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吸附(2)

吸附分类物理吸附也称为范德华吸附,它是吸附质和吸附剂以分子间作用力为主的吸附。物理吸附,它的严格定义是某个组分在相界层区域的富及集。物理吸附的作用力是固体表面与气体分子之间,以及已被吸附分子与气体分子间的范德华引力,包括静电力诱导力和色散力。物理吸附过程不产生化学反应,不发生电子转移、原子重排及化学键的破坏与生成。由于分子间引力的作用比较弱,使得吸附质分子的结构变化很小。在吸附过程中物质不改变原来的性质,因此吸附能小,被吸附的物质很容易再脱离,如用活性炭吸附气体,只要升高温度,就可以使被吸附的气体逐出活性炭表面。化学吸附化学吸附是吸附质和吸附剂以分子间的化学键为主的吸附,是指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发生化学作用,生成化学键引起的吸附,在吸附过程中不仅有引力,还运用化学键的力,因此吸附能较大,要逐出被吸附的物质需要较高的温度,而且被吸附的物质即使被逐出,也已经产生了化学变化,不再是原来的物质了,一般催化剂都是以这种吸附方式起作用。两种吸......阅读全文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区别

根据吸附剂表面与被吸附物之间作用力的不同,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是被吸附的流体分子与固体表面分子间的作用力为分子间吸引力,即所谓的范德华力(Vanderwaals)。因此,物理吸附又称范德华吸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区别

 物理吸附是被吸附的流体分子与固体表面分子间的作用力为分子间吸引力,即所谓的范德华力(Vanderwaals)。因此,物理吸附又称范德华吸附,它是一种可逆过程。当固体表面分子与气体或液体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气体或液体内部分子间的引力时,气体或液体的分子就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上。从分子运动观点来看,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区别

  物理吸附是被吸附的流体分子与固体表面分子间的作用力为分子间吸引力,即所谓的范德华力(Vanderwaals)。因此,物理吸附又称范德华吸附,它是一种可逆过程。当固体表面分子与气体或液体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气体或液体内部分子间的引力时,气体或液体的分子就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上。从分子运

吸附的特点?

根据吸附剂表面与吸附质分子间作用力的性质不同,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物理吸附是指被吸附分子与固体表面分子间的作用力为分子间吸引力,即范德华力,因此物理吸附又称范德华吸附,是一种可逆过程。它是由分子间的弥散作用及静电作用等引起的,这种吸附作用比较弱,且选择性很差,一般稍微加热就会脱附,随着温度

吸附的特点?

根据吸附剂表面与吸附质分子间作用力的性质不同,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物理吸附是指被吸附分子与固体表面分子间的作用力为分子间吸引力,即范德华力,因此物理吸附又称范德华吸附,是一种可逆过程。它是由分子间的弥散作用及静电作用等引起的,这种吸附作用比较弱,且选择性很差,一般稍微加热就会脱附,随着温度

比表面积仪

根据吸附剂表面与吸附质分子间作用力的性质不同,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物理吸附是指被吸附分子与固体表面分子间的作用力为分子间吸引力,即范德华力,因此物理吸附又称范德华吸附,是一种可逆过程。它是由分子间的弥散作用及静电作用等引起的,这种吸附作用比较弱,且选择性很差,一般稍微加热就会脱附,随着温度

中药脱色方法初探

目前应用于中药脱色的方法及工艺很多,但大致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分类。一、根据色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别进行除去属于最常用、最简单、也是效果比较差的方法。1.水提醇沉:可去除小部分水溶性色素。醇提水沉:可除去大部分脂溶性色素。(也可以两种方法交替使用)2.酸碱沉淀法:例如当杂质色素是一些黄酮、蒽醌等酚

有图有真相 围观别人家的先进材料实验室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明亮的落地玻璃窗,琳琅满目的仪器设备,严肃认真的研究人员穿梭忙碌。这是分析测试百科小编对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的第一印象。  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是教育部“985工程”二期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于2005年4月成立,通过物理、化学、生物、材料、信息、

物理所单层硅烯的低温动态相变及超导电性研究取得进展

  硅与碳同属于元素周期表的IV族元素。理论工作表明,硅烯具备与石墨烯类似的狄拉克型电子结构,其布里渊区同样有六个线性色散的狄拉克锥。由此,很多在石墨烯中发现的新奇量子效应,都可以在硅烯中找到相对应版本。而且,硅烯还具备石墨烯没有的一些优势,例如硅烯的非共面结构使得硅烯具有更强的自旋轨道耦

物理所单层硅烯低温动态相变及超导电性研究取得进展

  硅与碳同属于元素周期表的IV族元素,理论工作表明,硅烯具备与石墨烯类似的狄拉克型电子结构,其布里渊区同样有六个线性色散的狄拉克锥。由此,很多在石墨烯中发现的新奇量子效应,都可以在硅烯中找到相对应版本。而且,硅烯还具备石墨烯没有的一些优势,例如,硅烯的非共面结构使得硅烯具有更强的自旋轨道耦合,能在

GPC中吸附树脂

吸附树脂大孔吸附树脂为吸附性和筛选性原理相结合的分离材料。1.原理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实质为一种物体高度分散或表面分子受作用力不均等而产生的表面吸附现象,这种吸附性能是由于范德华引力或生成氢键的结果。同时由于大孔吸附树脂的多孔结构使其对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具有筛选作用。通过上述这种吸附和筛选原理,有机化

