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人类不是重返月球,而是向月球前进

各国航天机构和企业在展示各型月球车,科研人员在畅谈最新的探月科技,公众参与热情越发高涨……在德国不来梅举行的国际宇航大会上,月球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阿波罗”首次登月已过去近半个世纪,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探月参与者的增加,人类正在加速推进重返月球的计划,而且这样的“重返”有更深远的意义。 向月球前进 “我们不是重返月球,而是向月球前进!”欧洲航天局(欧航局)局长扬·韦尔纳在大会不同场合不断地“纠正”大家的表述。 欧航局提出了“月球村”计划,希望建设一个可供人类工作和生活的月球社区,而不只是短暂停留。“月球村计划是真的要在月球上建基础设施,是一个村庄,是为了人类在月球上永久移居而提出的计划。”韦尔纳说。 美国航天局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在大会上推广了“深空门户”计划。这一计划旨在在月球轨道上建立长期平台,可以多次往返月面。与“阿波罗”登月计划不同,“这次回到月球,我们想要停留”。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阅读全文

中国将公布嫦娥工程所摄月球照片

中国探月工程在线访谈实录2007年8月16日,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以及卫星系统、运载火箭系统、测控系统、地面应用系统等分系统专家做客国防科工委政府门户网站(www.costind.gov.cn)和中国探月网 (www.clep.org.cn),围绕中国探月的路线图、目标

欧阳自远:中国探月不停步 同为人类谋福祉

  奔月是中国人的千年梦想,今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乘长征三号丙火箭成功升空,又给国庆节日增添了一份喜悦。事实上,随着嫦娥一号卫星在2007年成功发射,嫦娥工程已渐渐深入人心,祖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让不少人感到由衷自豪。   不过,除了增添中国人的自豪感,究竟为什么要

中国科学报:自主创新 铸就中国探月之梦

  12月2日,嫦娥三号顺利升空。十年的风雨兼程,十年的坚持不懈,探月之旅,今朝梦圆。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2013年12月,“玉兔号”即将登陆月球。从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再到探月工程,中国航天人树立的每一座里程碑,都寄托着国人翱翔太空

中国月球车身怀绝技 携十八般“武器”到处探测

  “它虽然个头小,但是据说本领特别强,会玩超高空软着陆绝技,能在月亮上自由漫步,能聪明地绕过石头前进,还携带十八般‘武器’到处探测……”小航天迷姚悦礼满脸兴奋地对本报记者说。对于这个11岁的孩子而言,能有机会和“探月科普营”的小伙伴们一起走进8月15日嫦娥四号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启动仪式现场,还能和

专访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

中国为什么要实施绕月探测?绕月探测将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什么?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中国探月不是

登陆月球背面的背后支撑

  “嫦娥四号”着陆后,巡视器随即进行分离,“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人类首次行走”足迹,这一切都凝聚了上海交通大学材料技术团队的心血。“玉兔二号”月球车轮子外侧,由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成的棘爪。上海交通大学供图  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

中国成功加入“深空探测俱乐部” 蕴藏巨大突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如果宋代诗人苏轼在世,至少在今晚,他的诗句或许不会如此惆怅。   14日晚间,“嫦娥”携带着“玉兔”,安全平稳着陆月面,这意味着中国成功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按照中国科学家的说法,其落月地点虹湾恰好就是中国古人所称的广寒宫所在地,而古老传说

我国有望在2013年实现火星探测器发射

我国已具备自主火星探测能力,有望在2013年实现火星探测器发射。  这是记者从10月21日举行的CAST空间技术论坛上获悉的。当日,以火星探测为主题的CAST空间技术论坛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举行,我国航天领域的主要专家聚集一堂,共同商讨我国自主火星探测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认为:“

欧阳自远谈探月计划 将首次在月球天文观测

  他,虽已75岁高龄,却依然精神矍铄,浑厚的声音响彻中科大水上报告厅。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看月球, 一开始真有点忐忑不安,直到3秒后才传来信号。”指着“月球影像”PPT,被誉为“嫦娥之父”的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和台下的90后大学生们展开了一场关于“月球”的对话。  从下午15点到晚上

绕月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姜景山院士纵谈空间探测

  11月11日下午,中科院研究生院第六期“院士大讲堂”在中关村园区举行,空间探测及微波遥感专家姜景山院士做了题为“空间探测纵横——进入、认识、利用太空”的报告。   姜景山是著名的微波遥感及航天应用工程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原中国载人航天应用系统副总

追寻太空探索梦想 成就航天强国伟业

  2月20日,我有幸作为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代表中的一员,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梦想、创新、实干”这6个字,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公元前13世纪甚至更

欧阳自远:嫦娥五号将实现从月面起飞 绕月飞行

  “嫦娥”探月的关键一步   中国探月“三年一会”,在这个冬天如期而至。   继2007年嫦娥一号,2010年嫦娥二号完成奔月之旅后,2013年12月2日凌晨,嫦娥三号携带中国第一辆登月车飞向月宫。   这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个阶段中第二阶段,却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中国是否进行载人登

2014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解读:日本“万能细胞”论文造假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在奔流不息的时代浪潮中,科技成就始终扮演着“万花筒”的角色——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不变的多彩纸片,稍加晃动,就能转出五光十色的奇妙世界。  2014年,细胞遗传学、大脑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仍然是热门领域,航空航天作为大国实力较量的焦点从未停歇,科学伦理和危机应

