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让创新活力迸发为科研人员“松绑”

“科研人员可以在研究方向不变、不降低申报指标的前提下自主调整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直接费用中除设备费外的其他科目费用调剂权全部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这意味着,一线科研人员可以不受太多条条框框约束,比较自由地开展科技攻关。” 说到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简称《通知》),电话中的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云霁难掩兴奋。他坦承,过去科研经费各种科目之间调剂不太自由,“如果科研中有新想法蹦出来,想增加一次探索性的流片(试生产的芯片),即便总经费没超,测试化验加工费不够也不能干”。 正如科研人员反映突出的经费管理繁琐,项目多、帽子多、牌子多等问题,规定过多、管得太死,很多新的想法就只能戛然而止。为此,一场坚持刀口向内、从政府自身改起的革新持续发力。 《通知》指出,开展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试点,允许试点单位从稳定支持科研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奖励经费,对试验设备依赖程度低和实验材料耗费少的基础研究......阅读全文

科研创新对接战场需求

  近日,从火箭军某基地传来喜讯:由该基地对接战场需求提出的“某高效检测屏蔽装置研制”项目,已进入研制定型阶段。该基地领导介绍,科研创新只有瞄准战场难题,精准发力破解,才能真正发挥好服务打仗保障打赢作用。   该基地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每次训演练或是执行重大任务,都组织大批科研骨干赴一线“淬火”,

科研重器激发创新动力

  5月14日,以“创新引领 共享发展”为主题的2016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拉开序幕。在这场为期一周的科技盛宴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展厅主场的国家科研重器。走近这些平日里很难全景俯视的科研重器,似乎置身于国家科学前沿阵地。其所展示的不仅仅是中国的科研实力,更透射出中国人上天下海的智慧,让

“催化”创新,科研助理来帮忙

“奇怪,试管里的瓢虫怎么找不到了?”近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植保所”)的实验室里,学生蒲顾月正在操作昆虫染毒试验。可当他照例打开培养管,却怎么也找不到其中的瓢虫幼体,急忙向身边的吴书蓓求助。“别急,按照经验,瓢虫很可能藏在瓶口的纱布里,仔细找找。”这位生于1997年的湖南姑娘

科研大院走出创新“小巨人”

  2014年11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队赴利比里亚执行抗击埃博拉疫情任务的专机,搭载着两台关键医疗辅助设备——V300型投影式红外血管显像仪起飞。这两台仪器是全球首创的、可同时识别血管位置和深度的“神器”,仪器体积不大,能在救助过程中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救助效率,同时还为医护人员自身安全防

科研创新应瞄准国家需求

  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我国的大学储备了庞大的人才队伍,挖好这座富矿,对推动我国的自主创新意义重大。  大学是科技人才重镇

中国向科研创新发“改革红包”

   新旧动能在转换,科研创新是关键。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对科研人员报酬、仪器设备采购、差旅会议经费、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等诸多热点问题给出了明确的改革措施与操作规范。专家普遍认为,相比于增加经费本身,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改

成都大力推进环境科研创新

  成都市环保局近日召开环境科研工作会。会议提出,将加快环境科研机构转型升级步伐,开展环境污染防治应用性创新研究,力争实现环境科研成果新突破。   根据成都市2016年环境科研总体目标和工作计划,市环保部门将重点开展“成都市臭氧污染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为政府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启动

《自然》刊发社论关注欧洲科研创新

  10月28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社论——《创新游戏》(The innovation game),回顾欧洲过去10年科研战略计划并展望其下个10年的科研创新目标。以下为主要内容:  过去10年,欧盟为经济增长和福利改善制定了一系列战略计划,比如通过建立欧洲研究区域(European R

“松绑”科研经费 为创新“减负”

  给科研项目经费“松绑”的呼声由来已久。前不久,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一呼声得到回应——“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何既让科研人员从繁琐的报销手续中解放出来,又防止科研经费滥用,再一

警惕科研“快餐化”“反噬”创新能力

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近一倍,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29位升至第14位。然而,学术研究、科技创新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快餐化”就是其中之一。不少学者热衷于“炒冷饭”、“换包装”、追热点、玩概念,研究问题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甚至以“走私”“勾兑”“分装”取得所谓科研成

什么在影响科研团队创新能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本报记者 陈彬 回想起自己初入课题组的时候,国内某地方高校助理研究员刘山印象最深刻的是团队带头人的一句话:“你们来得好,队伍能多点儿活力。” 最初,刘山对此不太理解:“课题组的平均年龄并不大,更没有‘老态龙钟’之感,我能增加什么‘活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

中科院领跑科研仪器创新

  他说,“从国际上看,约有1/4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工作与仪器的研制有关。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教授肖洛,在实用激光器诞生之后,带领其研究小组致力于激光光谱学研究,并与合作伙伴对复杂的化合物进行深入研究,创造出饱和吸收光谱与双光子光谱等多种方法,有效提高了仪器的分辨率。由此,他与合作者

什么在影响科研团队创新能力

回想起自己初入课题组的时候,国内某地方高校助理研究员刘山印象最深刻的是团队带头人的一句话:“你们来得好,队伍能多点儿活力。” 最初,刘山对此不太理解:“课题组的平均年龄并不大,更没有‘老态龙钟’之感,我能增加什么‘活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理解了这句话——课题组的人不少,但相当

