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樟科鳄梨族演化历史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分子生态学研究团队对东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樟科鳄梨族演化历史研究获新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BMC植物生物学》。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B类先导专项的资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一种重要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优势类群主要是壳斗科、樟科、木兰科和山茶科。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在北纬24°至32°、东经99°到123°的范围内,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当今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东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将会如何演化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据介绍,尽管预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未来的变化趋势还十分困难,但是通过研究它过去的演化历史可为我们带来一定的启示。已有一些研究通过常绿阔叶林常见类群推断其演化历史,比如黄连属(毛茛科)、清风藤属(清风藤科)和木通科等。这些类群为草本、攀援或直立灌木,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并不处于优势地位。目前仅有研究从山茶科和壳斗科栎属青冈组的角度去研究常绿阔叶林的演化历史......阅读全文

植物激素的研究历史

C.Darwin在1880年研究植物向性运动时,只有各种激素的协调配合,发现植物幼嫩的尖端受单侧光照射后产生的一种影响,能传到茎的伸长区引起弯曲。1928年荷兰F.W.温特从燕麦胚芽鞘尖端分离出一种具生理活性的物质,称为生长素,它正是引起胚芽鞘伸长的物质。1934年荷兰F.克格尔等从人尿得到生长素的

植物激素生长素有关历史

  C.Darwin在1880年研究植物向性运动时,只有各种激素的协调配合,发现植物幼嫩的尖端受单侧光照射后产生的一种影响,能传到茎的伸长区引起弯曲。1928年荷兰F.W.温特从燕麦胚芽鞘尖端分离出一种具生理活性的物质,称为生长素,它正是引起胚芽鞘伸长的物质。1934年荷兰F.克格尔等从人尿得到生长

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概述

  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是一种用于林学领域的仪器,于2014年05月07日启用。  技术指标  主机数据采集器:标准5个通道, 可接15个传感器模拟输入;可扩展到300个模拟输入;18位分辨率 ;采样频率:10ms到1day;支持多个SDI-12传感器网络;内存:128MB(约5000000个数据点

植物生长素的的研究历史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A.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试验,得出结论;B.试验中体现了设计试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达尔文试验的单一变量是尖端的有无,温特试验的单一变量是琼脂是否与胚芽鞘尖端接触过。  1880年 C.R.达尔文及其子在最后出版的著作《植物运动的本领》中阐明,禾本科

动植物细胞大量培养的历史发展

  早在20世纪30年代,已有可能将某些植物体中分离出来的细胞在人工培养条件下长期地保持其生命力。这种培养需要有植物激素的存在,才能促使细胞以非组织形式繁殖,形成大量无定形的细胞物质。但不久就出现了采用固定的化学成分培养基的快速培养技术。细胞培养在植物育种方面有重要作用,植物细胞培养的代谢产物可成为

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的特点

  系统使用无线传感器,使得系统在野外的安装、分布较为方便,不必受限于传感器缆线。  无线传感器自动按照设置的时间间隔测量、存储数据,并定期和数据采集装置(比如USB传输器)进行通讯,通过数据采集装置把数据传输给用户的电脑。  无线传输距离可达4km(空旷无遮挡物)。  每个传感器可存储较多7200

陕西水保生态治理让“黄土高坡”变为历史

  过去只要提起陕西,人们自然会想到延安,想到窑洞,想到那漫无边际的黄土高原……尤其是1988年,著名歌手范琳琳一曲风靡全国的《黄土高坡》,更让人们对陕西尤其是北部地区,加深了“黄色”的印象。20多年后的今天,无论是乘飞机从空中俯瞰,还是驱车从地面穿行,你会发现,黄土高坡已被青山绿水所替代,再也难寻

RDIMP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的组成

  数据采集器(CR300)、茎流传感器、茎秆生长、叶片温度传感器、冠层温度传感器,果实生长传感器、土壤水温盐传感器、土壤氧气传感器,地下水位传感器,太阳能板、电池、三脚架及附件、远程传输系统(可选)

