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研评价要分阶段淡化影响因子提高同行评议权重

一个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如何对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基础研究”成果进行评价,跟这个国家的总体科研在国际上的发展阶段有关,也与这个大学(院系,或学科)的总体科研在国际上的发展阶段有关。前者可以用跟跑阶段、并跑阶段、领跑阶段来描述,我国整体上处于从“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型的阶段。后者可以用“国际一流”、“国际二流”、“国际三流”和“国际不入流”来划分。本文主要谈论大学的发展阶段与科研评价的关系。 国际国内大学的科研评价,主要看两类指标,一是看科研论文本身是否具有原创性(originality, innovativeness,简称“论文本身”。这里的论文是广义的,包括正式期刊公开发表的论文,也包括在预印本系统和微信公众号上公开发表的文章,以及专著或书章book chapter)。二是看发表论文期刊的计量学指标,比如影响因子,被引用数,是否SCI/SSCI,是否A刊,是否一区二区等,简称为“影响因子”)。 初步观察国......阅读全文

论文发表支出超2万 需经必要性审核(附各期刊版面费)

导读:  1. 科技部刚刚发布的《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对论文发表费用支出是如何规定的,在哪些期刊上发表论文需要审核,在哪些期刊上发表论文费用不能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列支?  2. 目前期刊的收费标准是多少,以后在哪些期刊上发表论文需必要性审核?  ——————————

同济学报被踢出CSSCI“核心期刊” 学报主编怒斥“潜规则”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收录集刊(2017-2018)目录》,一批知名高校学报被“踢”出了所谓C刊“核心版”,沦为“扩展版期刊”,包括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等。同济校报主编、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孙周兴在微博上声明,

科技部发文!破除“唯论文”导向,明确重点评价学术价值

  今天(2月23日),科技部正式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科技部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国科发监〔2020〕37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  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项目

层出不穷的科研评估指标,令人眼花缭乱

  科研评委会还在依赖糟糕的指标来评判一项科研的质量和影响,这只会带来越来越多的“安全”研究。  科研评委会成员表面上赞赏的研究和他们实际上支持的研究是割裂的。我们曾参加过多个评委会,听过许多人抱怨研究者不愿做有风险的研究。但是我们也看到,做出抱怨的这些评委自己也在规避风险,他们依赖文献计量指标来做

美国微生物学会回应“废弃影响因子”

美国微生物学会CEO Stefano Bertuzzi。  美国微生物学会(ASM)7月11日在官网上宣布,旗下期刊不再支持影响因子。美国微生物学会表示,这一扭曲的评价系统损害了科学本身,阻碍了科研工作的交流。  科学网论文频道就此事通过邮件联系了美国微生物学会CEO,Stefano Bertuzz

2012最新SCI影响因子(生物类)

  2012最新SCI影响因子(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已于近期公布了,每年的年度SCI期刊的最新影响因子会在下一年度6月中旬左右出来。因此今年公布的影响因子是统计的2012年度sci 期刊分析报告。影响因子是期刊定量评价的重要工具。自1975年开始,美国科学信息研

生态环境部:重在土壤污染和生态影响的前端预防

  生态环境部日前印发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 964-2018)(以下简称《土壤导则》),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负责人就《土壤导则》制订的背景、思路、关键要点及社会关注点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图片来源于网络  问:《土壤导则》制订的背景是什么?何时开始实施?  

科研评价要突出“唯原创性”标准

  2018年10月以来,国家开始大力破“四唯”“五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以及唯帽子)。新时代科研评价当立“唯原创性”为标准。  什么是“原创性”?如何评价“原创性”?英国针对大学的“卓越科研评价框架”关于科研成果原创性评价标准,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科学社会学家默顿提出,原创性是科

首个全球科研评价指数发布

  昨天,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发布“π指数”,用以评价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全球科研机构的论文产出。这是中国发布的首个全球科研评价指数。  为何要发布中国自己的科研评价指数?  这是为了有助于更清醒地认识中国在生命科学和基础医学领域的创新实力。根据“π指数”,中国能进入生命科学和基础医学领域全

徐光宪:办好学术刊物重要性不亚于“973”

  “希望中国办出在国际上站得住脚、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刊物”      2008年,年近90岁的徐光宪院士在《中国科学》编委会换届时辞去了《中国科学B辑:化学》的主编和《科学通报》副主编职务。   “我年事已高,精力不够,可能会影响《中国科学》的发展,应该让较年轻的院士来承担这个重任

金碧辉:现在是提高中国论文质量的关键时刻了

2008年5月16日,汤姆森科学论文检索的数据显示:2007年,美国的SCI论文数位居世界第一;中国首次超过日本位居第四,而且只比位居第二的英国少将近4000篇,比位居第三的德国少400篇。这一数据说明中国的科学实力已经位居世界第四了吗? “不能! 我想任何人都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SCI论文

李保国:改进评审机制比开发评审指标更重要

  科研工作是一项竞争激烈的职业。研究人员必须达到更高标准才能获得职位职称和研究资金。如今,生态学和进化学领域对研究人员的评价越来越依赖于发表论文的数量、作者排名、论文被引次数、期刊的影响因子等,这些因素正在塑造着学术未来。  近日,中科院西安分院副院长李保国团队的一项研究发现,这样的评估越来越多地

王鼎盛院士:走出期刊与影响因子的“崇拜”误区

科学成果不是商品,卖得越快利润越高;也不是流行音乐,要每周每月搞排行榜;更不是贺岁电影,全靠一两周的票房。面对科学界论文评价的期刊崇拜与影响因子崇拜的认识误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鼎盛在日前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期间直言批评。他是在对国产物理论文和期刊进行详细研究基础上作上述表示的。 量与质的不均衡:

身份歧视or无奈之举?大学学报只收“双一流”高校投稿

  前段时间,某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因被曝出只接收“双一流”高校的来稿,被指存在身份“歧视”的潜规则,一时成为学界的热议话题。  非“双一流”高校的作者从自身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自然会得出受身份“歧视”的结论,而办刊人对于这个问题,却觉得有苦难言。  因为刊物要生存,更要发展,要确保刊物办出水平,

人民日报:论文指挥棒,到底有多“牛”?

