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人工智能征战内容创作领域:AI出品,版权归谁

人工智能发展迅猛,高效征战内容创作领域,使得人们不得不将人工智能创作的“作品”与人类作品放在一起比较,结论通常是“难以分辨”。 在近日举办的2018中国网络版权保护大会上,有演讲者亮出三首题为“西湖”的诗问台下:哪一首是人工智能“创作”的?现场没人能把握十足地给出答案。而被展示的一幅绘画作品,如果不说是人工智能生成,也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如今,大量诗歌、报道和画作等文创内容出自人工智能之“手”,AI似乎从最初冷冰冰的棋手进化为人情味十足的“创作者”。那么,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水平到底如何?这些内容有无版权,由谁来掌握呢? 与人类创作存在本质区别 机器人“小冰”2017年出版原创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递归神经网络“本杰明”撰写的9分钟科幻电影被拍摄出来;腾讯Dreamwriter写稿机器人如今每天写超3000篇稿件……人工智能近年在内容创作领域十分活跃,但似乎还未获得广泛认可。 “已经有些不错的作品,......阅读全文

谷歌科学家称人能活成智能机器 英国大学有人工智能

  看到这个消息的你们一定会嗤之以鼻,觉得这纯粹是个无稽之谈。   别急,我们先看看这位科学家的履历,他是硅谷的未来学研究者,同时也任职谷歌的首席工程师。   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深度学习等领域,Kurzweil被视为一个奇才。微软创始人盖茨曾经称他是“我知道在预测人工智能上最厉害的人”。  

还有比这更狠的学霸?AI:我教我自己

  要学的东西太简单?太难?人类可能会因此无聊或沮丧,但人工智能不会。在刚结束不久的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NeurIPS)上,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谷歌的研究者展示了一项新方法,让人工智能自己训练自己。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自学完成训练,从而用越来越复杂的方式操纵方块。(图片来源:OPENAI)  这一

科学家尝试让计算机拥有“常识”

  让机器以一种“常识”的方式自行思考是计算领域的“圣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人员正尝试着给计算机植入人工智能的数字化“种子”——让计算机系统不断观看各种图画,并自己决定它看到的内容都是什么意思。研究小组将在12月4日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国际机器人视觉大会报告

何积丰院士:机器人将如何颠覆未来

   谷歌近日宣布,其人工智能研究团队近期取得了一项重要突破:谷歌团队构建的AlphaGo系统通过计算机学习掌握了围棋这项古老的技艺,并以5比0的战绩横扫了三度问鼎欧洲围棋桂冠的职业棋手樊麾。对人工智能,人们似乎又雀跃又恐惧。有人惊呼:“人工智能打败了人类”,也有人感叹:“其实还是人类打败了人类。”

《2019人工智能发展报告》发布 共13个重点领域

  近期,清华大学-中国工程院知识智能联合研究中心、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评选基地联合发布了《2019人工智能发展报告》,遴选了13个人工智能的重点领域,包括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机器人等热点前沿技术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发展动向等。  深度学习让图像、语音等感知类问题取得突

开宗立院,能补上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吗

再次跻身两会热词的人工智能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热潮。近日有消息称,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开设人工智能学院之后,南京大学也宣布开设人工智能学院。高校争相涌入人工智能领域究竟是一味跟风还是有先见之明?“人工智能真正需要的人才绝不是买点设备、下载开源代码、上几天培训班就行的。人工智能的发展

以色列研发新程序 让计算机学会“后悔”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4月19日(北京时间)报道,以色列科学家正在研发的新程序能让计算机感到“后悔”,以便其下次表现更好。  特拉维夫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依西恩·曼苏尔领导的科研团队正在研发的这些程序会故意指导计算机完成一些只会令它们感到“挫败”的事情,随后通过理解理想结果和现实结果之

人工智能、基因工程、机器人发展 人类2050年可长生不老?

