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合肥研究院成功完成风云三号D星辐射校正场在轨“体检”

4月中旬至6月底,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担的“风云三号02批地面应用系统工程大型试验系统——辐射定标和真实性检验外场试验项目”在敦煌国家辐射校正场开展了第一次试验,6月28日该项目在北京通过了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组织的评审验收,这也标志着风云三号D星完成了首次辐射校正场在轨“体检”。 本次试验是风云三号D星发射后的首次在轨同步定标与真实性检验试验,除了进行卫星同步状态下的地表和大气观测,还开展了无人机观测、激光雷达观测、偏振BRDF测量等新技术测量,获得了国家辐射校正场迄今最为丰富的同步观测数据,为在轨定标检测精度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技术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安光所还研发了一整套设备为风云三号D星“自动体检”。本次试验开展了一直持续至风云三号D星在轨末期的自动化定标,拟提供不少于三年的可见至短波红外波段高频次辐射定标。近年来,安光所研发的自动化定标技术逐步成熟,研制的太阳光度计、对地辐射计、光......阅读全文

风云四号卫星2015年择机发射

  记者从风云四号卫星工程第一次工作会暨第二次大总体协调会获悉,我国风云四号科研试验卫星计划今年转入正样研制阶段,将于2015年择机发射。   风云四号科研试验卫星是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的首发星,将与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实现良好的衔接与过渡。该卫星采用三轴稳定大型平台,星上装载四类有效载荷,包括多通

第三颗“风云三号”卫星发射 大幅提升气象观测能力

  本报北京9月23日电 9月23日11时7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三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这颗卫星将与目前在轨运行的两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组网运行,进一步提高我国气象观测能力和中期天气预报能力。   “风云三号”气象卫

风云四号“慧眼”首次捕捉沙尘暴行踪

  每天获取96幅地球全圆盘多光谱图像,可以更准确预测大气运动方向和气候影响范围。  近日,我国北方沙尘暴肆虐。中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扫描成像辐射计拍摄下了沙尘传输过程,这也是“风四”资料首次用于沙尘天气监测。经气象专家估算,卫星可视的沙尘监测面积约为19.2万平方公里。  去年12月11日

我国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87%

  1月15日召开的2019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上获悉,2018年我国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稳中有升。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87%,暴雨预警准确率提高到88%,强对流预警提前量达38分钟,台风路径预报水平继续保持世界领先。  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在会议上指出,2018年我国综合观测取得新进展。风云二

揭秘北京奥运会上的重大技术装备

无论是高科技“全副武装”的奥运场馆,还是“数字奥运”、“平安奥运”的打造,装备工业无处不在充实着“科技奥运”的内涵。而“绿色奥运”的主题,也离不开装备工业的贡献。 “鸟巢”到底有多强?新能源汽车有多少辆?保障平安奥运的安保设备有哪些?“数字奥运”有多少科技含量?“绿色奥运”需要哪些技术支撑? 2

8月以来北京空气质量良好 科学监测为好天气作证

本周,随着奥运赛事日渐精彩激烈,北京的天气也一扫上周雾蒙蒙的桑拿天,立秋后的北京晴空万里。 19日,北京又是个蓝天白云的一级好天气,这令一直承受巨大压力的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露出了笑容。在当天举行的北京市大气监测状况新闻发布会上,杜少中介绍说,8月1日至18日,北京空气质量天天达标,其中一级有

空间中心研制的风云三号B星三种有效载荷通过在轨测试

  3月21日至22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风云三号B星(FY-3B)在轨测试总结会,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制的微波湿度计(FY-3B/MWHS)、紫外臭氧总量探测仪(FY-3B/TOU)和空间环境监测器顺利通过在轨测试。  微波湿度计(FY-3B/MWHS)  

科技部面向全球发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报告

  近日,科技部连续第五年面向全球公开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监测结果显示,2016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供应形势总体稳中有增,全球玉米供应量达历史最高水平,大豆供应量为2007年以来最高水平。预计2017年我国大宗粮油进口有增加趋势,其中小麦、水稻稳中略增,玉米稳中趋

