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如何治疗不孕不育?

不孕不育是现代社会年轻夫妇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引发不孕不育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既包括遗传性的因素,也包括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的改变也会导致不孕不育的发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们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针对近期不孕不育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盘点,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Science:新技术可解决遗传性不育问题 Doi. science.sciencemag.org/lookup/ … 1126/science.aam9046 最近,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能够帮助存在遗传不育症状的小鼠生产健康后代的方法,这一技术对于治疗人类遗传性不育症提供了希望。 众所周知,我们的性别是由X染色体与Y染色体决定的,通常情况下,女性具有两条X染色体,而男性具有一条X与一条Y染色体,但在罕见情形下也会出现男孩子存在多余一条X或一条Y染色体的情况。含有三条性染色体的人由于难以形成成熟的精子,因此无法生育。 在最近一项发表在《Scien......阅读全文

ATP的生成、储存和利用

一、ATP的生成方式  体内ATP生成有两种方式  (一)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 底物分子中的能量直接以高能键形式转移给ADP生成ATP,这个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这一磷酸化过程在胞浆和线粒体中进行,包括有:   (二)氧化磷酸化(oxid

为何我们只遗传母亲的线粒体?

  最近,清华大学薛定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姜秉昊教授的联合课题组在线粒体遗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他们以线虫为模式生物发现了调节父系线粒体选择性清除的一个关键机制,即线粒体分裂和融合之间的平衡。这一成果发表在近期的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众所周知,线粒体在哺乳

第9届亚洲线粒体研究与医学国际研讨会学术会在北京召开

  11月2日至5日,由亚洲线粒体研究与医学学会(ASMRM)、中国线粒体研究会(Chinese- Mit)、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体育学院天津市运动生理与运动医学重点实

两篇Nature文章发布线粒体研究重要发现

  在10亿多年前发生的一次内共生事件中,一个细菌被细胞所吞食,并最终变成了细胞器——线粒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近1000种编码线粒体蛋白的基因,其中的大多数现在从线粒体转移到了细胞核中,并且是在细胞质中被翻译为蛋白质。一个至关重要的输入机制确保了这些蛋白质最终定位在线粒体内适当的位置。  发表在《自

两篇Nature文章揭示细胞死亡新机制

  在10亿多年前发生的一次内共生事件中,一个细菌被细胞所吞食,并最终变成了细胞器——线粒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近1000种编码线粒体蛋白的基因,其中的大多数现在从线粒体转移到了细胞核中,并且是在细胞质中被翻译为蛋白质。一个至关重要的输入机制确保了这些蛋白质最终定位在线粒体内适当的位置。  发表在《自

条件恐惧实验对于小鼠认知功能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摘要】 目的观察条件恐惧实验对于小鼠认知功能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C57BL/6小鼠60只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生理盐水组(SN组,”一10)、假手术+SS 31组(ss组,n—lo)、盲肠结扎穿孔(CLP)+生理盐水组(CN组,”一20)和CLP+SS31组(cs组,”一2

4000万夫妻要不了娃,不孕不育治疗亟须走出9个误区

  如今,不孕不育已成为笼罩在许许多多家庭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据中国人口协会发布的调查显示,我国患不孕不育症的夫妻在急剧增加,目前已超过4000万人,占育龄人口的12.5%。全国妇联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患不孕症的人群中,有66%的女性年龄低于30岁,女性不孕症开始年轻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统计

线粒体“黑洞”吞噬与否的抉择规律

  《自噬》(Autopha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兴国研究组的题为Topology-dependent,bifurcated 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 under starvation(《饥饿条件下拓扑结构依赖的线粒体质量控制》)的最新

真菌/酵母细胞高纯线粒体分离试剂盒使用说明

主要用途 真菌/酵母细胞高纯线粒体分离试剂是一种旨在使用生物、化学和物理方法相结合,有效去除真菌/酵母菌细胞壁,进一步快速且充分裂解真菌/酵母菌细胞,从而分离出完整而高度纯化的活性线粒体细胞器的权威而经典的技术方法。该技术经过精心研制、成功实验证明的。适合于各种新鲜培养或冻存的野生型或突变

为什么我们仍保留线粒体DNA?

