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新技术助力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教授曾杰研究团队近期构筑出铂—硫化钼原子级分散催化剂,并有效拉近催化剂表面铂单原子之间距离,从而实现“单中心近邻原子协同催化”这一新型作用机制,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纳米技术》日前发表了该成果。 把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甲酸等清洁液体燃料,不仅能缓解碳排放引发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科研人员介绍,在这种新型催化剂中,铂以原子级别分散在载体表面,实现了最大化的贵金属原子利用率,降低了材料成本。过去的制备手段合成的单原子催化剂负载量很低,导致整体催化效率不高,在该工作中,科研人员在保持贵金属原子级别分散的同时,将其负载量提高到7.5%,达到贵金属催化剂实用化对负载量的要求,大大加快了单原子催化剂从实验室走向工业界的进程。 科研人员还发现,在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反应中,两个近邻铂原子的催化活性远高于两个孤立铂原子的活性之和。针对这种 ......阅读全文

美国发明乙二醇生产新技术或将推广

  一家美国公司研发出使用二氧化碳电化法,结合水等氢源生产乙二醇的新技术,预计可以将乙二醇成产成本降低至125美元/吨,同时还具备环保优势。   目前,中国企业生产一吨煤制乙二醇工艺成本在4500元/吨左右。照此计算,新技术一旦推广,有望令乙二醇生产企业的成本降低80%左右。   这项工艺的基本

美国发明乙二醇生产新技术或将推广

  一家美国公司研发出使用二氧化碳电化法,结合水等氢源生产乙二醇的新技术,预计可以将乙二醇成产成本降低至125美元/吨,同时还具备环保优势。   目前,中国企业生产一吨煤制乙二醇工艺成本在4500元/吨左右。照此计算,新技术一旦推广,有望令乙二醇生产企业的成本降低80%左右。   这项

光敏蛋白催化剂让二氧化碳具还原能力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江云课题组设计出一种可基因编码的光敏蛋白质,并利用其成功模拟了天然光合作用系统吸收光能、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功能。11月5日,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化学》杂志。  受植物光合作用有效利用二氧化碳的启发,科学家纷纷模拟植物光合作用,以期解决能源问题以及过量二氧化碳造成污染的问题。不

德国人怎么玩“负碳”

  10月下旬去德国看“K展”——世界最大的塑胶展会,顺便见识了清新的空气和透亮的莱茵河水,都在预料之中。真正有点儿文化冲击的是:在德国,高调的口号居然真的在执行;神奇的广告居然不是吹牛。   “K展”主馆大门上方,悬挂着一张广告牌:德国人用二氧化碳做出了一种新塑料“Cardyon”,生产它无碳排放

大连化物所发表单原子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转化文章

  近日,大连化物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黄延强研究员和张涛院士团队受邀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Single-Atom Catalysis toward Efficient CO2Conversion to CO and Formate Products”

专家深入论证:关注人工影响天气同生态环境关系

   人工影响天气使用的碘化银等催化剂会造成环境污染吗?最近,全国人工影响天气科技咨询评议委员会组织环境保护、相关高校、部队、气象等行业和领域的专家,进行了论证。  经过质询和讨论,专家组认为,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目前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使用的碘化银催化剂用量少、分布范围广,单位体积所产生的银离子浓

专家深入论证:关注人工影响天气同生态环境关系

  人工影响天气使用的碘化银等催化剂会造成环境污染吗?最近,全国人工影响天气科技咨询评议委员会组织环境保护、相关高校、部队、气象等行业和领域的专家,进行了论证。  经过质询和讨论,专家组认为,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目前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使用的碘化银催化剂用量少、分布范围广,单位体积所产生的银离子浓度

新催化剂可在低压下将二氧化碳转为甲醇

  美国斯坦福大学、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国家加速器实验室(SLAC)和丹麦技术大学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通过计算机筛选出可在低压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新型催化剂镍—镓(Ni5Ga3)。甲醇是塑料产品、粘合剂和溶剂的主要成分及有前景的运输燃料。该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日《自然·化学》在线版上。   

研究发现可在低压下将二氧化碳转为甲醇的新催化剂

  美国斯坦福大学、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国家加速器实验室(SLAC)和丹麦技术大学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通过计算机筛选出可在低压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新型催化剂镍—镓(Ni5Ga3)。甲醇是塑料产品、粘合剂和溶剂的主要成分及有前景的运输燃料。该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日《自然·化学》在线版上。

室温下气态二氧化碳可转化为碳电池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26日发表的一项化学最新突破: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液态金属电催化剂,可在室温下将气态二氧化碳(CO2)转化为固体碳材料,并用于能量储存。该方法将为去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作贡献,成为可行的“负碳排放”技术。  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有可能造成碳排放,而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王献红:二氧化碳变汽油 “绿色”能否“自由”

“绿色自由”目前还处于概念阶段  本期关注:美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概念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杰弗里·马丁和威廉·库比茨提出一项名为“绿色自由”的概念,即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把它转化为汽油。  王献红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

研究人员实现常温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固态碳

  澳大利亚科研人员日前宣布,他们发明了一种碳捕捉新技术,可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室温条件下转化成固态碳。这一突破有望为安全地清除温室气体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当前的碳捕获和存储方式主要是将二氧化碳压缩成液态,然后运输到合适的地点掩埋。但是这种方法在工业应用上面临工程造价和技术挑战,且需考虑泄漏风险。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二氧化碳转化获新进展

  近日,大连化物所研究员黄延强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刘彬合作,在二氧化碳转化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工作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反应是实现碳资源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由于二氧化碳分子相对稳定、电化学还原反应产物复杂,因此设计性能优异的催化剂以降低过电势、提高反应选

