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植物园探讨氮沉降对存留常绿阔叶林的影响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植被与景观生态学组博士生黄柳菁在任海研究员和陈红锋副研究员的指导下,以广州市城郊梯度上存留的天然恢复50年或以上的南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城郊梯度上的植被组成、多样性和功能属性,并结合城市化过程中的大气氮沉降及其对森林土壤特征变化的研究,探讨了城市化背景下环境变化对存留常绿阔叶林的影响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氮沉降含量随着离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大而减少,工业粉尘和交通尾气的排放是城市中心及周边地区存留森林受到大气氮沉降的主要来源。过量的氮投入通过硝化作用造成森林土壤酸化和营养物质(Ca和K)的淋溶损失,导致林下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减少。其中,蕨类和非禾本科草本植物对氮沉降的响应比乔木幼苗和禾本科植物更为敏感。 这一发现与温带森林中的嗜氮植物的竞争机制不同,亚热带森林植物对氮沉降的响应机制主要表现为氮敏感植物不适应氮沉降导致的土壤环境变化而遭到淘汰。因此,为了保护城市存留的......阅读全文

极端降雪事件如何影响森林凋落物呼吸

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组分与参与者,对森林土壤呼吸的调节作用显著。凋落物的输入对气候变化尤其是强降雪事件的响应程度较高。极端降雪事件通过破坏林冠进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凋落物的输入与分解动态。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全球变化研究组副研究员周文君等探明了亚热带常绿阔叶

华南植物园探讨氮沉降对存留常绿阔叶林的影响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植被与景观生态学组博士生黄柳菁在任海研究员和陈红锋副研究员的指导下,以广州市城郊梯度上存留的天然恢复50年或以上的南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城郊梯度上的植被组成、多样性和功能属性,并结合城市化过程中的大气氮沉降及其对森林土壤特征变化的研究,探讨了城市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氮饱和假说研究获进展

  日前,在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莫江明指导下,该园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组陈浩博士发现“氮饱和假说”理论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的适用性。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机能生态学》。  “氮饱和假说”理论认为,当一个生态系统达到氮饱和的时候,持续的氮添加将会导致土壤NO3-淋失、N2O 排放及氮矿化和硝化速率的增

植物所亚热带森林维持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负密度制约假说是解释自然群落物种共存的重要理论之一,该假说主要描述由于资源竞争、有害生物侵害(如病原微生物、食草动物捕食)等引起同种个体之间发生的相互损害行为。密度制约机制导致局部群落同种个体生长率降低和死亡率提高,从而为其它物种的生存提供空间和资源,促进物种共存。在热带森林中,负密度制约机制的

森林土壤有机碳积累机制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站博士熊鑫在教授周国逸和研究员张德强指导下,在森林土壤有机碳积累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首次提出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产物去向,而非凋落物产量,决定了土壤有机碳的赋存状态;高质量的凋落物其分解产物向土壤转移的比例更高。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应用生态学杂志》。  土壤有机碳来源

周国逸研究员获2017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为了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4月27日上午,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周国逸研究员荣获2017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殊荣。这是继2015年其光荣当选“广东省劳动模范”之后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樟科鳄梨族演化历史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分子生态学研究团队对东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樟科鳄梨族演化历史研究获新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BMC植物生物学》。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B类先导专项的资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一种重要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优势类群主要是壳斗科、樟科、木兰科和山茶科。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在北

光合能力与水力结构特征可预测这种树木的生长速率

  在我国,常绿阔叶林分布区分为两个亚区域,即东部常绿阔叶林亚区域和西部常绿阔叶林亚区域。在我国西南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树林在中高海拔的山地呈连片分布。在云南中部哀牢山海拔2000米至2600 米范围内,分布有大面积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以壳斗科、樟科和茶科的常绿阔叶树种占优势,落叶树种约占15%,

记中科院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管理重点实验室

   生态系统退化,已经不再是一个远离我们的“学术名词”——日益严重的森林退化、荒漠化、海洋生态恶化等,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已经严重威胁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环境。  “保护现有自然生态系统,综合整治和修复已退化生态系统,构建和维持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已成为全球性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只

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林缘更新研究取得新进展

  由于长期受人类干扰活动的影响,亚热带山地原生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逐渐退化和片段化,形成的森林边缘生境数量不断增加。尽管有些学者对一些森林的林缘效应进行了研究,但是,关于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林缘生境中树种更新特征,尤其是林缘向外延伸梯度上植物更新模式的研究却很少。   为了解亚热

新研究揭示常绿阔叶林的起源与演化

在中国科学院B类先导专项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科学中心分子生态学团队与韩国Sungshin Women’s University等单位合作,研究揭示常绿阔叶林的起源与演化。相关研究发表于《植物学年报》。 在当前人类面临全球气候变化威胁的背景下,准确把握

Botanical-Review:版纳植物园云南常绿阔叶林研究

  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具有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以常绿阔叶林为优势的多种植被类型。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朱华等人利用多个1公顷样地资料,研究了三个主要的常绿阔叶林植被的植物区系组成、物种多样性、生态外貌特征和生物地理。尽管这三个常绿阔叶林在树种组成上共同由壳斗科、樟科和茶科植物种占优势,但

