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海冰减少致欧亚冬季降温

记者4月12日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中国气象科学院研究员武炳义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欧亚大陆北部冬季表面气温呈现持续降温的趋势,秋季北极海冰的减少以及北冰洋和北大西洋海温的升高是造成这些地区降温的主要原因之一。 北极海冰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有关专家基于现有卫星观测资料分析表明,自1979年以来,北极海冰的范围呈现出持续减小的趋势,1979~2011年期间北极海冰9月份(北极海冰范围在一年中最小的月份)的范围,正以每10年12%的速率消融。1997年以来,北极海冰年平均消融速率达到了每10年减少60万平方公里。 与此同时,北极海冰的范围频繁出现创纪录的低值。2007年9月北极海冰范围为403万平方公里,是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低值。 武炳义的研究显示,秋季北极海冰异常偏少导致了近年来欧亚大陆冬季冷冬频繁出现,加剧了东亚地区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的发生,是导致近年来我国冬春季节天气气候灾害频发的......阅读全文

院士团队揭示2014/15年冬季东亚“前冬偏冷、后冬偏暖”原因

  2014/15年冬季,东亚气温异常在前后冬出现反转,12月份偏冷,而1、2月份偏暖。图1. 2014年12月、2015年1月、2月的表面气温异常和东亚气温指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王会军院士等,探究了这一现象的可能成因。他们的研究表明,在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正位相(PDO|+)的背景下,2014年

赤道中东太平洋已进入拉尼娜状态

记者从国家气候中心获悉,最新海温监测显示,最近3个月(8-10月)关键区滑动平均指数为-0.52℃,标志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已进入拉尼娜状态。预计拉尼娜状态将在未来三个月持续,并可能在冬季(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达到峰值,形成一次弱至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从历史数据来看,拉尼娜年我国冬季中

赤道中东太平洋已进入拉尼娜状态

  记者从国家气候中心获悉,最新海温监测显示,最近3个月(8-10月)关键区滑动平均指数为-0.52℃,标志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已进入拉尼娜状态。预计拉尼娜状态将在未来三个月持续,并可能在冬季(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达到峰值,形成一次弱至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从历史数据来看,拉尼娜年我国冬

北极海冰消退凸显北极航道战略价值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592.shtm

气候变化或是霾天气高发帮凶-院士提出未来可能提前预报霾

  入冬以来,东北和华北地区大范围的霾天气,让北方居民很“受伤”。一时间,媒体和环保机构对高耗能和供暖企业一片讨伐之声。  但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王会军却有不同的声音:  “污染物排放增多必然是霾天气频发的主因和基本物质条件,但气候变化和气候变异对霾污染的发生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北极海冰减少致欧亚冬季降温

记者4月12日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中国气象科学院研究员武炳义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欧亚大陆北部冬季表面气温呈现持续降温的趋势,秋季北极海冰的减少以及北冰洋和北大西洋海温的升高是造成这些地区降温的主要原因之一。  北极海冰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有关专家基于现有卫星

“北极前沿”大会呼吁负责任开发北极资源

  在挪威北极圈内最大城市特隆姆瑟举行的第十届“北极前沿”大会1月26日呼吁各方负责任地开发北极资源,以长远眼光协调该地区的商业和环境利益。  当天的会议围绕“工业和环境”议题展开。冰岛工业和贸易部部长奥德纳多蒂尔表示,北极地区近年来发展加快,受关注程度也日益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应把北极当成一

为什么北极没企鹅,南极没北极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292.shtm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于本月12日正式起航,向着北极进发。总台央视记者王楠也随船出发,全程记录我国此次北冰洋科考进程,带来《北极“楠记”》系列报道。在

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成立-北极航线有望开通

  10日,来自冰岛、丹麦、芬兰、挪威、瑞典和中国等10家北极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在上海签署了《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合作协议》,宣布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北极中心)正式成立。   北极中心将致力于增进对北极及其全球影响的认识、理解,促进北欧北极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国与北极的协调发展,并将