大连化物所等“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通过成果鉴定

  10月15日,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在甘肃省兰州新区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发、兰州新区石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和运营、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设计。鉴定委员会专家认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集成创新液态太阳燃料合成

中荷研究人员取得煤间接液化技术新突破

 中国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与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大幅降低煤间接液化成本,为捕集与利用煤液化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打开了新的大门。  12日发表在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的研究显示,这种活性物质纯度为100%、工业合成条件下可稳定催化400小时以上的

电化学反应可高效固碳

  中日研究人员9日报告说,他们在研究锂空气电池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一种有效的二氧化碳固定新方法,为缓解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这项研究由日本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兼日本筑波大学和中国南京大学教授周豪慎领导,论文当天在美国细胞出版社新刊物《焦耳》杂志上发表。  随着全球变暖受

全球首套规模化太阳燃料合成项目试车成功

  1月17日,全球首套千吨级规模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在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试车成功。这标志着将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为液体燃料工业化生产迈出了第一步。  该项目采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团队开发的两项关键创新技术:高效、低成本、长寿命规模化电催化分解水制氢技术和廉价、高选择性、高稳定

中科院多项成果入选2016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月20日,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与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联合召开“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解读会”,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学院相关单位独立或合作取得的7项重大科学成果入选,包括:研制出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新型钴基电催化剂;开创煤制烯烃新捷径;揭示水稻产量性状杂

大连化物所二氧化碳催化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延强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刘彬合作在二氧化碳转化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工作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反应是实现碳资源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由于二氧化碳分子相对稳定、电化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二氧化碳转化获新进展

近日,大连化物所研究员黄延强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刘彬合作,在二氧化碳转化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工作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上。 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反应是实现碳资源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由于二氧化碳分子相对稳定、电化学还原反应产物复杂,因此设计性能优异的催化剂以降低过电势、提高反应选择性和稳定性是二

温室气体转化成燃料成可再生能源研究热点

  Stuart Licht设计了最终循环机。他和同事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实验室建造的这个太阳能反应堆,可以借用太阳光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化石能源氧化后的副产物——再一次转化成燃料。这中间有几个步骤:这一反应过程中需要用到水,水可以分解成氢气和一氧化碳;然后分解物可以与液态烃燃料相混合。可以说,Lic

中科院上海高研院低碳转化研究获重大突破

  有了氧化铟/分子筛双功能催化剂,二氧化碳加上氢气,只需一步,遭人嫌弃的温室气体CO2就能转化为清洁的汽油——这一“变废为宝”的二氧化碳高效利用技术,已在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成为现实。该研究成果6月12日由《自然-化学》在线发表,并已申报中国发明专利和国际PCT专利。  减缓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

中科院上海高研院低碳转化研究获重大突破

  有了氧化铟/分子筛双功能催化剂,二氧化碳加上氢气,只需一步,遭人嫌弃的温室气体CO2就能转化为清洁的汽油——这一“变废为宝”的二氧化碳高效利用技术,已在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成为现实。该研究成果6月12日由《自然-化学》在线发表,并已申报中国发明专利和国际PCT专利。  减缓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

中科院上海高研院低碳转化研究获重大突破

  有了氧化铟/分子筛双功能催化剂,二氧化碳加上氢气,只需一步,遭人嫌弃的温室气体CO2就能转化为清洁的汽油——这一“变废为宝”的二氧化碳高效利用技术,已在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成为现实。该研究成果6月12日由《自然-化学》在线发表,并已申报中国发明专利和国际PCT专利。  减缓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

德国研发出生物催化剂实现高效氢气保存方法

  氢不容易存储和运输,这是其作为燃料使用的主要障碍。而德国生物学家发现一种酶,可以用作高效的催化剂将氢气和二氧化碳转换为甲酸,从而找到了一个安全高效的氢气保存方法。相关研究发表在近日的《科学》杂志上。   氢气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未来替代能源。为了更加容易直接处理氢,人们一直在考虑替代方法,其中之

二氧化碳基塑料产业化关键技术通过验收

  近日,由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承担的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二氧化碳基塑料的产业化关键技术”,通过中科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组织的专家验收。同时,基于该项目的万吨级二氧化碳基塑料生产线已经建成,并完成3万吨/年生产线工艺包的设计。   据介绍,二氧化碳基塑料是以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为主要

实验室的“绿色”发明将二氧化碳减少为有价值的燃料

  近日据报道,莱斯大学发表在《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他们建造的电催化剂反应器能够回收二氧化碳,利用电力生产纯液体燃料溶液这将有可能成为一种高效且有利可图的方式来重复利用温室气体,并使其远离大气。  莱斯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师HaoTian Wang开发的催化

更环保的制氢方法可将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一半

  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杂志网站7月23日报道,德国巴斯夫(BASF)公司研发出一种更环保的制氢方法,并使用自制的催化剂,让获得的氢气同二氧化碳结合,以制造化学品和燃料。新方法不仅能获得更纯净的氢气,也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及促进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   氢动力汽车被认为是比天然气动

基金委与以色列科学基金会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公布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以色列科学基金会(ISF)签署的合作协议和之后达成的合作共识,2019年双方将共同资助合作研究项目,支持两国科学家开展实质性的创新研究与合作。经过公开征集,共收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以色列科学基金会合作研究项目申请136项。经初步审查并与以方核对清单,

记高分子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沈之荃

  “想把更多机会和空间留给年轻人。”今年9月底,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沈之荃正式从浙江大学退休了,这是她的心声。没有任何特殊仪式,默默功成身退,一如她的性格,不存闻达依附,但求淡泊人生。  质朴的个性,掩不住成就斐然。半个多世纪以来,沈之荃以国家需求为己任,植根中华大地,勤奋耕耘、硕果累累,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