务院扶贫办和美国环保协会的支持下,贫困地区低碳发展研究项目日前正式在京启动。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战略规划处处长田成川在项目启动会上称,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绿

转基因蚊子能否拯救巴西小镇

  生物技术公司Oxitec最近给出的野外数据显示,他们释放的转基因蚊子在一年内帮助巴西小镇将登革热病例减少了90%。  近一年,巴西小镇Piracicaba为了阻击登革热可谓全力以赴。他们采取了全面消灭积水的措施,在有些小区还释放了Oxitec公司的转基因雄性埃及伊蚊(aegypti mosqui

中国科学家说,抽干稻田从而减少甲烷排放

  一个堆积了水稻秸秆而未落干的稻田   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对那些持续淹水的稻田在水稻生长季节进行一次以上的落干,同时合理利用稻草,全球范围内稻田甲烷排放量将减少30%。   甲烷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一种主要温室气体,通常在缺氧环境下通过有机物质分解而产生。淹水的稻田是甲烷排放源之一。   “

人为因素或导致甲烷含量下降

化肥或能加强一些细菌消耗甲烷的能力。  科学家们日前表示,在20世纪最后几十年里,大气中甲烷含量持续下降,虽然具体原因至今不详,但人为因素难逃其咎。有研究人员指出,这是由于天然气消耗猛增所致,但也有人认为,亚洲地区人造肥料使用的增加才是“罪魁”。然而,现在甲烷水平又有

世界气象组织:温室气体浓度创新高

二氧化碳浓度达到383ppm,甲烷浓度增加也令人忧虑 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1至6.4摄氏度。 2007年地球上温室气体的浓度再创新高,其中二氧化碳继续保持工业化以来的上升趋势。 11月25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在日内瓦发布了2007年度《温室气体公报》,显示200

世界银行采取积极行动控制空气污染物

  世界银行表示正在采取“积极行动”,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烟尘及其它导致气候变化的空气污染物,同时也为了保护人类健康以及农作物的生长。   报告显示,2007年至2012年期间,世界银行对贫困国家资助的资金中有近8%约180亿美元进入到了能源、农业、废弃物和运输等有可能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微生物稀有物种对根际土壤磷有效性的调控机制

  根际是植物养分获取的关键区域,也是土壤中最重要的微生物热区之一。由于土壤颗粒对磷素的强烈固定作用,农田土壤中存在着普遍的磷限制,成为植物生长和作物生产力的关键限制因子之一。有机磷占土壤磷素总量的30-80%,但不能直接被植物利用,需先在磷酸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无机磷,方可用于生长代谢。微生物是土壤磷

我国学者揭示有机电子受体是水稻AOM重要驱动力

  甲烷在厌氧条件下被氧化的现象(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 AOM)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是普遍存在的,其甲烷的消耗量为20-300TgCH4yr-1,占全球大气甲烷通量的60-80%,对全球甲烷平衡和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海洋沉积物中AOM与SO42-的还原紧密相关。

加州碳市场面临“碳抵消”额度短缺

         日前发布的新报告指出,如果监管机构不引入更多的“碳抵消”项目类型,加州碳市场在2013至2014年的试验阶段可能面临29%的“碳抵消”额度短缺。这样,企业碳碳减排将会付出更高的成本。 该报告由主要服务于自愿“

北极甲烷释放最新消息

  一提起北极,人们自然而然的想到浩瀚的冰雪世界、绚丽多彩的北极光、憨态可掬的北极熊。北纬66°以北的北极地区,包含被浮冰覆盖的北冰洋,以及属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和挪威等八个环北极国家的永久冻土区。其中北冰洋占北极地区总面积的60%,其余约800万平方千米为陆地。北极地区的陆地和海洋地形图 (图件

2018年度陈嘉庚奖揭晓颁奖 6人6项目分别获奖

  2018年度陈嘉庚科学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5月30日下午在北京揭晓并颁奖,共有6个项目获得陈嘉庚科学奖,6位青年科学家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  2018年度陈嘉庚科学奖6个获奖项目包括:《原子尺度上“小分子机器”在固体表面的构筑与物性调控》获陈嘉庚数理科学奖、《纳米限域催化及其在甲烷直接转化中的

包信和院士纳米限域催化等项目获陈嘉庚科学奖

  近日,2018年度陈嘉庚科学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揭晓。其中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包信和院士的项目《纳米限域催化及其在甲烷直接转化中的应用》获陈嘉庚化学科学奖,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黄正获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化学科学奖、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吴蓓丽获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生命

我国学者以硅胶管替代培养法揭示稻田土壤AOM过程

  在海洋沉积物中,厌氧甲烷氧化(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 AOM)的甲烷消耗量为20-300 Tg CH4 yr-1,占全球大气甲烷通量的60-80%,对全球甲烷平衡和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甲烷生物源之一,也是AOM发生的理想场所,但其

科研人员找到甲烷影响环境中砷迁移的新转化途径

  近日,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科研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和德国图宾根大学应用地球科学中心,率先揭示了甲烷厌氧氧化耦合砷还原现象,提出了可能的代谢机理,并进一步阐明了该途径对环境污染、粮食安全以及生态健康的潜在影响,对于理解甲烷厌氧氧化的生物学机制和防控环境重金属污染具

基金委发布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合作项目征集指南

  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合作研究项目征集指南   一、项目说明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CGIAR)下属10个中心(研究所),即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Bioversity)、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

科技创新创辉煌 江苏08年获奖科技成果精彩纷呈

科教大省江苏的科技创新再创辉煌!1月9日,“新鲜出炉”的2008年度国家各项科技奖中,江苏省一批具有领先水平的项目喜登榜端。     “金钉子”确立地质年代“国际权威”     此次,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彭善池研究员为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