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将查南海中北部珊瑚礁“家底”

“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南海某个海区珊瑚礁的全面、系统的本底调查。”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南海中北部珊瑚礁本底调查”日前启动,项目负责人、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博士施祺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关于南海珊瑚礁的了解非常有限,很难满足有关环境变化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专家介绍说,珊瑚礁是南海唯一的陆地国土,在维护我国领土完整、行使国家主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珊瑚礁区还蕴藏着丰富的油气和生物资源,将是缓解我国能源紧张、资源短缺的重要基地。此外,珊瑚礁还是气候环境信息的重要载体,直接参与全球碳循环,对揭示气候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南海海区面积大,珊瑚礁分布范围广,大部分珊瑚礁远离大陆,天气和海况的影响大,加之南海周边国家对岛礁的非法占领等,这些都是全面、系统开展南海珊瑚礁研究的“拦路虎”。 过去几十年中,我国对南海海域国土、资源、生态、环境、权益等领域开展综合和专题研究,取得......阅读全文

南海海洋所发现南海珊瑚礁夏季是大气二氧化碳的源

  日前,由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珊瑚礁及其环境记录研究团队撰写的《南海珊瑚礁夏季是大气CO2的源》一文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科学通报》2011年第6期上。  分布于热带海洋的珊瑚礁长期以来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关于现代珊瑚礁究竟是大气CO2的“源”或“汇”还存在较大的争议。南海珊

研究揭示人类活动改变南海北部珊瑚礁数千年发育模式

  近日,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陈天然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研究人员等合作,在南海北部珊瑚礁发育模式研究上取得进展。  珊瑚礁以其极高的生物多样性和极高的初级生产力,被誉为“蓝色沙漠中的绿洲”和“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然而,全球珊瑚礁已进入了一个以“人类活动显著改变地球系统”为特征的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973)计划项目在广州召开启动会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973)计划项目“南海珊瑚礁对多尺度热带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记录与适应对策研究”在广州召开启动会。   项目依托单位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张偲致辞,首席科学家余克服研究员汇报了项目的研究目标、拟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及预期成果;4个课题负责人分别介绍了课题的研究内

广西新增两名“长江学者”

  教育部网站近日公布2015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名单,全国共412人当选2015年度长江学者,其中,广西大学海洋学院教授余克服、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孙杰远成功入选,分别被聘为海洋地质、教育学原理岗位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余克服现为广西大学—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珊瑚礁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珊瑚礁伴随着经济发展至少缩减80%

  周四,澳大利亚和中国联合开展的研究发现,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内,中国的珊瑚礁已至少缩减80%。研究人员称破坏和损失程度已达到令人沮丧的地步。   来自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珊瑚礁卓越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表示,对中国大陆和南海海域进行的调查表明,珊瑚礁已出现严重退化迹象

南海北部珊瑚礁数千年发育模式获揭示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陈天然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赵建新等合作,在珊瑚礁发育模式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总体环境科学杂志》。 相对于远离大陆的大洋珊瑚礁,近岸珊瑚礁除受到气候变化的胁迫外,还叠加了强烈的人类活动干扰,大多呈现急剧退化的趋势。西北太平洋(包括东南

南海海洋所等研究表明珊瑚礁退化人为影响大于气候变化

  11月9日,国际保护生物学刊物Conservation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南海海洋所黄晖研究员与澳大利亚詹姆士库克大学(James Cook University)珊瑚礁研究卓越中心Terry Hughes教授等在珊瑚礁研究方面的合作研究成果,论文题为The Wicke

营造“海底牧场”:海洋女科学家黄晖的珊瑚梦

  在海底种珊瑚,好比在陆地上植树造林,但要与天斗、与海斗,不知难上多少倍!海洋女科学家黄晖近20年来,一直在追求自己的“珊瑚梦”。她带领团队,已成功在南海海底种植了十万多平方米的珊瑚。▲黄晖团队在中科院南海所人工培育的珊瑚礁生态系统。  西沙老龙头,面对南海万顷碧涛。呼啸海风,卷起层层叠叠海浪,击

中科院庆祝建院70周年科技价值观首场报告会在广州举行

  5月31日,中国科学院庆祝建院70周年“创新科技 服务国家 造福人民”科技价值观首场报告会在广州举行。报告会由中科院直属机关党委主办,广州分院分党组承办。  报告会主题为“讲爱国奉献,当时代先锋”,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倡导“创新科技 服务国

珊瑚若消失,海洋会咋样?

