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赴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调研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中“对数学、物理等重点基础学科给予更多倾斜”的要求,科技部基础研究司成立调研组,以“落实《意见》,加强数学科学研究”为主题,针对数学科学研究发展现状、短板、前沿方向、政策措施等具体问题开展调研。 3月14日,调研组首站赴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召开座谈会。杨乐院士、马志明院士,以及数学所、应用数学所、系统所、计算数学所、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的近20位专家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上,专家们就我国数学科学研究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对我国数学科学研究在评价机制、人才引进、支持方式、学术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研究院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整体实力最强的数学研究机构,曾汇聚了华罗庚、吴文俊、陈景润、王元、冯康、......阅读全文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赴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调研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中“对数学、物理等重点基础学科给予更多倾斜”的要求,科技部基础研究司成立调研组,以“落实《意见》,加强数学科学研究”为主题,针对数学科学研究发展现状、短板、前沿方向、政策措施等具体问题开展调研。 3月14日,调研组首站赴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

“加强分析测试基础性研究战略研讨会”在京召开

     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主办,清华大学和厦门大学承办的“加强分析测试基础性研究战略研讨会”于2008年6月17日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此次会议就分析测试中心开展基础性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测试中心如何发挥大型仪器平台的优势和人才优势,适应建设创新性国家的

《柳叶刀》主编:开放获取,中国期刊应因刊制宜

         1823年10月25日,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发行创刊号,成为世界历史上最悠久,也是最受重视的世界医学权威期刊。  Thomas Wakley在创立《柳叶刀》时,以外科手术用刀来为期刊命名;同时也取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发展报告》发布

  日前,由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王玉杰领衔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发展报告》正式发布。  该报告分为综合报告、专题报告两部分。综合报告总结了国内外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从科学研究进展、学科队伍建设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归纳学科现状,分析了学科优势和特色,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百年科技强国发展战略研究研讨会在京召开

尚勇书记、科协创新战略院院长罗晖与各位院士合影会议现场  4月28日,百年科技强国发展战略研究研讨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来自基础科学、国防、民生等领域的22位两院院士以及数十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交流研讨。中国工程院院士、导弹动力和航天工程管理专家王礼恒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加速器物理学家陈佳洱先后作了主旨报

冯一潇:诺贝尔奖为何青睐交叉学科

  交叉学科研究的创新建设   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是21世纪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交叉学科研究既有一般科学研究的共性又有自己的个性。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和体制,促进各学科协作发展的关键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人员聘任评价机制、资源分配机制以及相应的交叉学科学术支撑体系。交叉学科研究应向

环境工程污水处理的主要技术分析

  水作为万物之源,必须要做好管理工作面对在环境过程中食物水处理的问题,为了加强对水的使用效率,避免出现再次污染的现象,必须要对城市的污水新建科学有效的处理,尤其是面对当下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只有充分的利用污水,加强利用效率,才能够保证水的正常供应,因此应该进一步研究污水处理的方法和技术,来保证人们的

第十一届中韩所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由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韩国气象厅国立气象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十一届中韩所际学术研讨会(The 11th IAP-NIMR Joint Research Workshop)于5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中韩双方共有近40人参加了这次学术会议。除了中科院大气物理所,韩国国家气象研

“科学狂人”丁肇中:AMS命运多舛他始终坚持

经过16年的努力,以及15亿美元其他人提供的资金,美国宇航局和丁肇中展示成果的时候就要到来了。   上周四,随着“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的“阿尔法磁谱仪2号”(AMS-02)被送入国际空间站,开始其为期10年以上的宇宙反物质的探寻之旅,该国际科学项目的负责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博士再度为世人瞩目。丁

测量技术与仪器发展趋势

测量技术与仪器涉及所有物理量的测量,对于材料、工程科学、能源科学关系密切。目前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   (1)以自然基准溯源和传递,同时在不同量程实现国际比对。如果自己没有能力比对就要依靠其它国家。   (2)高精度。目前半导体工艺的典型线宽为0.25μm,并正向0.18μm过渡,2009年的预测

中科院磁性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召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

  6月5日,中国科学院磁性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召开。南京大学都有为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裕恒院士、中科院物理所沈保根院士、山东大学梅良模教授、兰州大学李发伸教授、北京钢研总院李卫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李晓光教授、南京大学刘俊明教授、中国

中国航空材料拓荒者颜鸣皋:鹤鸣九皋 鹰击长空

  作为中国航空材料界的拓荒者、中国航空钛合金研究的开拓者,颜鸣皋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从金属织构理论到航空钛合金研究,从航空高温合金应用基础研究到航空金属材料疲劳与断裂研究,他以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和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铸就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颜鸣皋  (1920.6~2014.12)

建模仿真遭遇大数据挑战 专家称仿真学应拥抱大数据

  全球信息总量每两年就增长一倍左右,2011年全球被创建和被复制的数据总量有1.8ZB(相当于18亿个1TB的移动硬盘),预计到2020年全球所管理的数据将达到35ZB。   大数据时代翩然而至。随着智能手机以及“可佩带”计算设备的出现,我们的行为、位置,甚至身体生理数据等每一点变化都成了可被记

国内外生物芯片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生物芯片是一类快速、高效、高通量的生物分析器件或集成化分析系统,包括微阵列芯片、微流控芯片、芯片实验室以及相关的仪器和设备。它集合计算机、微电子、微机械、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在一个微小的芯片表面或芯片内部的微流体系统研究生物大分子之间或者生物大分子与其他化学小分子之间的反应。

