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欧洲环境卫星显示南极冰架正迅速消失

欧洲环境卫星。(来源:欧洲空间局)赫尔穆特?罗特(Helmut Rott)教授。(来源:澳大利亚因斯布鲁克大学)2002年守护神B冰架断裂。(来源: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 欧洲空间局日前称,已在轨飞行十年的欧洲环境卫星持续观测到南极一座冰架正由于气候变化而迅速消退。 于2002年3月1日升空的欧洲环境卫星传输回来的第一批观测数据中就有一幅记录了南极“守护神B”冰架主要冰面断裂过程的图像。 在那次断裂过程中,3200平方公里的冰体在几天时间内全部消失。而根据欧洲空间局的说法,“那是由于全球变暖引发冰体的机械不稳定性所导致的”。 而通过“高级合成孔径雷达”十年来的观测,欧洲环境卫星绘制出了十年来“守护神B”另外1790平方公里消失的图像。 守护神冰架沿着南极半岛东部从北边一直延伸到南边,由三座冰架组成:A(最小的冰架),B和C(最大的冰架)。 其中,守护神A冰架于1995年1月完全消......阅读全文

3月27日《科学》杂志精选

   科学家确认引起严重流感的基因突变  对一个法国女童及其父母的一项研究表明,导致被称作干扰素的抗病毒蛋白丧失的一种隐性突变可能是有时会让孩子罹患罕见但严重流感的原因。尽管喝鸡汤及卧床休息会让大多数孩子挺过流感,但有少数特殊者已知会出现一种威胁生命的流感。怀疑基因突变可能是这种严重型流感的基础,M

我国有望在南极实施冰架钻探计划

  在零下25℃冰池,庞大的冰架热水钻机系统钻头垂直地自上而下钻透9米人工冰。4月5日,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冰架热水钻关键技术与系统开发”项目团队在吉林大学对热水钻机联调联试。项目负责人、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院生说,在国内经过充分调试检验后,系统具备了在南极埃默里冰架开展现场作业的能力。

气候变暖 融水增多预警!南极冰架稳定性遭到威胁

  一个英美联合研究团队首次实地勘测了南极洲麦克默多冰架,对其因表面融水湖的水流进出所造成的弯曲度分析后认为,正是融水湖的充水和排水导致了漂浮着的南极冰架弯曲,并可能威胁到其稳定性。论文刊发在13日出版的《自然·通讯》上。  南极冰架弯曲现象之前已通过计算机模型进行了模拟。实地测量数据分析显示,南极

美国卫星发现:巨大冰山崩解,改变南极版图

   追踪南极半岛拉森C冰架上一条冰裂缝长达十几年的科学家,终于借助经过该冰架上空的两颗美国卫星,发现一座巨大冰山与该冰架脱离。  7月12日,英国斯旺森大学和英国南极调查局研究人员宣布,该冰山于7月10日至12日之间从拉森C冰架断裂。  这座可能被命名为A68的冰山之所以令人瞩目,不仅因为它的面积

中科院:南极冰架正以每年60-100亿吨速度消融

  中科院测地所科学家发现,南极冰架正以每年60亿吨至100亿吨的速度消融。昨日,该课题组陆洋研究员向记者介绍,南极西南部一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冰架,冰雪消融速度较快,年均下降10厘米至20厘米,如果这一冰架全部融化,海平面将上升6米。  此项以遥感技术研究极地冰体变化的课题,陆洋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

英南极新科考站投入使用

哈雷六号 图片来源:BAS   英国日前宣布第一座可在冰面上移动滑行的未来南极科考站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与之前惨遭冰雪破坏的科考站相比,新的科考站有望战胜极地地区凛冽的冰雪。   据英国南极考察局(BAS)介绍,哈雷六号南极科考站是第6个建在布伦特冰架上的科考站——布伦特冰架是南极地区的一块浮冰

中澳科学家利用海豹观测南极底层水形成的奥秘

   日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高立宝、陈红霞等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Guy Williams合作,利用海豹观测南极底层水形成的过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研究人员利用海豹所携带传感器收集了大量冬季冰封期间的冰下海洋观测资料,突破了冬天无法在南极开展观测的限制,利用该数据诊断

我国机器人将测南极6万平方公里冰架厚度

  在今年的南极科考中,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长航程冰盖漫游机器人首次圆满完成了30公里自主行走等试验任务。日前,该所副研究员卜春光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在“十二五”期间,南极科考车将完成南极艾默里冰架约6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冰架厚度测量。   据介绍,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