余梦伦院士:嫦娥卫星发射实现四大突破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航天飞行力学和火箭弹道轨迹设计专家余梦伦做客新浪网“嫦娥工程系列访谈”。他介绍说长三甲火箭具有:运载能力大;过往发射100%成功,飞行可靠性强;适应性强三大优点,也因此被选择发射“嫦娥一号”卫星。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欢迎余院士来到新浪网

嫦娥四号月球车命名“玉兔二号”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于今天揭晓,月球车命名为“玉兔二号”。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着陆器和巡视器(月球车)组合体发射升空,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成功着陆月球背面,随即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开始就位探测和巡视探测。  嫦娥四号成功落

超200颗在轨:太空中越来越多“中国星”

人们争相眺望“东方红一号”通过北京上空。  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四月二十二日,参观者在位于山东烟台的中国航天五一三研究所观看“卫星飞船型谱图”。 唐 克摄(人民视觉)  中国航天科

欧阳自远院士点评中日印探月工程

“嫦娥一号”拍摄的全球最好的全月球影像图将公布  在漆黑一片的太空深处,“嫦娥一号”正在围绕月球按预定轨道绕月运行,与她做伴的是100公里外的日本发射的月球卫星“KAGUYA”(月亮女神)号,而一个好消息是,一艘“月船一号”将从他们的娘家——地球出发,来与她们做伴。  欧阳

嫦娥四号背后的“嫦娥女神”

  月亮圆缺变化的28天恰巧与女性的生理周期相似;世界各国的神话中,与月亮相关的神多为女神;众多文学艺术作品中,月亮是女性的化身;而在以“嫦娥”命名的探月工程中,有许多女科技工作者贡献着她们的智慧。  令嫦娥羡慕  传说中嫦娥因偷吃了丈夫的长生不死药,飞入月宫再难回到人间与丈夫团聚。嫦娥四号探测器研

让种子在月球上发芽的人

   ●让种子在月球上发芽的,是怎样的一群人?这颗种子的萌发,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呢?  ●一个航天产品方案成熟后的研制周期通常在3年以上,嫦娥四号任务生物科普试验载荷能在两年内研制,这是重庆大学科研团队在重重限制中被“逼”出来的▲1月11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普载荷总设计师谢更新(右四)、副总指

嫦娥四号科学家获世界航天奖

  吴伟仁、于登云、孙泽洲等“嫦娥四号”任务团队优秀代表,获国际宇航联合会2020“世界航天奖”。这是该奖项70年来首次授予中国航天科学家。目前,“嫦娥四号”创造多个世界第一,是月表工作时间最长的人类探测器。(来源:中国探月工程)  嫦娥四号任务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第一次实现人类探测器月球背面着陆和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二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15项,不含专用领域)  16 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科学与应用  中科院是中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发起者、组织者之一,是科学与应用目标的提出者和实施者,50余家院属单位承担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务和多项协作配套任务,突破了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为工程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在载

欧阳自远:嫦娥五号将实现从月面起飞 绕月飞行

  中国登月下一步   所有参与航天活动的国家都承认,航天是一项风险极高的事业,几乎都曾饱尝过失败的苦涩。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坦言,探月工程经受不起失败。特别是嫦娥三号80%的产品和技术都是新的,更增加了风险。   即使是在相对成熟的发射阶段,其运载火箭必须满足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和

“嫦娥”回家 从月亮上起飞

  古有嫦娥奔月传说,今有“嫦娥”回家直播。顺利完成月球上的科学任务之后,嫦娥五号要回家了。 12月3日23时许,嫦娥五号上升器在月面点火起飞,携带着精心“打包”的月壤奔向环月飞行轨道,踏上了返回地球的征程。漫漫归途中,还有一场惊心动魄的月球轨道空间交会对接考验着嫦娥五号。起

院士评出2012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的瀚霖杯201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3年1月19日揭晓。  此项年度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了19次。评选结果经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后,在社会

嫦娥四号月球车全球征名 探测器公布外观设计

       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15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仪式,正式启动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并对外公布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着陆器和月球车外观设计构型。       按照计划,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将于2018年12月实

首届世界月球会议在京开幕

  由国际宇航联合会和中国宇航学会共同主办的世界月球会议5月31日在北京开幕,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德国、英国、意大利、印度、日本、韩国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59个航天相关领域研究机构与企业以及29所大学、6个非政府组织等航天专家和月球科学家群贤毕至,与东道主中国的同行们共襄这一首

揭秘嫦娥四号、玉兔二号关键技术

   星河灿烂,深空浩渺,“嫦娥”一词凝聚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对探月的向往。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月球车正常工作,并发回了清晰的互拍图像,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我国探月工程“五战五捷”。这是人类发射的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工)党组书记、董事长高红

月亮女神欲携手嫦娥 中日首次探月合作

天文观测合作已有十余年 虽然探月合作尚属首次,但中日科学家在天文观测上的合作已有十四五年之久的历史。 “两国离得很近,同时用几架电波望远镜观测天体,往往能得到天体运动的比较详细的数据。这样的合作在以往的经验中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在日本宇宙航空研发机构(JAXA)宇宙科学研究

2020年十大国之重器揭晓!

新冠灭活疫苗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临床试验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研发团队科研团队,在研发流程环节不减的前提下,工作人员“三班倒”连轴转,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从启动研发到获批临床只用了98天。4月12日,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申报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

月球之水“天上来”?月球再成航天探索“热目标”

  黑暗、寒冷,月球两极地区让人类难以踏足,但近日美国科研团队在月球极地地区发现其表面存在水冰的确切证据,这一消息让人振奋。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月球是一个干燥无水的星球。直到2009年10月,美国航天局的两个航天器相继撞击月球南极附近的凯布斯坑后,才得出月球表面存在水的结论。  那次发现只是间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