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食用油中矿物油的快速测定

矿物油来源于石油分馏的产物,属于较高级的直链烷烃,而食用油脂系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尽管外观有某些相似,但其化学性质有很大的差别。 方法一 取1滴油样于比色管中,加5滴“矿物油鉴别试剂(强碱溶液,谨慎操作)”和5ml无水乙醇,不加盖,于80~100℃水中加热10分钟,加热过程中随时轻轻摇动,取出时乙醇容量不要少于4ml,加入5ml蒸馏水,若发生混浊为阳性,其浊度随矿物油的浓度增加而加大。其最低检出量为0.1%。如果油中混有硬度较大的水时,也会发生混浊,久放产生沉淀;混有矿物油时久放析出透明油滴浮于液面。操作中可用一种食用油作对照试验,如下图依次为机油、煤油和葵花子油。 方法二 (需要蒸馏装置) 作为食用油脂的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可以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即皂化反应),其产物皆易溶于水。而矿物油则不能皂化,也不溶于水。据此性质即可通过皂化反应来检验矿物油。 操作:把1ml油样置于100ml的三角瓶里,加入1ml“矿......阅读全文

食用油中矿物油的快速检测

矿物油来源于石油分馏的产物,属于较高级的直链烷烃,而食用油脂系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尽管外观有某些相似,但其化学性质有很大的差别。方法一取1滴油样于比色管中,加5滴“矿物油鉴别试剂(强碱溶液,谨慎操作)”和5ml无水乙醇,不加盖,于80~100℃水中加热(或将开水倒入烧杯中,将比色管放入水中)10分钟

食用油中矿物油的快速测定

  矿物油来源于石油分馏的产物,属于较高级的直链烷烃,而食用油脂系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尽管外观有某些相似,但其化学性质有很大的差别。  方法一  取1滴油样于比色管中,加5滴“矿物油鉴别试剂(强碱溶液,谨慎操作)”和5ml无水乙醇,不加盖,于80~100℃水中加热10分钟,加热过程中随时轻轻摇动,取

食用油中矿物油速测盒说明

【简 介】食用植物油脂中掺杂或混入矿物油类,被人误食以后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主要是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严重时会引发油脂性肺炎;慢性中毒可引发皮炎、痤疮以及神经衰弱综合症等。本速测盒适用于食用油中矿物油的现场快速检测。【检 测 原 理】作为食用油脂的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可以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

矿物油残留测定法

食品中矿物油的污染通常是由包装引起的。本文介绍了这样一种方法,将液相与气相色谱联用、再利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来检测矿物油残留,并通过对气相色谱系统的改进,实现了两种组分MOSH和MOAH的同时进样,提高了检测效率。 我们经常能在食品中发现有害的矿物油残留物,它们大多经由包装材料引入

食用油中非食用油的快速测定

1.食用油中如掺有桐油,常采用三氯化锑法,亚硝酸法,及硫酸法进行检验。 方法一 (三氯化锑法) 操作:取油样1ml于小试管中,沿管壁小心加入“桐油鉴别试剂A”1ml,使试管中溶液分为两层,将试管置于40℃温水中,加热约10分钟。如有桐油存在,在溶液分层的界面上,会出现紫红色至深咖啡色的环。 说

食用油中非食用油的快速测定

  1.食用油中如掺有桐油,常采用三氯化锑法,亚硝酸法,及硫酸法进行检验。   方法一 (三氯化锑法)   操作:取油样1ml于小试管中,沿管壁小心加入“桐油鉴别试剂A”1ml,使试管中溶液分为两层,将试管置于40℃温水中,加热约10分钟。如有桐油存在,在溶液分层的界面上,会出现紫红色至深咖啡色

食用油中非食用油的快速测定

1.食用油中如掺有桐油,常采用三氯化锑法,亚硝酸法,及硫酸法进行检验。 方法一 (三氯化锑法) 操作:取油样1ml于小试管中,沿管壁小心加入“桐油鉴别试剂A”1ml,使试管中溶液分为两层,将试管置于40℃温水中,加热约10分钟。如有桐油存在,在溶液分层的界面上,会出现紫红色至深咖啡色的

食用油中非食用油的快速测定

  1.食用油中如掺有桐油,常采用三氯化锑法,亚硝酸法,及硫酸法进行检验。   方法一 (三氯化锑法)   操作:取油样1ml于小试管中,沿管壁小心加入“桐油鉴别试剂A”1ml,使试管中溶液分为两层,将试管置于40℃温水中,加热约10分钟。如有桐油存在,在溶液分层的界面上,会出现紫红色至深咖啡色

食用油中非食用油的快速测定

  1.食用油中如掺有桐油,常采用三氯化锑法,亚硝酸法,及硫酸法进行检验。   方法一 (三氯化锑法)   操作:取油样1ml于小试管中,沿管壁小心加入“桐油鉴别试剂A”1ml,使试管中溶液分为两层,将试管置于40℃温水中,加热约10分钟。如有桐油存在,在溶液分层的界面上,会出现紫红色至深咖啡色

水中矿物油检测技术研究

  矿物油对水体和环境的污染已成为一个越来越为全球所广泛关注的严重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物油污染监测问题已经为环保部门高度重视,各种检测水中油的仪器和方法也不断发展起来,其中包括:重量法、超声法、浊度法、色谱法、紫外吸收法、红外分光光度法、非色散红外吸收法、荧光光度法等等。  近年来,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