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进入安全模式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近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宣布,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目前已进入保护性的“安全模式”。 NASA官员称:“所有系统都按预期运行,科学仪器安全无虞。转换到安全模式的原因目前正在调查当中,可能与陀螺仪有关。”陀螺仪帮助航天器保持正确的方向,此前,哈勃太空望远镜已因陀螺仪故障进入安全模式。 钱德拉望远镜于1999年升空,被誉为“X射线领域的哈勃”。它所获得的高能X射线数据将弥补哈勃等在电磁频谱的其他区域获得的数据,加深人类对黑洞、碰撞星系和超新星的了解。 在NASA著名的航天器家族中,钱德拉和哈勃并非仅有的出现问题的“难兄难弟”。至今为止,素有“行星猎手”之称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燃料几乎用尽。在过去几个月里,开普勒团队多次关闭航天器,试图确保其拥有足够的推进剂将自己指向地球并传回数据。 此外,连续拜访灶神星(Vesta)和谷神星(Ceres)的“黎明号”太空船的燃料也快耗尽。任务团队成员曾说......阅读全文

中华“慧眼”观测能力有多强?

  ——解读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结构示意图  茫茫天宇间,在轨运行的航天器“中国方阵”中,除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等之外,还有一颗近日发射升空的新卫星——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HXMT)。与其他航天器相比,这颗重约2.5吨,在距地面550公里的轨道上运行

中国科学家证实双中子星合并直接产物不仅是黑洞

   4月10日21时,天文学家公布了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该黑洞位于距离地球非常遥远的M87星系,其质量非常巨大,大约是太阳质量的35-65亿倍。然而,宇宙中还存在着大量恒星级的黑洞(数倍到几十倍太阳质量)。天文学界认为,这类恒星级的黑洞一般来源于大质量恒星演化到末期的剧烈塌缩或两个致密天体(如两

中国学者夺取X射线极亮天体研究的“圣杯”

  11月28日,《自然》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刘继峰研究员领导的国际团队对漩涡星系中X射线极亮源M101 ULX-1的研究成果,杂志审稿人认为此项成果“夺取了这个领域的圣杯”。   自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两颗造价分别为16亿美元和7亿欧元的钱德拉X射线空间望远镜和XMM-牛顿X射线天文

我国专家称“最年轻”黑洞实为5000万岁

  北京时间11月16日凌晨1点30分,美国宇航局(NASA)公布了已经吊足人们胃口的“秘密”,他们发现的“异常物体”既不是全世界都在盛传的UFO,也不是外星人。事实是,天文学家利用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发现了一个“年仅30岁”的黑洞,这是人类科学史上发现的“最年轻”黑洞。“外星人”猜测  1

“种子”黑洞真的存在吗?

  在浩瀚的宇宙花园中,其中最重的黑洞也是从小小的“种子”长大而成。通过吞噬气体星尘或和其他致密物体的融合,这些种子黑洞在体积和质量上不断增长,直到形成星系的中心,就比如我们生存的银河系。但与真实的植物不同,这些巨大黑洞的种子也是黑洞,但至今没有人发现这些“种子”黑洞。  有一种观点是认为,相当于数

神秘X射线信号被发现:或能揭示暗物质组成

  北京时间7月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一项星系团研究中,天文学家利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和欧洲空间局(ESA)的XMM-牛顿卫星,发现了一个神秘的X射线信号。一个有趣的猜测认为,这些X射线是来自惰性中微子的衰变。惰性中微子被认为是暗物质的候选,不参加除引力之

NASA发现最年轻黑洞 年仅30岁

NASA官网视频直播截屏   美国宇航局于当地时间11月15日12点30分(北京时间16日凌晨1点30分)在其华盛顿总部电视演播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Chandra X-ray Observatory,缩写为CXO)在距离地球五千万光年以外的太空发现一个年仅3

爆炸恒星发射“宇宙子弹” 时速达800万千米

图像显示点光源位于N49的左上方位置,宇宙子弹位于右下角箭头所指位置。  日前,美国天文学家用钱德拉X射线探测器首次捕获一个爆炸恒星发射出的宇宙子弹(形状跟子弹一样)。美国宇航局X射线探测器所拍摄的新图像显示还了在我们银河系旁边的一个叫做“大麦哲伦星云”的矮星系中,一个名为

