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Cell,Nature发布免疫学成果:先天免疫系统独特炎症机制

来自慕尼黑大学Ludwig-Maximilians基因中心的研究人员揭示了人类细胞中先天免疫系统识别这种“错位”DNA,并引发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而且他们发现在细胞质DNA识别方面,人体细胞与小鼠细胞存在根本上的差异。 索取Thermofisher高分辨质谱的组学分析方法技术手册 生物通报道:在真核细胞中,遗传物质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出现在细胞核外,相比之内的DNA对于细胞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细胞质DNA可能源自细菌或病毒,这表明细胞有感染,或者有可能是内源性的,这表明细胞出现了损伤。因此先天免疫系统会进行识别,做出应对:引起广泛的炎症反应和防御机制。 近期来自慕尼黑大学Ludwig-Maximilians基因中心的研究人员揭示了人类细胞中先天免疫系统识别这种“错位”DNA,并引发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而且他们发现在细胞质DNA识别方面,人体细胞与小鼠细胞存在根本上的差异。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0月5日的C......阅读全文

一文速览丨2019年曹雪涛团队在Science,PNAS发表成果盘点

  2019年,曹雪涛团队在Science,Nature Immunology,PNAS 等杂志上发表了13篇重要研究成果,在免疫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iNature系统盘点一下曹雪涛团队的研究成果:  【1】干扰素-γ(IFN-γ)对于细胞内细菌固有的免疫反应至关重要。 非编码RNA和RNA结合蛋白

Cell子刊:HIV感染的“帮凶”

  最近,北卡罗莱纳大学(UNC)医学院和Sanford Burnham Prebys医学发现研究所(SBP)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人类(宿主)蛋白,可削弱人体对HIV和其他病毒的免疫反应。这些研究结果发表于4月13日的《Cell Host & Microbe》,对于改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制

Cell子刊:探寻新型免疫细胞的成熟机制

  近年来,人们发现了一种新型免疫细胞,先天淋巴细胞(ILC)。一些研究者把先天淋巴细胞比作是保护边界组织的步兵,这些细胞能够帮助皮肤、肺壁、和肠道壁抵御微生物的侵袭。此外,先天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过于活跃的炎症类疾病中也有重要作用。   人体免疫系统主要由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部分组成,但近年来人

机体抗病毒免疫的作用原理

  前言   病毒是专性的细胞内寄生,需要在宿主内复制,并促进它们传播到其他地方。在人类中,大多数临床相关感染来自其他动物,这一过程仍在继续。最近的例子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ZIKA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   病毒感染很少是直接致命的,即使它们对单个细胞具有高

深度解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免疫机制(二)

2019-nCoV的爆发,是偶然也是必然。根据测序数据显示,它与SARS-CoV有着很高的同源性,它们拥有共同的祖先,其共同祖先与蝙蝠冠状病毒HKU9-1类似。研究发现,2019-nCoV和SARS-CoV都是通过病毒Spike蛋白与人体ACE2受体蛋白结合与宿主发生作用,二者的受体结构域(RBD)

清华大学Nature子刊发表免疫新成果

  来自清华大学、德州农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出了Toll样受体13(TLR13)特异性识别单链RNA的结构机制。这项研究发布在8月31日的《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柴继杰

人源化小鼠模型在人类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俞晓峰博士现任赛业模式生物副总裁、高级科学家,负责基因修饰模式动物的研发与技术服务等工作。   俞博士在遗传基因模式动物领域有超过20年研发与管理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在干细胞相关领域及哺乳动物细胞系基因改造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Nature Immunology、Hum Mo

人源化小鼠模型在人类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俞晓峰博士现任赛业模式生物副总裁、高级科学家,负责基因修饰模式动物的研发与技术服务等工作。   俞博士在遗传基因模式动物领域有超过20年研发与管理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在干细胞相关领域及哺乳动物细胞系基因改造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Nature Immunology、Hum Mo

