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生态所在森林细根分解研究中取得进展

凋落物分解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碳储量及群落演替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自德国学者Ebermayer首次报道森林凋落物研究成果以来,有关凋落物的研究逐渐增多,迄今已成为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然而,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均较为关注叶片分解的研究,而忽视了根系分解。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根系及菌根的生长、死亡和分解是森林有机质形成的主要途径,其贡献量要大于地上凋落物。然而目前对根系尤其是细根分解的研究非常薄弱。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生态化学计量课题组博士孙涛以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对阔叶红松林内35种木本植物的叶片和根尖进行了长达6年的定位分解实验。研究发现,经过为期6年的分解,大部分的叶片被分解(77%左右)。然而,根系先端、直径较细的根尖尽管具有较高的氮含量和较低的木质素含量,但是分解速率却非常缓慢。经过6年的分解,根尖仅仅分解了35%左右。对分解的控制因素分析表明,与地上叶片分解的调......阅读全文

沈阳生态所在森林细根分解研究中取得进展

  凋落物分解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碳储量及群落演替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自德国学者Ebermayer首次报道森林凋落物研究成果以来,有关凋落物的研究逐渐增多,迄今已成为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然而,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均较为关注叶片分解的研究,而忽视了根系分解。越来越多的

版纳植物园揭示亚热带森林根际活动和凋落物分解交互作用

  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碳循环研究一直都是热点,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有机碳库,土壤中CO2排放到空气的过程叫土壤呼吸(总呼吸),而土壤呼吸包含许多组分,其中对大气CO2浓度有贡献的是土壤有机质(SOM)的排放,而SOM排放很难被区分开。传统的区分方法忽略了根和凋落物的激发效应,会低估SOM在土

森林管理:开出应对气候变化“分解良方”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625.shtm“分解者生物群落的复杂性是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但一直以来被学术界忽视。”国际竹藤中心研究员栾军伟11年前在加拿大留学期间就开始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萌生研究

揭示热带森林树种根围和根际间根球囊霉素对土壤碳影响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贡献了诸多生态服务功能,例如:净初级生产力、气候和水分调节、养分循环与碳固存等,这些服务功能的效益取决于地上植物群落以及地下土壤微生物多功能性的发挥程度。因此,对地下土壤微生物过程的深入认知有助于制定合理有效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措施、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森林火灾残留木炭可能促进二氧化碳排放

  在储存地球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方面,森林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森林火灾会大大削弱这种作用。一项国际最新研究发现,森林火灾后留下的木炭会促进土壤中树木细根的分解,而这会促使蓄积在细根中的二氧化碳释放。  森林中的植物会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与树叶、树干和树枝一样,在蓄积二氧化碳方

沈阳生态所在森林根系及菌根生物学过程研究方面获进展

根系是林木重要的功能器官,也是维持森林生产力与土壤肥力的重要驱动力。一方面根系不断从土壤中获取养分和水分,满足林木生长发育;另一方面根系在固持森林土体以及防治土壤侵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林木根系与土壤中的真菌侵染形成的互惠共生体系,对于森林土壤有机质提升以及造林过程中的幼苗生长等具有应用意义。基于

长期灌溉条件下欧洲赤松林细根功能属性的可塑性研究

植物功能属性对环境刺激或植物内在因素的反应具有一定规律,细根功能属性数据库FRED(Fine-Root Ecology Database)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细根功能属性的认知水平,但遗憾的是,目前对地下功能上属性的认识仍然很有限。可喜的是,在研究植物获取资源、生长和单个生物体或跨物种之间

沈阳生态所土壤碳氮矿化的根际激发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森林生态系统占有全球陆地生物圈45%的碳,其中大约有383Pg以有机碳的形式储存于森林土壤有机质。因此,森林土壤有机质矿化在减缓全球CO2浓度升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根际激发效应显著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尤其是氮)循环。根际激发效应最高可使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加快近4倍,足以

土壤有机碳分解温度敏感性的根际效应研究中获进展

  根际土壤是植物和土壤相互作用的微生物代谢热点区域,其性质与非根际土的差异通常称为根际效应(Rhizosphere effects, REs)。根际土壤有机碳分解在驱动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人们关于根际土壤如何响应气温升高的即温度敏感性(Q10)的认知十分有限。 

