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自然》杂志展望2018年生物医学技术突破

15年前,对人类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花费大约30亿美元,而今只需数千美元。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的一年又会有哪些令人期待的突破?英国《自然》杂志近日采访了生物医学领域的专家,为人们梳理出有望改变2018年生命科学研究面貌的技术和课题,其中包括为转录组绘图、促进癌症疫苗研发、建立科学物联网等。 为转录组绘图 全球性的人类细胞图谱(HCA)计划旨在确定人体内所有细胞类型并绘制其空间组织,而完成此项目需要很多辅助技术。 单细胞RNA测序是识别不同细胞类型的有效方法,也是创建HCA的重要工具,这一方法需要将组织分离成单个细胞,然后隔离出RNA,但这样做无法保留细胞在组织中的空间环境,即它们是如何组织以及相互作用的。 哈佛大学先进成像中心主任庄小威说,因此需要一种技术,可以对完整组织中细胞的转录组(细胞内所有转录产物的集合,包括信使RNA、核糖体RNA、转运RNA等)成像,从而提供这种空间背景。他的实验室正在开发多重抗误差荧光原位......阅读全文

刘德培:系统生物医学将助力个体化治疗

  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取得成功。不过,生命的奥秘并没有就此解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近日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专访时指出:“读懂基因组,将是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领域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而系统生物医学应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研究医学,则有助于解析基因参与的表达调控网络、系统阐述所有基因的

上海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大楼在上海交大奠基

2007年9月30日上午,上海交大在闵行校区隆重举行上海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大楼奠基典礼。卫生部部长、中科院院士陈竺出席并致辞,上海市教委主任沈晓明等领导出席典礼,校党委书记马德秀,校长张杰,党委副书记赵佩琪,副校长朱正纲、林忠钦等参加活动。副校长张世民主持奠基典礼。   陈竺代表卫生

上海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大楼在上海交大奠基

2007年9月30日上午,我校在闵行校区隆重举行上海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大楼奠基典礼。卫生部部长、中科院院士陈竺出席并致辞,上海市教委主任沈晓明等领导出席典礼,校党委书记马德秀,校长张杰,党委副书记赵佩琪,副校长朱正纲、林忠钦等参加活动。副校长张世民主持奠基典礼。 陈竺代表卫生部对大楼奠基

加州理工微机器人体内实时成像调控并治疗疾病

  今年,加州理工学院高伟(Wei Gao)教授研究团队和汪立宏(Lihong V. Wang)教授研究团队设计的可在肠道内实时定位并控制的微米机器人系统,正在向这些科幻作品中的情节一步步靠近……  这项合作完成的突破今天以An ingestible microrobtic system using

华南理工:以重大科技前沿问题打造学科高地

华南理工大学校训石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三会”吹响了把我国建设成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穿行于64载风雨镌刻的时光隧道,以科教兴国为己任的华南理工大学(下称“华南理工”),始终着眼于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战略需求,始终着眼于重大科技前沿问题,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勇立潮头,扬帆致远,打造

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仪器测试分析中心的报告

      2008年3月23日,军事医学科学院仪器测试分析中心主任张学敏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在全球科技界权威学术杂志《自然—免疫学》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CUEDC2蛋白质通过招募PP1灭活IKK激酶》的文章,引起了科技界的关注。当笔者与文章的作者们交

王伟业:生物样本库建设不能以大和多来衡量

         样本库建设不能以大和多来衡量  生物谷:生物样本库建设国内外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伟业教授:我想从样本资源的本身,管理以及信息化和共享三方面来说这个问题。建样本库的根本目的是建一个研究资源的平

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仪器测试分析中心的报告

2008年3月23日,军事医学科学院仪器测试分析中心主任张学敏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在全球科技界权威学术杂志《自然—免疫学》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CUEDC2蛋白质通过招募PP1灭活IKK激酶》的文章,引起了科技界的关注。当笔者与文章的作者们交流的时候,他们始终在谈工作的团队———军事医学科学院仪器测试分

