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养宠物的“福利”!研究:能帮主人抗压抗过敏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德国的一项研究指出,城市生活如果缺少了宠物,可能会对人们的生理健康造成影响。据报道,研究人员将上述观察结果发表在了《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在相关实验中,研究人员挑选了40名年龄在20至40岁的德国人。他们中一半是在农场长大的,身边都是动物;另一半生活在城市里,很少接触动物。研究人员让实验参与者解一道不太复杂的数学题,并对他们在解题前后的血样和唾液进行检测。 为了研究参与者们免疫系统的反应,研究人员在测试前5分钟采集了血样和唾液,测试过后15、60、90、120分钟后又采集了血液和唾液的样品。 结果显示,解题后,在城市生活的那组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外周血单核细胞是免疫系统对紧张做出反应的主要成分。而在农场长大的那组人,机体对紧张的反应较平缓,而这将降低未来他们心理疾病的发病率。 根据研究人员的意见,微生物从家畜转移到它们的主人身上后,能让人对紧张的适应力变强,因为......阅读全文

单核细胞测定

单核细胞增多在临床上常见于感染、血液病等。(1)生理性增多: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值计数超过0.8×10 9/L。儿童外周血单核细胞较成人稍多,平均为9%,出生后2周婴儿可呈生理性单核细胞增多,可达15%或更多,妊娠时生理性增高与中性粒细胞变化相平行。(2)病理性增多:见于某些感染(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

单核细胞分离技术

  (一)铁粉吸附法   1.材料及试剂   (1)铁粉或羰基铁粉(Atomergic chemetals)99%的纯度,颗粒小于60µm(Goodfellow Metals)。   (2)强磁铁(马蹄形)。   (3)一块小棒状磁铁(约1cm长)。   (4)毛细吸管等。   2.操作

单核细胞生理概要

骨髓多功能造血干细胞分化为髓系干细胞和粒-单系祖细胞,而后发育为原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及单核细胞,释放至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大部分粘附于血管壁,少数随血液循环,在血中停留3~6d后即进入组织或体腔内,转变为幼吞噬细胞,再成熟为吞噬细胞,寿命可达2~3个月。单核-巨噬细胞具有吞噬病原体功能(如病毒、原虫

单核细胞的定义

单核细胞(英语:Monocyte)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种白细胞,单核细胞产生于骨髓,在血管内为单核细胞,血管外就变成巨噬细胞。其在人体免疫系统内有两种作用:一,补充正常状态下的巨噬细胞和树状细胞;二,在有炎症信号下,单核细胞会在8到12小时快速聚集到感染组织,并分化出巨噬细胞和树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

单核细胞数的概述

  与粒细胞有相同的祖细胞,成熟的单核细胞释放入血。但实际上单核细胞并未完全成熟,在血中约停留3~16天后就进入组织继续发育成为巨噬细胞(macrophages),血中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构成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单核细胞增多症介绍

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是由EBV病毒(一种接触传染性病毒,Epstein-Barr virus)所致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喉炎,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感染后体内出现抗EBV抗

单核细胞的生理作用

骨髓多功能造血干细胞分化为髓系干细胞和粒-单系祖细胞,而后发育为原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及单核细胞,释放至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大部分粘附于血管壁,少数随血液循环,在血中停留3~6d后即进入组织或体腔内,转变为幼吞噬细胞,再成熟为吞噬细胞,寿命可达2~3个月。单核-巨噬细胞具有吞噬病原体功能(如病毒、原虫

简述单核细胞的作用

  单核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流时仍然是尚未成熟的细胞,其在血液中停留2~3天后迁移到周围组织中,细胞体积继续增大,直径可达60一80μm,细胞内所含的溶酶体颗粒和线粒体的数目也增多,成为成熟的巨噬细胞。与其他血细胞比较,单核细胞内含有更多的非特异性脂酶,可以消化某些细菌(如结核杆菌)的脂膜,并且具有更强

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简介

  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是由EBV病毒(一种接触传染性病毒,Epstein-Barr virus)所致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喉炎,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感染后体内出现抗EBV抗体。

