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尼安德特人曾猎兔为食

尼安德特人比人们想象的更擅长狩猎。化石表明,他们数千年前曾在欧洲西部狩猎兔子。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科学进展》。 加拿大特伦特大学的Eugene Morin和同事研究了来自地中海西北部地区8个地点的兔子化石。他们发现了可能是烹饪造成的烧焦证据,同时带肉的骨头上也有切割的痕迹。 大多数地点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中期,并且包含了与尼安德特人有关的工具。这些工具使其成为当地最有可能的兔子猎人。 “这改变了对尼安德特人的看法。”Morin说,“在那之前,大多数研究人员会说,尼安德特人专门狩猎大型动物。” 考虑到成本,狩猎行动迅速的小型猎物的热量回报相对较低。人们普遍认为,这种情况在4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以前是罕见的。这大约是现代人抵达欧洲的时间。 食物短缺可能促使尼安德特人扩大了他们的饮食范围,尽管关于其狩猎技术的考古证据很少。 在骨头上发现的抛掷物的尖端将有助于研究一些狩猎方法,但被认为用来诱捕动物的绳子和树根保存得并不好......阅读全文

科学家提出尼安德特人灭绝新解

  尼安德特人起源于欧洲,在欧洲中西部的严寒环境中繁荣了约30万年,大约4万年前在整个欧洲大陆迅速绝迹。代之而起的是“现代人”(智人),但现代人却起源于非洲热带地区。因此长期以来,科学家对尼安德特人消失的原因争论不休。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28日报道,英国剑桥大学考古学院在最近出版的

史前山洞遗址发现欧洲早期人类猎杀洞狮证据

  北京时间6月17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根据最新一项研究,在一个史前山洞遗址发现的有刀痕的骨骼表明,欧洲早期人类曾猎杀过洞狮这种大型食肉动物。不过,这一研究结论也遭到部分专家的质疑。最早捕食大型动物的人类  据领导实施这项研究的西班牙罗维拉·依维吉利大学古人类学家露丝

《Science》12月最受关注的文章

  美国的《Science》杂志由爱迪生投资创办,是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与英国的《Nature》杂志被誉为世界上两大自然科学顶级杂志。Science杂志主要发表原始性科学成果、新闻和评论,许多世界上重要的科学报道都是首先出现在Science杂志上的,比如艾滋病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之间的

专家解读2017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

   近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在南京发布“2017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发现翼龙伊甸园,揭秘翼龙生命史——大量3D翼龙蛋和胚胎首次发现》《中国显生宙腕足动物属志》《中国许昌发现的晚更新世古老型人类头骨化石》等十项研究成果上榜。这十大进展,不仅具有重大科学价值、有助于探究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奥

《PNAS》八大热点文章

  《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是与Nature、Science齐名,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综合学科文献之一,PNAS收录的文献涵盖生物、物理和社 科学,主要内容包括具有高水平的前沿研究报告、学术评论、学科回顾及前瞻、学术论文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学会学术动态的报道和出版。近期其最受关注的文章(生物类)如

实验动物采血完全指南

采血方法的选择,决定于实验的目的所需血量以及动物种类。凡用血量较少的检验如红、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的测定,血液涂片以及酶活性微量分析法等,可刺破组织取毛细血管的血。当需血量较多时可作静脉采血。静脉采血时,若需反复多次,应自远离心脏端开始,以免发生栓塞而影响整条静脉。例如,研究毒物对肺功能的影响、血液

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理学特点

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理学特点 小鼠(Mouse) 1,成熟早,繁殖力强。小鼠6~7周龄时性成熟。 2,体形小,易于饲养管理。 小鼠出生时1.5克左右,哺乳一月后可达12~15克,哺乳、饲养1.5~2月即可达20克以上,可供实验需要。小鼠发育成熟时体长小于15.5c

1月31日《科学》杂志精选

  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结合在一起的纽带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虽然尼安德特人在很久之前就已经灭绝了,但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仍然还存有一点他们的DNA。这份报告披露,尽管在任意的现代人体内存在的尼安德特人基因序列总量相对低下,但是在所有现代人类中持续存在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组的累计量为20%。科学