“地球资源环境动态监测技术”项目组

   北京时间2017年9月8日12时49分墨西哥沿岸近海发生8.2级地震,9月20日2时14分墨西哥中部附近发生7.2级左右地震,两次地震给墨西哥人民带来了重大人员和经济损失。应墨西哥政府减灾机构请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地球资源环境动态监测技术”项目组

遥感实验室:机遇期瞄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通过专项科研业务经费的支持,实验室经过顶层设计,组织和实施了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地表过程的遥感综合观测与模拟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近日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施建成研究员介绍说。  对于已经取得的成果,施建成掩饰不住兴奋之情:“研究不仅初步构建了国际上第一个全

长春展示中国光学科研史:从“单反”到“极紫外相机”

  中新网长春4月23日电 (记者 李彦国)新中国第一台单反相机如今看来依然精致,楼下嫦娥三号极紫外相机与其呼应。短短的几米距离,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光学研发水平的发展历程。市民参观天绘一号高分辨率相机  市民参观吉林一号卫星初样 张瑶 摄  23日,在首个“中国航天日”前一天,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举

中科院提出“六大科技创新”

  新华社北京1月12日电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12日在中科院2009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以6个领域的科技创新为支撑的经济社会基础和战略体系。   路甬祥说,为有效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新变化,有效应对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有效解决制约我国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

当气象云遇上数据云:“直击天气”聚焦气象日

  3月16日,中国气象局举办了一场以“观云识天”为主题的“直击天气——与科学家聊天”活动。活动中,多位专家向公众介绍了不同的云的种类、当前最先进的观测设备、云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等知识,并解答了公众的提问。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副主任曹晓钟向公众介绍了国际上对云的分类,展示了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形状

风王“山竹”终于退场 极端天气究竟因何愈演愈烈?

最近几天,超强台风“山竹”引起了广泛关注——这颗来自于西太平洋的“山竹”在给菲利宾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后,转而登陆了中国广东、广西和香港等地区,掀起的巨浪达到八米,途径之地一片狼藉,连1000多公里外的上海都下起了雨。“山竹”过后的菲利宾。图片来源:latimes  这位今年登陆中国最强“风王”,已经让

长春光机所研制探测仪“延迟退休”

  本报讯(记者李双艺通讯员李蓉)由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制,设计寿命为3年的紫外臭氧垂直探测仪已在太空过完了她的5周岁“生日”,并将随风云三号B星继续服役,为我国环境监测、气候预报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重要数据。  该探测仪于2010年11月5日搭载风云三号气象卫星B星发射升空。2010年11月11日

长春光机所所研制紫外臭氧垂直探测仪在轨正常运行五年

  设计寿命为3年的紫外臭氧垂直探测仪已经在太空过完了她的5周岁“生日”。目前,该载荷各项系统均运转正常、工作稳定,她将在浩瀚 太空中随风云三号B星“超期服役”,继续为我国环境监测、气候预报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重要数据。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制的紫外臭氧垂直探测仪(SBUS)于2010年1

北极臭氧浓度明显下降 将导致紫外线辐射增强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监测数据显示,风云三号卫星臭氧总量探测仪在北极上空监测到一个“明显的臭氧低值区”,在该低值区内臭氧总量是正常情况下平均值的一半左右,部分地区的臭氧总量接近臭氧洞的上限标准。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杨忠东表示,目前,这个明显的臭氧低值区还没有形

空间中心紫外臭氧总量探测仪成功监测雾霾天气

  1月7日至16日和1月28日至31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雾霾天气。由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自主研制的紫外臭氧总量探测仪利用吸收性气溶胶指数AAI(The Absorbing Aerosol Index)成功对雾霾进行监测。中国气象局正是利用该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紫外臭氧总量探测仪

风云三号A卫星在轨运行两周年

  风云三号A卫星于2008年5月12日发射入轨以来,至今已在轨稳定运行满两年。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扫描辐射计、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红外分光计及地球辐射探测仪是卫星的主要载荷仪器。在轨工作两年以来,获得了大量清晰的卫星图像数据,卫星整体探测技术已接近并部分超过欧美极轨气象卫星

