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中国大气氮沉降的转型变化的新趋势

大气氮沉降增加是全球变化最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反映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变化的重要指标,它对全球尺度的粮食生产、碳氮循环及环境质量均具有重要影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被确认为全球氮沉降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人们预测中国的氮沉降可能会在较长时间内持续而且快速地增长,并且人们也基于这种预测来开展氮沉降生态环境效应试验研究、环境质量状态评估及环境治理政策研究。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氮沉降动态变化和空间格局已开展了较多研究,但是因为缺乏涵盖全国范围的长时间序列全组分氮沉降科学数据,一直难以给出中国区域大气氮沉降总量及各组分相对贡献的时间和空间格局整体性科学认知,限制了人们对氮沉降时空变异影响因子及驱动机制的理解。针对该科学难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贵瑞研究团队与国内外同行合作,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大气湿沉降观测平台观测研究数据为基础,整合了中国农业大学氮沉降观测网络(NNDMN)、中国气象局国家酸监测网的观......阅读全文

我国学者破解大气氮沉降对水体氮负荷的影响

  大气氮沉降是全球氮循环的重要过程,过量的氮沉降会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效应,严重影响陆地及水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进而危害人体健康。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颜晓元课题组前期在太湖地区的研究就发现大气氮沉降对该地区水体氮污染的贡献仅次于农田氮肥流失(Ti et al., Nutrient C

豆科主导森林的大气沉降氮去向和分配模式获揭示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和生态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毛晋花博士等在郑棉海副研究员和莫江明研究员的指导下,揭示了豆科主导森林的大气沉降氮去向和分配模式。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全球变化生物学》。  人类活动引起大气氮沉降量增加,进而影

豆科主导森林的大气沉降氮去向和分配模式获揭示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和生态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毛晋花博士等在郑棉海副研究员和莫江明研究员的指导下,揭示了豆科主导森林的大气沉降氮去向和分配模式。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全球变化生物学》。人类活动引起大气氮沉降量增加,进而影响森林生

研究揭示豆科主导森林的大气沉降氮去向和分配模式

人类活动引起大气氮沉降量增加,进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取决于沉降氮的去向。豆科树种在全球森林广泛分布,尤其在热带地区。由于具有共生固氮能力,豆科树种在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有关豆科森林氮循环特征的研究集中在固氮特性和固氮速率等,豆科森林对

解析城市群地区大气水溶性有机氮来源与沉降

  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新明课题组在城市群地区大气水溶性有机氮来源与沉降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大气》。 大气活性氮对气候变化、生态系统演化、区域空气质量及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大气有机氮对新粒子形成、棕碳气溶胶等都有重要贡献。大气有机氮沉降也是生态

地理所在中国区域大气氮、磷和酸沉降研究中取得进展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能源消耗快速攀升,中国已成为全球氮沉降和酸沉降最重的区域之一;因此,如何科学地评估大气氮沉降、酸沉降及其生态效应一直受到科学家和公众的高度关注。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于贵瑞带领的研究小组采用联网观测与文献数据整合并行的思路,开展了中国区域大气氮、

华南植物园研究发现持续大气氮沉降下负生态效应

  大气氮沉降是全球变化重大问题之一。至今温带地区的欧洲和北美已在大气氮沉降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进展。不过,目前已有的研究大部分是关于N沉降下土壤和水酸化、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和养分循环、温室气体(CH4和NO2等)排放,以及植物和微生物的响应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而对于生物

大气污染影响氮素沉降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刘学军、张福锁等首次揭示过去30年来,我国氮沉降动态与人为活性氮排放的关系,并在《自然》网站在线发表了他们的研究论文《中国氮沉降显著增加》。   研究说,农田施肥(含氮化肥或有机肥)不合理,养殖场畜禽粪便管理不善,燃煤、汽车尾气排放等都会增加人为活性氮向大气排放,这些气体

研究发现有机氮气溶胶有助于全球大气氮沉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185.shtm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傅宗玫团队与香港科技大学环境学部教授郁建珍团队合作,在《国家科学评论》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团队揭示了大气有机氮是部分“氮受限”生态系统的重要

科学家发现中国大气氮沉降的转型变化的新趋势

  大气氮沉降增加是全球变化最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反映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变化的重要指标,它对全球尺度的粮食生产、碳氮循环及环境质量均具有重要影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被确认为全球氮沉降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人们预测中国的氮沉降可能会在较长时间内持续而且快速地增长,并且人们也基于这种预测来开展氮沉

研究发现大气氮沉降提高我国毛竹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近日,由浙江农林大学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宋新章领衔的一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该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大气氮沉降对毛竹林净碳汇效益的影响特征和作用机制。  据介绍,氮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重要元素。由于人类工农业生产活动的快速发展造成的大气氮沉降量激增,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

研究重建170年东亚大气碘129沉降历史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核环境安全与示踪团队,研究了四海龙湾玛珥湖沉积物柱中的放射性129I及其稳定同位素129I通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首次定量重建了过去170年以来东亚地区大气129I高分辨率沉降历史,该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研究

研究重建170年东亚大气碘129沉降历史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核环境安全与示踪团队,研究了四海龙湾玛珥湖沉积物柱中的放射性129I及其稳定同位素129I通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首次定量重建了过去170年以来东亚地区大气129I高分辨率沉降历史,该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研究

环渤海—北黄海大气沉降观测网得以完善

  近日,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海岸大气有机污染过程及模拟研究组,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课题“外海输入对渤海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一三五”规划项目支持下,在环渤海—北黄海海岸带进一步完善了大气沉降观测网。  大气沉降是海岸带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途径之一,认清大气沉降对陆源物质入海通量

