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号科考船进入北极圈

北京时间7月30日6时,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科考船从北纬66度34分、西经169度10分进入北极圈。图为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在“雪龙”号科考船上展开五星红旗和考察队队旗。新华社记者 摄......阅读全文

日本欲开发北极圈油气资源

    日本政府将于近日讨论和公布未来5年的海外资源开发战略。该战略建议日本应不失时机地参与北极圈等地的油气资源开发,因为今后日本只能缩减核能发电,增加火力发电,所以不得不大幅扩大海外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该战略提议由日本政府提供财政支援,支持日本大型油气开发企业进军北极圈和东西伯利亚投资

中国科考队进入北极圈

  经过3515海里(1海里等于1.852公里)的航行,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于北京时间18日7时44分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穿过北纬66度33分的北极圈,开始实施北冰洋科学考察。   自7月2日从青岛出发以来,第五次北极科考队克服恶劣天气等不利影响,圆满完成了27个站位的海洋物理、化学、生物

极地科学考察-“雪龙号”20日出发

  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1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将于20日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  据中国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夏立民介绍,“雪龙”号计划航程12300多海里,预计九月下旬返回上海港。  本次考察将以“雪龙”号为平台,推进国家北极

“雪龙”号科考船进入北极圈

  北京时间7月30日6时,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科考船从北纬66度34分、西经169度10分进入北极圈。图为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在“雪龙”号科考船上展开五星红旗和考察队队旗。新华社记者 摄

“雪龙”号科考船进入北极圈

  北京时间7月30日6时,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科考船从北纬66度34分、西经169度10分进入北极圈。  考察队员们在“雪龙”号直升机停机坪展开五星红旗和考察队队旗,组成“9北”“66度34分”等字样,纪念进入北极圈。  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20日乘“雪龙”号从上海出发,开启

我国完成北冰洋科考-“雪龙”号驶离北极圈

  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已圆满完成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8月31日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驶出位于北纬66度33分的北极圈。  自今年7月20日进入北冰洋以来,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全体队员连续奋战,截至目前已完成130多个海洋站位的综合调查、9个短期冰站考察和一个为期13天的长期冰站

俄力邀“三桶油”参与北极圈开发

  中俄能源合作再现新高潮。3月13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米勒一行来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访问。双方同意深化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就推进中俄天然气东线和西线合作项目达成广泛共识,其中,提出通过东线每年向中方供应380亿立方米天然气。在这之前十天,俄罗斯总统能源委员会秘书长、俄罗斯石油公

“雪龙号”完成第8次北极科考-中国加大北极参与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0月16日报道,“雪龙”号此行历时83天,航行2万多海里,穿过了加拿大北极群岛,9日返回上海。  报道称,这艘极地考察船现在是中国第一艘完成三大北极航道航行的船只。在开始穿越西北航道约一周前,“雪龙”号穿越了北冰洋中央航道,2012年,它沿俄罗斯北极海岸穿越了北方海航线(

导弹院气象观测仪器配套“雪龙号”等重大工程

   日前,在航空工业导弹院凯迈环测公司,一台台白色能见度仪下线,发往全国各高速公路气象观测站建设现场。至此,凯迈环测产品成功配套“雪龙号”科考船等重大工程,挺进东海、南海等海域气象观测一线,并成为公路交通气象观测领域销售“一哥”。   凯迈环测是专业研制环境监测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包括微型

全球气候渐变暖北极圈内成功种出红草莓

恩斯特展示他的温室菜园   种草莓、西红柿、青椒,对多年前的丹麦格陵兰岛人而言,完全无法想象。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格陵兰岛人吃上了自己种的多种蔬果,觉得气候越暖越好。不过,气候变暖也带来不少烦恼。   据新华社电 格陵兰岛五分之四在北极圈内,年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最低可达零下70摄氏度。不

中国北极科考队进入北极圈-将进行综合调查

  “雪龙”号7月31日电(记者郁琼源)北京时间7月31日上午8时50分,“雪龙”号进入北极圈。上午9时,中国第八次北极科考队队员身着统一的红色队服,在“雪龙”号直升机停机坪组成“八北”字样庆祝进入北极圈。   同时,为迎接“八一”建军节,科考队员们又组成“八一”字样,八位曾当过兵的科考队员组成

美报告称北极圈内未探明石油达900亿桶

美国地质勘探局7月23日发布评估报告说,北极圈内未完全探明、可用现有技术开发的石油储量估计达900亿桶。按目前全球石油日需求量近9000万桶计算,可供全球使用近3年。 报告还估计,北极圈内未完全探明的、可获取的天然气储量估计为47万亿立方米。这些潜在的油气资源大约有84%分布在近海区域。 报告指出,

北极科考:中国须深度介入

  中外科学家在“雪龙”号上施放“系流气艇”,进行大气物理科学观测。  2010年7月中国进行第四次北极科考,首次把海洋综合考察延伸到了北极点。图为“雪龙”号正在吊运“防熊”的“苹果房”。  全球气候变化有可能导致北极“无冰”,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但各国也在“憧憬”,冰雪消

他在北极点“采”海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375.shtm9月27日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顺利抵达上海,圆满完成本次科考任务,这是我国科考船首次抵达北极点区域开展综合调查。在这其中,有一位刚刚36岁的

四项任务完成,第39次南极科考东南大学队员凯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805.shtm4月3日,中国第39次南极科考队员乘坐“雪龙号”返回上海,东南大学教师张侃健、葛健圆满完成科考任务回国。2022年10月26日,“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位于上海浦东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

