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揭示硒纳米颗粒可以帮助治疗中风

一项新研究发现,硒纳米颗粒能够抑制导致中风后脑细胞丢失的分子机制,微小的硒颗粒能促进脑损伤的恢复,对缺血性脑卒中有治疗作用。包括来自Leiden药物研究学术中心的Alireza Mashaghi在内的药理学家将研究结果发表Scientific Reports上。 图片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纳米粒子对抗中风 缺血性中风发生时,供应大脑的血管会收缩或阻塞。结果,大脑血液供应不足。Mashaghi解释说:"由于细胞毒性、炎症和细胞死亡,血液的缺乏会导致脑组织损伤。这进而会导致大脑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疾病,如麻木、视力问题、头晕和严重头痛。"缺血性中风占所有中风的87%,是一个重要的死亡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神经保护剂被证明对脑卒中患者的健康产生任何可测量的改善。现在,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硒纳米颗粒能够抑制脑卒中后脑细胞丢失的分子机制。" 缺血 缺血是组织血液供应不足......阅读全文

智能纳米颗粒自控温“烫死”癌细胞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吴承伟团队研发出一种新智能纳米颗粒,不仅可追踪癌细胞,还能自我调节温度,自动升温到可杀死癌细胞的温度,而在杀死癌细胞后,会在伤害健康组织前自动散去热量,实现了自控温“烫死”癌细胞。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纳米尺度》杂志。   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在40℃~45℃会凋亡,而正常细胞温度

纳米颗粒喂蠕虫可探细胞力

  细胞产生的机械力被认为影响细胞和器官的功能,也与人类一些疾病相关。美国斯坦福大学日前发表的新闻公报显示,其研究人员尝试向蠕虫喂食特制的纳米颗粒来探测细胞力。这项跨学科研究有助于揭示细胞力如何在人体中发挥作用。  研究人员的最终目的是探测人体细胞产生的机械力。他们首先在通体透明的秀丽隐杆线虫身上测

金纳米颗粒有望提升癌症药物疗效

  金作为一种贵金属在金融和首饰行业应用广泛,英国和西班牙一项最新联合研究7日说,通过技术手段还可以将金纳米颗粒应用在疾病治疗上,以提升癌症药物的疗效,降低副作用。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将金纳米颗粒包裹在一个特殊微型化学装置中,然后将它植入斑马鱼脑部,并有针对性地催化了一次化学反应,证明这种能力可以

OpenSPR助力纳米颗粒药物靶向性研究

纳米颗粒在疾病诊断和药物靶向递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纳米颗粒的递送效率,通常会在其表面修饰上与靶细胞受体特异性结合的配体。然而,目前配体修饰的纳米颗粒在体内的靶向研究结果却是矛盾的。有些研究指出这种修饰并不会提高纳米颗粒的靶向效率。为此,阐明引起这些数据矛盾的原因尤为重要。纳米颗粒在进入生物环

新加坡开发纳米颗粒治癌新技术

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研究人员已经将工程硅纳米颗粒放入一种特殊载体中进行抗癌基因治疗。每个硅纳米颗粒直径仅30纳米,1个纳米是1米的10亿分之一。在该载体中可放入3万个纳米颗粒。 实验证明纳米颗粒可以携带和运送DNA或基因物质到脾脏,产生能发现和摧毁癌细胞的免疫细胞。实验还表明这一基因疗法可以防止癌

“即插即用”纳米颗粒,靶向多种生物目标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工程师开发出一种模块化纳米颗粒,其表面经精心设计,可容纳任何选择的生物分子,从而可定制纳米颗粒以靶向肿瘤、病毒或毒素等不同的生物实体。研究论文30日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上。  与转基因细胞膜表面结合的生物分子的活细胞荧光可视化图,该细胞膜充当模块化纳米颗粒的涂层。  图

Nature:可自我组装的纳米颗粒疫苗

  目前市面上的商业化流感疫苗的制造主要使用灭活的完整病毒,而这类疫苗需要定期重制,以靶标下一季最可能流行的病毒菌株。   现在,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终于找到了对抗流感病毒,为机体提供更好保护的新式武器,它就是一种能够进行自我组装的纳米颗粒,而且不需要如此频繁的更新,因为它们诱导产

通过中空纤维洗滤纯化纳米颗粒

简介相较于传统的纳米颗粒纯化方法,如超速离心、搅拌室过滤、透析或者层析方法,中空纤维洗滤(中空纤维切向流过滤)是一种更加高效、快速的替代方法。中空纤维洗滤可以用于纯化多种纳米颗粒,包括脂质体、胶乳颗粒、磁珠以及纳米管1,2。中空纤维洗滤是一种基于膜分离的技术,膜孔径的大小决定了大分子或颗粒是被截留还

