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大洋一号”完成综合海试任务

5月3日,圆满完成2018年综合海试航次的“大洋一号”船返回青岛。本航次任务共计45天,总航程6208海里,“海龙”“潜龙”系列潜水器共完成12次下潜,获得大量试验数据和丰富调查资料。 A航段首席科学家初凤友表示,本航段我国自主研发的“海龙”系列潜水器共计完成8次下潜,为其最终的业务化运行奠定良好基础,进一步提升我国深海科考的作业能力和效率。 B航段首席科学家蔡巍表示,本航段我国最先进的自主潜水器“潜龙三号”共完成4次下潜,下潜成功率百分之百,不仅创下了我国自主潜水器深海航程最远纪录,还开创了自主潜水器和船载地质取样装备同时作业的新模式。“潜龙三号”高效稳定的性能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深海调查能力和效率,有望为我国深海资源勘查和科学研究贡献更多原创性成果。 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副主任李波表示,伴随国家海洋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深海技术装备将向着全海深、智能、绿色、大数据方向进一步推进,通过发展“深海深地”钻探的......阅读全文

“潜龙三号”与船载装备实现“点、线、面”协同作业

   记者24日从自然资源部获悉,在中国大洋52航次第二航段科考中,科考队采取了“潜龙三号”无缆水下机器人与船载设备协同作业新模式,大大提高了调查作业效率。   据航次首席科学家李传顺介绍,本航段主要在大西洋中脊开展热液硫化物活动特征及热液区生态环境综合调查,使用的调查设备包括“潜龙三号”、深海

首席科学家CellRes中风防治新策略

  来自第二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4-HNE水平增高是缺血性中风的一个风险因子,乙醛脱氢酶2(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2,ALDH2)可通过清除4-HNE预防中风,从而为防治中风提供了一个有潜力的新靶点。这些研究结果发表在5月21日的《Cell re

“大洋一号”完成综合海试任务

5月3日,圆满完成2018年综合海试航次的“大洋一号”船返回青岛。本航次任务共计45天,总航程6208海里,“海龙”“潜龙”系列潜水器共完成12次下潜,获得大量试验数据和丰富调查资料。 A航段首席科学家初凤友表示,本航段我国自主研发的“海龙”系列潜水器共计完成8次

“潜龙二号”完成全部探测功能测试

  记者今天从国家海洋局了解到,在经过3个潜次的试验调试后, 20日零时30分,我国自主研发的4500米级深海资源自主勘查系统(AUV)——“潜龙二号”在西南印度洋完成了第5次大洋下潜勘探,全部探测功能测试取得成功。    “潜龙二号”总设计师刘健介绍说,在第5次下潜中,“潜龙二号”进行了全部探

“潜龙三号”首次亮相 “大洋一号”综合海试南海段起航

  “大洋一号”4月15日电(记者刘诗平)搭载“潜龙三号”无人无缆潜水器和70名科考队员的“大洋一号”科考船15日从厦门起航,奔赴南海执行“大洋一号”综合海试B航段科考任务。这也是目前我国最先进的自主无人潜水器“潜龙三号”首次出海。   本航段首席科学家蔡巍说,本航段主要是通过使用“大洋一号”在

天津大学首席科学家再发研究新成果

  这段时间以来,寨卡病毒几乎已经人尽皆知。这种病毒在拉美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疫情,会造成新生儿小头畸形和一种严重的神经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今年二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寨卡病毒的爆发和传播已经构成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还没有什么药物能够有效控制寨卡病毒感染,最佳预防方式仍是采取保护措

北大973首席科学家mBio新成果

  7月19日,来自北京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和英国John Innes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mBio》发表了题为“Deciphering the Principles of Bacterial Nitrogen Dietary Preferences: a Strategy for Nutr

973首席科学家发表《Genome Biology》文章

来自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家蚕全基因组芯片分析家蚕多种组织基因表达特征,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生物学权威期刊《Genome Biology》网络版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夏庆友教授,现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原文检索:Genome Biolog

973首席科学家发现新型小RNA

  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研究人员在成熟精子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小分子RNAs,他们将其命名为“成熟精子富集-tRNA来源小分子RNAs”(mse- tsRNAs),这些小分子RNAs在成熟精子中大量积累,其功能和生物学特征还有待探索。相关成果公布在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版上。   

澳大利亚首席科学家公布科技战略

Ian Chubb  澳大利亚首席科学家Ian Chubb在近日于堪培拉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概述了一项国家科技政策,这为该国四面楚歌的科学界带来了一线希望。在报告中,Chubb呼吁建立一个澳大利亚创新委员会,以确定获得预留经费的优先顺序、增加科学教师、采用一个长期的研究发展计划以及使用科学作为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