风云四号卫星将于2015年左右发射

  国家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主任杨军5月20日与网友在线交流时透露说,目前,中国下一个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正在发展,将于2015年左右发射,今年争取进入立项。 5月19日下午,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在北京组织举行“风云二号E”气象卫星在轨交付仪式,该颗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卫星发射测控

空间中心研制的紫外臭氧总量探测仪监测到北极“臭氧洞”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自主研制的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紫外臭氧总量探测仪在北极上空监测到一个明显的臭氧低值区,在该低值区内臭氧总量是正常情况下平均值的一半左右,部分地区的臭氧总量达到了臭氧洞的标准(220DU)。虽然没有形成南极上空那样规模的臭氧洞,但由于北半球人口密度远高于

卫星“透视”霾:中国科学家遥感探测大气污染

  对于中国人而言,雾霾是“梦魇”。中国卫生计生委称,2013年年初的雾霾危机,辐射范围达140万平方公里,影响6亿多人。  如何探测雾霾以寻找应对之策,不仅为老百姓关切,也是中国科学家们致力攻克的技术难题。大尺度卫星遥感大气污染技术,正成为中国治理大气污染的新兴手段。  传统卫星观测气溶胶受限多 

风云三号卫星监测到北极首次出现“臭氧洞”

2011年3月26日北极臭氧总量分布(FY-3A/TOU)2011年3月26日北极臭氧总量分布(AURA/OMI)  据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监测数据显示,风云三号卫星臭氧总量探测仪在北极上空监测到一个明显的臭氧低值区,在该低值区内臭氧总量是正常情况下平均值的一半左右,部分地区的臭氧总量达

登陆月球背面的背后支撑

  “嫦娥四号”着陆后,巡视器随即进行分离,“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人类首次行走”足迹,这一切都凝聚了上海交通大学材料技术团队的心血。“玉兔二号”月球车轮子外侧,由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成的棘爪。上海交通大学供图  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

刘维民:结缘固体润滑

  世界能源的1/3最终消耗在哪里?  答案是,消耗在摩擦上。除此之外,全球一半以上的机械零件失效由磨损引起;摩擦和磨损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全球GDP的2%左右……  “对抗”摩擦,润滑是重要一途。而在航天航空领域,固体润滑技术更是直接关系重大工程的成败。  目前,在这一国际前沿领域,中国已占据一席之地

“风云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孟执中院士逝世 享年84岁

   【“风云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孟执中院士逝世#】我国气象卫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首席高级技术顾问孟执中,12月14号因病于上海去世,享年84岁。  孟执中,1934年12月出生于浙江诸暨。1956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电讯系。1958年起曾在苏联科学院自动学及远动学研究所进修两年

张晓辉:微波探测月球,我们是第一个

北京时间11月27日夜,嫦娥一号卫星搭载的微波探测仪开始工作。 “一切都很顺利!” “利用微波遥感手段对月球进行探测,这在世界上是第一次;提出探测月壤厚度的科学目标也是世界首次。” 承担该项探测任务的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微波探测仪,由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设计

我气象卫星遥感测温有了精准“刻度尺”

  经过历时两年的科研攻关,中国计量院解决了我国气象观测量值溯源难题,使风云气象卫星红外遥感测温有了精准的“刻度尺”。 该科研项目“风云气象卫星红外遥感亮度温度溯源标准研究”近日通过了专家验收。   17日,项目负责人、中国计量院热工所郝小鹏博士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气象卫星通过红外遥感器对

三千吨级海洋渔业调查船“蓝海101”在沪下水

  9月12日上午,3000吨级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蓝海101”号在上海正式下水,该船建设单位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这是农业农村部迄今投资最多、吨位最大、设施最先进的科学调查船,也是我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国之重器”和“农业现代化标志性工程”之一。  据介绍,“蓝海101”号总长84.

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的大气、海洋和空间监测

气象领域是最早应用我国北斗系统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在边远台站和海岛,气象实测数据最先通过北斗导航系统试验卫星传到中心预报服务部门。早在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建设之初,在中国北斗第二代导航卫星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的领导下,中国气象局就开展了基于北斗MEO试验卫星的北京上空大气水汽探测试验,参与了奥运气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