PNAS:纳米颗粒做导向,减肥也靶向

  麻省理工学院和Brigham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纳米颗粒能够直接向脂肪组织递送减肥药物。摄入这些纳米颗粒的超重的小鼠在超过25天中减轻了体重的百分之十,且没有表现出任何负面作用。这篇文章在线发表在5月2日的PNAS上。  这些药物通过改变白色脂肪组织(脂肪的存储细胞)为棕色的脂肪组织,来

单颗粒ICPMS应用-|-纳米颗粒在人体间的迁移

  随着纳米颗粒在消费品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纳米颗粒与人体的接触与迁移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并由此带来一个问题:消费品中的纳米颗粒会迁移到人体中吗?人们主要通过身体接触来与这些产品发生互动,所以有必要了解纳米颗粒是如何通过身体接触实现向人体迁移的。   本文探讨了纳米材料表面上的纳米颗粒如何迁移到抹布

单颗粒ICPMS应用:纳米颗粒的溶解动力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对纳米材料正面效应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形成了大量的实用产品,比如衣物中加入Ag纳米颗粒,可以抑菌;防晒产品中加入TiO2纳米颗粒,可以屏蔽紫外线。这些产品对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潜在的危害。2004年7月29日美国的《科学此刻》及2004年8月4日《自然》分

27-银纳米颗粒/Silver-nanoparticals/纳米银粒子,-10ml

27 银纳米颗粒/Silver nanoparticals/纳米银粒子, 10ml银纳米颗粒由于量子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使纳米银具有超强的活性及渗透性,其杀菌作用是普通银的数百倍,具有传统无机抗菌剂不可比拟的抗菌效果,且安全性高、效力持久。由于其电子特性可与细菌的蛋白质分子上的疏基、

不用病毒-纳米颗粒也能递送CRISPR“剪刀”

  英国《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日前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介绍了通过纳米颗粒而非病毒来递送CRISPR基因组编辑分子的方法。实验中,美国科学家利用这种非病毒递送方法,有效纠正了引起小鼠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遗传突变。   CRISPR被称为“生物科学领域的游戏规则改变者”,现已发展成为该领域最炙手可热

荧光碳纳米颗粒合成发现新方法

  荧光纳米颗粒因其优良的特性及其在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如荧光金/银纳米颗粒应用于重金属离子的检测。但昂贵的成本限制了这些金属纳米颗粒的应用。目前,荧光碳纳米颗粒由于其廉价的原料、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很好的光稳定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然而,现有报道关于荧光碳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应用

可降解纳米颗粒首次体内“改造”T细胞

  美国西雅图福瑞德·哈金森肿瘤研究中心开发出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纳米颗粒,能在体内编程免疫细胞,使其可以识别和破坏癌细胞。研究人员在17日的《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发表论文称,经纳米粒子编程后的免疫细胞——T细胞,可以快速清除白血病小鼠体内的癌细胞,缓解小鼠病情。  该研究论文资深作者马蒂亚斯·斯蒂芬

室温下PdSi纳米颗粒的类液体行为

  作为目前已经被大量市场化的应用材料,低维材料表现出各种优异性能,在半导体、光学、医药、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及人们日常生活用品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凝聚态物理诸多前沿问题也都与低维材料及其制备工艺息息相关。然而,目前对于低维非晶材料的研究及相关报道还很少。2007年,Ediger利用薄膜沉积技

BioTechniques:纳米颗粒让免疫治疗更高效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都希望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付癌症。不过,肿瘤是由自身的细胞组成的,这意味着加强免疫反应也会对正常细胞不利。在这一期的《BioTechniques》上,Sarah Webb介绍了激活T细胞的纳米科学策略。  激活T细胞  目前,许多癌症靶向疗法是基于抗体的,比如赫

mRNA纳米颗粒竟然可以恢复p53???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利用纳米技术的进步,来自美国布莱根妇女医院、中国浙江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恢复p53不仅会延迟缺乏p53的肝癌细胞和肺癌细胞的生长,而且还可能让肿瘤对称为mTOR抑制剂的癌症药物变得更敏感。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

纳米颗粒和阳光能够净化水

科学家发现阳光的一种新用途   通过采用纳米技术,科学家们研发了一种净化水的新方法,它能利用可见光更高效的工作,甚至在黑暗中也能发挥作用。   水净化技术中经常用到光照,而现有的技术主要依靠紫外线。   但紫外线仅占日光的5%,现在一种更实用的新技术依靠的则是可见光,它几乎占到日光的一半。

