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所开发中国人群嗅觉识别测验

嗅觉功能的减退和丧失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如无法探知煤气泄漏等)。研究显示65岁以上智力正常的人群中,嗅觉功能低下者在4年内的死亡风险是嗅觉功能优秀者的2.5倍。同时,嗅觉损伤也是帕金森、阿尔兹海默病等重大神经退行性疾病最早的临床症状。以帕金森病为例,嗅觉损伤一般先于疾病诊断4-8年出现,已被明确列入帕金森病支持诊断标准及前驱期标志。此外,嗅觉损伤可以辅助预测患者从轻度认知障碍向阿尔兹海默病的转变。嗅觉异常还和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郁等精神疾病相关。然而,人们对嗅觉损伤经常不自知,因此对嗅觉功能的客观评估十分必要。 一般的,嗅觉功能可以从阈限(对气味的探测敏感度)、分辨(区分不同气味的差别)和识别(再认闻到的是什么气味)三个递进的层面进行评估。较之阈限和分辨,嗅觉识别需要高级嗅觉加工阶段的参与,对帕金森、阿尔兹海默病等疾病更为敏感,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但是,对气味的识别依赖于个体的经验,天然带有文化烙印。其他文......阅读全文

瑞典研究显示人类嗅觉能感知疾病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23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人类能通过嗅觉帮助来感知那些免疫系统高度活跃者所患疾病。研究结果已发表在《心理学》期刊上。   研究人员为8名健康的志愿者注入脂多糖或盐水,志愿者然后穿着紧身T恤达4小时,以吸收含免疫反应相关气味分子的汗液。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上的特有结构

嗅觉测试助诊神经退行性疾病

  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症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就是嗅觉受损。据《科学美国人》网站12日报道,发表在最新一期《柳叶刀·神经病学》杂志上的研究提出,神经递质功能障碍可能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嗅觉丧失的原因。  超过90%的帕金森病患者报告称有嗅觉功能障碍,而几乎所有中度或重度阿尔茨海默症患者,都存在气味

抗体水平较高的人更会失去嗅觉或味觉

研究发现:感染新冠肺炎后味觉或嗅觉的丧失,可能与被感染者的免疫反应强度有关。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科研机构的一项研究发现,感染新冠肺炎后味觉或嗅觉的丧失,可能与被感染者的免疫反应强度有关。相关研究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上。研究人员调查研究了306名大流行初期新冠肺炎感染康复者的血液样本

斑马鱼嗅觉作用主要是左鼻子

斑马鱼嗅觉作用主要是左鼻子   如同人有“左撇子”一样,鱼也有类似“左撇子”的鼻子。   日前,日本名古屋市立大学与国立遗传学研究所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斑马鱼发挥嗅觉作用的主要是左鼻子。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刊登在了近期出版的《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  

中国科大教授杜江峰:“嗅觉”引领创新

   杜江峰的学术“嗅觉”一直很灵敏,这次他又“闻”对了方向。  201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杜江峰团队在《科学》发文:利用钻石中的氮—空位点缺陷作为量子探针(简称“钻石探针”),选取了细胞分裂中的一种重要蛋白为探测对象,将量子技术应用于单个蛋白分子研究,在室温大气条件下获得了世界上首张单蛋白质

美媒:女性嗅觉为何比男性更灵敏?

  外媒称,科学家以前认为,女性比男性拥有更灵敏的嗅觉是因为受到情绪和认知的影响,一项新研究提供了另外一种猜测——女性有更多的脑细胞。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11月6日报道,据今日医学新闻网站报道,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的科研人员研究了7名男性和11名女性解剖后的大脑,发现女性大脑中的嗅觉神经细胞比男

我们的嗅觉为什么会大不同

  大家都知道,香水分前调、中调和后调,不过真要拿出一款香水,让你分辨出其中的气味,那恐怕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而一些人天生有一个好鼻子,他们对各种香味特别敏感,能将其一一分辨出来。调香师便是这样的人。为什么不同的人对香味的敏感程度不同,科学家们也在寻找答案。   最近,新西兰植物和食品研究院的Ri

新研究阐释II类特异嗅觉受体感知气味的分子机制

  大多数动物(包括人类)均拥有一套主嗅觉系统来识别挥发性的气味分子。大量的嗅觉受体通过“组合编码”的气味识别方式,帮助动物识别数以万亿计的气味分子。嗅觉受体可以分为三个家族,第I类是气味受体(OR)家族,第II类是痕量胺相关受体(TAAR)家族,OR和TAAR都属于A类G蛋白偶联受体(GPCR)家

