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PNAS: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效靶向黑色素瘤的肿瘤微环境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发展迅速,许多肿瘤患者更是因此而获益。但是临床数据显示,免疫疗法对相当一部分肿瘤患者治疗效率很低,且表现出较强的副作用,令免疫系统攻击人体的一些正常组织、器官,有时甚至危及生命。随着越来越多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出现,以及免疫组合疗法的开展,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药效并减少其副作用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峰领导的团队,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曹宇以及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Peter Schultz课题组合作,首次提出将肿瘤靶向识别与免疫检查点抑制相结合,使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有效地靶向至黑色素瘤的肿瘤微环境内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在这一研究中,作者将促黑素细胞激素类似物 NDP-MSH通过化学连接的方法,与PD-L1抗体产生共价链接,形成双特异型抗体NDP-MSH-αPD-L1。通过实验分析说明,双特异......阅读全文

靶向肿瘤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研究获进展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发展迅速,许多肿瘤患者更是因此而获益。但是临床数据显示,免疫疗法对相当一部分肿瘤患者治疗效率很低,且表现出较强的副作用,令免疫系统攻击人体的一些正常组织、器官,有时甚至危及生命。随着越来越多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出现,以及免疫组合疗法的开展,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药效并减少其副作

皮肤病变研究前沿:黑色素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皮肤是人体第一道防御屏障,也是身体最大的器官,包括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和生发层)及真皮层。生发层内含有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瘤是最致命的皮肤癌,每年全球有超过130,000人被诊断出来。黑色素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如下所述:Nat Commun:黑色素纳米颗粒有助于缓解癌症的恶化  黑

你一定不知道T细胞的这些最新功能!

  T细胞作为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分和效应细胞,在抵抗细菌病毒等外来病原体和杀伤癌细胞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此本文为大家带来近期关于T细胞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大家一些学习进步!  【1】Nat Immunol:在慢性病毒感染期间,杀伤性T细胞引发恶病质产生  DOI:10.1038/s415

基因修饰小鼠(GEM)模型在肿瘤学研究中的应用(三)

5. 确定肿瘤细胞的来源揭示肿瘤发生过程中的细胞来源将为开发与改善治疗策略提供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应用GEM模型已经成功阐明了某些不同肿瘤类型的细胞起源。在小细胞肺癌(SCLC)研究中,通过气管内注射细胞特异性的Adeno-Cre病毒载体,使Trp53和Rb1两基因分别在Clara细胞, 神

癌症免疫疗法研究新进展!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亮点研究成果,共同解读近期科学家们在癌症免疫疗法研究上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Cell  【1】Cell:揭示增强免疫疗法疗效、对抗免疫抵抗性癌细胞的新方法  doi:10.1016/j.cell.2019.06.014  免疫疗法刺激病人的免疫系统对抗癌症。然

纳米科技如何助力免疫疗法

  近年来纳米技术变得越来越火,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各种疾病的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肿瘤化疗、放疗及免疫治疗、免疫学疾病的干预、疫苗运输及增效等。在此,小编为大家盘点了纳米技术如何助力各种疾病的免疫疗法。  【1】Nano Res:纳米金颗粒可明显增强细胞因子抗癌疗法的效力  

苏州医工所发现免疫检查点分子PD-1在肿瘤中普遍表达

  程序化死亡分子1(PD-1)为I型跨膜糖蛋白,是免疫反应中重要的负性调控因子。在正常情况下,PD-1通过与其配体PD-L1、PD-L2结合抑制T淋巴细胞的功能,从而抑制自身免疫应答。  PD-1是免疫反应中重要的检查点分子之一,主要在外周组织中的成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上和肿瘤微环境(TME)中表

2018年度巨献:肿瘤研究领域重磅级成果解读

  2016年Lancet杂志在公布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报告中指出,全球每年因恶性肿瘤死亡人数为8927.4万人,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死因,从2006年到2016年,肿瘤死亡人数增加了17.8%。如今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而针对癌症的研究和治疗也成为了当前临床医学的重要研究热

12月必看的重磅级研究Top10

  转眼间12月份已经接近尾声了,这个月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一下呢?小编根据本月新闻的热度、点击量、研究领域筛选出了本月的重磅级研究Top10,供大家学习交流。  【1】Aging:不可思议!阿奇霉素竟能减缓细胞衰老延长机体寿命  doi:10.18632/aging.101633  近

著名院士Nature聚焦癌症免疫治疗

   尽管阻断抑制性PD-1信号通路的癌症免疫治疗药物已在一些临床试验中取得成功,且现已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黑色素瘤、肺癌和膀胱癌。却仍然有许多患者的肿瘤对这些药物不产生反应。  来自埃默里大学疫苗中心的科学家们现在揭示出了,可辨别出被PD-1阻断剂重激活时醒来的T细胞亚群的一些分子特征。  研究

