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家和夏威夷土著就太阳望远镜纷争不断

Jeff Kuhn还记得第一次前往美国夏威夷毛伊岛最高峰——海勒卡拉的情形。那是1996年,身为太阳物理学家的Kuhn收到位于火奴鲁鲁的夏威夷大学天文研究所(IfA)抛出的橄榄枝。此次应聘之旅包括对位于海勒卡拉山顶的少数IfA所属望远镜的寻访。在沉闷的细雨中,Kuhn花了近一个小时从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爬到顶峰。随后,薄雾突然散开。他向下望去,并且意识到自己处在云层之上。“有点像一扇巨大的门在天空中打开。”Kuhn说,“我向上看,望见了深蓝色的天空和太阳。” Kuhn对这个地方产生了好感,但他想测试一下自己的直觉。于是,Kuhn从车里出来,对着天空举起大拇指,并且刚好挡住炫目耀眼的太阳圆盘。在大多数地方,这项测试会显示出一个光晕——这是大气中的尘埃粒子正在散射光线的迹象。尘埃使靠近明亮东西的暗淡物体很难被看见。不过,在海勒卡拉,Kuhn没有看到光晕,只有深邃的蓝色。他拿定了主意:这里是建造全球最大太阳望远镜的最佳地方。 对......阅读全文

访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

  日前,由世界各地8个天文台的亚毫米射电望远镜组成的虚拟望远镜网络“视界面望远镜”,结束了对银河系中心黑洞Sgr A*和星系M87中的黑洞的观测。科学家们将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分析相关数据,预计2018年黑洞会首次向人类露出“真容”。不过遗憾的是,在这次的全球协作中,没有看到中国科学家的身影。黑洞为何

看《自然》网站盘点的那些2017年重大科技事件

  从天上到人间,2017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胜却人间无数”,两颗中子星的“偶遇”,翻开了天文学的新篇章;一块巨大冰川的轰然倒塌,成为悬在很多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卡西尼”号传奇的最终谢幕,也为2017年的科技史写下悲情的注脚。近日,《自然》杂志网站为我们盘点了20

《环球科学》2011年十大科学新闻评选

  “十大科学新闻”评选是《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头戏,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学领域的重大事件进行的一次全面盘点。经过专业编辑和专家团队的商讨,《环球科学》初步挑选出了30条候选新闻,接受网友的点评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  9月2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自然》预测2019年重大科学事件

  新年的钟声即将响起,在此辞旧迎新之际,除了埋头总结过去一年的得失,回味一下往事的喜乐,也应该抬头展望一下新一年的星辰大海。《自然》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为我们梳理了2019年科学领域值得期待的大事件。  这些事件包括:中国将成为科研投入最慷慨的国家;“天眼”将睁大眼睛看向更深远的宇宙;生物医学领域

人类拍到迄今最清晰的太阳照片 竟然像个爆米花?

  前段时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位于夏威夷的丹尼尔∙凯∙伊农奕(Daniel K Inouye)太阳望远镜捕捉到了迄今最清晰的太阳表面照片。高清图像里,太阳仿佛是流动的黄金,展现出太阳作为等离子体复杂的结构,为人类认识太阳和预测太阳活动,提供了更进一步的素材。那么照片是怎么拍摄的?未来这架

《自然》公布2016年度十大科学人物

  2016年版的《自然》年度十大人物今天(12月19日)公布了,这是《自然》选出的在今年对于科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十个人。“今年的名单突显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研究人员,在天文学,生殖生物学和少数族裔在科学领域的权利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ichard Monastersky,《自然》的特写编辑表示,“

Nature杂志:2017年科学大事件快速前瞻

  应对气候的浪潮(Rough seas for climate)  如果美国政府正如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承诺的那样收回他们关于气候的承诺的话,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将会带头在减缓气候变化上做出努力;今年晚些时候美国的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cap-and-trade system)将会

“遥遥远”刷新太阳系最远天体纪录

  太阳系最远的边界在哪里?据美国《科学》杂志日前报道,美国天文学家找到了一颗堪称“边疆卫士”的天体,其与太阳的距离为地球与太阳距离(一个天文单位,约1.5亿公里)的140倍,科学家将其命名为“遥遥远”(FarFarOut)。  华盛顿特区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天文学家斯科特·谢泼德在太阳系中搜寻设想的