大气硝酸盐沉降及其源解析研究获进展

  自工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和化肥施用等人类活动向大气释放的氮氧化物(NOx)逐渐增加。NOx促进大气中颗粒物和臭氧的生成,进而危害人类身体健康。此外,NOx排放使大气氮沉降量随之上升,过量的氮输入对陆地生态系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如生物多样性下降、水体富营养化和土壤酸化)。为遏制大气污染,我国实施了

沈阳生态所在氮沉降对氮磷循环影响方面取得新进展

  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极大地改变了氮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氮沉降和活性氮的增加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大量的研究关注了氮素可利用性的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的影响,而对氮素可利用性变化影响下的氮、磷两种元素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耦合作用关注甚少,更少有研究关注氮沉降对两种元素在植物体

影响区域排放与沉降响应的关键大气过程通过验收

由暨南大学牵头承担的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项目“影响区域排放与沉降响应的关键大气过程”,近日顺利通过科技部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专项办组织召开的项目综合绩效评价。 据悉,“影响区域排放与沉降响应的关键大气过程”项目由暨南大学王雪梅

大气沉降对深海碳输出的影响获新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991.shtm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修鹏团队在大气沉降对深海碳输出的影响机制和模拟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 海洋上层浮游植物通

大气所在氨气浓度观测和干沉降研究中取得进展

  氨气是大气中最主要的碱性气体,在气溶胶成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引发重霾污染和过量氮沉降的关键前体物。氨来源复杂且在大气中相态转化多变,我国及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尚未对氨排放进行有效管控,是一种非约束性污染物。过去十几年,卫星观测到全球主要农业区的氨气柱浓度呈现上升趋势,但近地面氨气观测资料在区域尺

农业减“肥”,有助于降低海域氨氮沉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476.shtm近日,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员刘磊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刘学军合作,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以《评估全球海洋氮沉降及减少农业化肥过度使用的缓解潜力》为题发表成果,通过地理学、大气科学

科学家“揪出”我国30年来氮沉降“元凶”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刘学军、张福锁等通过研究,系统揭示了过去30年(1980~2010)来我国氮沉降动态及其与人为活性氮排放的关系。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英国《自然》杂志。   氮素沉降是指大气中活性氮化合物通过降雨、降尘等途径降落到地表的过程。农田施肥不合理、养殖场畜禽粪便管理不佳

氮沉降对半干旱草地真菌群落构成严重威胁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特别是化石燃料燃烧和农业施肥的增加,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输入量显著上升。据预测,未来几十年全球氮沉降量将比当前高出1至3倍,磷沉降量也在过去20年内激增了44.4%,特别是在亚洲和欧洲地区。尽管氮磷添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养分限制并提高植被生产力,但越来越

华北成全球大气污染物沉降量最高区域之一

  记者近日从中科院大气与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大气分中心系列研究显示:我国华北区域大气硫、氮和重金属沉降量已成为全球最高区域之一。  研究人员经过连续7年的数据统计与评估发现,华北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氮、硫等酸性物质和重金属等有害污染物沉降量最高的区域之一,目前的沉降通量水平与欧美历史最高观测纪录相当

排放到大气中的氮去哪儿了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化石燃料燃烧和农业活动排放了大量含氮污染物(NOx、NH3等)进入大气环境,给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甚至影响到全球气候变化。  进入大气的含氮污染物,一部分可溶于雨滴或者云滴,然后随着雨水、雪、雾或是露水降落到地面上;另一部分可在重力或者气流的作

长期氮沉降对高寒草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中获进展

  1980年至2010以来,中国大气氮沉降以平均每年8kgNha-1的速度增加,氮沉降通过扰动土壤硝化和反硝化过程,进而影响主要温室气体氧化亚氮的排放。氧化亚氮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百年尺度增温潜势分别是二氧化碳和甲烷的298倍和21倍,同时也是导致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高寒草原,作为对全球

氮沉降背景下森林植物生理生态适应策略的关键

  植物水分关系对森林植物响应和适应环境变化具有重要影响,阐明植物水分关系对大气氮沉降加剧的响应及其调控机制,是揭示氮沉降背景下森林植物生理生态适应策略的关键。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博士张统在研究员叶清的指导下,利用广东石门台林冠模拟氮沉降实验平台,以植物叶片水分关系为切入点

版纳植物园揭示附生苔藓对氮沉降的响应模式

  苔藓植物因独特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性而对大气N沉降非常敏感,被作为大气N沉降的指示生物。目前,关于森林附生苔藓对大气N沉降的响应及其机制,附生苔藓对N污染的临界载荷仍缺少系统、量化的研究,尤其是对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而言,尚无相关的研究报道。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恢复生态研究组博士研究

温带森林地区大气铵态氮同位素季节动态特征

  工业革命以来,大气氮沉降量急剧上升。过量氮沉降会对陆地生态系统造成负面环境影响,例如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大气氮沉降主要来自于大气氨和氮氧化物排放。中国是大气氮沉降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并且大气氮沉降中铵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为了减少大气氮沉降的不利影响,过去三十年我国制定了氮氧化

青藏高原所等揭示藏东南地区大气汞湿沉降特征

  大气汞湿沉降是汞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重要环节,认知大气汞湿沉降特征对于准确评估大气汞沉降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合作,基于TRAP Himalayas(Transport of Atmospheric Pollut

沈阳生态所揭示氮沉降对植物群落养分特征的影响

  植物群落的养分特征影响生态系统的基础功能和过程,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群落养分特征的影响主要通过两种途径:物种个体养分状况的改变和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的变化,即植物养分特征的种内和种间变异。目前,氮沉降和刈割对草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已得到深入研究,但在植物种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