“松绑”科研经费 为创新“减负”

  给科研项目经费“松绑”的呼声由来已久。前不久,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一呼声得到回应——“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  如何既让科研人员从繁琐的报销手续中解放出来,又防止科研经费滥用,再一次成为参加全国

激发科研动力还需更多“确权式”创新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核心是解决好动力问题,而重中之重是要在激发科研人员内生动力上做文章。确权分割的意义在于,从供给源头上明确了学校与发明者的产权配额,赋予科研人员以充分的处置权、收益权,使知识价值看得到、后期收益摸得着。这一点一旦明确,干事动力自然就不一样了。   发明人拿不走收益,高校完不

科研仪器过度依赖进口拖了创新后腿

  去年“两会”期间,“大型科研设备共享难”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今年记者追踪采访发现,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同样引人深思:我国每年上万亿元的科研固定资产投资中,有60%用于设备进口;部分高端仪器100%依赖进口。政协委员忧心——科研仪器过度依赖进口拖了创新后腿。   “我们的TD—SCDMA技

吴亚生:科研投入如何推动创新

  国家的科研投入多了,这是好事。但如何使用才能推动创新,这是个很大的事情,一个好像很深奥的事情,一个引人高度关注的事情,一个事关国家科技发展与未来命运的事情。   相信很多人在思考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有话想说,但怕人轻言微,所以没有发声。最近我偶看了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小传,发现这两个伟人给出了答案

发挥科研大协作的创新支撑作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091.shtm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中国农业科学院小麦产业专家团派出的小分队分赴河南、山东等小麦主产省份,实地指导各地小麦生产,用科技助力粮食丰收。 小麦产业“链长面广”,涉及良种培育、病虫

民营科技企业正成为科研创新重地

  4月26日是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当天,腾讯公布了该公司的ZL数量数据。数据显示,迄今,腾讯的全球ZL申请总计6.2万件,截至2022年底超过3万件获得授权。根据粗略统计,过去三年多,腾讯的授权发明ZL以每天超13件的数量增长。  民营科技企业一直是ZL申请的主力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

让科研经费成为创新“助推器”

   2016年7月,中办、国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一系列“松绑+激励”的利好政策让科研人员纷纷点赞。  全国政协委员、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一直关注我国目前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今年两会期间,他在接受

让创新活力迸发为科研人员“松绑”

  “科研人员可以在研究方向不变、不降低申报指标的前提下自主调整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直接费用中除设备费外的其他科目费用调剂权全部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这意味着,一线科研人员可以不受太多条条框框约束,比较自由地开展科技攻关。”  说到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简称《通知

王德华:科研创新与跟追赶超

   科研的实质是创新,是发现事实,是发现规律,是求真。  科研讲究优先权,一个新发现、新规律,需要在专业学术期刊(或专著)中发表,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学术界有行业规范,不允许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界需要尊重前人的劳动,需要传承,需要积累,需要发展。  学术界每一个学科领域的发展,都是从无到有、从

释放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怎样细化政策

  ——专家解读国务院常务会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新举措  近年来,如何破解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难题,一直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关注的重点。随着近日召开的有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作出创新主体可自主转让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转化收入一半以上可用于奖励等决定,科技成果的转移

陕西:创新体制机制释放科研活力

   陕西省科技厅通过破解制约人才流动、成果转化和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催生培育了一大批科技企业小巨人,成为支撑和引领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仅仅在陕西省西安市700余家科技企业小巨人中,有超过70%的企业都是由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创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并从初创的小微

科研投入如何推动创新 来自伟人的启示

  国家的科研投入多了,这是好事。但如何使用才能推动创新,这是个很大的事情,一个好像很深奥的事情,一个引人高度关注的事情,一个事关国家科技发展与未来命运的事情。   相信很多人在思考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有话想说,但怕人轻言微,所以没有发声。最近我偶看了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小传,发现这两个伟人给出了答案

韩宇:我国科研创新跟踪多引领少

  “我国科研创新上可以说是跟踪多,引领少。”日前,在一次科技创新论坛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政策局局长韩宇的见解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   据汤森路透科技集团报告,截至2009年,中国在国际同行评议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比1981年增长了64倍,特别是在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增长尤为显著。2009年,

“打破机制束缚,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

  2015年5月21日,北京市财政局(以下简称市财政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联合修订、并发布了《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本次《管理办法》的修订重在打破束缚创新的科技经费管理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日前,市财政局、市科委从修订背景、改

建创新生态 推动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

  为了营造更加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竞相迸发,浙江除发放1亿元创新劵外,今年将推动全省500家以上省级创新载体50000台(套)科研仪器设备向社会提供开放共享,服务企业50万家次,带动50万人创新创业,使科研仪器设备使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基本建成科研设施与仪器

香港科研机构有望纳入国家创新体系

  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委员会10月27日在香港举行第五次会议,探讨了使香港科研机构与企业逐步纳入国家创新体系的设想。  双方总结了自第四次会议以来的合作进展,通过了委员会下年度的工作重点,并就加强内地与香港不同层面的科技合作、配合中国内地的“十二五”规划等进行了探讨。  两地同意继续探讨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