氮沉降调控森林土壤碳排放的格局及机制获揭示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副研究员郑棉海团队联合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骆亦其等科研人员,研究揭示长期氮沉降调控热带森林土壤碳排放的格局及机制。相关研究12月1日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s)。同月5日该期刊再次以研究简报(Research Briefing)的形式进行了报道。 人类

华南植物园土壤微生物对不同形态氮富集响应研究获进展

  大气氮沉降增加可能对不同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产生严重影响。近年来,对大气氮沉降量增加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对氮沉降组分变化带来的影响认识薄弱。不同培养阶段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微生物呼吸的温度敏感性对不同形态N添加的响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博士毕业生危晖、研究员申卫军等科研人员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对

尿酸的生态学数据

水危害级别1(德国规例)(通过名单进行自我评估)该物质对水有稍微危害的。不要让未稀释或大量的产品接触地下水、水道或污水系统。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丙酮的生态学数据

1、生态毒性LC50:4740~6330mg/L(96h)(虹鳟鱼);10mg/L(48h)(水蚤);2100mg/L(48h)(卤虫)LD50:5000mg/L(24h)(金鱼)EC50:8600mg/L(5min)(发光菌,Microtox毒性测试);10mg/L(48h)(水蚤)2、生物降解性

乙烯的生态学数据

1、生物降解性好氧生物降解性:24~672h厌氧生物降解性:96~2688h2、非生物降解性空气中光氧化半衰期(h):6.2~56h3、其他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鱼类应给予特别注意。还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溴化乙锭的生态学数据

对是水稍微有危害的不要让未稀释或大量的产品接触地下水、水道或者污水系统,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分子生态学词汇杂交

中文名称:杂交外文名称:hybrid  定       义:一品系与另一品系之间的交合学科类别:遗传学实验方法:通过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取得双亲基因重新组合解       释:1. 交游混杂。 宋 陆游 《读苏叔党汝州北山杂诗次其韵》之九:“闭门勿杂交,一经万事足。”2. 男女杂乱性交。人类

乙醛的生态学数据

  1、生态毒性  LC50:37.2mg/L(96h)(黑头呆鱼);53mg/L(96h)(蓝鳃太阳鱼)  EC50:42mg/L(48h)(水蚤);30.8mg/L(96h)(黑头呆鱼)  2、生物降解性  MITI-I测试,初始浓度100ppm,污泥浓度30ppm,2周后降解80%。  3、非

分子生态学显性标记

中文名称:显性标记学       科:生物学解       释:分子标记中,显性和共显性,对等位基因而言,即指所扩增的PCR产物(DNA片段)。像RAPD、ISSR等显性标记,PCR产物无法确切确定,因而无法区分杂合体(heterozygosity),只能按有带无带进行分析,记录为0/1;而SSR等

分子生态学词汇单态性

中文名称:单态性英文名称:monomorphism定  义:一个种群的所有个体在特定基因座具有相同的等位基因。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分子生态学(二级学科)

草酸的生态学数据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该品具有强烈刺激性和强烈腐蚀性。其粉尘或浓溶液可导致皮肤、眼或黏膜的严重损害。具有较强毒性和腐蚀性。草酸对人的最低致死量为71mg/kg,对成年人的致死量为15~30g。人若口服5g草酸即发生胃肠道炎、虚脱、抽搐和休克等症状甚至死亡。吸入草酸蒸气发生慢性

生态学词汇遗传距离

中文名称:遗传距离外文名称:genetic distance类      别:生物学定      义:遗传距离指不同的种群或种之间的基因差异的程度,并且以某种数值进行度量。通常由基因频率的某个函数所确定。常用遗传系统树加以表达。②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两个基因座间发生交换和重组的机会,两个基因座距离越近

华南植物园参加第六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

  8月20日至24日,第六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焦作隆重举行。会议由中国生态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承办,中国生态学学会景观生态专业委员会协办。本次大会主题为“生态过程与服务”。来自全国近50个科研院校的专家和青年学者135人出席大会,华南

青藏高原北部生长造就东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青藏高原北部地貌(左凌仁摄) 新生代青藏高原的形成和演变对东亚的气候和生物多样性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东亚新生代气候和生物演变的研究,就离不开讨论青藏高原的生长。前人的研究表明东亚夏季风和印度夏季风、以及亚洲冬季风都和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变密切相关。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是差异化的,不同地块的隆升对气候

分子生态学词汇自然杂种

中文名称:自然杂种外文名称:natural hybrid定       义:natural hybrid 指野生植物不同的种间在自然条件下所产生的杂种,与人工杂交所产生的杂种相区别。

分子生态学词汇标记基因

中文名称:标记基因外文名称:labelled gene专属名词:基因工程广泛应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选择基因:选择标记基因定义:标记基因,原本是基因工程的专属名词,但是它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实验工具,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标记基因是一种已知功能或已知序列的基因,

分子生态学词汇杂合现象

中文名称:杂合现象英文名称:heterozygosis定  义:在一特定基因座上存在不同的等位基因的现象。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分子生态学(二级学科)

分子生态学词汇数量性状

中文名称:数量性状外文名称:quantitative characters释    义:一个群体内的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