一文解释海温异常带来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杜岩团队联合香港科技大学博士李振宁、复旦大学教授温之平、浙江大学教授吴仁广和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教授谢尚平等,发现热带西南印度洋的海温异常可引起横跨北印度洋和西北太平洋的海气相互作用。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气候学报》。在亚洲夏季风爆发之后,北印度洋的东北风异常通过风—蒸发

国际北极论坛在俄举行-专家热议北极科学发展

  俄罗斯北极发展问题国家委员会等机构于29日至30日在俄西北部城市阿尔汉格尔斯克举办第四届“北极—对话区域”国际北极论坛。在20多场研讨演讲活动中,各国专家对北极应有怎样的未来畅所欲言,为北极科学发展提出诸多宝贵建议。  防生态灾难  俄总统北极和南极国际合作特使、极地学家奇林加罗夫在“北极—科学

今冬将出现一次弱至中等强度拉尼娜事件

  11月27日,国家气候中心对外发布消息称,根据最新海温监测数据,2021年10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拉尼娜状态,预计冬季可能形成一次弱至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  专家介绍,拉尼娜是指发生在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它会引起地球气候的异常。依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国

小狼蛛对抗北极变暖

  1.25厘米长的狼蛛可能对北极气候产生巨大影响。  研究人员报告称,当温度升高时,这种好斗且善于伏击的蛛形纲动物会转换食谱,吃掉彼此而不是其他昆虫。这种昆虫还能抑制释放温室气体的真菌。因此,狼蛛可能间接减少了北极的温室气体,并且让该地区变得更凉爽。  狼蛛是北极数量最多且占主导地位的捕食者之一。

冷暖谁知北极熊

一只在北纬81毅北冰洋夏季浮冰上的北极熊 一只在北纬毅地区斯瓦尔巴群岛上度夏的北极熊   这个炎热的夏天,冰冷的北极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位于北纬70°的挪威班纳克地区出现30℃以上高温,这样的温度让人忧心忡忡:那些生活在冰天雪地里的白色北极熊,它们还好吗? 毕竟,北极熊皮包骨头

警惕全球变暖,北极更甚

英国《通讯·地球与环境》杂志11日在线发表的一篇气候变化论文报告称,与全球平均值相比,北极变暖速度确实比之前人们认为的更快。极地加速变暖表明该地区对全球变暖的敏感程度高于当前的评估。 北极在全球气候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调制作用。但过去的报告称,极地变暖速率平均而言是全球其他地方的2—3倍,是全球地

北极油气开发潜力巨大

数据来源:俄罗斯科学院石油和天然气问题研究所   作者:瓦西里·博戈亚夫连斯基工科博士,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俄罗斯科学院石油和天然气问题研究所北极与全球海洋问题科研副所长,“大陆架”实验室主任   北极油气资源的开采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是资源国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俄罗斯有40多年开采

全球变暖背景下ENSO海温变率将显著增强

2021年,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评估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未来可能的变化。报告指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降雨变率在21世纪下半叶增强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基于海表温度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强度如何变化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不过,一项最新研究

中国北极科考队进入北极圈-将进行综合调查

  “雪龙”号7月31日电(记者郁琼源)北京时间7月31日上午8时50分,“雪龙”号进入北极圈。上午9时,中国第八次北极科考队队员身着统一的红色队服,在“雪龙”号直升机停机坪组成“八北”字样庆祝进入北极圈。   同时,为迎接“八一”建军节,科考队员们又组成“八一”字样,八位曾当过兵的科考队员组成

“雪龙号”完成第8次北极科考-中国加大北极参与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0月16日报道,“雪龙”号此行历时83天,航行2万多海里,穿过了加拿大北极群岛,9日返回上海。  报道称,这艘极地考察船现在是中国第一艘完成三大北极航道航行的船只。在开始穿越西北航道约一周前,“雪龙”号穿越了北冰洋中央航道,2012年,它沿俄罗斯北极海岸穿越了北方海航线(