我国科学家揭示了嗅觉感知的分子机制

  大多数动物(包括人类)均拥有一套主嗅觉系统来识别挥发性的气味分子。大量的嗅觉受体通过“组合编码”的气味识别方式,帮助动物识别数以万亿计的气味分子。嗅觉受体可以分为三个家族,第I类是气味受体(OR)家族,第II类是痕量胺相关受体(TAAR)家族,OR和TAAR都属于A类G蛋白偶联受体(GPCR)家

识别位点

中文名称识别位点英文名称recognition site定  义限制性内切酶特异结合的核苷酸序列。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遗传(二级学科)

识别真假葶苈子

    葶苈子又名大适、丁历,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或播娘蒿的种子。每年夏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打下种子,筛净杂质即可入药。其性寒,味辛苦,入肺、膀胱经,具有下气行水的功效,用于治疗肺壅喘急、痰饮咳嗽、水肿胀满等症,“专泻肺气,肺如水源,故能泻肺即能泻水。(《本草经百种录》)”市场上有以同科植物

大脑中的快速补偿变化使嗅觉感知稳定

  当人的嗅觉被阻断时,相应的大脑活动也会发生变化,不过这种变化会随着嗅觉的恢复很快地逆转复原。先前的研究认为嗅觉系统对气味丧失之后的感知变化具有一定的抵抗性,但是本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认为嗅觉感知的稳定性其实是因为大脑中存在快速补偿变化。   Keng Nei Wu

专业训练可增加脑嗅觉区域灰质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近日公布,该中心的科研人员通过对香水调香师和普通人比对研究发现,调香师大脑中有关嗅觉的区域较普通人更为发达。此外,随着调香师职业生涯的不断延续,其大脑中嗅觉区域的灰质也不断增多,这证明了人类大脑具备很强的可塑性。该研究成果已在2012年12月的《神经图像》杂志中发表。   

嗅觉受体竟然是膀胱癌治疗靶标

嗅觉受体(Olfactory receptors ,ORs)是一类主要存在于嗅觉器官上皮的G蛋白偶联受体。但是很多ORs也在其他组织表达,涉及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近日来自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就发现其中一个叫做OR10H1的OR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导致膀胱癌组织中相应的mRNA和蛋白

老年痴呆的早期生物标记物:嗅觉障碍

  嗅球处神经纤维缠结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早期病理表现。为明确嗅觉障碍在预测未来认知功能下降与AD痴呆中的实用性,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Devanand教授开展了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证实嗅觉损害不仅可预测“健康”人群的认知受损,还能早期预测轻度认知功能下降(MCI)发展为AD痴呆的可能性,该研究发表

版纳植物园发现胡蜂具有超长嗅觉记忆

  胡蜂属于肉食性昆虫,作为捕食者,其采集活动与胡蜂个体的学习记忆能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因为胡蜂需要记住被捕食对象与巢址之间的路线和被捕食者如蜜蜂的具体位置,以获得最佳的采集方案。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化学生态组科研人员龚志文与研究员谭垦等通过

全身麻醉下拔牙后嗅觉味觉改变病例分析

例1患者,女,23岁。因“双侧下后牙疼痛不适3月”入院,于全麻下行“38、48阻生牙拔除术”。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药物过敏史,味觉、嗅觉无异常。术前用药:盐酸戊乙奎醚0.5mg、格拉司琼3mg、咪达唑仑2mg、枸橼酸芬太尼0.15mg、依托咪酯16mg、罗库溴铵50mg、地塞米松5mg。经鼻气管插管

嗅球结构或许不是产生嗅觉的必要组成?