单核细胞数的测定原理

  单核细胞具有强烈的非特异性酯酶活性,在酸性条件下,可将稀释液中α醋酸萘酯水解,产生α萘酚,并与六偶氮副品红结合成稳定的红色化合物,沉积于单核细胞内,与其他白细胞区别。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然后滴入计数盘内,计一定范围内细胞数,可计算每升血液中单核细胞计数。

单核细胞的基本信息

单核细胞(monocytes)是血液中最大的血细胞,也是体积最大的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单核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并在骨髓中发育,当它们从骨髓进入血液时仍然是尚未成熟的细胞。单核细胞还参与免疫反应,在吞噬抗原后将所携带的抗原决定簇转交给淋巴细胞,诱导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性

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 应注意当地流行状况,是否曾赴流行地区出差旅游。周围有无类似患者,以便协助诊断。  (二)临床表现 主要为发热、咽痛、颈部及其它部位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多形性皮疹,但本病临床表现变异较大,散发病例易误诊,尤其在无实验室检查条件的情况下,诊断困难较大。

单核细胞有什么生理作用?

骨髓多功能造血干细胞分化为髓系干细胞和粒-单系祖细胞,而后发育为原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及单核细胞,释放至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大部分粘附于血管壁,少数随血液循环,在血中停留3~6d后即进入组织或体腔内,转变为幼吞噬细胞,再成熟为吞噬细胞,寿命可达2~3个月。单核-巨噬细胞具有吞噬病原体功能(如病毒、原虫

单核细胞的基本信息

单核细胞(英语:Monocyte)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种白细胞,单核细胞产生于骨髓,在血管内为单核细胞,血管外就变成巨噬细胞。其在人体免疫系统内有两种作用:一,补充正常状态下的巨噬细胞和树状细胞;二,在有炎症信号下,单核细胞会在8到12小时快速聚集到感染组织,并分化出巨噬细胞和树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

单核细胞增生的检测方法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入畜共患病病原菌,使人和动物患脑膜炎、脑炎、败血症及造成怀孕妇女流产、死胎等疾病。近年来国外报道该菌所致的食物中毒越来越多,病死率高达30%一70%E2-司。国内也不断有散发病例。引起了国内医学界的普遍关注。WH0在20世纪90年代已将其列为食品四大致病菌之一。该菌在自

单核细胞的临床意义

单核细胞的数量变化有生理性因素,也有病理性因素,具体情况如下:1.增多(1)生理性增多多见于婴儿及儿童;(2)病理性增多:①某些感染,如伤寒、结核、疟疾等;②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霍奇金病等;③急性传染病或急性感染恢复期。2.减少无临床意义,因为单核细胞本身在人体内的含量就很少。

怎样诊断单核细胞增多症?

  (一)流行病学资料 应注意当地流行状况,是否曾赴流行地区出差旅游。周围有无类似患者,以便协助诊断。  (二)临床表现 主要为发热、咽痛、颈部及其它部位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多形性皮疹,但本病临床表现变异较大,散发病例易误诊,尤其在无实验室检查条件的情况下,诊断困难较大。  (三)实验室检查  1

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理

  本病的发病原理尚未完全阐明。病毒进入口腔后可能先在咽部淋巴组织内增殖,后侵入血液导致病毒血症,继之累及淋巴系统和各组织器官。由于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EBV受体,故极易受累。B淋巴细胞感染后增生活跃,其抗原性发生改变,后者可引起T淋巴细胞防御反应,形成细胞毒性效应细胞直接破坏受染的B细胞。这种细胞免

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简介

  单核细胞增多症在西方国家被称作接吻病,因为它往往是通过接吻这种途径进行传播。另外,与他人共用饮水的杯子、分享食物或咳嗽可以传染本病。也会引发这种疾病。典型症状包括:发烧、喉咙痛(有时严重)、食欲丧失、疲倦、淋巴腺肿大,通常位于颈部、腋下或鼠蹊部、脾脏肿大、肝脏肿大、黄疸,黄皮肤黄眼睛(有时)、头

