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科院与北京加快共建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5月17日下午,中科院与北京市举行院市推进会,签署共建协议,加快共建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据悉,双方将本着“共同建设、共同管理、成果共享、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共同推动建立“政产学研用”五方参与的协同创新发展机制,支持纳米能源基础前沿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尽快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以微纳能源和系统为主的科研机构。 今年1月,北京市政府印发《关于支持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的实施办法》,以吸引集聚一批战略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其高水平创新团队,努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按照这一思路,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先后成立,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阅读全文

中科院纳米能源所将入驻怀柔科学城

  为深化中国科学院与北京市科技合作,进一步推进怀柔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9月11日,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搬迁入驻怀柔科学城工作启动会在怀柔召开。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涛,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阴和俊出席会议并讲话。  张涛在讲话中感谢北京市对中科院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他指出,中科院一直

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所迁入怀柔科学城

9月27日,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整建制迁入怀柔科学城仪式举办。这标志着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在怀柔科学城正式投入运行。这也是怀柔科学城规划建设以来首个整建制迁入的研究机构。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是北京市和中科院联合共建的新型科研组织,2018年纳入北京市支持建设世界一流新型

中科院与北京加快共建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5月17日下午,中科院与北京市举行院市推进会,签署共建协议,加快共建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据悉,双方将本着“共同建设、共同管理、成果共享、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共同推动建立“政产学研用”五方参与的协同创新发展机制,支持纳米能源基础前沿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尽快建设成为世界一

中科院纳米能源所制备出透明可拉伸自驱动触觉传感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涌现出各种模仿人体特征的可拉伸电子器件、可穿戴电子设备以及电子皮肤等革命性功能产品,引起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它们可以像人体皮肤或组织一样柔软且富有弹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与人体紧密结合,实现许多现在实现不了甚至无法想象的功能。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极

中科院纳米能源所与系统研究所 搬迁入驻怀柔科学城

昨日,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搬迁入驻怀柔科学城工作启动会在怀柔召开。 北京9月12日为深化院市科技合作,进一步推进怀柔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9月11日,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搬迁入驻怀柔科学城工作启动会在怀柔召开。据了解,纳米能源所将是怀柔科学城建设以来第一个整建制搬迁入驻的中

纳米能源所在摩擦纳米发电机研究中获进展

  海洋是巨大的能源宝库,理论上,海洋完全可以满足地球上所有的能源需求,并且不会对大气造成任何污染,因此海洋能也被誉为“蓝色能源”。与风能或太阳能相比,蓝色能源拥有地理分布上的优势,海洋覆盖了地球75%的表面,全球约44%的人口都居住在距海岸线150千米的范围内。但与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相比,对

北京纳米能源所揭示纳米发电机的理论源头

  我们今天用的手机是无线通信的典型代表,而无线通信是基于电磁波来传播信息。那电磁波最初是如何被人们认识到的呢?这可以追溯到1861年伟大的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提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由于其简洁、完美和对称性,该方程组在物理学十大方程中被誉为第一大方程组。当麦克斯韦根据当时掌握的实验证据推导这些方程式时

中科院研制新复合纳米材料

  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技术生物所科研人员利用黏土、生物炭等天然材料制备出一种复合纳米材料,可以降低修复酸性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本。  据悉,这种新型复合纳米材料不仅能够固定土壤中盐基阳离子,提高土壤pH值,从根本上修复酸性土壤,而且可有效控制六价铬的迁移,降低作物对六价铬

首届纳米能源与纳米系统国际学术会议在京开幕

  12月9日,第一届纳米能源与纳米系统国际学术会议在京开幕。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中林任本届大会主席,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纳米能源与系统方面的近600名专家,共同探讨纳米能源和系统领域的重大前沿问题。会议将持续至12月10日。  纳米能源和系统是将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应用于日常环境能量收集,从而为微纳系

中科院正式启动“洁净能源”先导专项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该院大连化物所6月19日正式启动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变革性洁净能源关键技术与示范”(以下称“洁净能源”),专项旨在发展洁净能源新技术,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为驱动,构建清洁高效、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利用新体系。 能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