分解电压的分解电压和超电压

在标准状态下,在酸性介质中,以电池方式完成反应现在要使反应逆转,即拟以电解的方法完成下面的反应理论上要加1.23V的直流电即可。1.23V成为理论分解电压。实际情况如何?看如下的实验数据—电解池的电流随外电压变化的情况。当外电压小时,电解池的电流极小且变化很不显著。当电压超过1.70V后,电流明显增

中国原始森林仅占全国森林面积7.59%

  3月20日,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与相关学术机构合作,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首次绘制出《中国原始森林空间分布图》。根据这份地图,中国现有原始森林面积为1576.68万公顷,占中国森林面积的7.59%。  绿色和平森林与海洋项目副经理易兰向记者介绍,原始森林又称为原生林,指未因人类活动而导致

森林脑炎简介

  森林脑炎是由黄病毒属中蜱传脑炎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蜱为其传播媒介。临床上以突起高热、头痛、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瘫痪为主要特征,常有后遗症,病死率较高。本病是森林地区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于我国东北和西北的原始森林地区、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及朝鲜北部林区。有严格的季节性,自5月上旬开始,

铵根和氨根的区别

1、铵根:是NH4(+)2、氨根:一般没有这种叫法。有氨基(—NH2)、氨基负离子(NH2(-))的说法。氨根实际上是指“铵根”,结果出现了错别字。NH4+是氨根离子,其中的N的化合价是-3,NH4+能和酸根离子形成相应的铵盐,能和OH-形成NH3.H2O(一水合氨)。它相对应的铵盐水溶液呈酸性,N

树种种间差异影响根际激发效应

  日前,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地下生态过程研究团队以我国人工林种植面积较大,菌根类型、生长速率、细根属性等均有显著差异的杉木,以及日本落叶松和水曲柳为研究对象,采用13C和15N示踪技术,同时监测了土壤有机碳、氮矿化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新植物学家》上。  森林土壤有机质矿化在减缓全球CO2

北京新增20万亩森林-城市森林景观初现

  延庆,工人在林地种树。当地部分农民也将从守着大山吃饭,转变成为靠绿化造林、挣工资的农民昌平区百善景观林,工人在给树木浇水延庆,城市森林景观初现延庆,工人在抽水灌溉林地昌平马池口大沙坑,治理前风沙肆虐,现在成了风景林地  看得见的是村庄洁净优美、绿水青山喜人、邻里和睦互助,看不见的

浅谈生料细度和水泥细度的合理指标

从、高产、低耗的全面要求来看,在保证质量与经济合理的前提下,一般生料细度和水泥细度都要有一个合理的控制指标。细度细的水泥加水后,水化反应快,凝结硬化快,早期强度高;但磨的过细时,水泥球磨机的产量骤减,粉磨电耗急增,研磨体和衬板消耗也显著上升,同时对水泥 性能也产生不利影响。控制出磨水泥的细度,一是为

尿素分解试验

 (1)原理:某些细菌具有尿素分解酶,能分解尿素产生大量的氨,使培养基呈碱性。   (2)培养基:尿素培养基。   (3)方法:将待检菌接种于尿素培养基,于35℃孵育18~24h小时观察结果。   (4)结果:培养基呈碱性,使酚红指示剂变红为阳性,不变为阴性。   (5)应用:主要用于肠

糖原的分解

  糖原分解不是糖原合成的逆反应,除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外,其它酶均不一样,反应包括:  这样将糖原中1个糖基转变为1分子葡萄糖,但是磷酸化酶只作用于糖原上的α(1→4)糖苷键,并且催化至距α(1→6)糖苷键4个葡萄糖残基时就不再起作用,这时就要有脱枝酶(debranching enzyme)的参与才可

细木通的介绍

  细木通(学名:ClematiskerrianaDrumm. et Craib)是毛茛科,铁线莲属多年生藤本植物。高可达3米,茎青白色,带紫红色,近圆柱形,小枝稍有短柔毛,茎上部有时为三出叶;小叶片纸质,卵状披针形至卵形,顶端渐尖,基部近圆形、截形至浅心形,两面沿叶脉稍有短柔毛或近无毛,叶柄近无毛