中国科大在分子化学识别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单分子科学团队的董振超研究小组在高空间分辨的化学识别领域再获重要进展,在国际上首次展示了紧邻的不同分子的实空间拉曼光谱识别。该成果发表在7月27日的《自然·纳米技术》上,论文第一作者为研究小组的博士生江嵩。  纳米尺度上不同物质的化学识别一直是纳米技

Zeta电位与电解质

    Zeta电位的主要用途之一就是研究胶体与电解质的相互作用。由于许多胶质,特别是那些通过离子表面活性剂达到稳定的胶质是带电的,它们以复杂的方式与电解质产生作用。与它表面电荷极性相反的电荷离子 (抗衡离子)会与之吸附,而同样电荷的离子(共离子)会被排斥。因此,表面附

化学混凝 混凝澄清处理的机理

投加化学药剂(混凝剂)使得胶体分散体系脱稳和凝聚的过程称为化学混凝。在混凝过程中,含有微小悬浮微粒和胶体杂质被聚集成较大的固体颗粒,使颗粒性的杂质与水分离的过程,称为混凝澄清处理。1.混凝澄清处理的机理(1)胶体的稳定性和ξ电位胶体在水溶液中能持久地保持其悬浮的分散状态的特性叫做稳定性。水中的胶体物

混凝沉淀技术全解析

混凝澄清处理投加化学药剂(混凝剂)使得胶体分散体系脱稳和凝聚的过程称为化学混凝。在混凝过程中,含有微小悬浮微粒和胶体杂质被聚集成较大的固体颗粒,使颗粒性的杂质与水分离的过程,称为混凝澄清处理。1.混凝澄清处理的机理(1)胶体的稳定性和ξ电位胶体在水溶液中能持久地保持其悬浮的分散状态的特性叫做稳定性。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位中国科技青年入选英雄榜!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于 2016 年正式落地中国,次年,“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 (Innovators Under 35)中国榜单正式发布!四年成长、四届榜单,我们持续关注和发掘中国科技发展中不断崛起的新兴力量。从实验室里最新的技术研发成果,到各前沿领域的科技创业者们所取得的里程碑式

诺贝尔化学奖全收录(1901-2018)

  当地时间10月3日,201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科学家Frances H. Arnold在“酶的定向进化(the directed evolution of enzymes)”方面的研究,另一半授予美国密苏里大学科学家Geo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聚烯烃是一类综合性能优良、应用十分广泛的通用树脂。由于其具有众多的优良特性,其发展十分迅速、应用十分普遍。而粘土作为我国范围内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等优点也成为科学界研究的目标之一。本文对聚烯烃/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1. 聚烯烃   聚烯烃是一类由烯烃以及某些环烯烃单独

西安新丝绸之路 第五届中国原位电离质谱会议召开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由华质泰科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主办,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分析测试共享中心、西北大学中草药现代化工程研究中心、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协办的“2018年第五届中国原位电离质谱会议(AIMS2018)”于2018年4月27日在西安香格里大酒店召开,为期2天。此次会议作为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与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对比

1.1 STM工作原理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是将原子线度的极细探针和被研究物质的表面作为两个电极,当样品与针尖的距离非常接近(通常小于1nm)时,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会穿过两个电极之间的势垒流向另一电极。尖锐金属探针在样品表面扫描,利用针尖-样品间纳米间隙的量子隧道效应引起隧道电流与间隙大小呈

对比学习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与原子力显微镜(AFM)

  1 STM  1.1 STM工作原理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是将原子线度的极细探针和被研究物质的表面作为两个电极,当样品与针尖的距离非常接近(通常小于1nm)时,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会穿过两个电极之间的势垒流向另一电极。  尖锐金属探针在样品表面扫描,利用针尖-样品间纳米间隙的量子隧道效

李玉良、张跃、崔屹、陆俊、李先锋等成果速递20200207

  1. Nature Nano.:波导集成型范德华异质结光电探测器,在通讯频段下高速高响应性工作  由于具有独特的材料性质和强烈的物质-光相互作用,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Cs)被广泛用于构建新型光电器件。其中,响应大且速度快的光电探测器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例如在标准通讯波段运行的高速率传输互连

超全面锂电材料常用表征技术及经典应用

  在锂离子电池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希望获得大量有用的信息来帮助我们对材料和器件进行数据分析,以得知其各方面的性能。目前,锂离子电池材料和器件常用到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表征方法和电化学测量。  电化学测试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充放电测试,主要看电池充放电性能和倍率等;(2)循环伏安,主要是看电池的充放

张艳锋课题组发表大尺寸单层MoS2可控制备方面研究成果

2018年3月7日,北京大学工学院材料系张艳锋课题组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 10.1038/s41467-018-03388-5)在线发表题为“Batch production of 6-inch uniform monolayer molybdenum dis

PEG功能化磷脂与脂质体稳定性的应用(一)

本期AVT小编分享一下PEG功能化磷脂与脂质体稳定性的那些事儿,聚乙二醇(PEG)衍生化磷脂的种类、分子量、用量等对脂质体的稳定性都会产生影响,可以改善脂质体稳定性,在延长脂质体体内循环时间及在新型脂质体中也发挥了不小的应用。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了解下吧!脂质体具有靶向、长效、可降低药物毒性及增加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