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教育部追授朱英国“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朱英国,男,汉族,1939年11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系我国自主培养的遗传学家、杂交水稻研究先驱者和杂交水稻事业重要奠基人之一。曾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2017年8月9日,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8岁。 朱英国同志爱党报国,为人民苍生奋斗终生。他1959年考入武汉大学生物系,在党的教育下成长成才,始终心怀爱党爱国的炽热情怀和为天下苍生饥寒终身奋斗的坚定信念,半个多世纪来常年顶烈日、冒风雨奔波教学科研一线,在杂交水稻选育推广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为国家和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朱英国同志立德树人,始终将培育人才放在第一位。他全心全意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 “育种”先“育才”、“种稻”先“传道”,先后培养了100多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在全国建立了15个院士工作站,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形成了杂交水稻研发和国家粮......阅读全文

朱英国院士:“水稻候鸟” 情系农民

  秋风乍起,他奔赴广西南宁;寒冬来临,他又转战五指山下的海南;次年春天,他才揣着希望的种子返回湖北。   今年7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顶着酷暑深入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鄂州实验基地考察。   在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前,习近平先后察看了珞优8号、珞优10号、两优234

让苍生不再挨饿 “水稻院士”用一生履行承诺

  8月9日凌晨,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在武汉逝世,享年78岁。  8月13日,朱英国遗体告别仪式在武昌举行,武汉大学师生代表,朱英国的亲属、生前友好等500多人前往送别。  “粮食安全要靠自己”  在朱英国院士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照片:烈日下,绿油油的水稻田里,习近平总书记查看水稻长势,并向朱英国

让苍生不再挨饿 “水稻院士”用一生履行承诺

  8月9日凌晨,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在武汉逝世,享年78岁。  8月13日,朱英国遗体告别仪式在武昌举行,武汉大学师生代表,朱英国的亲属、生前友好等500多人前往送别。  “粮食安全要靠自己”  在朱英国院士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照片:烈日下,绿油油的水稻田里,习近平总书记查看水稻长势,并向朱英国

社会各界送别“农田院士”朱英国

  “英才翘楚首创红莲播四海,国士擎天长留教泽伴人间。”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遗体告别仪式13日在武昌举行,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李晓红,湖北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于绍良,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代表,武汉大学师生代表,朱英国的亲属、生前友好等500余人前来送别。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遗传学家

武大红莲稻:40年产学研启示录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抱此信念,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和他的科研团队一起求索了近40年。  因为执著,他们培育的“红莲型”杂交水稻一路飘香,与日本培育的“包台型”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培育的“野败型”一起成为同行公认的三大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种子远销东南

朱英国院士:粮食生产应居安思危

朱英国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视察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鄂州实验基地时表示,我国的粮食安全要靠自己。   该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我国粮食安全总体形势是好的,但我们还要看到危机,要有危机感。   当前,我国的粮食生产已经实现了连续增

城镇化与粮食安全不矛盾

  十八届三中全会针对农业发展提出“要健全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目标。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表示,政策是好的,关键靠执行,要把科技、政府、市场结合起来,最终依靠我们自己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去年,我国粮食实现了“

杂交稻在中国问世40年 需加快“全球化”步伐

2013年10月17日,袁隆平一行来到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查看万亩示范田超级杂交稻的生长情况。   10月16日是第33个“世界粮食日”。据统计,目前全球仍有8.42亿人长期处于饥饿之中,相当于每8个人中就有1个人在遭受饥饿的威胁。   与此同时,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种植水

朱英国院士获湖北首个百万科技大奖

湖北首个百万科技大奖被武汉大学朱英国院士摘得。9月8日,2007年度湖北省科技奖励大会在武昌召开,大会共授予342项科技奖,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获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省委书记罗清泉亲自向他颁发证书和100万元奖金。 朱英国今年69岁,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与袁隆

我国抗褐飞虱杂交水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8月15日,国际上首个红莲型抗褐飞虱三系不育系“珞红4A”在武汉通过鉴定。武汉大学朱英国院士团队抗褐飞虱杂交水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褐飞虱是对水稻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它栖息于稻丛基部,吸食韧皮部汁液,对水稻构成严重威胁。从1998年到2003年,中国每年稻飞虱发生面积均在2

228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名单公布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聘任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及学术委员会主任的批复  根据《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经研究,我部同意聘任林敏等228位专家为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聘任黄大昉等228位专家为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名单见附件)。希望各有关单位为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

抗褐飞虱杂交稻新不育系稻诞生

  不用打农药就可以让水稻抵抗顽敌褐飞虱,这是国家杂交水稻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朱英国院士团队的一项最新成果。8月15日,这项名为“红莲型杂交水稻新不育系珞红4A”的成果通过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国家杂交稻工程中心副主任邓华凤等专家组成的

过程工程所召开中英节能与储能技术研讨会

会议现场   3月18日,由英国商业创新技能部资助,过程工程所主办的“中英节能与储能技术研讨会”在过程大厦召开。   参会的有来自英国白玫瑰大学联盟(包括利兹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和约克大学)和赫尔大学等多所高校的20多名代表,会议由所“千人计划”入选者丁玉龙研究员主持,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国家

朱亚杰院士:以天下事为己任

   “为人之道,贵在立志、立信、立行。立志即立报国大志;立信即讲信用,有自信,忠于自己的志向;立行即要有行动,不尚空谈,踏实工作。”1988年春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朱亚杰给子女们送上了这样一个新“朱子家训”。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一生的经历可以浓缩成六个字:立志、立信、立行。