聚焦在T细胞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学家们在T细胞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给大家!  【1】Nat Immunol:鉴定出对抗特殊靶标的T细胞  doi:10.1038/s41590-019-0544-5  当接种疫苗,或者解除过敏原以及微生物病原体之后,免疫系统激活,产生的T细胞亚

两篇PNAS,五个关键因子:癌症免疫疗法的瓶颈

   虽然许多癌症患者对目前流行的癌症免疫疗法药物,如nivolumab 和 pembrolizumab都能产生积极的应答,但这并不是绝大多数。一般认为其中一些治疗失败是由于所谓的“冷”肿瘤,也就是说不会出现T细胞浸润,缺乏T细胞关键靶标——称为 neoantigens 的突变蛋白。  芝加哥大学和

新尝试!溶瘤病毒+干细胞,对抗转移性脑瘤

  “以溶瘤病毒为载体,运输干细胞通过颈动脉进入大脑内,特异性对抗转移性脑瘤”——这是来自于布莱根妇女医院(BWH)和哈佛干细胞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最新提出的针对转移性脑瘤的开创性疗法。他们已经在动物模型上证实,该策略能够有效清除大脑中转移性皮肤癌细胞,抑制肿瘤的发展,延长患癌小鼠的生存周期。  这一创

梳理疾病生物标志物最新进展

  个体化医疗正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学界的重视,而生物标志物是实施个体化医疗的基础。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是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一类与细胞生长、增殖、疾病发生等有关的标志物;能反映正常生理过程或病理过程或对治疗干预的药物反应,在早期诊断、疾病预防、药物靶点确

PNAS 基于干细胞的新型疗法或可有效治疗大脑转移性肿瘤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布莱根妇女医院和哈佛干细胞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来杀灭能够转移到大脑中的肿瘤细胞,文章中,研究人员开发出了能够杀灭癌症的病毒,其能够通过颈动脉来运输干细胞,因此在临床相关的小鼠模型中研究者就能够将这种病毒应用于大脑中转移性肿瘤

微生物所揭示PD-L1靶向性肿瘤治疗抗体的作用机制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以PD-1/PD-L1“免疫检查点”抗体阻断疗法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治疗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实体瘤的临床应用中获得了重大成功,显著延长了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多个抗体药物已经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或处于多项III期临床试验阶

惊人成果:用肿瘤细胞治疗癌症!

  5年前,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科学家们证实,循环肿瘤细胞(CTCs)既能够移居至新转移瘤处,也可回到它们的原发肿瘤处。利用CTC的这种双向移动,新墨西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和他们的同事们将经遗传改造表达一种抗癌细胞因子的CTCs注入到了小鼠体内。  在一项小鼠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这些遗传改造CTCs

Nature揭秘:癌细胞如何对抗免疫攻击

  由来自日本众多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庞大的研究团队,发现癌细胞中导致PD-L1蛋白质生成增加的一些遗传变异,增强了对癌细胞的保护,抵抗了免疫系统发起的攻击。在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上的研究论文中,该研究小组描述了这项涉及成年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例的测序研究和他们的研究发现,以

靶向TOX和TOX2有望改善CAR-T细胞免疫疗法对实体瘤的治疗

  十年前,科学家们已宣布开发出一种称为CAR(嵌合抗原受体)-T的癌症免疫疗法:对来自患者的T细胞进行基因修饰,使得它们具有强大的抗肿瘤作用,随后再将这些经过基因修饰的T细胞灌注到患者自己的体内。从那以后,CAR-T方法(统称为“过继性T细胞转移”的几种策略中的一种)作为新型细胞免疫治疗工具成为头

化疗的利与弊?看看科学家们怎么说!

  近年来,化学疗法癌症治疗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一般人群往往会认为化疗会引发头发掉光、呕吐、乏力,甚至死亡等等不良副作用。当然了,化疗的这些负面效果不仅仅是体现在患者的临床表现上,临床医生也越来越关注化疗对患者的伤害。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全身化疗存在较大风险,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纵观大量

年终盘点:2018肠道微生物重要研究盘点

  在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中,超过99%都是细菌。人体正常的肠道细菌种类有500~1000 种。人肠道中的细菌细胞数达100万亿个,占人体总微生物量的 78 %,然而人体细胞总数也不过10万亿个,这意味着胃肠道内的细菌总数比人体细胞总数还多10倍。  肠道细菌不仅数量庞大,种类也繁多。占主要地位的是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