CRISPR/Cas9技术,热度背后的冷思考

  俞晓峰博士现任赛业模式生物副总裁、高级科学家,负责基因修饰模式动物的研发与技术服务等工作。   俞博士在遗传基因模式动物领域有超过20年研发与管理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在干细胞相关领域及哺乳动物细胞系基因改造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Nature Immunology、Hum Mo

中科院Nature Immunology发表免疫新成果

  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证实,在抗病毒免疫中DNA感受器cGAS谷氨酰化(glutamylation)调控了它的结合与合成酶活性。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2月1日的《自然免疫学》(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范祖森(Zusen Fan)研究员和田勇(

Science:结构上揭示核小体依赖性的cGAS抑制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员首次确定了先天免疫系统中一种名为cGAS的关键DNA感应蛋白与核小体结合在一起时的高分辨率结构,其中核小体是细胞核内最重要的DNA包装单位。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9月10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tructura

J Infect Dis:卡介苗竟然会增强天然免疫反应

  关于一种已经使用了近100年的旧疫苗的新研究不仅表明了它的有效性,而且还表明它能提高我们对比最初设想的更广泛的细菌的免疫反应,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上。  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erin,BCG)自1921

Nature子刊:抗病毒防御的起始信号

  细胞必须保护它们自己:一方面防止其遗传物质发生损伤,而且还要对抗来自外部的攻击,例如病毒。为此,它们会使用两种不同的机制:特殊的蛋白质寻找和检测细胞自身DNA的缺陷,而免疫系统则会采取行动对付入侵者。目前,来自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UM)和慕尼黑大学(LMU)的科学家们表明,这两种保护机制都是通

刘勇军教授Nature子刊免疫学新文章

  来自美国德克萨斯贝勒研究所、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细胞内双链DNA激发先天免疫反应的一种负调控机制,相关论文发表在12月9日的《自然免疫学》(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美国德克萨斯贝勒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免疫学研究所所

群居的变形虫——先天免疫系统并非高等动物专属

  来自瑞士日内瓦大学(UNIGE)的微生物学家发现一种群居的变形虫——生活在温带森林土壤中的一种单细胞微生物也具有先天免疫功能,并且已经使用超过十亿年的时间。由于这种变形虫具有类似于人类的先天防御系统,而且能够被遗传修饰,因此研究人员可以用它们开展实验,来了解和对抗免疫系统的遗传性疾病。  这一研

Nature:动物对抗病毒的防御系统可能起源于细菌

  近日,以色列魏兹曼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Cyclic GMP–AMP signalling protects bacteria against viral infection”的文章,发现某些细菌具有与动物天然免疫的核心组成部分——cGAS–STING通路相关的抗病毒机制

Nature揭示先天免疫激活机制

  来自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阐明了Toll样受体9(TLR9)结合病原体DNA,激活先天免疫系统的机制。这一研究发现对于设计出一些靶向TLR9的新型抗病毒、抗菌、抗过敏以及其他的药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该项研究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  先天免疫作为机体第一道屏障系统,对外来病原体的清除

冠状病毒是怎样敲开人体大门的?

   新冠肺炎病毒因其强大的感染和传播能力,在全球掀起了一场紧急防控大战。在这一过程中,一系列疑问在医生、科学家,甚至普通人的心中浮现:是什么决定了冠状病毒是否、何时、如何传染给人类,以及达到怎样的传染程度?为什么不同冠状病毒的致病性会有如此大的区别:有的只是让人流鼻涕,而有的则会引发重症肺炎?过去

机体抗病毒免疫的作用原理(一)

前言病毒是专性的细胞内寄生,需要在宿主内复制,并促进它们传播到其他地方。在人类中,大多数临床相关感染来自其他动物,这一过程仍在继续。最近的例子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ZIKA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病毒感染很少是直接致命的,即使它们对单个细胞具有高度的细胞溶解性。死亡

武大舒红兵院士Cell子刊发表最新免疫成果

  来自武汉大学、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内质网(ER)相关蛋白ZDHHC1是DNA病毒触发的、MITA/STING依赖性先天免疫信号的正调控因子。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10月8日的《Cell Host & Microbe 》杂志上。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舒红兵(Hon