百年不遇彗星大爆发体积超过太阳

北京时间11月16日消息,据美宇航局太空网报道,大约两周前,一颗名为“霍尔姆斯”的彗星突然爆发,亮度增加了近百万倍,天文学家对这种百年不遇的天文景观欣喜若狂。如今,这颗彗星亮度虽然变暗,但不断膨胀的“身体”让其体积超过了太阳。 设于莫纳克亚山上的加拿大-法国-夏威夷望远镜拍摄到的彗星“霍尔姆斯

冥王星大气中检测出一氧化碳 含量或远超预期

这是一幅艺术想象图,在冥王星表面可能看到的情景。在其地表可以看到一层凝结的白色固态甲烷。左侧的星球是冥王星最大的卫星查龙,而右侧天空中的亮点则是远处的太阳。  北京时间4月21日消息,据美国太空网报道,在一项持续进行了超过20年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冥王星的大气向外延伸的高度要远远超

“种子”黑洞真的存在吗?

  在浩瀚的宇宙花园中,其中最重的黑洞也是从小小的“种子”长大而成。通过吞噬气体星尘或和其他致密物体的融合,这些种子黑洞在体积和质量上不断增长,直到形成星系的中心,就比如我们生存的银河系。但与真实的植物不同,这些巨大黑洞的种子也是黑洞,但至今没有人发现这些“种子”黑洞。  有一种观点是认为,相当于数

太阳系首个“星际来客”可能是彗星

“Oumuamua”可能有一颗冰冷的心。图片来源:ESO/M. Kornmesser来自太阳系外的第一个已知的被称为“Oumuamua”的拜访者可能是一颗冰冷的彗星,而不是一颗由岩石构成的小行星。新的测量方法帮助确认了早期的猜测,即这个星际闯入者的成分,同时也为研究人员在太阳系中寻找类似的天体

太阳系首个“星际来客”可能是彗星

“Oumuamua”可能有一颗冰冷的心。图片来源:ESO/M. Kornmesser 来自太阳系外的第一个已知的被称为“Oumuamua”的拜访者可能是一颗冰冷的彗星,而不是一颗由岩石构成的小行星。新的测量方法帮助确认了早期的猜测,即这个星际闯入者的成分,同时也为研究人员在太阳系中寻

凝视“深渊” 黑洞到底长什么样子

天文学家捕获的首张黑洞照片。(事件视界望远镜合作组织供图)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有一个地方可能除外。黑洞具有非常强大的引力场,使得光都无法逃脱它的势力范围。这个势力范围,就叫做事件视界。  这也让黑洞成为了宇宙中最为神秘的天体之一。2015年电影《星际穿越》中对黑洞形象的描画,更是令

银河系发现至少五个“地球” 有5亿颗行星处宜居带

  浩瀚宇宙中,究竟是否有与人类类似的生命存在?人类及地球在宇宙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位置?美国航天局的科学家对银河系首次“行星人口普查”的初步推断,再次激起了人类对宇宙求索的兴趣。   2月19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来自美国航天局的科学家宣布了令人惊异的结论:银河系至少有

中国天眼天问:宋朝客星与脉冲星的前世今生

仰望星空,浩瀚宇宙繁星闪烁、熠熠生辉,银河系如同瀑布落九天,召唤人们无限的追思与遐想。回溯时光,诗人屈原感发“天问”而求索,李白将“月光”拟成地上霜。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家们历经几世纪的接力研究,诗人与贤哲关于天空的迷思渐显端倪:广袤宇宙的星星就如同我们的地球围绕的太阳,它们大多是依靠核燃烧维持

寻找另一个地球 科学家有四大法宝

  仰望星空,在地球之外,是否还存在宜居的星球?这个问题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行星Kepler-186f的艺术构想图行星运动使光谱发生频率红移和蓝移  关于宜居行星的探测,不断有好消息传来。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利用开普勒项目数据确认找到了一个新“太阳系”后不久,科学家又宣布在38亿光年

世界最大规模射电望远镜阵列进入倒计时 中科院专家解读

  在2024年,我们就能更精确地监测外星人了!  目前,由中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全球20个国家的科学家们筹划建造的,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射电望远镜阵列()已经进入倒计时。  据悉,SKA项目由3000台直径大约15米的较小天线组成。按照计划,SKA项目工程将于2016年开工,在

2016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晓。  入选新闻囊括了一年来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  入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