多种技术结合为培育类器官提供可能

Alysson Muotri的实验室生长了这些由人类干细胞培育而来的大脑,这些干细胞有一个发育基因被编辑为尼安德特人曾经拥有的版本。图片来源:J. Cohen/Science 迄今为止,研究人员如果想要了解尼安德特人的大脑及其与现代人脑的区别,则必需要研究一个实体。一直以来,对这个已经灭绝

多种技术结合为培育类器官提供可能

Alysson Muotri的实验室生长了这些由人类干细胞培育而来的大脑,这些干细胞有一个发育基因被编辑为尼安德特人曾经拥有的版本。图片来源:J. Cohen/Science 迄今为止,研究人员如果想要了解尼安德特人的大脑及其与现代人脑的区别,则必需要研究一个实体。一直以来,对这个已

“古DNA解密现代人起源”入选《自然》2014年十大科学事件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2015年即将到来之际,著名的《自然》周刊回顾了过去一年的科学进展,评选出2014年度十大科学事件,“古DNA解密现代人起源”名列其中,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为第一完成单位的一项重大成果是这项进展的核心部分。  2014年,中科院古脊椎所脊椎

比悬疑小说更精彩的科普书

  关于科普,越来越多的成见正在被抛弃,比如要一本正经,比如要滴水不漏。有越来越多有趣的科普书涌现,作者们努力地在严谨性和趣味性中寻找平衡,将晦涩的科学知识“翻译”为老少咸宜的通俗文字。  在眠眠写作的这本《人类学+:科学的B面》里,你可以读到各种不为人知的科学背后的真实故事:尼安德特人把抑郁症传给

ABO血型详述

    ABO血型物质(凝集原)除存在于红细胞膜上外,还出现于唾液、胃液、精液等分泌液中。血型物质的化学本质是指构成血型抗原的糖蛋白或糖脂,而血型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血型抗原糖链的组成(即血型抗原的决定簇在糖链上),称之为凝集原。ABO的起源及发现    血液有

中国学者最新Science发布古人类研究重大成果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处的研究人员针对2005-2016年在河南省发现的人类头骨碎片等多个化石,报道了新的古老型人类——许昌人,研究指出距今10.5-12.5万年,中国境内生存着一群体质特征非常特殊的古老型人类——许昌人,其头骨呈现出更新世晚期人类、东亚中更新世直

科学家称过低发育效率阻碍哺乳动物克隆

  距离第一个克隆生命——“多莉”羊诞生已有15年,克隆人一直是伦理学划定的禁区,但与此同时,人们总能不断听到来自科学界的种种关于克隆人将会实现的声音。近日,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遗传学家乔治·丘奇表示,自己能够利用克隆技术“复活”早在3.3万年前就已灭绝的尼安德特人。面对人类克隆,你

《自然》及子刊综览

  《自然—通讯》  尼安德特人灭绝不可避免  一个新模型表明,现代人类从非洲迁移到欧亚大陆是尼安德特人被现代人类取代的重要原因。此前,科学家认为尼安德特人的灭绝由环境压力和来自现代人类的竞争造成。相关成果11月1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的Oren Kolodny和同事

基因组学推动生命科学大步向前

  2010年下旬,河南安阳曹操墓真伪之辩正酣。而一则来自上海的重磅消息更是引发了多方关注。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宣布,向全国征集曹姓男性DNA样本,拟用基因组科学的手段验证出土的头骨是否为曹操本人。   一下子,基因组科学成为热门,这一话题“落入寻常百姓家”。   事实上,伴随着2

《自然》“2018年度十大人物”揭晓——贺建奎上榜!

  《自然》12月19日发布了“2018年度十大人物”。  《自然》每年遴选出10位对科学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士。杂志特写版主编Rich Monastersky表示:“本年度十大人物的故事囊括了今年最重要的科学事件,从发现超导态到饱受批评的人类基因编辑。”  1. 曹 原  年仅21岁的物理学家曹原协

古脊椎所等在白石崖溶洞遗址发现晚更新世丹尼索瓦人DNA

  丹尼索瓦人是新发现的一支古老型人类,与曾广泛分布在欧洲的尼安德特人是姐妹群,对现代大洋洲、东亚、南亚和美洲原住人群有遗传贡献,是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  此前,兰州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带领的研究团队报道了发现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白石崖溶洞的夏河人下颌骨化石的研究成果,利用古蛋白分析方法鉴定其