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的系统特色

  系统特色  数据采集器结构紧凑、性价比高,浪涌和静电保护  茎流传感器:内置校准,可测正流和逆流,33个参数合为茎流量值,保留原始数据  叶片温度传感器:内部校准,低成本,安装方便  茎秆生长传感器:覆盖树干和小茎秆,高精度增量式传感器,微米变化  果实生长传感器:三种型号,适合大部分果实生长研

RDIMP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的特色

  数据采集器结构紧凑、性价比高,浪涌和静电保护  茎流传感器:内置校准,可测正流和逆流,33个参数合为茎流量值,保留原始数据  叶片温度传感器:内部校准,低成本,安装方便  茎秆生长传感器:覆盖树干和小茎秆,高精度增量式传感器,微米变化  果实生长传感器:三种型号,适合大部分果实生长研究,长期测量

分子生态学词汇自播植物

中文名称:自播植物英文名称:volunteer plant定  义:作物种子无意散落后在田间自然繁殖的植株。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分子生态学(二级学科)

分子生态学词汇逸生植物

中文名称:逸生植物英文名称:feral plant定  义:从栽培转变为野生状态的植物。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分子生态学(二级学科)

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组成结构参数

  茎流传感器  测量范围:-200~>1000 cm/hr(热速度),-40~>200cm3/cm2/hr(茎流密度)  测量精度:±0.1cm/hr  分辨率:0.001cm/hr  探头材质:316船用级不锈钢  茎秆生长传感器  树干直径:>6cm(DE-1T),5~25mm(SD-5T),

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功能特点介绍

  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也叫植物生理及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托普云农专业针对于植物生理生态监测工作自主研发生产的。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以植物茎流传感器、叶面温度传感器、叶面湿度传感器、果实膨大传感器等植物生理传感器为主,以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和地温传感器等环境传感器为辅助,可连续监测作物生长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历史研究

  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如果给细胞提供和生物体内一样的条件,每个细胞都应该能够独立生活;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特细胞全能性的理论是植物组培的理论基础。1958年,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美国传向世界各地,美国植物学家斯蒂瓦特等人,用

植物激素细胞分裂素的有关历史简介

  这种物质的发现是从激动素的发现开始的。由韧皮部向下或双向运输。1955年美国人F.斯库格等在烟草髓部组织培养中偶然发现培养基中加入从变质鲱鱼精子提取的DNA,可促进烟草愈伤组织强烈生长。后证明其中含有一种能诱导细胞分裂的成分,称为激动素。第一个天然细胞分裂素是1964年D.S.莱瑟姆等从未成熟的

华南植物园《横琴生态岛生态建设规划》等通过验收

  6月24日,珠海市横琴新区公共建设局在横琴新区主持召开了《横琴生态岛生态建设规划》和《横琴生态岛水体及近岸海域生态建设规划》专家评审会。出席会议的除特邀的五位专家外,还有珠海市及横琴新区相关部门领导。与会专家经过认真评审后,一致通过对两个规划的验收。   根据2009年国务院批复的珠

新疆生态所荒漠植物快速形态调整生态适应意义研究获进展

  叶片表面结构及其与水平面的夹角是植物构型的重要成分,能够影响植物对光能和水分的利用。植物通常具有稳定的叶倾角,并不随环境变化而变化。一些荒漠植物能够快速调整叶和细胞形态以避免不利环境条件的伤害,提高植物在恶劣生境中的生存率。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张元明研究团队在“973项目”和国家自

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的技术指标

  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是一种用于林学领域的仪器,于2014年05月07日启用。  主机数据采集器:标准5个通道, 可接15个传感器模拟输入;可扩展到300个模拟输入;18位分辨率 ;采样频率:10ms到1day;支持多个SDI-12传感器网络;内存:128MB(约5000000个数据点);可进行数