专家发现南极受污新方式-大气传输可沉淀污染物

  今天,同济大学杨海真科研团队成员、同济环境学院副教授孟祥周将启程赴澳大利亚,在那里搭上“雪龙号”,加入中国科考队执行第29次南极考察任务。孟祥周将前往南极中山站,围绕那里的“水土”,开展环境监测领域的科学考察任务。2005年后,杨海真团队以极地科学考察站的站基陆域环境研究为基础,科研人员在采集了

北极冻土里的碳正加速向大气排放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通过参考北极圈脆弱性实验(ABoVE)数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在阿拉斯加北坡冻原生态系统中,碳在冻土中的保留时间比40年前减少了约13%。这意味着那里的碳循环正在加速,且速度比北冰洋更快。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研究人员安东尼·布

我国将在南极安装五架天文望远镜

  记者11月23日从中国南极天文中心获悉,未来5年内,我国将在南极安装5架天文望远镜,用于开展超新星宇宙学、宇宙暗物质等国际天文前沿领域的研究。   2006年,中国南极天文中心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成立。根据该中心的相关计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在南极安装3架全自动“南极巡天望远镜”、1架2.

气候变暖致灾难后果:中国沿海成“泽国”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期刊最新报告称,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晚到2050年,北极圈一直到北极地区,树木覆盖率将增长52%。不仅如此,北极冰盖融化还带来欧洲、北美地区的极寒天气以及北极熊的“自相残杀”。   远在北极5000公里开外的中国未能“逃脱干系”,除冰川融化产生新航道带

气候变暖致灾难后果:中国沿海成“泽国”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期刊最新报告称,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晚到2050年,北极圈一直到北极地区,树木覆盖率将增长52%。不仅如此,北极冰盖融化还带来欧洲、北美地区的极寒天气以及北极熊的“自相残杀”。  远在北极5000公里开外的中国未能“逃脱干系”,除冰川融化产生新航道带来机

紫金山天文台等研制的冰穹A天文科考支撑平台运赴南极

  11月11日,中国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从深圳盐田港出发,前往南极执行第27次科学考察任务。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和东南大学联合研制的南极冰穹A天文科考支撑平台随船出发。   该平台是我国首座独立设计、制造及运行管理的南极天文科考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结构与温控系统、电源系统、现场主

中国首船亚马尔液化天然气经北极航道运抵江苏如东

  中新网7月19日电 据国家能源局网站消息,7月19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向中国供应的首船液化天然气(LNG)通过北极东北航道运抵中国石油旗下的江苏如东LNG接收站,交付给中国石油,开启了亚马尔项目向中国供应LNG的新篇章,为中国的清洁能源供应带来了新气源。

南极冰盖之巅将装首台巡天望远镜

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将于11月3日由天津出发奔赴南极。记者日前从第191期东方科技论坛上获悉,此次起航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号将搭载我国自主研发的全自动无人值守“南极大视场巡天望远镜”(AST3),它将被运往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成为南极天文台的“重要一员”。  “我国在建的南极天文台

伦敦矿业公司寻投资者开发格陵兰铁矿

  据英国《泰晤士报》12月4日报道,继今年11月从格陵兰政府获取30年铁矿开采许可后,伦敦矿业公司(London Mining)拟于2014年寻求投资者在格陵兰开采铁矿。该矿位于北极圈以南约100英里处,并距某拟建深水港约70英里,储量约11亿吨,建设投资约需20-25亿美元,将成为格陵兰最大

中国科大学子将赴南极寻找企鹅粪-研究全球变暖

10月底,中国科大极地环境研究室的三位学子将奔赴遥远的南极,开展为期百余天的科学考察。他们有的将在紫外线强烈的南极荒原上寻找企鹅粪土,有的将在南大洋的“雪龙号”上度过百余天的海上生活…… 将寻找更多的企鹅粪 中国科大极地环境研究室曾经在企鹅粪、海豹毛中找到人类的文明记录,在一堆南极粪土中发现全球变化

北极冰川切莫任其因全球变暖而消融

  全球变暖,北极冰川消融加速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北极冰川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加速消融。今年夏天,北极冰川覆盖率已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与此同时,众多国家的“北极争夺战”却也日益升温。无视北极冰川危急,各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开采北极地区原被冰川覆盖的地下石油和天然气。   由于试图在北极

美国科学基金新发展蓝图及启示

   《科学》2016年5月13日发表文章,报道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主任France Cordova女士放出大招:6大科研前沿和3大机制(process)改革建议,为NSF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描绘蓝图,并力争下一届美国总统和国会的支持。  2016年4月,Cordova召集其麾下的高管团队,举办

南京天光所第28次南极天文科考队员凯旋

  4月8日上午,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参加中国第28次南极内陆科考(天文)的三名队员杜福嘉、李正阳、张毅和国家天文台的胡义,随“雪龙号”极地考察船顺利返回位于上海的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郝晋新,南京天光所副所长李国平等前往上海参加了接船仪式。   在

东方红3号科考船用上了轻质船燃

  3月12日,《中国科学报》记者获悉,中国石化燃料油公司近日在山东青岛大港码头首次为东方红3号科考船供油,首单供应605吨轻质船用燃料油,助力其完成海洋科考任务。 东方红3号科考船是国内顶尖海洋综合科考船,也是全球最大的静音船,曾多次完成在东海、黄海、南海及西北太平洋海域的科考任务。今年1月,

关于脑甙沉积病的流行病学介绍

  脑甙沉积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发病率为1/10万~1/40万。有些群体发病率很高,如在Ashkenazic犹太人群中发病率为1/450,大约1/10为基因携带者。非犹太人群发病率1/40万,携带者约1/100。瑞典北方北极圈内的隔离群体中发病也较高。国内自1948年首例报告以来,已有不少病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