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项目多、帽子多、牌子多体制弊端如何破解

“三多”现象大讨论系列报道之一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及“项目多、帽子多、牌子多”的现象,反映了当下我国科技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多”现象是如何抑制创新活力释放的?如何破解科技体制改革中的这些痼疾?如何切实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围绕上述问题,本报即日起进行深入讨论。■本报记者 倪思洁 周忠和有三个身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这三个身份让他成为科技体制改革最热忱的呼吁者和科技体制弊端最直接的体会者。 在这三个身份里,所长的身份让周忠和切身体会到科研人员心中最大的无奈。 作为所长,他不想让所里的科研人员疲于奔命地申请项目、申请“帽子”,希望他们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科学问题。但是,当研究所被时代的潮流裹挟着前进时,他又不得不放任科研人员为了研究所的生存与发展而随波逐流。 他常常为此自责:“真是有点‘逼良为娼’。” 于是,他通过前两个......阅读全文

陕西:创新体制机制释放科研活力

   陕西省科技厅通过破解制约人才流动、成果转化和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催生培育了一大批科技企业小巨人,成为支撑和引领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仅仅在陕西省西安市700余家科技企业小巨人中,有超过70%的企业都是由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创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并从初创的小微

李源潮调研北生所 强调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机制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4月17日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调研。他指出,要总结生命所的成功经验,创建更多符合国际惯例、具有中国特色、吸引国际一流人才的科研平台,创新科研单位自主选题、科研人员专心研究的科研机制,倡导靠真才实学、潜心研究出成果的科研风气,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

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创新活力:为科研人员“松绑”

   自去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印发以来,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指向更加明确——为科研人员“松绑”,增强创新的活力和动力。如今,围绕这一目标,从科技计划和项目资金管理,到科研设施仪器开放、科技评价激励制度等方面,改革正向纵深推进。  建成统一的科技管理平台  ——科研人员更省心  在过去的科技

中国科研捐助体制须破藩篱

  近日,盛大创始人陈天桥向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捐款1亿美元用于大脑基础生物学研究的消息,引起社会的巨大反响。媒体纷纷发问:陈天桥为何不把钱捐给中国高校?陈天桥把钱捐给美国,中国科研界是震惊还是遗憾?  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反观我国企业和私人捐助科研的现状及体制。  目前私人捐助者少  山西大学教授厚宇

环保体制改革 考验基层创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要求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环保专家表示,环保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将有效避免地方不当干预,破除旧有的体制性障碍,推动最严格环保制度落地。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明确要求环保部适度上收国

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刻不容缓

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刻不容缓   要遏制科研腐败,加强行政部门的监管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必须改革我国科研管理体系。应该将由行政部门主导科研经费配置,改革为由公益的科研基金会负责国家课题、项目资助,同时成立独立的学术委员会,对申请者按学术原则、学术标准进行评价。  科技部昨天通报了有关国

科研体制利益化痼疾尚存 委员建议建科研诚信法规

  在全国政协的小组讨论中,医卫界别、科技界别、福利保障界别都指出我国的科研体制存在不公开、不诚信的症结。对此现状,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提交了两份相关提案。>>问题一 强势专家控制评审  葛均波表示,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国家对各类科研经费的投入呈直线上

科研工作劳逸结合需要体制护航

■雨田 日前,笔者获悉某科研单位的一个课题组已经连续加班40天,“项目验收在即,需要调试的工作太多,已经好几周没有陪家人过周末了”。其中一位科研人员讲述了整个课题组的现状:天还没亮就收拾行李准备出差,深夜以后才能回到单位所在城市。其实这样的出差在不少科研单位也是常态。 近几年,科研工作者英年

贾鹤鹏:科研贪腐的体制逻辑何在

  更加根本的解决之道,应是厘清市场与公立科研的界限,并分清政绩目标与科学目标。  自中央加大打击腐败力度以来,不光是部级高官被双规和批捕的数量“屡创新高”,科学界也有越来越多的“大腕儿”成为阶下囚。  最近一段时间来,就有浙江大学负责水体污染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的教授陈英旭因贪污945万余元被判处有期

科研创新对接战场需求

  近日,从火箭军某基地传来喜讯:由该基地对接战场需求提出的“某高效检测屏蔽装置研制”项目,已进入研制定型阶段。该基地领导介绍,科研创新只有瞄准战场难题,精准发力破解,才能真正发挥好服务打仗保障打赢作用。   该基地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每次训演练或是执行重大任务,都组织大批科研骨干赴一线“淬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