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天然产物小檗碱结构中PDE4抑制剂儿茶酚基团,抗银屑病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许叶春课题组、柳红课题组和唐炜课题组于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发表了一篇封面文章。合作团队发现了一种全新骨架的4-型磷酸二酯酶(PDE4)选择性抑制剂,口服和外用均可有效改善银屑病模型小鼠的皮肤症状,且部分评价指标优于上市药物Apremilast。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炎症,顽固难治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是当今皮肤科领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之一。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大,该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虽然已有药物用于银屑病的治疗,但仍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迫切需要发现新靶点和研发新药。 PDE4主要表达于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免疫细胞,在调节炎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治疗炎症性疾病包括银屑病的有效药物靶点。目前临床应用或在研的PDE4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银屑病关节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炎症免疫性疾病。PDE4小分子抑制剂Apr......阅读全文

概述小檗胺的药理毒理作用

  1、药理 本品为促进白细胞增生药。具有刺激髓细胞增殖作用,能提高造血干细胞集落因子(G-CSF)的含量,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和粒粗细胞的增殖,并向粒系细胞分化。此外,本品还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结核、扩张血管、抗心肌缺氧、缺血、抗心律失常等作用。  2、毒理 盐酸小檗胺小鼠口服给药的LD50为15

上海药物所等发现治疗亨廷顿病的小分子药物候选物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谢欣、胡有洪与复旦大学教授鲁伯埙等合作,发现GPR52的小分子拮抗剂对神经退行性病变亨廷顿病的潜在治疗作用。  亨廷顿病(HD)与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氏病(PD)和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并称为四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又称神经变性病(Neurodegene

上海药物所等发现小分子化合物可促进iPSC诱导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具有和胚胎干细胞类似的功能,却绕开了胚胎干细胞研究一直面临的伦理和法律等诸多障碍,因此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然而iPSC的安全性及诱导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其诱导机制也有待阐明。  近期,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将正式刊

上海药物所小分子调控核酸去甲基化研究取得阶段进展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杨财广课题组与蒋华良课题组合作,基于mRNA中N6位甲基化修饰的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 m6A)去甲基化酶FTO结构开展小分子调控研究,首次获得了对核酸去甲基化酶,例如FTO具有酶活和细胞活性的小分子抑制剂。论文于10月11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

上海药物所利用单转录因子及小分子诱导肝细胞转分化

  细胞间的转分化,也就是成体细胞不需要通过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阶段而直接转变为另一类成体细胞,并实现功能性修复,是再生医学研究的热点。以肝脏为例,肝功能衰竭每年导致许多病人死亡,而可供移植的肝脏或肝细胞来源非常有限。同时,肝细胞在新药研发领域也是研究药物代谢及毒性的重要工具。如何获得无伦理问

上海药物所等优化新型药物载体材料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张继稳领衔中法合作团队发明了一种快速、温和的方法,显著改善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CD-MOFs)在水中的稳定性,克服了CD-MOFs在水中稳定性差的缺点,拓展了CD-MOFs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该研究成果于7月26日发表于《化学通讯》(ChemComm)上。  金属

张亚平调研上海药物所

  3月15日,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一行到上海药物研究所调研。  张亚平听取了上海药物所所长丁健作的工作报告,全面了解了研究所各方面的工作进展,尤其是推进创新“2020”和“一三五”重大布局的机制体制改革举措和思路,以及成果转化方面的政策和部署。  张亚平对上海药物所近年来取得的成绩表

上海药物所烟台分所共建签约仪式举行

  8月2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烟台市人民政府、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四方共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烟台分所签约仪式在山东省烟台市举行。   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山东省科技厅厅长翟鲁宁,烟台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江汀,烟台市

上海药物所靶向c-Met抗肿瘤小分子抑制剂研究取得进展

  受体酪氨酸激酶c-Met在绝大部分的癌及部分肉瘤中高表达并异常激活,在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化疗抗性等各个环节均发挥关键作用。不同于其他激酶,c-Met作为肿瘤信号网络通路中的关键节点蛋白,因可以与细胞表面其他激酶、受体相互作用而备受关注。特别是,MET基因扩增与20%的EGFR