研究揭示氧化铟纳米颗粒表面羟基网络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侯广进团队在高场超快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NMR)技术应用于材料结构表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借助高场超快1H MAS NMR技术,并结合17O NMR、1H-1H同核、1H-17O异核相关实验,对富羟基的氧化铟(In2O3)表面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利用高

源自皮肤细胞的纳米颗粒可治肺病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由成人皮肤细胞设计的治疗性纳米载体可抑制小鼠受损肺部的炎症和组织损伤,这意味着人们有望治疗因感染或创伤而严重受损的肺。这是一种局部治疗,可经鼻腔给药并留在肺里。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最近的《先进材料》杂志。研究人员在细胞培养和小鼠身上进行了实验,以证明这些纳米颗粒的治

科学家探测到纳米材料颗粒旋转

  由高压先进科研中心(上海)研究员陈斌领导的团队开发了一项新技术,可探测到应力下超细纳米材料的颗粒旋转。该发现对于研究结构材料的强度和寿命以及探索矿物在地球内部的形成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2月17日,该成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虽然粗晶材料的变形已被广泛研究,但研究人员此前一直无法实

Ag纳米颗粒能级偏移的尺寸效应研究

纳米材料一直是近些年来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之所以吸引人们的大量关注在于其在小尺寸下显示出的许多不同于常规材料的特性以及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对外界环境的响应敏感性也是人们大量研究的重要诱因。相比常规材料,表面低配位原子在纳米级别时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在块体时的情况,且表面低配位原子与块体的表现出完全不

科普:纳米颗粒喂蠕虫可探细胞力

  新华社旧金山1月2日电(记者马丹)细胞产生的机械力被认为影响细胞和器官的功能,也与人类一些疾病相关。美国斯坦福大学日前发表的新闻公报显示,其研究人员尝试向蠕虫喂食特制的纳米颗粒来探测细胞力。这项跨学科研究有助于揭示细胞力如何在人体中发挥作用。  研究人员的最终目的是探测人体细胞产生的机械力。他们

NanoSight-LM10纳米颗粒和浓度分析

采用标准      波长:405nm(紫色)、488nm(蓝色)、532nm(绿色)or 642nm(红色)温度控制范围:可选(环境温度以下5°C至55°C)Stage:手动平台Focus:手动聚焦Camera:CCD或sCMOSFluorescence:手动推拉滤波器支架配有2个滤波器尺寸

NanoSight-NS500纳米颗粒分析系统介绍

      采用标准      波长:405nm(紫色)、488nm(蓝色)、532nm(绿色)or 642nm(红色)温度控制范围:环境温度5°C以上至55°CStage:计算机控制的电动平台Focus:计算机控制的电动聚焦Camera:CCD或sCMOSFluorescence:手动推

实锤!纳米颗粒靶向可有效识别肿瘤

  在纳米颗粒上装载识别配体,对肿瘤进行主动识别,从而实现靶向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然而近年来这种方式的有效性越发受到质疑。我国科研人员最新研究表明,利用纳米颗粒靶向识别肿瘤是有效的,但其效果受靶向修饰模式影响明显。  开展这一研究的科研人员为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李峰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生

“即插即用”纳米颗粒可靶向多种生物目标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工程师开发出一种模块化纳米颗粒,其表面经精心设计,可容纳任何选择的生物分子,从而可定制纳米颗粒以靶向肿瘤、病毒或毒素等不同的生物实体。研究论文30日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上。 这项技术兼具简单性和效率。研究人员可采用模块化纳米颗粒基底并方便地附着在靶向所需生物实体的蛋白质

震惊:纳米颗粒会唤醒肺部潜伏的病毒!

  最近,来自德国环境健康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内燃机产生的纳米颗粒可以激活肺部组织细胞中休眠的病毒,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Particle and Fibre Toxicology》杂志上。  为了躲避免疫系统,许多病毒都隐藏到了宿主细胞中且长期存在。如果免疫系统变弱或者产生某些条件,这些病

铜纳米颗粒能级偏移的尺寸效应研究

铜纳米颗粒及其颗粒薄膜,相比于铜块体材料,具有较大的表体比,即在表面具有大量低配位原子,而对于块体材料,这些低配位原子所占比例几乎可以忽略。这些低配位原子表现出与块体内原子不同的性质,从而使得铜纳米颗粒出现了诸多反常特性,因而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由能带理论知道,不同的能带结构使得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