溶瘤病毒:基因治疗时代的宠儿 实体瘤攻克的利器

  免疫疗法被誉为癌症治疗中改变游戏规则的角色,但是有许多患者对检查点抑制剂如PD-1抗体Keytruda等治疗的响应率较低,例如在黑色素瘤中,PD-1药物的响应率约为三分之一,具体取决于适应症。因此,寻求增加患者免疫治疗反应率的制药公司正在转向溶瘤病毒的开发。   溶瘤病毒被定义为基因工程或天然

溶瘤病毒:基因治疗时代的宠儿 实体瘤攻克的利器

  免疫疗法被誉为癌症治疗中改变游戏规则的角色,但是有许多患者对检查点抑制剂如PD-1抗体Keytruda等治疗的响应率较低,例如在黑色素瘤中,PD-1药物的响应率约为三分之一,具体取决于适应症。因此,寻求增加患者免疫治疗反应率的制药公司正在转向溶瘤病毒的开发。   溶瘤病毒被定义为基因工程或天然

2018年生物领域获奖专题盘点

  2018年即将过去,年末为大家献上本年度生物领域获奖专题盘点,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1. “诺奖风向标”榜单揭晓 4名科学家荣获2018拉斯克奖  拉斯克奖是全球最为著名的医学类奖项之一,也有“诺贝尔风向标”之称。这是因为在诸多拉斯克奖得主中,已有87人获得了诺贝尔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

曹雪涛课题组:m6A介导的细胞代谢重编程抑制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可以调节宿主细胞的代谢,从而影响病毒的存活或清除。RNA修饰,特别是最为常见的哺乳动物mRNA修饰---N6-甲基腺苷(m6A)---能够调节基因表达和病毒感染。比如,m6A甲基转移酶复合物组分METTL3/14限制寨卡病毒产生,而m6A去甲基酶ALKBH5和FTO增强这种病毒的产生。在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人源化小鼠模型在人类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二)

中国实验动物信息网: 针对目前常用免疫缺陷小鼠模型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改进方法与策略?俞博士:虽然相对于早期的免疫缺陷小鼠(如SCID, NOD-SCID等),免疫缺陷IL2rg小鼠已经具有支持人细胞,组织和免疫系统成功移植的能力。然而,为了进一步改善该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某些不足,在此类模

《科学》:感染新冠病毒后为何得重症 研究表明主因是这个

  感染了新冠病毒后,为什么有些人会得重症,而有些人不会?这一直是个未解之谜。现在,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撰文称,他们的最新研究发现,或许是免疫偏差和失效造成了新冠肺炎患者重症和轻症之间的差异。  研究人员解释说,这种免疫偏差可能源于我们先天的免疫系统对新冠病毒的不同反应。从果蝇到人类,所有生

免疫偏差和失效造成了新冠肺炎患者重症和轻症差异

  感染了新冠病毒后,为什么有些人会得重症,而有些人不会?这一直是个未解之谜。现在,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撰文称,他们的最新研究发现,或许是免疫偏差和失效造成了新冠肺炎患者重症和轻症之间的差异。  研究人员解释说,这种免疫偏差可能源于我们先天的免疫系统对新冠病毒的不同反应。从果蝇到人类,所有生

知名华人学者Science获艾滋病研究新突破

  早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的陈志坚教授现任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终身教授,美国HHMI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分子细胞生物学,病毒性感染反应等方面的基本机制研究。近期其研究组发表了题为“Cyclic GMP-AMP Synthase is an Innate Immune Sensor of HIV

盘点9月Science 最受关注的8篇论文

  美国的《Science》杂志由爱迪生投资创办,是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与英国的《Nature》杂志被誉为世界上两大自然科学顶级杂志。Science杂志主要发表原始性科学成果、新闻和评论,许多世界上重要的科学报道都是首先出现在Science杂志上的,比如艾滋病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