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谁知北极熊

一只在北纬81毅北冰洋夏季浮冰上的北极熊 一只在北纬毅地区斯瓦尔巴群岛上度夏的北极熊 这个炎热的夏天,冰冷的北极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位于北纬70°的挪威班纳克地区出现30℃以上高温,这样的温度让人忧心忡忡:那些生活在冰天雪地里的白色北极熊,它们还好吗? 毕竟,北极熊皮包骨头的照片,或者翻找垃圾桶寻找食物的照片,都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看着本应圆滚滚的北极熊变得瘦骨嶙峋,确实不由得让人心头一紧。全球气候变暖究竟有多严重?北极熊真的在面临灭绝吗?而我们能为它做些什么呢?32℃的北极? 盛夏的微信朋友圈里,一篇题为《北极圈罕见32摄氏度高温,我们有生之年,或许再也看不到北极熊了》的文章转瞬刷屏。 32℃的北极显然和人们印象中的白雪皑皑极度不符,而这也造成了人们对32℃北极的某些误解。 “你不得不承认,以手机为主要传播工具的新媒体,其影响力之强大,不亚于一切传统媒体,北京地铁里整齐划一的‘......阅读全文

现代棕熊携带灭绝洞熊DNA

  一项研究发现,虽然洞熊在距今2.5万年前已经灭绝,但是它们的DNA依然存在于今天的棕熊体内。  德国波茨坦大学的Axel Barlow及同事分析了4只生活在71000年~34000年前的洞熊基因组序列,并将其与其他动物的DNA和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研究对象包括古代及现代棕熊、北美和亚洲黑熊、眼镜

北极暗藏可拯救人类的“末日救生船”

这里按照美国国家黄金储备库诺克斯堡的安全模式设计,这里有持枪警卫看守。如果有一天,世界遭受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或者爆发核战争,面临饥饿威胁的幸存者们,请一定记住这个地方——北极圈内的斯瓦尔巴群岛。在这里人们已经准备了现实版的“诺亚方舟”——由挪威兴建的“全球种子库”将帮助你们生存下去。 据法新社2月

仪器监测环境:温室效应该如何应对

  近日,据央视网消息,北极圈出现罕见高温,其中瑞典北部北极圈内温度一度达到30摄氏度,西伯利亚北部地区更是达到32摄氏度。面对这细思极恐的高温现象,很多网友理所应当的把主要原因归结为全球变暖,然而,有科学家认为,气候变化并非这次高温的罪魁祸首,极锋喷流同样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但撇开其他因素不说,

北极海冰消退凸显北极航道战略价值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592.shtm

全球变暖对北极的五个影响

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全球变暖对某些地区的影响将比其他地区更为显著,而北极正是气候变化的重点地区之一。近年来,北极海冰的面积不断创下新低,并给生活在这里的人类和动植物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据趣味科学网报道,加拿大和美国研究人员日前从不同角度对此展开了分析,认为快速变暖可能从五个方面影响

河北省工商局:37品牌电暖器、电热毯等抽检不合格

  近日,记者从河北省工商局获悉,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提升河北省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水平,2015年第四季度,河北省工商局对省内流通领域电暖器、电热毯、暖手宝商品质量进行了抽查检验。共抽检60批次,其中不合格37批次。   此次抽检涉及的标称品牌有:先锋、艾美特、运河、琴岛、

“北极前沿”大会呼吁负责任开发北极资源

  在挪威北极圈内最大城市特隆姆瑟举行的第十届“北极前沿”大会1月26日呼吁各方负责任地开发北极资源,以长远眼光协调该地区的商业和环境利益。  当天的会议围绕“工业和环境”议题展开。冰岛工业和贸易部部长奥德纳多蒂尔表示,北极地区近年来发展加快,受关注程度也日益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应把北极当成一

2018十大“科学”流言求真榜:酸碱体质居首

  过去的2018年,你可能因为看到“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的新闻而努力让自己变成碱性体质;也可能因问题疫苗事件的爆发而对疫苗失去信任……事实是这样吗?  在10日举行的2018年度十大“科学”流言求真榜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暗能量首席科学家陈学雷,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医师余文周等1

2018十大“科学”流言求真榜:酸碱体质居首

  过去的2018年,你可能因为看到“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的新闻而努力让自己变成碱性体质;也可能因问题疫苗事件的爆发而对疫苗失去信任……事实是这样吗?  在10日举行的2018年度十大“科学”流言求真榜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暗能量首席科学家陈学雷,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医师余文周等1