  人类正处在科技发展再次飞跃的时期,而这一次飞跃,有三大工具,也是目前最为热门的科技前沿领域:基因工程、人工智能和机器人。  AI、人造胚胎、基因占卜等入选MIT2018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基因占卜  入选理由:大规模基因研究将让科学家能够预测普通疾病及人格特征  技术突破:科学家们现在可以利用你的

南大教授写热点科普:人工智能你理解的对吗

  说起人工智能,不少人眼前都会立即浮现出科幻大片中的机器人形象。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在开始影响工作和生活方方面面的同时,也在逐步刷新着人们对这个概念的认知。  南京大学计算机系的周志华教授,在20多年从事人工智能科研的道路上,不仅成长为国际学术舞台上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家,也是我国在这一领域科

瑞士研发“神经形态芯片” 可与真实大脑相媲美

  日前,由瑞士、德国和美国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首次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奇的微芯片,能够实时模拟人类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这项新成果将有助于科学家们制造出能同周围环境实时交互的认知系统,为神经网络计算机和高智能机器人的研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以前的类似研究都局限于在传统计算机上研制神经网络模型

徐扬生:智能机器人引领高新技术发展

  加大对智能机器人科学的基础研究,加强对机器人核心技术的攻关,培育机器人产业市场,不仅能够带动智能机器人技术本身的发展,同时也必将引领其他相关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壮大。  在人类历史上,当某种技术被全力推进时,往往会催生一大批相关的高新技术。  二战后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就是典型例子,没有

独特视角:从物理智能到微波视觉(二)

2006年,Hinton提出的“贪婪算法”训练多层自编码器引领了一批专家去研究深度神经网络,包括LeCun和Bengio等。深度神经网络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笔者认为其最核心算法改进在于采用了一类简化的激活函数,即规则化线性单元(rectified linear unit,ReLU)。由图3可

量子卫星来啦,瞬间移动还有多远?

  还记得这样的场景吗?电影中,主人公走入一扇“任意门”,瞬间就穿越来到另一个空间……  在量子世界里,这或许不是幻想。  啥是量子?简单来说,量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是能量的最基本携带者,不可再分割。量子世界中有两个基本原理:一个是量子叠加,就是指一个量子系统可以处在不同量子态的叠加态上,著名的

瞬间移动、信息绝密能实现吗?六问神奇量子世界

   还记得这样的场景吗?电影中,主人公走入一扇“任意门”,瞬间就穿越来到另一个空间……  在量子世界里,这或许不是幻想。就在今天凌晨,我国发射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新华社记者采访了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吕力、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刘雄军,带你一起走进神奇的量子世界。  

人工智能机器人居然能开发新材料?

  柯蒂斯·柏林盖特是一名材料学家,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工作时,他曾要求研究生改进太阳能电池中的关键材料,以提高其导电性。  他在这一过程中发现,潜在的调整变量数量繁多,不同变量可产生千万种可能。比如加入微量金属和其他添加剂可以改变加热和干燥时间。艾达是一台由人工算法驱动的机器人,可以帮助英属哥

纳米机器人将大有作为

  最近,英国杜伦大学、美国莱斯大学以及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研发出一种被光激活的纳米机器人;当被光激活后,这种纳米机器人可以在数分钟内钻入癌细胞并杀死它们。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Nature)杂志上,并受到了科学界的高度关注。科学家希望在未来这种纳米机器人可以用来非常精确地递

中国“黑科技”公司群落崛起,成为纳米技术、生物技术、

  全息投影”技术,知名歌手李宇春的歌曲《蜀绣》中,4个“李宇春”分身与主唱者互动舞蹈,变换绮丽,被观众戏称为李宇春、夏、秋、冬。   这是“全息投影”,或称“虚拟成像”技术在春晚等公众舞台上的首次应用。全息投影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再现其三维图像。   包括全息投影等这些炫酷、超出人类现有知

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大脑?要不要向人工智能低头

  低头不是容易事,如果对方还是你的创造物,只怕更窘。但科学家现已开始不断提醒我们,要为这件事做点准备了——如果说此前的警告是还有一两个世纪的光景,现在已经锐减为不到50年。   美国科学家库兹韦尔,被主流商业报刊《Inc.》评为“爱迪生的合法继承人”,他作出的推算是:在2045年,人工智能(AI

瞬间移动、信息绝密能实现吗?六问神奇量子世界

还记得这样的场景吗?电影中,主人公走入一扇“任意门”,瞬间就穿越来到另一个空间…… 在量子世界里,这或许不是幻想。就在今天凌晨,我国发射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新华社记者采访了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吕力、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刘雄军,带你一起走进神奇的量子世界。

这5项高科技,正在颠覆未来医疗

  正如神经学家V.S.Ramachandran所说,所有颠覆性的新科技都源于一个可能真实的、想象出来的概念,而颠覆性的计算机技术,也必然会带来医疗卫生保健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大变革。  适应新科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医疗相对其他学科而言则历时更久。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盘尼西林

人工智能:中国缺席60年

  “研发人工智能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犯的最大错误。不幸的是,这也可能是最后一个错误。”物理学家霍金2014年这番颇具意味的话,曾掀起全球关于人工智能威胁论的舆论热潮,包括SpaceX创始人、特斯拉电动汽车CEO马斯克也称人工智能为“恶魔”。不过,在6月27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联合主办的类脑

人工智能如何更“社会”?