中国北极科考队成功到达北极点进行科学考察

8月20日,考察队领队吴军(右)和首席科学家余兴光(左)到达北极点。  北京时间8月20日15时38分,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成功到达北极点,并随后进行了科学考察作业,创造了我国历次北极考察队到达北冰洋最北的考察纪录。  当天上午,科考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到达北纬88度2

极地变暖速度远高于全球平均-成因复杂

近年来,不同科研团队对于北极放大效应提出诸多不同观点。例如北极云量和水汽增加导致更多长波辐射反射回海面或冰面;中纬度通过波动和大气环流向北极输送更多热量和水汽;海洋变暖向极地输送更多热量,导致海冰融化;极地臭氧的损耗可能推动了北极气温的极端升高等。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屡屡引起人们的讨论。由

北极面临真正“无冰”?

  根据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杂志2日在线发表的两项研究称,将人为造成的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1.5℃内,与控制在2℃内相比,可以显著降低北极“无冰”的风险。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急需加大力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保护脆弱的北极。  气候变化最明显的迹象之一,就是北极海冰覆盖范围——海冰

天气太热北极熊挨饿

  天气变暖让北极熊难以捕获食物。图片来源:inquisitr.com  北极熊要在海冰的帮助下获得自己主要的食物:海豹。但随着气候变暖,海冰数量不断减少,以至于它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寻找猎物,这对北极熊的健康产生了巨大影响。  科学家近日在《科学》杂志报告称,北极熊一直难以找到足够的食物,而随着全

北极臭氧损耗创历史新高

  臭氧层就像一条巨大的毯子,裹在地球约20公里的上空,阻挡着来自太阳的大部分高频紫外线。   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南极上空存在臭氧空洞。今年,位于北极上空的臭氧“毯子”也出了问题。世界气象组织4月5日发表声明称,从去年冬季至今年3月下旬,北极地区上空臭氧损失大约40%,创下历史新高。 

气候变暖促使北极闪电增多

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的一次虚拟会议上,研究人员报告了一项新发现,指出北极出现闪电的次数是十年前的数倍,而且这一频率很快就会翻倍。 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球变暖,地球气候可能会发生另一种变化,尽管并非所有研究人员都认为这种趋势是真实的。 美国华盛顿大学大气物理学家、该研究的负责人Robert H

加拿大再掀北极之争?

加总理哈珀当地时间8月24日检阅参加“纳努克行动”军演的官兵。  多次宣示北极主权  8月23日,加拿大总理哈珀离开渥太华,开始了对北极地区为期5天的巡游。在北极之旅的首站,哈珀表示,加北方战略中最优先考虑的是保卫北极主权。24日,哈珀抵达努纳武特地区的雷索卢特

“空间飓风”在北极上空旋转

  去年,科学家发表了一篇关于发现所谓"太空飓风"的论文,这些飓风只不过是像北极光一样的极光;然而,它们往往会伸出壮观的巨大“手臂”,类似于你在正常飓风的中看到的那样。虽然很美,但这些极光的出现最初让科学家们措手不及,在研究人员努力了解它们如何形成时,产生了一些困惑和迷惑。  根据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

北极:海洋酸化“重灾区”

  日前,北极圈现32℃罕见高温,引发公众对北极熊生存现状的担忧。殊不知,北极生态系统面临的潜在威胁远不止于此。科学家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化所诱发的北极快速变化将放大北冰洋海洋酸化。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在中国极地科考船前合影。祁第供图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立奇团队通过对历次中国北极科考航次

预计北极降雨将更快增加

一项模型研究表明,北极降雨量增加速率可能高于此前的预测。这项研究表明,北极总降雨量超过降雪量的时间可能比此前认为的早数十年,并造成多种气候、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后果。相关论文11月30日发表于《自然—通讯》。人们已经知道极地变暖的速度快于全球其他地方,在该区域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变化。研究表明在21世纪某

预计北极降雨将更快增加

  一项模型研究表明,北极降雨量增加速率可能高于此前的预测。这项研究表明,北极总降雨量超过降雪量的时间可能比此前认为的早数十年,并造成多种气候、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后果。相关论文11月30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人们已经知道极地变暖的速度快于全球其他地方,在该区域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变化。研究表明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