上海药物所靶标发现技术取得突破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蒋华良研究员与大连理工大学力学系王希诚教授合作,针对寻找药物作用新靶标的需求,带领博士后李洪林和高振霆等,发展了以活性小分子为探针、搜寻潜在结合蛋白质的“反向分子对接”方法,相关结果发表在Nucl. Acids Res. (2006, 34, W219-224),并建立了相应的公共网

上海药物研究所启动抗“超级细菌”药物研究

  最近,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出现一种新型“超级细菌”NDM-1(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有耐药性,全球已有170人被感染,其中英国至少造成5人死亡,这种新型细菌变种基因有可能在全球蔓延。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迅速反应,成立了“抗NDM-1药物研究

上海药物所利用小分子化合物实现在体心肌细胞转分化

  体细胞重编程及转分化的研究为细胞替代疗法及体外药物筛选提供了新思路。早期的体细胞重编程均需要由病毒携带相关转录因子的组合来实现。小分子化合物由于其剂量及作用时间的易控性及良好的成药前景,一直在体细胞重编程及转分化研究中受到重视。目前,小分子组合已经可以在体外成功将多种体细胞诱导成为诱导多能干细胞

上海有机所虎皮楠生物碱全合成研究获进展

  虎皮楠生物碱(Daphniphyllum alkaloids) 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和调控神经生长因子等多种生物活性,过去三十年受到了合成化学家的密切关注。该家族超过300个成员中仅有9个被科学家合成。Longeracinphyllin A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郝小江课题组从Daphniphy

动物所陈佺研究员访问上海药物所

  11月3日,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陈佺研究员应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佳研究员邀请来所进行学术访问,以Mitochondria as targets for drug discovery 为主题,为所内研究者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  陈佺主要从事线粒体生物学和肿瘤

上海药物所等构建表面功能仿生型纳米药物载体

  糖尿病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临床上针对Ⅰ型糖尿病及Ⅱ型糖尿病中晚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是频繁皮下注射胰岛素,这给患者造成了痛苦与不便,并会导致外周高胰岛素血症,从而引起低血糖、肥胖等副作用。相较而言,口服胰岛素因无痛、给药方便等特点而更易被患者接受。然而,一方面,人体胃肠道内的

上海药物所构建免疫检查点抗体药物递送系统

  免疫检查点抗体药物能够激活部分肿瘤患者的免疫效应,显著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但是免疫检查点疗法却对大多数肿瘤患者响应率较低(总体响应率低于30%),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肿瘤组织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低导致免疫耐受。同时,免疫检查点抗体药物正常组织表达的受体也有识别作用,易造成非肿瘤靶向分布(

上海药物所双靶点抗帕金森药物研究取得进展

  帕金森氏病 (Parkinson's Disease)是中老年人中最常见的渐进性神经变性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致残性疾病。帕金森氏病的主要病理变化表现为中脑黑质(SN)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和死亡;残存神经元内出现嗜酸性蛋白包涵体(Lewy b

上海药物所-阿斯利康药物安全性评价联盟揭牌

  9月1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阿斯利康药物安全性评价联盟”揭牌仪式在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海科路园区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中科院党组副书记方新,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副区长彭崧,阿斯利康创新药物行政副总裁Mene Pangalos

上海药物所合作发现一类新型FGFR1小分子抑制剂

上海药物所FGFR1小分子抑制剂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丁健课题组与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钱旭红、徐玉芳课题组合作,通过合理的药物设计和结构优化,发现了一类新型的基于苊并[1,2-b]吡咯母体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分子水平研究结果显示

上海药物所新建技术平台迎接检查评估

  5月25日,位于张江“中科院浦东科技园”的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新药创制保障条件建设项目”迎来科技部“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检查评估组。“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一行视察了刚刚建设完工的新药技术平台,上海药物所党委书记成建军、所长助理厉骏接