德国在实验室制造出黑洞等离子体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1月4日报道,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核物理研究所和赫尔姆霍茨柏林中心的研究人员使用柏林同步加速器(BESSY Ⅱ)在实验室成功产生了黑洞周边的等离子体。通过该研究,之前只能在太空由人造卫星执行的天文物理实验,也可以在地面进行,诸多天文物理学难题有望得到解决。   黑洞的重力

高能所在Ia型超新星爆发合作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

  4月26日,美国钱德拉(Chandra)X射线天文台科学中心以“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发现超新星起源的新证据”(NASA"s Chandra Finds New Evidence on Origin of Supernovas)为题发布新闻,报道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表10篇CNS,全球学术排名表现出色

Science: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量子力学再取新突破  实现对量子系统的调控是人类认识并利用微观世界规律的必然诉求,也是诸多前沿科学领域的核心要素。自旋作为一种重要的量子调控研究体系,在世界各国的量子计划中均被列为重点研究对象。开展单自旋量子调控研究有助于人们在更深层次上认识量子物理的基础科学问题,

银河系中央或存一群黑洞

  科学家在银河系核心附近发现高能X射线源。  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ESA/CXC/STSCI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上百个黑洞可能存在于银河系中心。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推断这种紧凑的黑洞漩涡存在,但从未探测到它们。最新发现为关于星系如何演化的现有模型提供了支撑。  包括银河系

迄今最全面X射线研究开启宇宙探索“未知领域”

  超过一个世纪以来,行星状星云都被认为是天体物理学家的最佳“实验室”,但这却是一片未知的领域,至今科学家仍不能理解其复杂的形态。而据英国《每日邮报》在线版日前消息称,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拍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濒死恒星X射线图像,而作为其垂死挣扎时抛出的尘埃和气体壳,行星状星云的细节因此暴露无疑

中微子由“黑洞制造”?有助于解释高能量宇宙射线的来源

  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探测到的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其可能会产生被称为神秘粒子的中微子。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通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X射线望远镜观测,认为银河系中心的庞大黑洞可能会产生神秘的粒子——中微子,如经证实,这将是科学家首

中国科大等发现首例磁星驱动的X射线暂现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天文系教授薛永泉研究组领衔的一项研究,发现了首例双中子星并合形成的磁星所驱动的X射线暂现源,证实了双中子星并合直接产物可以是大质量毫秒磁星,明确了一系列关于中子星物态方程与极高磁场强度等基本物理规则条件,进而深化了对中子星基本属性的认识,证实了之前的理论预言。该研究成果以

科学家借助X射线找回部分宇宙丢失物质

  本报讯 据美国《科学》杂志在线版近日报道,加州大学一名天体物理学家协同国际性研究小组发布报告称,他们借助X射线探测到部分宇宙丢失物质,这些是宇宙“失踪家族”中的普通物质,由常规的原子构成。目前新的观测数据显示其十分符合宇宙学的标准模型。   宇宙物质中有5%由重子组成,其余有23%是难以捉摸的

科学家发现著名超新星“第谷”爆炸形成最新证据

  目前,科学家基于钱德拉望远镜最新观测认为,一颗恒星可幸存于由一颗伴星进入超新星状态的爆炸碰撞中。 图像显示“第谷”超新星残骸中的铁物质 艺术家描述“第谷”超新星残骸中X射线弧光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最新观测图像可能为科学家提供揭开

单晶硅可制超轻薄X射线反射镜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2月7日报道,NASA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科学家多次重复实验证明,单晶硅可用来制造超轻超薄、高分辨率X射线反射镜,从而将大大降低太空望远镜的建造成本。  随着太空观测设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成本也“水涨船高”,开发出既不会降低性能,又容易复制的超轻光学元件迫在眉睫

银河系已知最年轻脉冲星“验明正身”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近日报道,科学家利用NASA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提供的数据,证实了银河系中迄今已知最年轻脉冲星的“身份”,这一结果可为天文学家提供有关某些恒星如何走向生命终点的新信息。  一些巨大恒星耗尽核燃料后,会以超新星的形式坍塌和爆炸,留下被称为中子星的密集恒星块。快速旋