骨髓单核细胞系统检查作用

  骨髓细胞学检查对诊断造血系统疾病最有价值,同时对诊断其他非造血系统疾病,对不明原因发热、恶病质、原因不明的肝脾肿大有鉴别诊断意义。增多见于急性和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以原始和幼稚型为主,慢性以成熟型为主),慢性感染。

单核细胞的功能和形态特征

正常儿童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较成人稍多,平均9%,出生后2周的婴儿可呈生理性单核细胞增多,可达15%以上。病理性增多见于某些感染。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等;急性感染的恢复期也可见单核细胞增多;在活动性肺结核如严重的浸润性和粟粒性结核时,可致血中单核细胞明显增多。粒细胞缺乏症的恢复期,常见

简述单核细胞的临床意义

  单核细胞的数量变化有生理性因素,也有病理性因素,具体情况如下:  1.增多  (1)生理性增多多见于婴儿及儿童;  (2)病理性增多:  ①某些感染,如伤寒、结核、疟疾等;  ②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霍奇金病等;  ③急性传染病或急性感染恢复期。  2.减少  无临床意义,因为单

单核细胞数的操作方法

  (1)采血1小滴于载玻片一端,用一推片以35°~45°倾斜推出四周留有适量空隙,可分清头、体、尾的薄血片。血膜长度不少于2.5cm,末梢至玻片另一端尚余空隙约1cm。血膜干后染色。  (2)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法:平置血片于染色架上,加染色液3~5滴,立即盖满血膜,约30s后加缓冲液5~10滴,轻

单核细胞的功能和形态特征

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血细胞。认为它是巨噬细胞的前身,具有明显的变形运动,能吞噬、清除受伤、衰老的细胞及其碎片。单核细胞还参与免疫反应,在吞噬抗原后将所携带的抗原决定簇转交给淋巴细胞,诱导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单核细胞也是对付细胞内致病细菌和寄生虫的主要细胞防卫系统,还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

什么是骨髓单核细胞系统

  骨髓单核细胞系统是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一个类型,骨髓细胞学检查对诊断造血系统疾病最有价值,同时对诊断其他非造血系统疾病,对不明原因发热、恶病质、原因不明的肝脾肿大有鉴别诊断意义。

用Iodixanol分离人血液单核细胞

所需仪器:XL03RH型控温离心机(低速冷冻离心机,可使用24*15ml离心管,水平转子)1)   将30ml血液加到含有Na2EDTA的抗凝管里(终浓度5.5mmol/L)2)   制备1.084g/cm3和1.065g/cm3 Iodixanol溶液方法如下:Iodixanol:60% Iodi

单核细胞高是病毒还是细菌

病毒。单核细胞高也叫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V病毒(一种接触传染性病毒,Epstein-Barrvirus)所致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喉炎,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感染后体内出现抗EBV抗体。青少年及年轻成年人较易发生(12到4

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相关介绍

  EBV属疱疹病毒群,1964年由Epstein、Barr等从非洲恶性淋巴瘤的细胞培养中首先发现。病毒呈球形,直径约180nm,衣壳表面附有脂蛋白包膜,核心为双股DNA。  本病毒对生长要求极为特殊,故病毒分离较困难。但在培养的淋巴细胞中用免疫荧光或电镜法可检出本病毒。EBV有嗜B细胞特性并可作为

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基本介绍

  单核细胞增多症在西方国家被称作接吻病,因为它往往是通过接吻这种途径进行传播。另外,与他人共用饮水的杯子、分享食物或咳嗽可以传染本病。也会引发这种疾病。典型症状包括:发烧、喉咙痛(有时严重)、食欲丧失、疲倦、淋巴腺肿大,通常位于颈部、腋下或鼠蹊部、脾脏肿大、肝脏肿大、黄疸,黄皮肤黄眼睛(有时)、头

密度阻滞法纯化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试剂和器材: 1. 抗凝血剂:100mmol/L 乙二胺四乙酸或38g/L柠檬酸钠;2. Hepes缓冲生理盐水(HBS):8.5g/L NaCl、10mmol/L Hepes-NaOH,pH7.4;3. 淋巴细胞分离液(例如LymphoprepTM或NycoPrepTM1.077)或Opti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