   2018年,人工智能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连续撞车”,多家公司出现了安全事故,人工智能技术在安全、隐私等诸多方面挑战,人们开始质疑,“人工”和“智能”究竟能否和谐相处?  在这种焦虑情绪的影响下,人们开始思考人工智能未来的走向。日前在北京召开的新兴科技峰会上,这一话题受到了专家的广泛关注。  在

分秒必争:科技助力地震速报、预警

   九寨沟7.0级地震发生后不久,网络上流传一段视频。视频显示,汶川县电视台的电视画面变成了蓝底白字的地震预警信息,从40多秒开始倒计时。随后,视频拍摄者所在房屋顶部的吊灯开始晃动。  据汶川电视台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地震预警系统在发挥作用。该系统是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研制,目前汶川、北川、茂县均可

意识的困难问题:我们如何知道人工智能有了意识?

  澳大利亚哲学家大卫·查莫斯(David Chalmers)有一个著名的问题是,是否可以想象“哲学僵尸”(philosophical zombies)——那些表现得像你我一样却又缺乏主观经验的人——的存在?这个问题引起了很多学者对意识的兴趣,包括我。原因在于,如果这种僵尸(或者说精密但毫无感情的机

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医疗健康领域AI泛滥

   如今阅读任何关于医疗健康领域未来的文章,你无法避免碰到由“A”和“I”这两个字母组成的缩写,它代表着医疗行业寻找更智能的解决方案的希望和忧虑。虽然人工智能领域(AI)在1956年就出现了,但是它一直未能为医疗界带来多少贡献。直到最近关于机器学习的炒作才开始与现实融合。图片来源:RF123  到

AI立法重在抓机遇、防危害

“人工智能立法的重点应在于充分利用AI技术所提供的各种机遇,构建适宜的环境以激励、培育大量AI初创公司和新服务的发展,防范和应对AI技术所带来的各种潜在危害。”牛津大学计算机系主任迈克尔·伍尔德里奇教授日前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AI的三项重要突破 伍尔德里奇教授主要从事多

Science重要成果:从人工生化电路到DNA机器人

  人工智能是无数小说和电影最初的灵感,也是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最终的梦想。想象一个画面:一个小小的机器人穿过一片精细折叠的DNA,然后拾起一个分子,再在一个指定的位置上放下来,进行更多分拣。这并不是什么科幻片的场景,而是最新一项生物工程项目非常真实的研究结果:华人学者钱璐璐博士研究组发表了题为“A

下一步,AI 要审你的论文了?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人工智能时代产生一个问题是:论文会交给 AI 来处理吗?  同行评审有其缺陷。人类(即便是科学家也会)有偏向、懒惰和自私。而且即使是科学工作者,有时候数学也会不很灵光。所以不可避免的是,有人提议将人工从同行评审中剔除,以人工智能取而代之。计算机以其公正、不知疲倦和无自我身份定位

寻找新粒子、发现自闭症基因、提出分子合成配方……

  人工智能(AI)可谓目前科学界的头号“网红”,从沃森(Waston)机器人不到10分钟诊断出白血病,到“阿尔法狗”击败世界排名第一的围棋选手;从战场到太空,随处都可见其身影。美国《科学》杂志在近日的报道中指出,人工智能也已渗透进科研领域,正以各种方式玩转科研。  寻找新粒子的踪迹  早在上世纪8

看人工智能如何玩转科研

   人工智能(AI)可谓目前科学界的头号“网红”,从沃森(Waston)机器人不到10分钟诊断出白血病,到“阿尔法狗”击败世界排名第一的围棋选手;从战场到太空,随处都可见其身影。美国《科学》杂志在近日的报道中指出,人工智能也已渗透进科研领域,正以各种方式玩转科研。   寻找新粒子的踪迹   早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