万钢称纳米研究将成为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试点

  1月11日,科技部会同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部门在京召开国家纳米科学技术指导协调委员会工作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国家纳米科学技术指导协调委员会主任万钢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制定好“十二五”纳米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专项规划,力争实现纳米研究取得一批重大原始创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年会将在大连召开

  以需求为导向探索空间科学发展重点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8月19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该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将于8月28~30日在大连召开。本次学术年会的主题为“空间科学:探索、发现、创新”。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顾逸东表示,本次年会将重点展望未来空间科学领域发展新的战略需求和发展重点方向,为

生物芯片技术与产品发展趋势 整合样品制备

生物芯片是一类快速、高效、高通量的生物分析器件或集成化分析系统,包括微阵列芯片、微流控芯片、芯片实验室以及相关的仪器和设备。 生物芯片是一类快速、高效、高通量的生物分析器件或集成化分析系统,包括微阵列芯片、微流控芯片、芯片实验室以及相关的仪器和设备。它集合计算机、微电子、微机械、生物化

白春礼出席国家纳米指导协调委员会会议并作专题报告

  1月11日上午,国家纳米科学技术指导协调委员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国家纳米科学技术指导协调委员会主任万钢,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纳米科学技术指导协调委员会副主任、首席科学家白春礼,科技部副部长陈小娅、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等有关领导,国家纳米科学技术指

访ISSI-BJ执行所长:携手共探宇宙奥秘

Maurizio FalangaMaurizio Falanga  1年前,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分部(ISSI-BJ)作为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ISSI)在全球的唯一分支机构落户北京,经全球范围征集、候选人应聘、选聘委员会面试等环节,瑞士、意大利籍空间科学专家Maurizio Falanga成为IS

IVD行业6大技术

  微流控芯片,高通量技术,单细胞测序,CTC循环肿瘤细胞,纳米医学,ddPCR技术,单分子免疫阵列技术(SiMoA),ctDNA,质谱检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最新技术成果与应用案例纷纷亮相。  01  微流控芯片技术  微流控芯片,又称为芯片实验室(Lab on a Chip),是指在几平方厘米

6大革命性技术!IVD行业快速前行

  微流控芯片,高通量技术,单细胞测序,CTC循环肿瘤细胞,纳米医学,ddPCR技术,单分子免疫阵列技术(SiMoA),ctDNA,质谱检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最新技术成果与应用案例纷纷亮相。  01  微流控芯片技术  微流控芯片,又称为芯片实验室(Lab on a Chip),是指在几平方厘米

生物物理所-安捷伦科技蛋白质组学合作实验室揭牌

  2010年4月13日下午,安捷伦科技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邵律文(William P. (Bill) Sullivan)先生、大中华区总裁霍丰先生、生命科学与化学分析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牟一萍女士,中国区公共事务总监付向东先生等一行六人参观访问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并举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苏州纳米所在离子感应致动智能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onic polymer-metal composites, IPMC)是一种由金属电极和离子聚合物构成三明治结构的离子感应电致动智能材料,因致动电压低、变形大、柔性、可控性好等特点,使其成为轻质仿生系统首选,具有重要科学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由于其致动机制主要源自

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生命的另一种阅读和解析

50年义无反顾的105岁寿星 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语气平和,思路清晰。 “生物物理研究所走过了半个世纪。作为亲历者,我深知,是以50年义无反顾坚持学科交叉、坚持服从国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办所方针,换来了生物物理所今日的蓬勃发展。” “当年,对于生物物

科技类民办非企业规模小分布不均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框架下,社会组织一般包括社团、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三类。2012年,全国共有科技服务类民办非企业单位1.1万个,约占全国民办非企业总数的5%。科技类民办非企业以实现公益为目标,充分吸收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已经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科技类民办非企

“国际计量科学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

  在这金秋时节,以“计量科技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主题的“国际计量科学发展论坛”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昌平院区隆重举行。此次论坛汇聚国内外计量界精英,是中国计量工作者了解国际计量科技最新发展动态,探讨计量如何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加强与国际计量组织和世界计量技术机构代表交流计量

农业生物技术实验室与香港伙伴实验室举行学术年会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与香港伙伴实验室举行学术年会  近日,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与香港伙伴实验室2010年度学术交流与合作研讨会在深圳和香港两地举行。研讨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伙伴实验室主任辛世文教授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宁教授共同主持

到2020年,我国将研制和发射3大类系列海洋卫星共十余颗

   10月25日6时57分,“海洋二号B”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这是继9月7日“海洋一号C”卫星成功发射入轨后,中国在一个多月内发射的第二颗海洋卫星。  什么是海洋卫星?这种卫星携带哪些有效载荷?“海洋二号B”卫星和“海洋一号C”卫星各有什么特点?中国在海洋卫星领域发展

美工程院院刊邀中国学者主编出版大数据专辑

  最新出版的美国工程院院刊The Bridge(《桥》)冬季期刊近日刊登了题为《大数据的全球视野》的学术专辑。中科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科院大数据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石勇应该杂志邀请,担任了大数据专辑的主编。  在历时一年半的征稿和编辑过程中,石勇邀请了

大咖新秀聚昆山 探讨中国质谱研发核心技术创新之路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20年11月19日,第三届质谱仪器研发论坛在江苏昆山举办。本届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质谱仪器学术组、分析测试百科网主办,中国质谱学会、仪器信息网协办,昆山市巴城镇人民政府、昆山禾信质谱技术有限公司、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本次论坛以“新形势下的质谱仪器和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