  新闻缘起   近年来,自然因素造成海岛不断消失的情况正在成为全球性问题。在南中国海四大群岛中,有些珊瑚礁岛的面积正在减少,有些岛礁甚至已经消失,渔民的破坏性捕捞作业方式为远海珊瑚岛礁的主要威胁。   珊瑚碓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古老、最多姿多彩、也是最珍贵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最大程度上反映海洋

研究在珊瑚环境的海表生产力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珊瑚礁及其环境记录学科组在南海珊瑚记录的海表生产力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近日在国际地学刊物《地球物理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发表。  海洋浮游生物贡献了全球将近一半的初级生产力,其变化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以及全球碳循环造成巨大

“国字头”利器助力海洋科技创新

  科技部和海南省共建的海南高校第一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日前开张了,该实验室依托海南大学,将更好地服务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和海南地方经济发展。科研人员在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里工作。何 伟 摄  据悉,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期为5年,将以国家南海战略

研究揭示东沙环礁珊瑚死亡率

  一项研究显示,2015年6月东沙环礁的温度上升了6℃,导致当地近40%的珊瑚群落死亡。相关成果3月22日发表于《科学报告》。  东沙环礁是位于中国南海北部的珊瑚礁,为了了解厄尔尼诺对它的影响,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的Thomas DeCarlo、美国马萨诸塞州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Anne Cohen及

中科院科研战略布局显成效 原创成果“井喷”

  北京1月24日电,记者从中国科学院24日召开的2018年度工作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简称“先导专项”)实施7年来,取得一大批重大原创科技成果。其中包括A类17项、B类24项,已有10项通过结题验收。  突破战略高技术、重大公益性课题  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介绍

空间科学、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等先导专项取得重大成果

  1月24日,中国科学院2018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在会上表示,“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据悉,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下简称“先导专项”)实施7年以来,中科院共启动实施了17项A类先导专项,24项B类先导专项,目前已有10项通过结

“南海中北部珊瑚礁本底调查”项目启动会召开

  7月1日,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南海中北部珊瑚礁本底调查”项目启动暨专家组第一次会议在项目承担单位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召开。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王苏民研究员担任组长的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及课题负责人施祺博士等对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的介绍,并与项目组成员及项目管理各级负责人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我国南沙群岛生态保护修复设施启用

  为加强南海生态保护,履行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职责,我国在南沙群岛永暑礁、渚碧礁、美济礁建设了生态保护修复相关设施,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启用。  珊瑚礁生态系统是南沙群岛的典型生态系统,保护好珊瑚礁生态系统是保障南沙群岛乃至整个南海地区生态安全的关键所在。新启用的设施将重点用于珊瑚礁生态系统保

2018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及团队发布

  1月21日,2018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及团队正式在京发布,6位个人、两个团队获得这一荣誉,这也是中国科学院首次评选表彰这一殊荣。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侯建国出席并颁奖,他表示,全院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向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学习,向身边的先进典型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党和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到广州分院考察调研

  12月4日至5日,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9人在总工程师张信芳的带领下,先后走访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以及广东省科学院所属的广州地理研究所寻求科技合作。受访研究所热情接待了客人,并重点在学科领域、科研成果、战略规划、研究生教育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作了

973一三年立项项目后三年预算初步方案公示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专项经费预算拟安排情况汇总表      金额单位:万元1012013CB837000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相关科学研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范一中后三年300.00300.001022013CB837100寒武纪叶足动物及其相关蜕皮动物起源与演化研究西北大学刘