科学家揭示恒星死亡过程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12日(北京时间)报道,类日恒星在即将走到生命终点时,会变得异常绚丽。一个最佳例子就是NGC 2392,科学家昵称它为“爱斯基摩星云”。而前不久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指出,这团行星状星云的中心恒星可能还有个看不见的伙伴。   NGC 2392是一颗距地

科学家发现双中子星并合形成磁星所驱动的X射线暂现源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1473026,11890693,11421303,11673010,11833003)等资助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薛永泉教授课题组与国内外多位合作者在中子星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发现了首例双中子星并合形成的磁星所驱动的X射线暂现源。该成果以“

12月24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   2009年度新闻人物   Nature杂志2009年度新闻人物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大胆提名的能源部部长人选朱棣文。这位曾经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受命推动世界最大经济体及其能源行业的变革,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朱棣文曾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工作4年时间,在这期间,他将该实验

科学家研究脉冲星附近形成一种星云

  腾讯太空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中子星是超新星爆炸后产生的残骸,质量大约在太阳质量的一倍到几倍之间,而直径却只有数万公里。而旋转着的具有强大磁场的中子星则称为脉冲星,带电粒子辐射出的强烈光束以数秒一次的规律扫过地球。脉冲星也会产生风,带电粒子的速度有时会被加速至接近光速,在脉冲星附近形成一种星云:脉

6月16日《自然》杂志内容精选

    封面故事:听觉是怎样产生的  听觉是由耳朵内的毛发细胞顶端的微小纤毛束的运动引发的。尽管被浸泡内耳的黏液所包围,但这些“静纤毛”仍对原子尺度的运动很敏感。现在,通过消除液体中“静纤毛”之间的大部分黏滞阻力使这一点成为可能的机制已被阐明。在亚纳米尺度上对牛蛙毛发细胞“静纤毛”中

本期《自然》《科学》精选

10月4日《Nature》   封面故事: 纪念“太空竞赛”50周年“太空竞赛”今天是50周年。1957年10月4日(星期四),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让世界为之震动。不管是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还是前苏联都没有能够穿越时间的长河维持到今天,但前苏联的精神似乎在这一古老帝国核心地区

新方法发现暗能量或随时间而增加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网站29日报道,科学家以类星体做“标准烛光”,分析了NASA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和欧洲航天局的牛顿卫星(XMM-Newton)提供的数据,得出结论称,暗能量或会随着宇宙时间的流逝而变化。  约20年前,科学家通过测量地球到超新星的距离,首次发现了暗能量。他们认为,

《自然》:科学家发现迄今最强恒星黑洞喷射物

   综合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和美国宇航局“钱德拉”X射线天文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天文学家近日发现一个恒星黑洞喷射出一对迄今最强喷射物。这种喷射物也被称为微类星体,该微类星体吹出了一个直径达1000光年的炽热气泡。气泡比其他已知的微类星体大一倍左右,强度是其他微类星体的

太阳表面现暗条似疤痕

  北京时间5月3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一颗恒星要到生命尽头并发生爆炸时,它会发射出一颗飞行速度为每小时500万英里(800万千米)的“宇宙子弹”,这就是N49超新星残余物新照片中显示的内容。这张照片与其他的一些照片成为本周太空活动的焦点。1.太阳“疤痕”   

美宇航局欲用3项任务解决时空问题

   NASA的SPHEREx任务将绘制数亿个星系,以寻找宇宙膨胀的迹象。图片来源:NASA JPL  本报讯 从太阳系外行星的大气层到星系的动力学,再到宇宙大爆炸后留下的痕迹,这3位最终入围价值2.5亿美元的天体物理学任务竞赛的“选手”,将会解决跨越所有空间和时间的问题。  美国宇航局(NASA)

天文学家发现1000光年外吞噬周围星体恒星

左侧部分是双鱼座BP的X射线和可见光波段图像,它是一颗红巨星;右侧是一幅艺术家想象图,显示近距离观测双鱼座BP的情景。  北京时间9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天文学家近期观测到一颗“食人族”恒星,它刚刚吞下了一颗较小的恒星,或是一个巨行星。这颗恒星名为双鱼座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