冥王星“兄妹” 聚焦太阳系天文学研究中唯一的同胞团队

  在过去25年里,他们的事业与冥王星科学研究不断交集,从帮助发现矮行星大气层到描绘第一批详细地图,揭开矮行星地貌的神秘面纱。LeslieYoung和Eliot Young在 Sommers Bausch天文台。  在美国科罗拉多博尔德的一间备用会议室里,行星学家Leslie Young和Eliot

中国科学家为巨型太阳望远镜选址

  中国科学家正为设计中的巨型太阳望远镜选址。这一口径为8米的地面望远镜可望在未来20年的“探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中国巨型太阳望远镜计划推动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怀柔观测基地主任、总工程师邓元勇对新华社记者说,目前国内太阳研究界已经启动了“西部太阳选址”计划,期望利用4年左右的时间,

2016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解读

  数千年来,人类依靠直觉去探索世界运行的原理。虽然这种方式也会让我们误入歧途,譬如曾相信地球是平的,但结果仍然是真理大过谬误。现在,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正发生剧变:人工智能刷新着超越人类的成绩、引力波将带来天文学革命、基因编辑让设计生命近在咫尺、量子计算机虎视眈眈地要推翻50年来的经典运作方式……这

霍金启动长距离太空旅行项目:敲外星人门

   图为霍金微博上微型飞行器概念图  困于患病身体的第五十四年,世界闻名的理论物理学家霍金计划发起“极速飞行”。  4月13日,大都会歌剧院,这位歪在轮椅里、靠机器发声的天才在台下静候。他刚刚完成了一件“正经事儿”:与尤里·米尔纳以及马克·扎克伯格一起,“启动了一个全新设计的长距离太空旅行项目”。

郭守敬望远镜:巡天遥指,雄心未已

   在河北省兴隆县燕山主峰——雾灵山郁郁葱葱的南麓,老远就能看到一组巨大的白色装置静静伫立。谁能想到,在几何形态的外壳里,藏着一双巡视太空的“明眸”——24块六角形平面子镜(Ma)和37块六角形球面子镜(Mb),构成两只巨大的“复眼”。  它的全称是“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英文简称

国家系统布局未来20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科技部等8部门编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简称《规划》),目前已经国务院批准印发。其中,包括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上海光源线站工程、中国南极天文台等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的建设重点。据悉,该《规划》是我

盘点未来十年有望改变世界的五大发现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21世纪第二个十年已悄然离开。过去十年,不少革命性突破和发现给人类生活和认知带来重大变革:希格斯玻色子填补了“标准模型”最后一块拼图,深化了人类对物质本质的理解;引力波的出现让人类拥有了洞悉宇宙奥秘的全新方式;CRISPR则让人类新添一把对抗疾病的利器,等等。  时代的

《自然》关注慢科学:精工出细活

  世界上那些历时最久的实验提醒我们:科学不是短暂的冲刺,而更应该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   尽管科学是一项长期的追求,但现实中科研的时间跨度通常却很短,例如一项不连续的实验或者一个只受资金周期长短影响的独立项目。然而,有一些研究课题是不可操之过急的,例如研究人类寿命、地壳以及太阳表面的

地球将进入小冰河期 因为太阳要变“冷美人”?

 太阳黑子的数目,每天都会被人类记载下来,这个数据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望远镜出现时。最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通过近地望远镜发现,太阳黑子数为“零”的记载可以连着几天,甚至几个星期。观天象,预未来,因此有报道指出,这意味着太阳活动减少到了最低点,太阳会变成“白太阳”,地球温度将普遍降

中华“慧眼”观测能力有多强?

  ——解读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结构示意图  茫茫天宇间,在轨运行的航天器“中国方阵”中,除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等之外,还有一颗近日发射升空的新卫星——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HXMT)。与其他航天器相比,这颗重约2.5吨,在距地面550公里的轨道上运行

物理学家称泰坦尼克号沉没或因月亮引发大海潮

  撞沉“泰坦尼克号”的冰山。  一块搁浅在加拿大北部海岸的冰山,如果遇到罕见的强大海潮,它有可能重新漂浮起来驶向海洋。  美物理学家提出月亮致祸观点  2012年4月15日是“泰坦尼克号”沉船100周年纪念日,美国纽约格恩西拍卖行将在4月一次性拍卖5500多件“泰坦尼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