  线粒体看上去像细菌,这外观并非伪装:它们从前是自由生活的细菌,后来大约在20亿年前适应了寄生在大细胞里的生活。它们还保留了基因组的一个碎片,作为曾经独立存在的印记。由于被我们常见的单细胞祖先消耗,这个“能源动力室”细胞器已经失去了其2000个以上的基因。仍然有少数基因留了下来,这取决于有机体,但

长期运动对老年小鼠骨骼肌线粒体复合物的影响

摘要 目的:研究长期运动训练对老年小鼠骨骼肌线粒体复合物 I 和复合物 Ⅳ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C57 BL/6J雄性小鼠跑转笼为运动方式,通过分光光度法和极谱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复合物 I和复合物 Ⅳ的活性。 结果:随着小鼠年龄的增长,骨骼肌线粒体复合物 I (NADH脱氢酶)活性显著下

美谨慎评估线粒体替代技术 辅助生殖面临一道坎

线粒体DNA替换技术可将不健康的线粒体从女性受影响的卵子或早期胚胎中替换掉。   一项最新的实验技术能操纵女性DNA,避免其将可能致命的基因遗传疾病传给下一代。但这项技术引起了伦理道德方面的担忧:其后代除了遗传父母的DNA外,还额外拥有捐赠卵子者的DNA。此外,受该技术影响,女性后代会将“混合”后

线粒体基因何时丢失的?

  生物学领域的一个巨大秘密,是细胞内线粒体拥有自己的遗传基因。为了解释这个秘密,有一个关于线粒体的起源的假说,就是内共生学说,认为线粒体来源于细菌,即一种原始细菌被真核生物吞噬后,在长期的共生过程中,通过演变,形成了线粒体。该学说认为,线粒体祖先原线粒体是一种可进行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的革兰氏阴性

癌细胞线粒体DNA漂移的分子机理

  通过对57例结肠癌患者的基因组进行基因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患者体细胞核内的平均线粒体DNA数量比健康人高4.42倍。“这表明,迁移到核基因组中的线粒体DNA可能对癌症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本文的共同作者,来自UAB公共卫生学院的生物统计学教授Hemant K. Tiwari博士和UAB医学院遗传学教

正常血细胞的超微结构

 1.透射电镜下的超微结构 (1)粒细胞系统   1)原始粒细胞 平均直径10um左右, 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平滑,微绒毛很少。胞核大,核占整个细胞的大部分,呈圆形或椭圆形,可有浅的凹陷,核内常染色质占优势,异染色质少,在核膜处呈薄层凝集,有一至几个核

正常血细胞的超微结构

1.透射电镜下的超微结构 (1)粒细胞系统 1)原始粒细胞 平均直径10um左右, 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平滑,微绒毛很少。胞核大,核占整个细胞的大部分,呈圆形或椭圆形,可有浅的凹陷,核内常染色质占优势,异染色质少,在核膜处呈薄层凝集,有一至几个核位。胞质少,内有大量游离核糖体,糙面

正常血细胞的超微结构

1.透射电镜下的超微结构  (1)粒细胞系统      1)原始粒细胞 平均直径10um左右, 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平滑,微绒毛很少。胞核大,核占整个细胞的大部分,呈圆形或椭圆形,可有浅的凹陷,核内常染色质占优势,异染色质少,在核膜处呈薄层凝集,有

卵细胞如何选它们最好的线粒体传递给下一代?

  发育中的卵细胞会进行测试,以选择最健康的能量制造机器,并传给下一代。一项最近发表在Nature杂志上,关于果蝇的新研究,展示了这种潜规则“面试”是如何进行的。  这项工作的重点是线粒体,这是一种细胞器,它将我们吃的糖、脂肪和蛋白质转化为人体数百万细胞所需要的能量。在纽约大学医学院和多伦多大学的研

Cell Metabol:惊人发现 细胞中或有专门制造脂肪的线粒体

  千百年来,细胞中的细胞器—线粒体常常被视为细胞的能量工厂,在线粒体中,糖分和脂肪能被氧化成为能量,最近,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并非所有的线粒体都是这样,在每个细胞中都有一组特殊的线粒体能够吸附脂肪滴,相比燃烧脂肪产生能量而言,这些特殊的线粒体主要负责提供能量来

