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陶短房:“关系网”并非科学家的敌人

2011年度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名单出台,呼声很高的几位“海归”榜上无名,不仅引发广泛关注,也引起部分落选“海归”科学家的不满,他们中有人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不公”,要求中科院“改正错误”,并称中国科学界学风浮躁、教授搞关系不搞学术,“海归”科学界“最怕的就是处理国内关系网”,甚至表示“从今后不候选中科院院士”、“当不当院士无碍于进行教学和研究工作”,等等。 中国科学界的学风问题很多,浮躁、朋党、不正之风有之,沽名钓誉、“钓鱼项目”、伪科学伪成果、科研政治化、庸俗商业化的问题也有之,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当今中国科学研究动静大成果小、投入大收效小,以及人才流失、经费浪费等诸多不正常现象。 “当不当院士无碍于进行教学和研究工作”,也是实话实说。然而,“处理关系网”本身,却并非如洪水猛兽般可怕。作为“海归”科学家,所取法的应该是发达国家完善的科研人才管理机制,但在那样机制里成长起来的海外科学家,并不害怕处理“关系网”,恰恰相反......阅读全文

强化自律意识—中科院院士对科学道德问题的思考

是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 ——中科院院士对科学道德问题的思考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长期以来,广大院士献身科学,爱国奉献,为我国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个别院士科学道德失范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发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院士不

高校“海归”如何适应“淡水”生活

有人感叹,怎么有些人在国外颇有成就,一回到国内就难有作为呢 教育部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06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06.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7.5万人。“海归”人员有相当一部分加入到高校教师和科研队伍中。然而,尽管一些高校不断采取新的政策和措施保障“海归”人员的科研、教学

中国科学院2013年院士增选工作启动

  2013年1月1日,中国科学院向全体院士和归口初选部门发出通知,正式启动2013年院士增选工作。  经中科院学部主席团会议确定,中科院2013年增选院士名额不超过60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0名、化学部10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2名、地学部10名、信息技术科学部7名、技术科学部11名

中工院院长李晓红: 坚守院士称号学术性荣誉性本质

  “科学家应坚持学术行为标准,做‘大写’的人,为社会树立良好的榜样。”9月21日,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在中国工程院“守正扬清”主题宣讲会上作主题报告时说。  事实上,他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过这一观点。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台下坐着的是23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为了加强科学道德建设,端正学术风气,

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51名科学家脱颖而出

  综合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 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9日揭晓。51名科学家从314名有效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新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其中数学物理学部9名,化学部7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9名,地学部10名,信息技术科学部7名,技术科学部9名。至此中科院院士总数达到727 名。   在9日举

企业家院士揭秘:院士增选入选后可享副省部级待遇

  据《法人》报道,尽管在发布时间和平台的选择上刻意保持低调,但中国工程院7月1日公布的 201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还是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质疑:173位候选人中,竟有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易小刚、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顾大钊等数十位企业高管赫然在列。   来自公众的这些质疑并

中国工程院:不良社会风气冲击院士增选工作

  中国工程院党组在最新一期《求是》杂志发表了题为《加强和改进院士队伍建设》的文章。文章指出,院士增选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各种不良社会风气对院士增选工作带来一定的冲击:“助选”、“拉票”行为已对院士增选造成干扰;“集成、包装”现象给院士增选工作增加了难度;增选中院士宽松讨论的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  

中国科协组织推选2021年两院院士候选人

科协办发组字〔2021〕2号 各有关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 为做好2021年院士候选人推荐(提名)工作,根据中央关于改进和完善院士制度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受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委托,中国科协开展院士候选人推荐(提名)工作。现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

中国化工学会推选两院院士候选人

关于组织推选2021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化会字〔2021〕第002号  各单位会员、专业委员会和省级化工学会:   根据 《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1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科协办发组字〔2021〕2号),中国化工学会开始组织推荐(提名)两院院士候选人

中国化工学会推选两院院士候选人

关于组织推选2021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化会字〔2021〕第002号  各单位会员、专业委员会和省级化工学会:   根据 《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1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科协办发组字〔2021〕2号),中国化工学会开始组织推荐(提名)两院院士候选人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组织推选2021年两院院士候选人

各分支机构、会员单位及相关人士:  为做好2021年院士候选人推荐(提名)工作,根据中央关于改进和完善院士制度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按照中国科协开展院士候选人推荐(提名)工作的具体要求,现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工作要求,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院士候选人的标准和条件  (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标准

中科院院士增选空缺近半

  200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向社会公布后,人们发现,此次增选产生了35名新院士,而按照《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规定,每两年一次的增选,名额不超过60名。   近一半的名额空缺,这是什么原因?中科院这次院士增选,又有哪些风向标?     释疑   院士评选力求“经得起历史检验

新科院士,新在哪

  28日,两年一度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经过推荐、通信评审、公示、会议评审以及全体院士终选投票等程序,2017年共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61人。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4.1岁,最小年龄46岁,最大年龄67岁,60岁(含)以下的占91.8%。新当选院士中有3名女性。产生外籍院士16人,其中有两名诺

当代人才如何“本土化生存”?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今年的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如此精炼地概括了人才与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也凸显出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重要战略价值。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科技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印证了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人才政策的正确性。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

