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利用基因疗法创造免疫系统白血病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可根治白血病的主要方法,美国的基因疗法为治疗白血病提供了新的希望。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8月10日发表报告说,他们利用基因疗法治疗白血病的临床试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过第一阶段临床试验,作为志愿者接受治疗的3名晚期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两人体内的白血病细胞完全消失,另1人的白血病细胞也大为减少。 美国媒体认为,这一成果不仅为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也为医学界过去20年探索利用基因疗法杀灭癌细胞的努力带来了新希望。 “连环杀手” 经过改造的T细胞一面杀死癌细胞,一面进行自身增殖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是一种最常见的白血病,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骨髓或干细胞移植,但并非对所有病例都有效果,而且死亡率较高。 近年来,医学界一直希望通过提高免疫系统功能来治疗癌症,并已对人体免疫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的T细胞做了不少研究。“T”是英语中“胸腺”一词的首字母,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然后“移居”到周围......阅读全文

聚焦造血干细胞移植

编者按: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将健康的造血干细胞输注给放、化疗后的患者,以替代患者病态或衰竭的骨髓,使患者造血和免疫系统重建。HSCT由美国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的Thomas教授于20世纪50~70年代逐渐引入临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广泛用于血液疾病。本报特此

造血干细胞移植处理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患者须接受一个疗程的大剂量化疗或联合大剂量的放疗,这种治疗称为预处理(conditioning),这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中心环节之一。预处理的主要目的为:(1)为造血干细胞的植入腾出必要的空间;(2)抑制或摧毁体内免疫系统,以免移植物被排斥;(3)尽可能清除基础疾病,减少复发。

我国首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

  科技日报讯 (朱芸 记者李颖)记者从天津市肿瘤医院获悉,日前该院血液科的移植治疗团队与儿童肿瘤科密切合作,实施“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成功救治一名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患儿。据悉,该类病例目前在国内儿童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中尚未见报道,这次在儿童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方面的突破,为血液肿瘤治

造血干细胞移植指征

  第一次完全缓解期,有HLA相合供者的成人ALL,高危型儿童ALL,除M3之外的AML。病人年龄50岁以下。  如无合适供髓者可选择自体骨髓移植(ABMT)或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  M3——早幼粒——DIC——POX(+++)——全反式维甲酸  M5——单核——牙龈——POX(+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历史

  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包括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脐血干细胞移植。由于骨髓为造血器官,早期进行的均为骨髓移植。1958年法国肿瘤学家Mathe 首先对放射性意外伤者进行了骨髓移植。1968年Gatti应用骨髓移植成功治疗了一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患者。上世纪70年代后,随着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

骨髓移植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1)自体骨髓移植(ABMT)或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CT):ABMT和APBSCT治疗CML的目的主要是延长慢性期或使晚期病人重新回到慢性期,从而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2)同基因骨髓移植:此种BMT是对CML病进行BMT治疗和最早尝试。  (3)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同种异基因骨髓移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移植处理的介绍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患者须接受一个疗程的大剂量化疗或联合大剂量的放疗,这种治疗称为预处理(conditioning),这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中心环节之一。预处理的主要目的为:(1)为造血干细胞的植入腾出必要的空间;(2)抑制或摧毁体内免疫系统,以免移植物被排斥;(3)尽可能清除基础疾病,减少复发。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证

  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适应证包括:  (1)恶性肿瘤疾病: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及多发性骨髓瘤。  (2)非恶性血液病:如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Faconi贫血、地中海贫血、纯红再障,以及先天性再生不良性贫血。  (

专家观点:聚焦造血干细胞移植

  编者按: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将健康的造血干细胞输注给放、化疗后的患者,以替代患者病态或衰竭的骨髓,使患者造血和免疫系统重建。HSCT由美国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的Thomas教授于20世纪50~70年代逐渐引入临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广泛用于血液疾病。本报特此梳理

专家观点:聚焦造血干细胞移植

  编者按: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将健康的造血干细胞输注给放、化疗后的患者,以替代患者病态或衰竭的骨髓,使患者造血和免疫系统重建。HSCT由美国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的Thomas教授于20世纪50~70年代逐渐引入临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广泛用于血液疾病。本报特此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