6月14日《科学》杂志精选

鱼的生活方式及供氧机制  3则新的报告揭示了负责输送氧的呼吸色素是如何在脊椎动物中演化以帮助它们在更高的水平进行运作的。  在由Scott Mirceta及其同事撰写的一篇报告中,研究人员对深潜海洋哺乳动物的肌红蛋白在2亿年中的进化史进行了追踪,这些深潜哺乳动物是那些目前仅生活在陆地

9月13日 Science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 & 特刊:抗体,未来就在眼前   本封面的显示了一种主要抗体亚型:免疫球蛋白G 电子密度表面的结构模型 。人类的免疫系统会产生许多种类的Y字形抗体,他们可以识别外来分子,并直接有针对性地中和或者标记入侵者。科学家利用这一特性,通过绑定一个或多个特定目标的抗体,来对抗对疾病

研究揭示南极长时间序列固定冰图

  南极固定冰与冰山(李新情供图)   南极中山站固定冰Landsat-8卫星影像(影像获取时间为2015年10月7日,李新情供图)  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极地遥感团队与国内外科研人员合作,基于高分辨率SAR影像首次获取了环南极时间序列固定冰数据集,揭示了南极固定冰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其与冰

9月13日《科学》杂志精选

  旅行者1号飞船离开日光层的确切日子   来自美国宇航局(NASA)的旅行者1号飞船自它在1977年发射升空以来就在不停地朝着离开太阳的方向前进,而来自旅行者1号飞船的新数据表明,该飞船确实已经离开了日光层的温暖舒适,并进入到一个叫做星际空间的深邃黑暗的太空区域。Donald Gurnett

2070年南极将会是什么样?两种截然不同的图景

  据国外媒体报道,人为的气候变化正在给我们的星球带来无数的变化。现状让许多人感到迷惑,因为每天都会出现新的物种灭绝和气候变化带来威胁的消息。如果你不是科学家,就很难知道该怎么做。一个跨学科研究团队正试图改变这一切,希望帮助人们描绘出南极的未来。  他们的新论文发表在近日的《自然》(Nature)杂

南极•南极洲•南极大陆

  根据《南极条约》的界定,南极或南极地区,是指南纬60度以南的海洋、冰架和陆地,即南极洲和南大洋的总称,面积约5200万平方千米。   南极洲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围岛屿,总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第五大洲。南大洋又名南极洋,包括南纬60度以南的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域,面积约3800万

选址工作长达5年 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啥模样

  随着日前第三十三次南极考察队凯旋,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选址工作画上圆满的句号。  为什么要建新的南极站?新站选址背后有哪些故事?南极科考未来如何发展?怎样实现从南极大国到南极强国的跨越?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国家海洋局的有关专家。  即使建造有难度,但只要科考意义大,就不怕困难  围绕中国第五座南

我国首颗极地遥感小卫星在轨一周年

  9月12日,北京师范大学在京召开“京师一号”(研制代码:BNU-1)小卫星在轨一周年暨极地遥感数据成果发布会,公开发布卫星在轨运行一年以来所获取的部分南北极遥感数据及应用成果。 “京师一号”小卫星设计适用于极地和中纬度环境监测,其主要载荷为1台专门针对极地观测设计的高动态

四年后中国将建成第五个南极考察站

   历时165天,总航程达3.8万余海里,执行我国第34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21日返回上海。  本次考察围绕罗斯海地区恩克斯堡岛新站建设、南极环境业务化调查评估和南极大西洋扇区海洋环境综合考察三大任务,组织实施并圆满完成了78项调查任务和22项保障支撑任务,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新站具备“

“雪龙”号在南极阿蒙森海碰撞冰山 目前人船安全

  图为第35次南极考察任务期间,中国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降落南极冰盖之巅。刘诗平摄  自然资源部21日发布消息,“雪龙”号在执行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任务期间,于北京时间1月19日上午10时47分,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区航行中,因受浓雾影响,在南纬69°59.9',西经94°04.2&#

中国科考队勇闯阿蒙森海探秘南极“前世今生”

  虽然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搭乘“雪龙”号日前已踏上返航回国行程,但值得回顾的是,科考队员返航之前在阿蒙森海及附近的高浪海区颠簸20多天,成功完成了中国首次南极阿蒙森海综合调查,为中国探索南极“前世今生”的奥秘积累了宝贵样本和数据。  阿蒙森海位于南极南大洋太平洋扇区。历史上,曾有韩国、美国等少数