科学家发现新的古老型人类——许昌人

  3月3日,《科学》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合作对河南许昌人头骨化石的研究论文:《在中国许昌发现的更新世晚期古老型人类头骨》(Late Pleistocene archaic human crania fro

《自然》盘点2014年科学界大事件

南极BICEP2 射电望远镜发现引力波———或者是尘埃  2014年或许会因为科学的胜利迅速演变成失望甚至是悲剧而被铭记:干细胞研究和宇宙学研究进展很快受到质疑;商业飞船遭遇重大挫折。然而,探测器登陆彗星、追踪人类起源以及协力了解大脑依然是值得庆祝的原因。  太空竞赛 千帆竞发 

为什么我们喜欢高鼻梁?奔跑时能呼吸更多空气

  很多人都喜欢棱角分明的脸,甚至有人不惜整容也要拯救自己的“塌鼻梁”,对于现代人来说,这种追求可能源自于审美,但是如果看看我们的远古亲戚,高鼻梁可能出于生活的需要而不是颜值。近日,科学家们或许终于解开了为何我们已经灭绝的近亲——尼安德特人有着突出脸部特征和巨大的鼻孔。数字重建显示,面部“骨骼清奇”

《PNAS》八大热点文章

  《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是与Nature、Science齐名,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综合学科文献之一,PNAS收录的文献涵盖生物、物理和社 科学,主要内容包括具有高水平的前沿研究报告、学术评论、学科回顾及前瞻、学术论文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学会学术动态的报道和出版。近期其最受关注的文章(生物类)如

1月2日《自然》杂志精选

  大气混合作用造成气候模型不确定性   这篇论文为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全球变暖中所存在的长期不确定性提供了一个解释。在所预测的气候敏感度(因外部影响而造成的全球变暖程度)对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加倍的情形来说范围在1.5摄氏度至5摄氏度之间。人们一直假设,云模拟所存在的不确定性是造成模型差异的根源。

中科院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英国《自然》杂志今天刊登了一篇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为第一单位的论文,研究人通过古DNA研究发现,一名欧洲早期现代人几代前的祖先曾与尼安德特人混血。这篇与德国、美国、罗马尼亚等国学者合作完成的论文,是继2010年未知古人类丹尼索沃人之后在人类演化研究领域的又一重大发现。  中科院脊

揭秘大脑 “球形指数”

   自从研究人员在19世纪60年代首次仔细研究了尼安德特人的头骨后,他们便对其奇怪的形状印象深刻:像橄榄球一样从前面伸展到后面,而非现代人那样圆似篮球。不过,为何现代人和这些冰川时代表亲的脑袋看上去如此不同仍是一个谜。  如今,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独创的方法,解释这种对比的基因。通过分析尼安德特人的

进击的古基因组研究

  今年5月,《科学》在线发表了一项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领衔的关于华夏族群探源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它揭开了有关中国南北方史前人群格局及迁移与混合这一重大学术问题上的若干谜团;两个月后,该团队又发布最新发现:通过古基因组研究最新发现距今约1.1万年的中国南方未

科学时报年终专稿之生命科学篇 裴钢:风景这边更好

编者的话 对于科学和技术的重大进展来说,一年并不是一个很长的时间。然而科学与技术的任何进步,都是科学家在日常工作中留下的一个个脚印。刚刚过去的2007年,科学与技术的各个领域可谓异彩纷呈。为了让读者对此有全景式的了解,本报特别约请各领域专家梳理并点评了科学与技术发展的亮点,并展望令人期待的

《科学》杂志精选

尼安德特人也许有红头发 一个欧洲研究小组发现,有些尼安德特人也许有色素变异,理论上他们可能具有与某些现代欧洲人类似的浅肤色和红头发。Carles Lalueza-Fox和同事分析了来自西班牙和意大利的两个尼安德特人的DNA样品。他们具体研究了MC1R基因序列,该基因编码与生产黑色素有关的蛋

这一年,待解的谜题一箩筐

  虽然科技的突飞猛进大大深化了人类的科学认知,为人们阐明了一个又一个真相,但是我们生活的这个大千世界,依然有太多谜题待解。  2018年,我们探寻了巨石阵和纳斯卡线条隐藏的秘密;深挖了尼安德特人灭绝和宁武万年冰洞形成的种种可能;梳理了蜥脚类恐龙长成“巨无霸”和斑马“条纹控”背后的因由……这一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