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谷子高粱产业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品种原始创新及产业融合发展现场会上获悉,针对谷子高粱糜子种植繁琐、缺乏适宜除草剂、不适合机械化收获、产业链短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难题,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通过多学科联合攻关,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 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刁现民研究员介绍,新品种新技术在谷子高粱糜子主产区建立示范基地276个,新品种新技术累计推广4000多万亩,累计增产粮食1700多万吨,节本增效1200多亿元。统计数据表明十年间谷子单产提高69.1%,高粱单产提高27.3%。科技进步对单产的贡献率为50.84%,比体系成立前提高了23个百分点。谷子高粱糜子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由体系成立前的9%提高到2017年46%。科技进步为谷子高粱糜子生产由散户向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谷子高粱育种方面,这两个作物实现了中矮秆化品种的换代,为机械化轻简栽培提供了品种保证。在栽培技术......阅读全文

我国谷子高粱产业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品种原始创新及产业融合发展现场会上获悉,针对谷子高粱糜子种植繁琐、缺乏适宜除草剂、不适合机械化收获、产业链短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难题,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通过多学科联合攻关,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  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

专家媒体探讨杂粮产业发展最优路径

  12月10日,在“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之杂粮科学高峰论坛期间,由山西省科协主办的“打响杂粮‘特优牌’ 闯出产业大天地”专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在线上举办。四位杂粮领域专家作分享交流,探讨探索杂粮产业发展的最优路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刁现民从谷

专家媒体探讨杂粮产业发展最优路径

12月10日,在“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之杂粮科学高峰论坛期间,由山西省科协主办的“打响杂粮‘特优牌’ 闯出产业大天地”专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在线上举办。四位杂粮领域专家作分享交流,探讨探索杂粮产业发展的最优路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刁现民从谷子高粱产

我国科学家发现影响作物包壳性状的关键基因

   植物种子的包壳性状是指种子被坚硬的颖壳包裹的特征。包壳的种子会降低机械脱粒效率,从而增加劳动生产成本。在田间机械化播种时,包壳的种子很容易在播种机的齿轮和管道出口发生粘黏,导致播种不均匀。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的研究团队发现了影响高粱和谷子包壳性状的基因,相关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

我国科学家完成谷子基因组测序

  5月14日由深圳华大基因和河北省张家口市农科院等单位完成的谷子基因组研究成果于《自然·生物技术》在线发表。科研人员成功构建了谷子全基因组序列图谱,为揭示谷子抗旱节水、丰产、耐瘠和高光合作用效率等生理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并为高产优质、抗逆谷子新品种的培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种谷物的降落值与其它品质的关系

      目前,许多国家都将降落值作为谷物质量指标和确定价格的依据之一。而使用降落值测定仪来测定小麦面粉中的a-淀粉酶活性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是一直以来,降落值最长用于小麦品质的评测,而在其他谷物的研究应用相对较少。实验中通过选取早粳稻( 郑州产),白玉米(郑单2号),黄玉米(予农703),

这个决定性因子让谷子生命周期缩短到45天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联合国内多家单位,在谷子中鉴定出了决定谷子光周期响应的关键调节因子SiPHYC,为解析植物光周期响应遗传机制提出了新见解,也为今后C4模式作物高效研究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优异种质资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新植物学家》(N

高粱脱粒机优点

   1、高粱脱粒机的加工效率高,高粱脱粒机大大的提高了脱高粱的工作效率是人工脱高粱的上百倍,产品质量过硬,技术成熟,性能稳定,工作效率高,具有结构新颖,工艺考究,实用性强,高粱自动分离,脱净率达到了99%   2、高粱脱粒机的加工范围广,高粱脱粒机可用于小麦、大麦、水稻、高粱、谷子玉米等作物的脱粒

用仪器测定高粱容重

  容重是高粱的定等指标,而随着农业科研及生产技术的发展,高粱的品种越来越多,籽粒也越来越大,且各品种的粒型大小差异又明显。原标准方法中测定容重的辅助筛层为4.0mm圆孔筛,分取平均样品1kg时,大粒高粱有一半以上留存在辅助筛层上,这样测定容重的样品就不够,如果增加样品数量,则不能准确反映高粱正常容

打开高粱包壳的“钥匙”找到了

高粱种子的包壳性状具有非常丰富的表型变异。野生种的种子(中心)被厚厚的颖壳完全地包裹,而栽培种的种子(中间部分)包壳程度逐级降低,籽粒裸露程度随之逐级增加。经过此次改良后的种子(最外缘)包壳完整脱落。作者供图从高粱到小米、糜子很多谷物的种子都有“包壳”性状。包裹的颖壳对种子具有保护作用,可以避免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