南海第二次大洋钻探首获多项重大发现

  记者2日从设在同济大学的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中国办公室获悉,由中国科学家建议、设计并主导的新十年科学大洋钻探首航——“国际大洋发现计划”349航次(IODP349航次)在历经62天紧张而忙碌的科学钻探后,于3月30日在台湾基隆港靠岸,标志着南海第二次大洋钻探圆满结束。   IODP349航次共

南海微生物防腐有术 点亮耐蚀钢研发灵感

  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涛课题组通过基因编辑的方法,首次在国际上提出利用海洋微生物诱导矿化抑制钢铁材料腐蚀的概念,并研发了一种新的绿色防腐蚀方法,其抑制腐蚀效果优于传统防腐蚀涂层,且具有自修复功能。相关研究成果近日以封面形式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应用材料及界面》。  “海洋环境中的腐蚀问题

186个973计划项目结题 56个项目验收获优秀

  近日,科技部发布了关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2017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  此次,一共有186个项目通过验收,56个项目验收结果为“优秀”,包括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畜禽重要病原菌抗生素耐药性形成、传播与控制的基础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曹雪涛“免疫识别

追记海洋地质科学家秦蕴珊院士:向海洋地质进军

①2013年1月,秦蕴珊题字于青岛汇泉弯畔,科学与艺术 在山下分手 在山上会合。②2006年,秦蕴珊与陈丽容,青岛中山公园,樱花树下。③1994年,与博士们在一起。(前排自左向右:陈丽容、秦蕴珊、翟世奎、石学法;后排自左向右:姚德、阎军)2015年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

晏宏团队对南海砗磲种群数量与气候变化研究的新进展

  地球历史上已发生过5次生物大灭绝,这五次生物大灭绝主要是自然因素导致,如大型的火山喷发、太冷或太热的气候变化、小行星撞击等。现今,有新的证据表明地球生物可能正面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政府间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科学政策平台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有大约1百万种植物和动物正面临灭绝的风险。砗磲是全球

13个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获一批重大成果

资料图 实验室。  记者8日从中科院新闻发布会上获悉,13个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已取得一批阶段性重大成果。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局长王越超说,中科院自2011年起组织实施的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分为A、B两类,A类侧重于突破战略高技术、重大公益性关键核心科技问题,促进技术变革和新兴产业的形成发展

专家称气候进入极端期:2010年或多台风多降雨

  东北内蒙古出现严重夏秋连旱,西南三省遭遇百年旱灾,华北遭受罕见寒潮袭击……而新年伊始,“回南天”在南粤肆虐,“潮”气逼人。进入4月,广州录得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低气温……  近年来,极端气候成为全球气象主题。本报记者在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获悉,去年我国极端气候灾害的发

南海海平面近30年上升 导致广东红树林减半

  记者26日从广东省政府获悉,近30年来南海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2.7毫米,已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危害,20世纪50年代该省超过2万公顷的红树林,目前已减少一半以上。  据悉,与全球变暖趋势相一致,广东省气候也在逐年变暖。根据观测结果,近50年广东省气温增温速率

中美“珊瑚礁生态系统观测与研究”研讨会在三亚站召开

  研讨会现场  应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南三亚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三亚站)的邀请,由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Russell J. Schmitt教授率领的珊瑚礁长期观测与研究(Long Term Ecological Research,LTER)代表团一行共6人

《自然》聚焦“海底森林” 是谁杀死了珊瑚礁 老鼠还是水温?

  珊瑚礁,众多海洋生物繁衍栖息之地,历史上无数生命的进化源泉,得天独厚的科学研究宝库,被称为“海底森林”。但全球变暖引起的海水温度上升,已导致珊瑚礁发生了严重的白化,这种破坏对其生态系统产生了致命性影响。红脚鲣鸟是在中印度洋查戈斯群岛上安家的几种海鸟之一,它们的粪便会进入邻近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为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