  近日,来自以色列的研究人员在对一名29岁的女性进行MRI大脑扫描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科学之谜,研究者表示,这名女性似乎没有嗅球(olfactory bulbs)结构,很多人都有两个这样的球状结构,其正好位于鼻腔上方,紧贴着大脑底部,这些嗅球结构虽然很小,但却非常重要,其仿佛一个很小的“处理盒”,鼻

嗅觉训练能成为新的大脑训练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嗅觉能力经常出现问题(称为嗅觉障碍)。老年人可能无法识别一种气味或将一种气味与另一种区分开来。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可能根本无法察觉气味。气味识别困难在患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人身上很常见,包括老年痴呆症。  在没有已知医学原因的情况下,嗅觉受损可能是认知能力下降的一个预测因素。据

Nano-Energy:一种自驱动人工嗅觉受体系统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詹阳课题组同电子科技大学张岩、薛欣宇课题组合作,构建了一种人工嗅觉受体系统。该系统构建了柔性自驱动柔性器件,基于纳米发电原理和嗅觉受体的功能,实现对不同气体分子的感知和处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no Energy。  嗅觉在生物体中发挥重要

PNAS:闻到的气味竟然不一样?“嗅觉指纹”独一无二

  我们每个人的鼻子大约有六百万个嗅觉感受器,约四百种不同的类型。这些受体的分布因人而异,所以每个人的嗅觉可能是独一无二的。近期发表在《PNAS》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Weizmann研究所的科学家报告的方法可精确地描述一个人的嗅觉,他们称之为“嗅觉指纹”。  本研究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嗅觉范围,而且包

面具骗过面部识别

   据Mac Rumors报道,当苹果在iPhone X发布会上推出面部识别功能Face ID时,吹嘘称即使是好莱坞最好的面具也不能欺骗这套系统。然而,这可能不是电影式验证问题,安全公司Bkav的安全研究人员声称,他们使用特制的面具可以阻止Face ID的识别功能发挥作用。  Bkav团队开发面具

研究识别威士忌真假

  近日来自德国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更加简便的鉴别威士忌真假的方法:使用荧光染料比较不同的饮料。  当威士忌开始在全球流行起来的时候,骗子也随之而来了。因为他们的伪劣假冒品很便宜,比如混合威士忌冒充纯麦苏格兰威士忌。但除了酿酒大师,很多人难以甄别。虽然,化学家们设计了各种方法甄别伪造威士忌。但这些方

面部识别的机制

  一项研究提出,面部识别是由专门用于面部的大脑机制执行的,而且一套不同的机制则可能被用于处理一个人学会识别的其他对象。人们已经提出了面部识别机制的两个假说。面部特异性假说提出,面部识别机制仅由面部激发,而专门技能假说提出,个人熟悉或者获得了专门技能的其他视觉刺激也可能让面部识别机制发挥作用。对这个

细胞识别的简介

  细胞识别是指一种生物细胞,同种和异种细胞的认识和鉴别。细胞的识别是通过膜表面的一种复杂的蛋白质也叫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选择性地相互作用,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1]

细胞识别的意义

  细胞识别是细胞发育和分化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细胞通过识别作用和粘着形成不同类型的组织,由于不同组织的功能是不同的,所以识别本身就意味着选择。  “细胞识别”是一种生物细胞对另一种生物细胞的认识和鉴别,例如动植物的病原菌细胞对宿主细胞的识别,只有能识别才能进行侵染、致病。[1]

​细胞识别的定义

细胞识别是指一种生物细胞,同种和异种细胞的认识和鉴别。细胞的识别是通过膜表面的一种复杂的蛋白质也叫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选择性地相互作用,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如柱头表皮细胞对花粉粒的识别,亲缘关系近的能萌发、受精,远的则不能萌发; 白细胞能吞噬或杀死外来侵入的细菌或细胞等异物,而却能和同一

分子识别的历史

自从1828年Friedrich Wöhler合成出尿素分子190年以来,分子化学已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在有机合成方面,人们利用精美的策略以及巧夺天工的效率和选择性,合成了大量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分子。而在1987年,Nobel化学奖授予了C.J.Pedersen、D.J.Cram和J.

分子识别的原理

分子识别的过程实际上是分子在特定的条件下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的协同作用达到相互结合的过程。这其实也揭示了分子识别原理中的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定的条件”即是指分子要依靠预组织达到互补的状态,“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即是指存在于分子之间非共价相互作用,而“协同作用”则是强调了分子需要依靠大环效应或者螯合效应

识别子的定义

中文名称识别子英文名称discriminator定  义(1)氨酰转移核糖核酸(tRNA)合成酶识别tRNA分子的一种假说:认为与识别位点有关的tRNA分子上存在共同位点或序列,如tRNA的3′端第四个核苷酸可行使初级识别作用。(2)与严紧应答有关的一段DNA序列。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