首都医科大刘磊、吉训明PLOS最新成果

  作为线粒体动力学中的基本过程,线粒体融合、分裂和运输是由几个主要组件调控的,其中包括Miro。作为一个具有高分子量的非典型Rho样小GTPase,Miro中的GDP/GTP交换可能需要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GEF)的帮助。然而,用于Miro的GEF的还没有得以确定。近期,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北京脑重

著名干细胞专家Cell发表基因组编辑重大成果

   线粒体疾病是一种母系遗传病,其可造成一系列令人衰弱的疾病,当前没有治愈方法。在发表于4月23日《细胞》(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Salk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报告称首次成功尝试使用基因编辑技术阻止了与多种人类线粒体疾病相关的突变线粒体DNA从小鼠母亲处传递给后代。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Salk生

植物线粒体制备及其亚结构分级分离实验

实验材料黄化苗                                         &n

植物线粒体制备及其亚结构分级分离实验

实验材料黄化苗试剂、试剂盒匀浆缓冲液清洗缓冲液Percoll 梯度溶液仪器、耗材分光光度计实验步骤在选好植物材料和匀浆缓冲液后,接下来关键的因素包括匀浆方法、缓冲液的 pH、使用的缓冲液与植物组织之间的比例、研磨时间及温度等(见注释 5) 。3.1 匀浆根据植物组织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匀浆方法,或者

潘欣/张学敏团队发现细胞有丝分裂进程的能量供给机制

  线粒体是为细胞活动提供能量的发电厂,但它的发电功率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需求适时调整。细胞在经历许多特定关键事件时是高度耗能的,例如在有丝分裂中期,要将体积“巨大”的染色体在赤道板全部“吊装”到位和排列整齐,并通过纺锤体微管系统将这些“庞然大物”拉向两极,需要超大功率“电力”设备才能驱动。但是,

科学家攻克胚胎改造技术,“设计婴儿”成现实

  在英国,如果一项关于胚胎改造技术的新法案明年能获得通过,那么2015年将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另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  对于胚胎学乃至整个人类历史而言,其意义将不亚于1978年7月25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位试管婴儿在英国曼彻斯特的奥德姆总医院诞生。  这项新法案的内容,是允许医生们将一项名为

英国为“三亲婴儿”开绿灯,Nature新成果提高临床成功率

  11月30日,“三亲婴儿”迎来了两个好消息。英国科学家获批准在临床中使用三亲婴儿技术,英国也成为世界上首个正式引进该技术的国家。另一个好消息来自Nature,科学家们解决了线粒体替代疗法的棘手问题,为线粒体替代疗法的临床成功率作出了重要贡献。  英国为“三亲婴儿”开绿色通道  今年5月,首例三亲

抗原肽为细胞分裂助力

研究发现,抗原肽细胞的分裂与线粒体蛋白(mitochondrial protein)的转运相关。生存就意味着需要生长(grow)、反应(respond)、复制(reproduce)和适应(adapt)。所有这些过程都需要能量,而大多数真核生物的能量供应都需要依靠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作用(oxidati

专家激辩处临床使用边缘的线粒体替换技术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神经学家Douglass Turnbull经常遇到很多患有无法治愈的致命性疾病的患者。但当遇到Sharon Bernardi及其儿子Edward时,Turnbull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无助。  Bernardi的前3个孩子在刚出生时就夭折了,死因是血管里积累的一种令医生费解的酸。因此

【盘点】衰老与疾病的关联性研究进展

  人为什么会变老?对于人类来说,如何才能长生不老真的是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但是至今为止都没有一个让人满意的答案。衰老一直是生命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也是影响整个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世界各国均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数据显示到2050年约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年龄将超过60岁。因此,深入了解衰老

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线粒体的分离与观察

一.实验目的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动、植物细胞线粒体。二.实验原理  线粒体(mitochondria)是真核细胞特有的,司能量转换的重要细胞器。细胞中的能源物质——脂肪、糖、部分氨基酸在此进行最终的氧化,并通过藕联磷酸化生成ATP,供给细胞生理活动之需。对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研究通常是在离体的线粒体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