《自然》主编Philip Campbell访问上海药物所

Philip Campbell博士作讲座  9月8日,应丁健院士邀请,《自然》(Nature)杂志主编Philip Campbell博士、Nature出版集团亚太区总裁David Swinbanks博士等一行4人访问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Philip Campbell博士作了题为

上海药物所药学前沿精品讲坛开讲

  刘景根研究员主讲  1月29日下午,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药学前沿精品讲坛”2013年第一讲在承嘏厅举行。本次讲座主题为“阿片类药物负性情绪记忆形成分子机理研究进展”,由药物所刘景根研究员主讲。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冯林音研究员主持讲座。   精神依赖是药物滥用的关键原因,也是阿

上海药物所新添X射线单晶衍射仪

  小分子药物可以以多种固体形态存在,包括结晶态、溶剂化物、共结晶和无定形态等。固体形态的改变可能导致药物物化性能发生变化,如热容、导电率、晶格体积、密度等等。因此,固体状态不同,可能导致药物的溶解、溶出性能、药代、药动和生物利用度发生改变,进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能。   为了完

中科院神经所与上海药物所合作研发原创药

  1月23日,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成果新闻发布会在上海松江区G60脑智科创基地举行。当天,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据悉,双方将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创建非人灵长类动物药物筛选疾病模型,建立高效的筛选机制,挖掘和验证药物新靶点,基于疾病机制,开发原创新药,同时

抗良性前列腺增生化学1类新药喹诺利辛进入临床试验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蒋华良、谢欣和柳红课题组联合开发的抗良性前列腺增生化学1类新药喹诺利辛于4月25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临床试验通知书,同意开展临床试验。  蒋华良课题组通过自行开发靶标预测系统(ChemMapper)发现α1A-AR受体可能为小檗碱类天然产物的新作用靶标;柳红课

抗良性前列腺增生化学1类喹诺利辛获批进行临床试验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蒋华良、谢欣和柳红课题组联合开发的抗良性前列腺增生化学1类新药喹诺利辛于4月25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临床试验通知书,同意开展临床试验。  蒋华良课题组通过自行开发靶标预测系统(ChemMapper)发现α1A-AR受体可能为小檗碱类天然产物的新作用靶标;柳红课

南大附属鼓楼医院发文解析黄连素降糖的机制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领导的研究团队对小檗碱的降糖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小檗碱通过抑制去乙酰化酶SIRT3而促进葡萄糖摄取并抑制糖异生作用。  黄连素(学名小檗碱,berberine)是一种家喻户晓的中药。它能够对抗微生物病原体,对痢疾杆菌等细菌有抑制作用,因此常被用来治疗腹泻。不过

上海药物所新型铂类抗癌药物合作研究取得进展

  类药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无机抗癌药物,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临床采用的联合化疗方案中有50%以上是以铂类抗癌药物为主或参与配伍。但是,临床使用铂类药物存在毒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的问题,寻找高效低毒的铂类药物仍是抗癌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楼丽广课题组与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刘伟

上海药物所等发现新型抗血栓候选药物58l

  P2Y12受体拮抗如氯吡格雷自1997年获批上市以来,一直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领域的中流砥柱。相比不可逆P2Y12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而言,可逆性P2Y12受体拮抗剂如替卡格雷有很多优势,如起效快、出血风险低、停药后血小板即恢复生理功能等。但是,目前上市的可逆性P2Y12受体拮抗剂均为核苷类似物,在

上海药物所药物选择性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

  5月6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神经药理学研究国际科学家工作站有关药物靶标选择性的研究成果。该项研究突破了通常认为的化合物与靶标蛋白结合与否决定药物选择性的理论。针对靶标的药物发现是目前药物发现的重要手段。药物靶标蛋白通常具有不同亚型,亚型之间有较高的同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