罕见!黑熊变种白熊:全球仅剩200头

罕见的“白色”黑熊  看到它的亮白色皮毛和巨大的身躯,你一定会认为这是一头北极熊不知何故闯入了大森林。但事实上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照片显示的是一头极其罕见的“白色”黑熊。   这头美丽独特的动物是北美黑熊的白色变种,这种又被称作柯莫德熊(Kermode bear)的

全面解读心内科常用指标—肌钙蛋白

无论是溶栓、经皮冠脉介入(PCI),还是冠脉搭桥(CABG),都是风险极大的治疗手段,所以「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诊断的正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临床工作者一直致力寻找一种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血清诊断指标,以期提高诊断正确性。在近几十年中曾经有很多血清诊断指标在临床中得到应用,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的

全面解读心内科常用指标―肌钙蛋白

无论是溶栓、经皮冠脉介入(PCI),还是冠脉搭桥(CABG),都是风险极大的治疗手段,所以「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诊断的正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临床工作者一直致力寻找一种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血清诊断指标,以期提高诊断正确性。在近几十年中曾经有很多血清诊断指标在临床中得到应用,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的

探秘挪威全球最大种子库-可承受核武器攻击

  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建于永冻土地区,常年维持零下18℃。   据台湾《联合报》8月12日报道,网络和数字经济快速窜升,使资料储存的需求以倍数成长。位于北欧的芬兰气候多寒,本是经济竞争的弱点,如今却吸引全球科技巨头谷歌和微软进驻,它们希望替数量庞大的服务器找到清凉之处,保存世界各地以兆字节

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成立-北极航线有望开通

  10日,来自冰岛、丹麦、芬兰、挪威、瑞典和中国等10家北极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在上海签署了《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合作协议》,宣布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北极中心)正式成立。   北极中心将致力于增进对北极及其全球影响的认识、理解,促进北欧北极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国与北极的协调发展,并将

美国遭极地寒流狂袭-局地破百年低温记录致15死

  致命的北极冷空气7日继续向美国东部推进,美国大部地区遭遇创纪录低温,局地最低气温已打破近一百多年来的低温记录。受寒风、冰冻和降雪影响,美国多地航空、公路运输已处于瘫痪状态,一周来,全美已有约2万架次航班被迫取消。截至目前,全美至少有15人死于罕见寒潮入侵。   7日,纽约中央公园的最

《自然》盘点2007年重要科技新闻-中国探月榜上有名

新华社电 英国《自然》杂志12月20日公布了其评选的2007年重要科技新闻,其中一些主要新闻如下:   人体皮肤细胞“仿制”干细胞 日本京都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小组于11月20日分别宣布,他们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成功地将人体皮肤细胞转变成了干细胞。科学界普遍认为,

北极海冰面积创今年新低

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数据显示,北极海冰面积已在9月16日缩小至472万平方公里。 据《自然》网站报道,今年夏季的北极海冰面积年度最小值比去年(382万平方公里)多出了近100万平方公里,后者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低。但在近43年的卫星记录中,这仍然是最低海冰面积的第12位。 “

中国北极科考队设立短期冰站并开展首个冰站作业

  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于北京时间11日在北纬79度13.5分、西经168度50分的北冰洋海域设立短期冰站,开展了本次考察的首个冰站作业。  11日6时左右,29名考察队员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所载的“黄河”艇到达作业区。此次短期冰站为多学科联合作业,队员们在约6小时内成功开展了海冰物质平衡浮

进化的逻辑︱胎生模式:母老虎为什么这么可怕?

除了鸭嘴兽等少数特例,哺乳动物基本放弃了卵生模式,转而改用胎生。所谓胎生,就是体内受精之后,受精卵继续在子宫内发育,只是不再通过蛋清和蛋黄提供营养,而是由母体胎盘提供营养,并且全部营养都来自母亲。显然,胎生模式给雌性造成了更大的压力,除了营养消耗加剧、行动不便等因素外,母体还可能会因为怀孕或生育造成

国际北极论坛在俄举行-专家热议北极科学发展

  俄罗斯北极发展问题国家委员会等机构于29日至30日在俄西北部城市阿尔汉格尔斯克举办第四届“北极—对话区域”国际北极论坛。在20多场研讨演讲活动中,各国专家对北极应有怎样的未来畅所欲言,为北极科学发展提出诸多宝贵建议。  防生态灾难  俄总统北极和南极国际合作特使、极地学家奇林加罗夫在“北极—科学