精确医学”须谨慎解读

  美国于2015年年初提出的“精确医学”计划倍受世界各国关注。有消息称,我国的相关计划将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启动。对此,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吴家睿研究员近期撰文指出,“精确医学”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复杂概念,需要人们认真地思考和小心地解读。当前,亟需我们明晰的两个问题是:为何要在此时启动精确医学

生物医学光学技术

  摘 要:随着生物分子光学标记技术的不断进步,光学技术在揭示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研究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为医学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手段。本报告首先简要介绍光学技术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发展概况,然后从基因表达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方面,讨论生物分子光学技术的特点与优势,阐明基于分

生物医学光学技术

  摘 要:随着生物分子光学标记技术的不断进步,光学技术在揭示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研究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为医学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手段。本报告首先简要介绍光学技术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发展概况,然后从基因表达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方面,讨论生物分子光学技术的特点与优势,阐明基于分

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十年磨砺 用“芯”创造

  2010年5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陪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参观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新华社供图  2008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看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就园区的创新发展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这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打造生命科学仪器创新研究院

党委书记、副所长邓强  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援建,到独立运行成为中科院序列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苏州医工所)一路走来,始终注重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尤其是医疗科学仪器的成果转化工作。尽管年头不长,但它已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如今,在中科院提出“率先行动”计划的

第五届生物分析、生物医学工程与纳米技术国际会议

  6月7日至6月10日,第五届生物分析、生物医学工程与纳米技术国际会议(2012 Fif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analysis,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Nanotechnology,ISBBN2012)在湖南

沃特世:同中国科学家深度合作共促糖组学创新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如果说基因是生命的起点,那么糖蛋白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就是研究生命功能的终点。人类蛋白中有50%以上都发生了糖基化的修饰,在病理和生理过程中糖蛋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生物制药中最亮眼的单抗药100%都是糖蛋白药物。对糖蛋白和糖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是贯穿生物制药、疾病与临床研究生生不

臭氧发生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与探讨

 中小规模生活污水的处理,主要适用中小城镇和大型企业.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可作为工业用水或生活杂用水,也可用于绿化灌溉,使污水资源化.本文通过对几个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比较探讨,说明其各自特点,以利更好地选择应用不同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1 典型生活污水水质&nbs

张兴栋:解决实际问题

  2月6日,美国国家工程院官方网站公布评选出2014年院士名单,76岁的张兴栋名列其中,为今年11名外籍院士中唯一一名中国人。   美国国家工程院媒体事务主管兰迪·阿特金斯日前接受书面采访时表示,选举过程是严格保密的,张教授获选主要是因为其“对肌肉骨骼的临床实验以及发展生物材料上的贡献。”  

方群:在微流控领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

  展望未来微流控研究的发展方向  谈到未来,方教授介绍了很多微流控系统的应用。比如:用于现场分析的POCT(Point of Care Testing)方法。  “我请教过很多做临床检验或流行病检测的朋友,我问他们‘现在你们很多情况下用试纸条的系统进行检测,那微型化仪器不就没有用武之地了么?’他们

一个基因可能是“青春之泉”

  最近,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UB)的研究人员发现,青春之泉可能存在于一个名为Nanog的胚胎干细胞基因中。在他们开展的一系列实验中,这个基因在一些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动脉阻塞和其他变老迹象至关重要的休眠细胞过程中发挥作用。这些结果发表在《Stem Cells》杂志上,也在对抗衰老疾病(如Hu

美国实验室:MIT坐拥44生物工程研究分支

  站在全球材料科学之巅的美国,纳米材料和生物材料的研究自然也是全球领先。   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全球顶尖学府均拥有众多的纳米工程与技术、生物工程方面的研究室,如麻省理工学院就拥有44个生物工程方面的研究所/研究室。   在刚刚结束的2013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中,迈克尔·莱维特和