   论文导向,在科教界不算新话题,却是一个至今尚未解决的大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有高校把SCI论文引入科研绩效考核体系以来,论文日益成为评判科研机构、高校乃至医院的最为重要的标尺,甚至到了“唯论文论英雄”的程度。尽管近些年来科教界的许多有识之士对此大声疾呼,但“论文指挥棒”依然大行其道。  那么

时评:搞好科技评价比加大经费投入更重要

   科技评价是对科技活动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的一种评价,对于激励和引导科技创新、改进政府科技管理工作以至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在科技评价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立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评价体系,营造

搞好科技评价比加大经费投入更重要

  科技评价是对科技活动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的一种评价,对于激励和引导科技创新、改进政府科技管理工作以至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在科技评价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立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评价体系,营造良

院士专家热议如何走出科技评价与科研诚信困局

   11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的“科技评价与科研诚信”科技伦理研讨会在湖北武汉召开, 60余名自然科学,科技政策、科研管理、科研伦理、科学社会学等领域的院士专家围绕科技评价对科研诚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唯SCI或数字崇拜评价文化的形成及其诱因、科研诚信视角下的科技评价、评价体系的重构等议题积极

中国青年报:科研评价不是一部分人的自娱自乐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逻辑起点和五大重点任务,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了科技的根本任务。  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同样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正确评价

论文的“唯”和“不唯”:谁要“唯”,谁“不要唯”

   如何才能在国际化的大潮流下,赢得中国科技国际话语权和中文期刊共同发展和繁荣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也许把握好各自的定位,坚持质量第一,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中国人见面寒暄常说“你吃饭了吗?”因为民以食为天,寒暄语体现了“有饭吃”的重要性。在当今的学术界,大家常用的寒暄变成了“最近发论文了吗”。如果发

破除“SCI崇拜” 祛除“唯论文”顽疾

   近日,中国学术界影响最大的事件莫过于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治理当前科研评价中存在的SCI论文相关指标片面、过度、扭曲使用等现象,并出台规范各类评价工作中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的10条意见和措施,其中

论文评价,唯有“影响因子”?

  不久前,英国《自然》杂志在线发表题为《重塑期刊评价体系,是时候了!》的社论,宣布改造学术论文“影响因子”。这一社论受到国内外科技界的高度关注。   论文评价因关系切身利益,牵动着每位科技工作者的神经。目前,国内外科技界均以发表了几篇论文,发表在“影响因子”为几分的期刊上来评价个人的学术影响力。而

北理工教授:科技评价活动应回归价值判断

   当前,科技界反映科技评价工作存在“八重八轻”现象: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重短期轻长远、重跟风轻探索、重基础轻应用、重理论轻技术、重个人轻团队、重成果轻推广。尤其是评价目标不明确,不注重分类评价,用论文数量、影响因子及引文指标代替科学价值,行政干预或代替学术评价,专家评价重形式、走过场,外

国内期刊2014最新SCI影响因子(生物类)

  2014最新SCI影响因子(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已于近期公布了,每年的年度SCI期刊的最新影响因子会在下一年度出来。因此今年公布的影响因子是统计的2014年度sci期刊分析报告。影响因子是期刊定量评价的重要工具。自1975年开始,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每年都会发

李志红:如何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

   科研人员是创新创业的主体,如何有效地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热情、激情与潜力,是开展好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因而,社会需要高度关心科研人员的成长与生活,最大程度减少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作为科研人员自己,也要能够处理好大家与小家的关系,从而实现大我与小我的价值。  社会需要关心科研人员的成长与生活,

如何评价研究的科学贡献?

  摘要:科研成果在公布之后要经受形式评价、内容评价和历史评价。第一种评价依据刊物影响因子、领域排序、论文引用等指标;第二种依据同行对研究者所报告信息的分析比较;第三种则依据被时间所检验的科学贡献。总之,科研工作者的人生价值最终是在历史的天平上衡量出的。  科学研究的价值在于增添人类知识,

转基因的安全性是否经得起公平检验

  世界粮食生产受环境变化、人口增长以及可耕种土地等因素的制约日益严重,转基因作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转基因食品和饲料引起了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由之带来的健康风险和营养安全问题是近年来争议最多的话题之一。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研究从转基因技术问世以来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虽然这

“唯头衔”“唯论文”怪圈缘何难破

  打破人才评价唯论文、唯职称、唯奖项倾向,不能简单以学术头衔配置学术资源,强化用人单位人才评价主体地位??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再次明确了一系列改进人才评价的具体措施。  自2016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让学术回归“初心”

  SCI论文数量、被引次数、高被引论文、影响因子、ESI排名……曾经困扰众多高校科研工作者的这些指标将被更加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替代——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要破除论文“SCI至上”。  “近年来,SCI论文及相关指标已

科技论文在线发表推行“后评审”规避学术不端

  论文一定要写在纸上吗?   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创建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推动了论文写作发表方式的变革。 “我们突破了学术论文二维写作理念,使科研人员的学术论文可以被提升至三维乃至多维,实现视频、音频和动画的组合。借助外部新设备,还可以实现全新创想表达模式,这也正是目前国际学术论文发表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