细木通的介绍

  细木通(学名:ClematiskerrianaDrumm. et Craib)是毛茛科,铁线莲属多年生藤本植物。高可达3米,茎青白色,带紫红色,近圆柱形,小枝稍有短柔毛,茎上部有时为三出叶;小叶片纸质,卵状披针形至卵形,顶端渐尖,基部近圆形、截形至浅心形,两面沿叶脉稍有短柔毛或近无毛,叶柄近无毛

血细包分裂

  一是有丝分裂(间接分裂)  在细胞分裂时,有特殊的丝体出现,故称为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血细胞增殖的主要形式。正常人循环血中不出现有丝分裂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在造血组织中的数量,反映其增殖的程度和状态。分裂过程可分为4期,主要表现在核的变化上。  (1)前期(又称单丝球期):细胞开始分裂时,胞体变成

高寒灌丛土壤碳循环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王东在导师刘庆和尹华军的指导下,研究了青藏高原东缘窄叶鲜卑花高寒灌丛土壤碳收支对不同氮添加水平的响应。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农业和森林气象学》期刊。  高寒灌丛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寒灌丛生态系统的特点以及研究历史等原因,与森林和草地相比,目前

长期磷素输入降低热带“富氮”森林植物多样性

  磷素是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湿热气候条件下的热带亚热带地区通常被认为是磷缺乏的典型区域。热带森林在维持全球生产力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全球变化加剧威胁到了森林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在氮沉降全球化背景下。由此引发了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在热带森林,是否可以通过提升磷素

森林脑炎病毒传播

  (1)通过蜱的叮咬森林脑炎病毒进入人体,在接触局部淋巴结或单核-巨噬细胞后,病毒包膜E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相结合,然后融合而穿入细胞内,病毒在淋巴结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进行复制。  (2)复制的病毒不断释放而感染肝、脾等脏器,感染后3~7天,复制的病毒大量释放至血液中形成病毒血症,可表现病毒血症症

森林脑炎的概述

  森林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本病多见于森林地带,流行于春、夏季节,病人常为森林作业人员。森林脑炎病毒寄生于松鼠、野鼠等血液中,通过吸血昆虫(蜱)叮咬传播给人。本病潜伏期为8-14天。起病时先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神志往往不清,并有颈项强直。随后再现颈部、肩部和上肢肌

森林脑炎的介绍

  森林脑炎是由黄病毒属中蜱传脑炎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蜱为其传播媒介。临床上以突起高热、头痛、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瘫痪为主要特征,常有后遗症,病死率较高。本病是森林地区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于我国东北,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及朝鲜北部林区,多发生于春夏季。又称蜱传脑炎(TBE),俄国春夏季脑

森林脑炎病毒介绍

  森林脑炎病毒(简称森脑病毒)由蜱传播,在春夏季节流行于俄罗斯及我国东北森林地带,故称苏联春夏脑炎病毒(Russian spring-summer encephalitis virus)。本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临床上以发热,神经症状为特征,有时出现瘫痪后遗症。  森脑病毒形态结构、培养特性

特征筛选(随机森林)

随机森林能够度量每个特征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依据这个重要性指标进而选择最重要的特征。sklearn中已经实现了用随机森林评估特征重要性,在训练好随机森林模型后,直接调用feature_importan ces 属性就能得到每个特征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数据集的特征成百上千,因此有必要从中选取对结果影响

底质样品的分解与浸提技术全分解方法

1.HNO3-HIF-HCIO4分解法称取0.1000~0.5000 g样品,置于聚四氟乙烯坩埚中,用少量水冲洗内壁润湿试样后,加入硝酸10 ml。(若底部显黑色,说明含有机质很高,则改加(1+1)硝酸,防止剧烈反应,发生迸溅)。待剧烈反应停止后,在低温电热板上加热分解。若反应还产生棕黄色烟,说明有

什么叫做理论分解电压?与实际分解电压的区别

何为分解电压?分解电压E分解就是使给定电解过程连续稳定进行所必须施加的最小外加电压。一般在进行实验电解实验之前,先要测定一下实验所需要的分解电压,这样能保证实验按照要求平稳地进行。(1)分解电压的测定方法在以Pt电极电解1 mol•dm-3的盐酸溶液为例,来说明电解原理和分解电压的测定方法。实验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