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研究破解艾滋病毒入侵机体免疫第一防线谜团

近日,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华堂研究组的郭彦等人研究发现,决定艾滋病1型病毒感染和致病能力的调控蛋白Nef,对广泛分布于黏膜下的树突状细胞有抑制作用。 据郭彦介绍,首批艾滋病患者自1981年发现以来,历经30多年的研究。但是,艾滋病1型病毒(HIV-1)导致免疫缺陷的细胞和分子机理,特别是调控蛋白Nef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功能的影响,一直是个有争议和悬而未决的基本问题。 树突状细胞发现于1973年,具有强大的摄取和处理抗原的能力,是免疫应答反应全过程的启动者和调控者。由于树突状细胞广泛分布于黏膜下,并表达于HIV- 1的受体,所以在HIV-1通过性途径侵入肛肠和生殖道黏膜的过程中,树突状细胞既是机体第一道防线上处于最前哨的“第一免疫细胞”,也是可被感染的“第一靶细胞”。 因此,HIV-1病毒本身及其蛋白组分在侵入体内的第一时间,即可通过对树突状细胞的影响开始干扰和破坏整个机......阅读全文

PNAS:HIV-1衣壳分解分子机制 助力艾滋病新型疗法开发

  试想当一个行李箱在颠簸的旅途被碰开时,箱子中整理的衣服会洒落一地;而类似尴尬的事情就好比是你的手提箱在该打开的时候死活打不开。上述比喻说明了HIV-1衣壳对于HIV-1的重要性,衣壳是保护HIV-1的保护性“胶囊”,一旦病毒进入机体细胞中其必须分解,在合适的地点和合适的时间释放出病毒核酸。  近

研究称天竺葵提取物或成抗艾良药

  研究人员表示,天竺葵属植物可能是新型艾滋病(HIV)治疗方法的关键所在。天竺葵属植物老鹳草的提取物可使HIV-1型病毒失去活性,防止病毒侵入人体细胞。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1月31日报道,HIV病毒分为两种类型——HIV-1型和HIV-2型。绝大多数艾滋病患者感染的都是HIV-1型病毒

新英格兰医学:为HIV疫苗开发提供新思路

  很多人都并不知道艾滋病病毒其实不止一种。除了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HIV-1病毒株,在非洲某些地方还有一种称作HIV-2的类型。现在,一项新研究发现HIV-2感染者随后再感染HIV-1似乎具备了更好的抵御病毒的能力。   双重感染者仍然可以继续形成艾滋病,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HIV-1感染者应

PLoS Genet:为什么有些人对HIV-1免疫?

  医生们早就感到迷惑,为何HIV-1会快速恶化某些患者的病情,而在另一些人中病毒“想要站稳脚跟”却很困难。  现在通过研究HIV-1和感染细胞的遗传变异,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人员已发现HIV-1的盔甲缝隙,至少部分地解释令人费解,并有可能帮助开发新的治疗方法。相关研究发表在PLOS Genetic

昆明动物所创建HIV-1感染北平顶猴艾滋病动物模型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郑永唐课题组用HIV-1病毒标准株HIV-1NL4.3感染北平顶猴,首次创建了HIV-1感染北平顶猴艾滋病模型,该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Bulletin上。HIV-1在北平顶猴体内呈低水平持续性复制和形成潜伏感染  长期以来,缺乏直接感染HIV的合适动物模型

狙击艾滋病毒――“引蛇出洞”还是“关门打狗”?

  曾庆平   有很多非专业或跨专业人士对于人类为何数十年攻克不了艾滋病难题感到迷惑不解,那是因为他们不太了解艾滋病毒致病的“特洛伊木马”机制。   艾滋病毒之所以能“摧毁”人类的免疫系统,是因为它们专门感染并杀死免疫细胞。不过,只要它们在免疫细胞内复制并产生新的病毒,人体都能立即识别它们并设法

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致病机理中取得新进展

  HIV-1感染导致机体免疫系统被破坏不能有效抵御其它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已被认为是机体免疫激活的重要标志,而机体的免疫激活可能更进一步增强HIV-1的复制和传播。但机会性病原体如何加速免疫系统的破坏尚不明确。   树突状细胞(DC)是机体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免疫防御中起到重要作

中国科学家成功创建新艾滋病动物模型

  记者11月22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郑永唐课题组用HIV-1病毒标准株HIV-1NL4.3感染北平顶猴,首次创建了HIV-1感染北平顶猴艾滋病模型。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  长期以来,缺乏直接感染HIV的合适动物模型是制约艾滋病

艾滋病常见的几种筛查试验的探讨

实验室检测是作为是否感染艾滋病的最重要的依据,所以艾滋病的检测,在疾病的判断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而艾滋病的检测方法,分为很多种,下面就各种艾滋病筛查的检测方法适用范围及特点,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一、检测的样本 HIV感染的常用检测标志物为:抗体HIV-1/2,抗原P24以及HIV的RNA。艾

以色列发现艾滋病治疗新途径

   以色列理工学院生物系研究人员最近发现猫科免疫缺陷病毒(FIV)逆转录酶的三维蛋白质结构,也因此揭示了抵抗这种病毒的机制,为进一步治疗抵抗艾滋病药物奠定了基础。该最新研究发现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著名国际杂志《PLoS Pathogens》上。   研究发现,引发猫科动物免疫缺陷的病毒FIV和导致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