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标注时代:致敬科学星空中的闪耀群星

我们距离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从未如此之近。 5月28日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将亿万人民的目光聚焦“中国创新”;一次次如潮掌声中,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路径变得更加清晰。 创新之要,唯在得人。从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原总工程师多吉与有关专家共同发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热泉型铯硅华矿床,到82岁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弥曼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科技工作者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科研攻关忘我奋斗,为科技创新竭尽所能,奏响一曲新时代大国科技迈步向前的最美华章——从一封回信开启的创新之路:为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在这个领域不能与中国合作。” 20世纪90年代中期,欧美国家碳/碳研究发展迅猛,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李贺军给国外某高水平研究机构写了一封信,希望与该实验室联合培养博士生。可等了许久,却等到了这样的答复。 李贺军强烈地意识到:碳/碳研究必须走自主创......阅读全文

科技部将建科研信用记录

科技部今天对外公布《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经费巡视检查工作手册》,巡查工作每年一次,主要对象是承担国家科技计划(专项)任务较多、专项经费资金量较大、经费管理较薄弱的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科技部将建科研信用记录,严重不良信用记录者将记入“黑名单”,阶段性或永久取消其申请科研项目的资格。

科技界委员建言“原创科研”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科技创新已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在3月5~6日的小组讨论中,众多科技界政协委员把讨论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开展好原创性的科研创新。   “五年以来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两倍,技术交易额翻了一番。我国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成为全球瞩目

以强大装备支撑深海科研(科技杂谈)

  只有加快发展深海装备,实现自主创新、集成发展,以强大的装备来支撑深海科研,才能早日取得突破性、引领性的海洋科考成果  前不久,我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82岁的汪品先院士搭乘“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完成3次下潜。这位耄耋老人对于海洋事业和科学探索的热爱,令人动容。  将汪院士顺利送抵海底的“

民营科技企业正成为科研创新重地

  4月26日是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当天,腾讯公布了该公司的ZL数量数据。数据显示,迄今,腾讯的全球ZL申请总计6.2万件,截至2022年底超过3万件获得授权。根据粗略统计,过去三年多,腾讯的授权发明ZL以每天超13件的数量增长。  民营科技企业一直是ZL申请的主力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

科技部:科研单位须制定科研资金内部管理细则

  2月16日,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司长张晓原在介绍财政科技资金管理情况时表示,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政策文件组合发力,在科研项目预算调整、劳务费支出、间接费用分配、结转结余资金使用、差旅会议费标准等方面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当前最关键的工作是落实相关政策,而落实的重点在于各个科研单位。 

科技界委员建言“原创科研”-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成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科技创新已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在3月5~6日的小组讨论中,众多科技界政协委员把讨论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开展好原创性的科研创新。  “五年以来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两倍,技术交易额翻了一番。我国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成为全球瞩目的创新创业热

科技期刊维护科研诚信大有可为

   在谈到我国科研诚信现状时,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邦芬用两个“史无前例”来形容:一是我国科研诚信问题涉及面之广及其严重程度史无前例;二是社会各界对科研诚信问题的关注度史无前例。“科技期刊在维护科研诚信建设方面是大有可为的。”朱邦芬说。  9月21日-22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

兰州化物所—卡松科技联合科研中心揭牌

  6月9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卡松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绿色工业润滑材料联合研发中心”揭牌,兰州化物所所长刘维民,济宁市政府特邀咨询张生贤共同为联合研发中心揭牌。这是兰州化物所探索科技成果服务企业,促进山东地区润滑材料产业发展的一种新尝试。   卡松科技是致力于高效、节能

刘慈欣谈“三科”:科技、科研与科幻

  科幻作家刘慈欣对未来的科技、科研与科幻如何看,怎么想?记者就此对他进行了采访。  记者:科技中哪些领域未来会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其影响力和发展潜力能否预测?  刘慈欣:未来哪些技术会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本就难以预测。一项改变世界的技术产生,与很多因素有关。依照历史规律来看,有些技

科技奖励与利益挂钩带坏科研风气

  自2005年至今,中国计算机学会先后设立了12个奖励项目,奖励原则是同行推荐、评价,不允许自荐。鉴于已经实施多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在管理体制、评审过程及评奖结果中暴露的一些问题,1月16日,中国计算机学会将一份名为《关于政府退出国家科技奖励评审的建议

我国科技期刊仍滞后于科研水平

  6月13日,汤森路透旗下的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发布了2016年最新《期刊引证报告》(简称JCR)。报告通过对引证数据、影响力衡量指标以及引文索引数据库中数百万的期刊被引及施引数据等可量化统计信息进行了客观评价,以评估期刊在学术文献中的地位。  据悉,该报告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同行评议期刊的评估资源

科研聚焦:中国科技期刊的“外患内忧”

6月5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召集科研诚信建设联席第六次会议,部署处理论文造假工作。会上,科技部通报“107篇中国论文被撤稿”调查结果:集中大规模撤稿不正常也不负责任,不能因个别人否定整个科技人员队伍,将严打论文造假的灰色产业链。  □尽管我国科技期刊和国际论文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但质量提升之路仍任重道远 

科技期刊维护科研诚信大有可为

   在谈到我国科研诚信现状时,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邦芬用两个“史无前例”来形容:一是我国科研诚信问题涉及面之广及其严重程度史无前例;二是社会各界对科研诚信问题的关注度史无前例。“科技期刊在维护科研诚信建设方面是大有可为的。”朱邦芬说。  9月21日-22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