上海研制人工合成活性皮肤获新突破

上海仁康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整形再造外科博士、英国皇家外科医师学院整形外科院士朱宁文,在激光细胞模型、皮肤干细胞、生物材料与皮肤库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他在上海经过3年时间的攻关,成功地完成了经上海市科委立项的科研项目课题——生物组织工程活性人工皮肤的制备。 上海仁康科技有

华东理工两位教授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本报讯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李春忠和朱以华被选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近年来,李春忠和朱以华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纳米材料制备及结构调控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英国皇家化学会成立于1841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化学学术团体,也是国际上最有影响的国际权威学术机构之一。(黄辛)

华东理工两位教授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李春忠和朱以华被选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近年来,李春忠和朱以华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纳米材料制备及结构调控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英国皇家化学会成立于1841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化学学术团体,也是国际上最有影响的国际权威学术机构之一。

2018IPB上海国际粉体加工/散料输送展览会北京巡展报道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8年4月20日,2018IPB上海国际粉体加工/散料输送展览会北京巡展在北京港澳中心瑞士酒店港澳5号厅举行。本届会展由中国颗粒学会和纽伦堡会展(上海)有限公司主办、全国颗粒表征与分检及筛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协办。由粉体技术网、南京熊、分析测试百科网和仪器信息网媒体联合

清明感怀:祭奠那些我们不能忘却的科学家

  又是一年清明雨,中科院和工程院的已故院士名单上,又添33个名字。不管是平民布衣还是伟人英雄,离世归安本是自然归宿。而两院院士的逝去,还是让人们感到深深的伤悲与思念。  33位已故院士中,多为八九十岁的耄耋老人。  “80后”院士有13位:郝柏林、孙枢、何友声、管德、高伯龙、陆钟武、李正邦、沈祖炎

“植物分子设计与品种创制技术”主题成效显著

  近几十年来,生命科学迅速与计算机、数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的飞速进步使植物育种这一传统领域迅速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传统遗传育种、杂种优势利用还方兴未艾,基因组编辑又使得人工定向改造成为现实。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长期重视对植物育种研发的支持,“十二五”以来,领域专门设置“植物

中国10院士三亚“论稻” 袁隆平透露超级稻新进展

  首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12日在海南三亚开幕,论坛吸引了包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内的10名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台论“稻”。  袁隆平在论坛上透露了超级杂交稻发展新进展。“今年我们正在向新目标亩产1130公斤即每公顷17吨攻关,如果大家有空,去开开眼界,我们现在有(产量目标为)17

水稻种子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调研推进会在长沙召开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的精神和要求,科技部党组将种子产业科技创新列为本年度重点调研工作之一。近日,由杂交水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组织的“水稻种子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调研推进会”在湖南长沙召开。科技部农村司、农村中心有关人员和湖南省科技厅领导,以及袁隆平院士、朱英国院

中国组建首个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

  经科技部批准成立的中国首个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25日在湖南长沙挂牌。这个集合国内杂交水稻最强科研力量的专业机构将致力于实现超级杂交水稻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   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共同组建的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将围绕杂交水稻持续增产这一核心目标,启动杂交水稻种子创新与基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 285个项目获奖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经学科专业评审组、评审委员会和奖励委员会评审,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出285个项目(人选)。  具体授奖情况如下: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  2、国家自然

我国学者最新发现“笼脊球”化石 动物如何起源或有答案?

  动物(特指后生动物,即包括最简单的海绵动物到最复杂的脊椎动物在内的所有多细胞动物)无疑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作为动物界的成员,人们对动物究竟是何时并如何起源的抱有天然的好奇心,但直到今天,这仍然是演化生物学领域悬而未决的重大科学难题。  现代动物界包括三十多个动物门类,已有研究表明

陕西喜提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33项!

  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据悉,我省33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占2018年度三大奖授奖总数的11.87%。其中,主持完成14项,参与完成19项,通用项目的获奖总数居全国第5位。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省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在重点学科

我国研究人员发现六亿年前的胚胎发育机制

  动物(特指后生动物,即包括最简单的海绵动物到最复杂的脊椎动物在内的所有多细胞动物)无疑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作为动物界的成员,人们对动物究竟是何时并如何起源的抱有天然的好奇心,但直到今天,这仍然是演化生物学领域悬而未决的重大科学难题。  现代动物界包括三十多个动物门类,已有研究表明

南京大学朱俊杰教授新任Analyst副主编

  近日,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朱俊杰教授加入英国皇家化学会分析化学领域期刊Analyst编委会,成为该刊新任副主编。  据悉,Analyst创立于1876年,是国际上著名的、历史悠久的分析化学权威期刊。该期刊主要报道化学分析与生物分析领域的高水平研究,文章内容不受传统学科限制,不仅涉及跨学科的基础研

病毒学研究手段的进展 :混匀仪技术文章

病毒学的研究初期,由于当时人们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病毒粒体,加之病毒又不能进行人工培养,因而分离到病毒对于明确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显得十分重要。在当时尚无高速离心机的情况下,人们试图用马力离心机来从病组织中分离病毒。直到高速和超速离心机问世后,人们才有可能依据病毒学性分离和制备病毒。时至今日,病毒的分离,

有机农业:中国农业的和谐之路

  “食品安全问题迟迟解决不了,一是因为我们过于侧重技术导入,追求经济效益,农业生态系统受到伤害;二是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处于漫无组织的生产状态。”日前,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胡跃高在该校举行的有机农业发展交流会上如是表示。  考察过很多有机农场,胡跃高发现,有些农场发展非常完美,超出想象,也激发了他新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