海归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我们能够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而不是老跟在别人后面。”这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首席科学家黎志康博士回国后的感言。    2003年,作为中国农科院的引进人才,黎志康及4位同事从设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回国。他们给自己定的

科协组织推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19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科协办发组字〔2019〕1号  各有关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  根据中央关于改进和完善院士制度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受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委托,中国科协负责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

周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创新的新起点

   ——严正风气 评审期间先后暂停2位候选人资格、对3位候选人进行通报批评  ——学科和地域分布更加合理 更多来自企业和基层一线的专家当选  ——加强国际合作 新增外籍院士数量创历次外籍院士增选之最  严把院士入口关  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支撑。“近年来,我国工程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巨

人民日报:让“院士角逐”回归学术

  让权力的归权力、学术的归学术,才能防范因两者媾和而产生腐败风险   两次参评、两度落选,最接近时距闯关成功仅一票之差;索贿两千余万元,盖因评院士“需要花钱”——近日,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贿选院士的案情逐步曝光,吸引公众目光。此事所暴露出的权力对学术的干扰,无疑是一记警钟。常言道

中国工程院公布新修订的《中国工程院章程》

中国工程院章程 (2018年5月30日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中国工程院(以下简称工程院),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由院士组成,致力于促进工程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第二条  中国工程院以马克思列宁

黄维:海外华文教育取决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兴衰

  “总体来说,华文教育的前景取决于中国经济发展,取决于华文人才的市场需求,取决于华文教师素质的提高,取决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兴衰强弱。”第九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期间,中科院院士黄维3日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如是说。   海外华文教育的前景取决于中国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   黄维院士现任南京

中科院新晋院士樊春海:我是“学而知之者”

  樊春海: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上海市政协委员。2019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6岁,他获得南京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  33岁,他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  42岁,他的团队发展了DNA自组装结构诱导纳米尺度精确矿化的新方法,在N

颜宁为何从清华跳槽去普林斯顿大学,她终于说出原因了

影 响 中 国 2017 年 度 科 技 人 物颜宁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拜耳讲席教授、结构生物学家。2017年,她因受聘于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担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而在国内引起强烈关注。  获 奖 理 由  身为一名纯粹的科学家,她却屡屡被贴上“明星学者”等标签,并在“海归”与“归海

比尔·盖茨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今年新增的67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地域覆盖广,学科涉及全面,其中60岁(含)以下人数占比达85%,呈现年轻化趋势。”在27日举办的2017年中国工程院当选院士座谈会上,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李晓红院士介绍。  新当选的67名院士中,男性63人,占94%;女性4人,占6%。其中最小的年龄49岁,最大的年

中国工程院公布201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一)

  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候选人提名工作于3月31日结束。经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定,最终确定的有效候选人共521位。现予公布。   中国工程院   2015年5月14日   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

“高官落选院士”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12月8日,中国工程院公布54名新当选的院士名单,政府高官或曾经任职的高官全部落选。此外,企业高管仅存3人当选,为中石油原副总裁胡文瑞、神华集团总经理张玉卓、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总经理丁荣军。   在职和卸任的政府高官全部落选,企业高管也仅存3人。这一评选结果,体现了此次院士评选的公平公正,

Nature高度关注中国院士评选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在科学、技术和工程等领域的最高学术荣誉称号。院士代表这中国科学技术的最高水平。因此备受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但近些年来,在院士频频成为新闻人物或舆论焦点的同时,院士制度也遭到了非议。有人甚至认为院士制度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障碍,应该予以取消。   今年又逢两年一

“海归”报国路 越来越通畅

  【“归国潮”透视】  经过一番犹豫和比较,王立铭离开工作生活了8年的美国,回到国内,选择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实现了他“回来做教授、开自己的实验室、做自己的研究”的梦想。  近年来,一个生机勃勃的中国呈现在世人面前,越来越多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发展,我国显示出强大的“人才磁铁”效应。截至2016年

漫谈北大发展与2011年院士增选(三)

  四、   再说说几个该打屁股的。   物理学院——李重生、欧阳颀、孟杰、叶沿林、俞大鹏教授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物理学院真的该反省了——十年了,整整十年,物理学院没有当选一位院士。这十年,物理学院不是没有努力过,从张树霖、乔国俊,到李重生,到龚旗煌、欧阳颀、俞大鹏、孟杰、叶沿林,各个年

中国的科技创新被科研体系扼杀了吗?

  看到本文的标题,人们一定会大吃一惊。翻开今天的中外媒体,充斥的全是中国科技飞速进步,感觉是马上要领导世界的架式。2016年中国科技论文数量超越美国,更是让中国人信心爆棚。  这些成就仅从论文统计数据本身角度来看,客观上确实是不错的。坦率地说,我本人是长期对中国的发展持最乐观态度者。即使在很多年前

人才大战与海归机会:各地引进人才有哪些特点

  各地争抢行业顶尖人才  二三线城市更为积极  北京、上海人才济济。对引进人才的素质要求更高,涉及的行业领域也更广。比如:在一线城市的各种招聘信息中,经常出现区长助理、重点学科类和重点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重点创新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的团队领头人等职位。二线城市对顶尖人才的需求不但没有“缺位”,反而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