科技部: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

科技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1年中央级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工作的通知国科办基〔2021〕63号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以下简称《意

科技部开展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宣讲活动

  为加快落实《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2016年3月17日—18日,平台中心在浙江杭州开展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建设的宣贯和调研。   来自浙江省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参建单位的100多名

科技部解读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开放意见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日前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科技部于28日下午召开新闻通气会就意见中提到备受社会关注的如何解决科技资源分散、封闭、重复、低效等问题进行解读。  随着科研设施与仪器数量、价值快速增长,利用

中国科技界科研攻关-为全球抗疫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在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中,中国科技界与各国同行携手,加强在溯源、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共享科研数据和信息,共同研究提出应对策略,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行动——  高度负责任  在药物筛选研发方面,中国向世界公开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及药物筛选结果,法匹拉韦、

阿根廷科研人员占领科技部

   2016年12月,数千名年轻研究人员占领了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阿根廷科技部,他们对经费预算削减表示愤怒,认为这否定了他们在该国国家科学与技术研究理事会(CONICET)的永久性工作。   此次占领事件是阿根廷科学家在对去年的科研预算长达数月的抗议中采取的最极端行动,也是毛里西奥·马克里担任

科技部今年将建科研信息部署平台

  10月11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介绍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关情况,并就科研经费管理、基础研究投入等问题接受记者提问。   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有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出现一家像苹果这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公司?回答这两个问题时,万钢指出,要

科技杂谈:科研讲诚信-护之如“爱眼”

  ■只有对论文造假、成果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实行真正的“零容忍”,才能切实维护科研诚信,筑牢科研大厦的基石  前不久,科技部公布了对国际期刊《肿瘤生物学》集体撤稿事件的初步查处结果。此举充分显示了我国政府维护科研诚信、惩治学术不端的决心,不仅社会各界普遍点赞,也赢得了国际科技界的尊重。  “人而无信

科研也需要“匠人”:把科技做到至极至美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个充满传统色彩的词汇——“工匠精神”的出现,让人觉得眼前一亮。诸多评论认为,精益求精、提高质量的核心内容,切中的是中国制造的要害。  在科技圈,人人都在争夺创新的标签,它既是评价一项科研成果,也是评价一个科技人才的重要标准。还有一些人,他们常年跟科学打交道,却不是圈子

科技杂谈:科研人员需要更多自主权

  只有充分尊重科学研究规律,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  “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按照能放尽放的要求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7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

科研数据难共享阻碍国内生物科技发展

  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亦学的“科研数据共享之梦”已做了13年。但在近日举行的首届金桥产业技术创新会议上,当记者向他问及相关进展时,听到的却是一声叹息。   13年前,“大数据”尚未被任何字典收录,而今却被公认是全球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工具。李亦学告诉记者,科研数据难以共享已成为国内生命科

科研也需要“匠人”:把科技做到至极至美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个充满传统色彩的词汇——“工匠精神”的出现,让人觉得眼前一亮。诸多评论认为,精益求精、提高质量的核心内容,切中的是中国制造的要害。  在科技圈,人人都在争夺创新的标签,它既是评价一项科研成果,也是评价一个科技人才的重要标准。还有一些人,他们常年跟科学打交道,却不是圈子

无锡职院:以科研机制改革推进科技创新

  钱王欢博士主持的《碳纤维增强金属的柔性受压电铸制造技术研究》和高雅博士主持的《可扩展交换网络的负载均衡技术研究》,同获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曹小兵博士作为第二完成人参与完成的一项科研成果,荣膺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三等奖……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今年的科研成果获奖和科研项目立

中国的科技创新被科研体系扼杀了吗?

  看到本文的标题,人们一定会大吃一惊。翻开今天的中外媒体,充斥的全是中国科技飞速进步,感觉是马上要领导世界的架式。2016年中国科技论文数量超越美国,更是让中国人信心爆棚。  这些成就仅从论文统计数据本身角度来看,客观上确实是不错的。坦率地说,我本人是长期对中国的发展持最乐观态度者。即使在很多年前

科技日报:优秀科研论文皆应附带科普文章

   媒体是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重要渠道,经过同行评议后发表的科研论文应该成为媒体采写科技新闻报道的重要来源。而现实情况是,阅读科技期刊或者科研论文的记者并不多见,这一方面体现出科技期刊的自我宣传尚有改善的空间,因为科研成果的发表不应该成为终点,而应该是一个新的科学传播的起点,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

给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科技杂谈)

  只有充分尊重科学研究规律,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  “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按照能放尽放的要求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7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

科技部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召开科研诚信相关政策研讨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刘延东国务委员于3月30日主持召开的“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精神,进一步落实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单位共同发布的《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推进科研诚信相关政策制定,加强科研诚信规范、制度与法规建设,6月10日,科技部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组织召开科研诚信相

科技日报强调科研作风和学风是决定科技事业成败的关键

  科技日报强调科研作风和学风是决定科技事业成败的关键  对网络反映南开大学曹雪涛院士、中科院裴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耿美玉研究员、首都医科大学饶毅教授、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等人相关论文涉嫌造假问题的调查终于有了结果。此次调查对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和进一步弘扬优良学风作风具有积极意义。它表明,我们对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