小狼蛛对抗北极变暖

  1.25厘米长的狼蛛可能对北极气候产生巨大影响。  研究人员报告称,当温度升高时,这种好斗且善于伏击的蛛形纲动物会转换食谱,吃掉彼此而不是其他昆虫。这种昆虫还能抑制释放温室气体的真菌。因此,狼蛛可能间接减少了北极的温室气体,并且让该地区变得更凉爽。  狼蛛是北极数量最多且占主导地位的捕食者之一。

警惕全球变暖,北极更甚

英国《通讯·地球与环境》杂志11日在线发表的一篇气候变化论文报告称,与全球平均值相比,北极变暖速度确实比之前人们认为的更快。极地加速变暖表明该地区对全球变暖的敏感程度高于当前的评估。 北极在全球气候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调制作用。但过去的报告称,极地变暖速率平均而言是全球其他地方的2—3倍,是全球地

北极油气开发潜力巨大

数据来源:俄罗斯科学院石油和天然气问题研究所   作者:瓦西里·博戈亚夫连斯基工科博士,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俄罗斯科学院石油和天然气问题研究所北极与全球海洋问题科研副所长,“大陆架”实验室主任   北极油气资源的开采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是资源国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俄罗斯有40多年开采

基因研究揭秘喜马拉雅雪人真相:收藏样本其实来自熊狗

  英媒称,对于雪人迷来说,新发表的有关这种像人猿一样的传说物种的基因研究可能很难接受。   据路透社11月28日报道,研究人员28日表示,对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9个据称是雪人的骨头、牙齿、皮肤、毛发和粪便样本的分析显示,8个样本来自亚洲黑熊、喜马拉雅棕熊或西藏棕熊,1个样本来自狗。   纽

憨态可掬的棕熊,竟也有过“风流往事”?

  要问DNA研究有何用,你可能会举出亲子鉴定、刑侦追凶、农业育种这样司空见惯的例子。但有一群生物学家却不喜走寻常路,他们居然能用DNA分析捕捉生物圈的“八卦绯闻”。不过,这可不是普通的娱乐八卦,而是不同生物之间“风流往事”。  就在最近,德国波茨坦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在Nature Ecology

“雪龙号”完成第8次北极科考-中国加大北极参与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0月16日报道,“雪龙”号此行历时83天,航行2万多海里,穿过了加拿大北极群岛,9日返回上海。  报道称,这艘极地考察船现在是中国第一艘完成三大北极航道航行的船只。在开始穿越西北航道约一周前,“雪龙”号穿越了北冰洋中央航道,2012年,它沿俄罗斯北极海岸穿越了北方海航线(

中国北极科考队成功到达北极点进行科学考察

8月20日,考察队领队吴军(右)和首席科学家余兴光(左)到达北极点。  北京时间8月20日15时38分,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成功到达北极点,并随后进行了科学考察作业,创造了我国历次北极考察队到达北冰洋最北的考察纪录。  当天上午,科考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到达北纬88度2

故事和谣言只有一步之遥

   在互联网时代,不会幽默,没有情感,没有故事的文字,就只剩下无聊,科学传播也是如此。两天前,一篇题为《震惊朋友圈的集体自杀: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文章迅速走红。  这篇文章饱含深情地向读者讲述了几个动物界的故事:鲸豚因无法忍受长期食用海洋垃圾,集体搁浅自毁;全球变暖导致企鹅捕食困难,小企鹅夭

北冰洋“最后的冰区”或2100年消失

  由于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北冰洋的海冰区在快速缩小,目前的面积还不到20世纪80年代的一半。格陵兰岛以北和加拿大海岸的100万平方公里地区被称为“最后的冰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在《地球的未来》杂志上发表论文称,北冰洋“最后的冰区”或将在2100年消失。  回顾其历史,研究人员表示,北

北冰洋“最后的冰区”或2100年消失

  由于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北冰洋的海冰区在快速缩小,目前的面积还不到20世纪80年代的一半。格陵兰岛以北和加拿大海岸的100万平方公里地区被称为“最后的冰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在《地球的未来》杂志上发表论文称,北冰洋“最后的冰区”或将在2100年消失。  回顾其历史,研究人员表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