于军: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到精准医学

  基因产业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今年,精准医学不仅被纳入“十三五”规划,作为精准医学的“排头兵”,基因组学也被纳入“十三五”百大项目名单,要“加速推动基因组学等生物技术大规模应用”。  对著名基因组学专家、中国基因组学奠基人于军教授来说,基因组学引领的技术应用得到如此重视,既让他感到欣慰———20

肿瘤治疗:一名科学家的人文医学使命

  除了医疗技术外,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癌症治疗的效果,如社会学因素、心理学因素等。而且,心理学干预和社会医学干预所发挥的力量,有时候甚至比医学技术干预还要大,而这恰恰是中国医疗行业或者医疗体系里严重缺失的。  2016年,某主流媒体介绍了清华大学医学中心细胞治疗研究所所长张明徽的NKT免疫细胞对于肿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畅谈前沿工程科技

   从飞机噪音控制到削减风致灾害,从智能材料到大数据存储,从肿瘤治疗到厕所革命……5月30日,在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全院学术报告会上,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6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与在场院士分享、交流了一系列工程科技领域的前沿学术成果。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安道琳  从低噪音飞机到噪音控制  提

谢晓亮院士:单分子技术透视生命之谜

  2012和2013年,由北京大学多个研究团队合作完成的世界首个高精度人类男性和女性个人遗传图谱相关论文相继发表于《科学》和《细胞》杂志。这一工作采用的单细胞DNA扩增技术MALBAC,与以前的技术相比,该技术将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的精确度大幅度提高,以至于能够发现个别细胞之间的遗传差异。  MAL

北大谢晓亮教授:单分子技术透视生命之谜

2012和2013年,由北京大学多个研究团队合作完成的世界首个高精度人类男性和女性个人遗传图谱相关论文相继发表于《科学》和《细胞》杂志。这一工作采用的单细胞DNA扩增技术MALBAC,与以前的技术相比,该技术将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的精确度大幅度提高,以至于能够发现个别细胞之间的遗传差

精准医学产业投资与市场前景了解一下?

  精准医学是在基因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交叉应用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和医疗模式。它以大样本人群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信息和表型数据为基础,对疾病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深度挖掘,精确寻找到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并对同种疾病的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亚分类,最终实现对疾病和患

44位PI全职加盟西湖大学,他们为何选择这所院校?

  “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之大,而在大师之大。”这是著名教育学家梅贻琦的名言,也是施一公校长在西湖大学成立大会上对学校定位的郑重宣言。  西湖大学致力于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聘任世界一流科学家,用一流科学研究支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2019年,一场场学术人才招聘会从西湖走向海外,一份份申请书

自然及子刊综览

  《自然——粒子物理学》  反物质研究取得新进展  本周《自然》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了对反物质原子的首次光谱测量 —— 反物质物理学长期以来的一个目标。该发现代表着人类向高精度测试物质与反物质行为是否不同迈进了重要一步。  物理学界的一个重大谜题是为何当今宇宙看起来几乎全部由普通物质构成,而根据

新型可生物降解注射剂设计成功:一次注射控制血糖数周

   目前许多治疗2型糖尿病的手段均为使用GLP1,GLP1是一种使胰腺释放胰岛素以控制血糖的信号分子。 然而,该肽具有短的半衰期,会很快的在身体中清除。  为了使药效持续更长时间,研究人员以前将GLP1与合成微球和生物分子如抗体融合,使其在小鼠体内维持2至3天,在人体中维持一周。 目前,市面上药效

生物标志物的简介

“Biomarker” 这个词在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之前,多见于地质学文献,曾被翻译成“生物标志化合物”,指的是地质材料中来自于活的生物体的一些有机化合物。上世纪六十年代,这一词汇开始出现在医学文献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它被正式地引入到生物医学领域。在生物医学领域,对它也曾有过不同的描述。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