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最近发表《PNAS》

  7月18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张鹏研究组和姜卫红研究组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解析梭菌质膜上负责感应木糖信号的双组分调控复合体XylFII-LytS的晶体结构,结合生理生化与遗传学分析,揭示了细菌感受重要五碳糖—木糖并调控

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的简介和组成

  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是一款高度集成、原位实时监测植物整体生理状态的集成系统。能够同时监测植物茎流、茎秆生长变化、果实生长变化、叶片温度变化,以及土壤特性(水温盐、氧气和地下水位)。根据需要,可选择添加监测参数,多角度掌握植物的生理生长状态。  系统组成  数据采集器(CR300)、茎流传感器、茎

昆明植物所解析列当科寄生植物基因组演化历史获进展

 植物寄生习性的出现并非一蹴而就,自养植物演化而来的寄生植物,从起初仅从寄主获取一些水分和矿物营养作为补充的兼性半寄生植物,成为必须依赖寄主才能完成生活史的专性寄生植物,再逐渐演化到完全丢失光合作用能力的全寄生植物。被子植物中已知有12或13次独立起源的寄生植物支系,其中大部分支系中半寄生物种已灭绝

“接棒”老科学家-他破译植物演化历史“密码”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各族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共同奋斗,彩云之南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十年,云南省经济总量在全国排位从第24位跃升到第18位。今年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5%,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其中,一大批由科技创新支撑的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持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历史相关内容

  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如果给细胞提供和生物体内一样的条件,每个细胞都应该能够独立生活;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特细胞全能性的理论是植物组培的理论基础。1958年,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美国传向世界各地,美国植物学家斯蒂瓦特等人,用

昆明植物所植物区系进化历史研究取得新进展

  植物区系(flora)是某一特定地区生长着的全部植物种类,它是人类衣、食、住、行的源泉,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植物区系研究在植物种类清查、生物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国民经济建设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主要对一个自然地理区域内所有植物的地理成分从科、属、种三个层次进

华南植物园固氮植物在生态恢复中的作用研究取得进展

  在华南地区退化土地的生态恢复中,不同人工林树种的应用对生态恢复的过程和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在生态恢复中,固氮植物和非固氮树种都被大量应用,但其对生态恢复过程特别是土壤养分循环的影响还不甚清楚。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973计划项目的资助下,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土壤生态与生态工

把城市装扮成植物森林-世博建全球最大植物生态墙

  一堵墙,可以节能40%,减少空调负荷15%!这是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植物生态墙创造的奇迹。不仅如此,这样的墙还有保温、滞尘、降噪功能,并有让人产生愉悦的效果。  主题馆植物墙单体长180米,高26.3米,东西两侧布置的植物墙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为目前全球最大已建的生

我国发现高寒草地植物特征对生态N存留影响的生态机制

  生态系统N存留是调节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生态过程的关键功能。目前人们对植物群落特征如何影响生态系统N存留的认识并不一致。很多研究表明物种丰富度可以促进生态系统N存留,但也有研究发现优势植物种对生态系统N存留影响更大。植物功能性状已被广泛用于解释物种多样性对N存留的影响,但同时也发现植物功能特征并不能

热带地区藤蔓植物危及生态系统

  树木是森林的存在之本.不过在美洲热带森林中,木质藤蔓植物不断侵蚀土地,攀附在树木上,争先恐后地爬上树梢获得阳光的洗礼。据相关研究者表示,这种变化对热带生态系统和全球生态系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是目前我们观察到的热带生态系统的首次重要结构变化,非常关键。”斯特凡・施

植物所合作揭示活化石银杏的种群进化历史

  活化石类群起源古老,往往一个支系仅现存一个物种,形态性状保守,现存分布范围狭窄,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因此达尔文认为活化石是研究物种灭绝、竞争、适应性等进化生物学核心问题的绝佳体系。银杏(Ginkgo biloba L.)是著名的活化石森林树种,其祖先起源于2.45亿年前。尽管经历了地质历史时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