南极一冰架断裂可能危及科研设备

  新西兰国家水事和大气研究所11日表示,南极特拉诺瓦海岸地区近日形成的两座巨大冰山,可能危及数国安放在附近海域的重要科研设备。  该研究所在一份声明中说,卫星图像显示,在距离新西兰南极科考站斯科特站285公里的南极特拉诺瓦海岸地区,南森冰架近日发生断裂,导致附近海域出现两座冰山。  新西兰国家水事

南极新巨型冰架受到全球变暖威胁

  据科学家预测,到这个世纪末,南极洲还将有一块巨大的冰架会消失,这无疑将加速海平面的上涨。  菲尔希内尔―隆尼冰架(Filchner-Ronne)位于南极洲东部,威德海边上。到目前为止,这块冰架还没有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现在大部分能观测到的冰架融化现象都位于这块大陆西岸的阿

南极海域出现大面积海藻爆发

  这是上周五拍摄的一张图片,展示了南极附近海域出现的这一巨型海藻爆发的海区,一种观点认为这是狂风将南极埃默里冰架上的积雪吹入海中融化,释放出的营养物质养育了这里的海藻,从而导致这次爆发事件   北京时间3月8日消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站报道,在南极附近的洋面上近期出现了一大片明亮的

我国南极内陆考察队首次赴西藏进行高原选拔训练

17名来自中国各地的南极内陆考察队员8月18日奔赴西藏,进行为期两周的高原选拔训练。这也是中国南极内陆考察队首次赴西藏集训。 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计划于今年10月启程。在这次考察活动中,中国将继续对南极内陆冰盖冰穹A地区进行综合考察。 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党委书记魏文良介绍

科学家用海豹研究南极冰盖变化

科学家用海豹研究南极冰盖变化。图片来源:Lars Boehme 一群栖息在西南极洲海岸的海豹正在为科学家提供数据,从而有助于改善对未来海平面上升的评估。 研究人员装备了这种像不倒翁一样的海洋哺乳动物——它们身上的传感器可以测量南极阿蒙森海的温度和盐度。这片遥远且未被充分研究

看《自然》网站盘点的那些2017年重大科技事件

  从天上到人间,2017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胜却人间无数”,两颗中子星的“偶遇”,翻开了天文学的新篇章;一块巨大冰川的轰然倒塌,成为悬在很多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卡西尼”号传奇的最终谢幕,也为2017年的科技史写下悲情的注脚。近日,《自然》杂志网站为我们盘点了20

配了雷达,“雪龙”号为何还会撞上冰山

  “雪龙”号在执行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任务期间,于北京时间1月19日上午10时47分,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区航行中,因受浓雾影响,与冰山碰撞,无人员受伤,船舶动力设备、通讯导航设备运行正常。  船只配备了用于识别碍航物的雷达,为何还会撞上冰山?一名有着南极海区航海经验的船长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极区航行,

“雪龙”号配雷达为何会撞冰山 专家:难区分浮冰和冰山

  “雪龙”号在执行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任务期间,于北京时间1月19日上午10时47分,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区航行中,因受浓雾影响,与冰山碰撞,无人员受伤,船舶动力设备、通讯导航设备运行正常。  船只配备了用于识别碍航物的雷达,为何还会撞上冰山?一名有着南极海区航海经验的船长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极区航行,

研究称每年冰川融化对海平面上涨影响甚微

每年融化的冰川体积相当于150万个撞沉泰坦尼克号的冰山,但对全球海平面上涨的影响甚微。  据《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揭示,实际上每年冰川融化对全球海平面上涨的影响极其微小,大约为49微米,仅为一根人体头发的宽度大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年会:冰川融化危

《2016科学发展报告》发布

  中国科学院重要年度报告《2016科学发展报告》于2016年8月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书共6章55万字,收录文章56篇,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以“创造未来的科技发展新趋势”为题为报告作序,包括14位两院院士、80位教授/研究员在内的百余位国内一流专家学者、科研管理者参与报告撰写。  《2016科学

融冰致海平面升高 每年微若发丝但不容忽视

  科学家发现,冰山逐渐融化虽然导致海平面上升,但是逐年上升的幅度不过一根发丝的宽度,微乎其微。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利兹大学的研究人员经计算得出结论认为,在南北极地区,每年有大约150万个“泰坦尼克”号大小的冰山正在融化并汇入海洋,不过海平面因此上升的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