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2019年中科院院士候选人和国家杰青主要分布学部统计

8月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9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的通告,2019年国家杰青正式出炉。而在昨天,中国科学院也公布了2019年中国科学院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对于高校来说,无论是院士候选人还是国家杰青建议资助人,都是学校实力的体现和发展的基础所在,而这些人才所在的学部可以反映出各个高校在哪些领域拥有较强实力和潜力。 本期统计中科院院士候选人和国家杰青建议资助人所在学部,供大家参考。 对于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来说,高校共有118位候选人,其中,数学物理学部28人,技术学部29人,生命和医学学部21人,地学部17人,信息学部13人。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各有10位院士候选人,北京大学数学物理学部最多,为5人,地学部3人,技术学部和生命医学学部各1人,北京大学在数理方面有较强实力;而清华大学在数学物理学部、技术学部各有3位候选人,其他学部也有1-2位候选人,清华大学相对较为均衡,在各个领域内均......阅读全文

首批国家优青今何在?40%入围杰青,有人成院士候选人

  前一段时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19年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名单。今年的国家优青入选人数相比往年直接增加了50%,达到了600人,一度引发热议。  国家优青入选者何以获得如此多的关注?  其实,这牵扯到国家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的战略。近年来,从两院院士、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到万人计

2018国家杰青详解:32位“80后”入选 年龄最小入选者仅33岁

  近年来,中国在引进和培养科研人才方面投入巨大,各大部委相继推出一系列的人才项目,包括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国家优青项目等,加上已经评选多年的两院院士、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人才项目,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高层次人才支持体系。  纵观中国的各类人才计划和项目,有一个现象就是几乎所有的人才计划和项目对

追溯“杰青情缘”:那些年,我们是杰青

  对于许多科研工作者来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的杰青基金带来的不仅是科研资金,更是一个研究兴趣得以延续的平台。这个平台使他们获得了开拓学术领域的机遇以及完善科研版图的条件。 1996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科院院士陈小明在做实验。   有一群人,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成为研究领域内的佼佼者

青年科学家如何“冒尖”:放手让年轻人去干

田中群院士(中)与学生在实验室讨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指出:未来总是属于年青人的。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  今年恰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周年。作为改革的产物,20年来,“杰青基金”为许多优秀的青年科技人

大数据研究:杰青也要跳槽?他们都去了哪?

1杰青基金概况  杰青基金设立于1994年,是经时任总理李鹏同志批准设立、用于培养造就拔尖人才的专项基金。  该项目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  该项目要求申请人年龄不超过45周岁

杰青基金20年:青年科学家的“雪中炭”

   在科学界,青年科学家是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大多处在科研的黄金期和创新的高峰期。然而,年纪轻、资历浅,申请项目难、经费少等问题往往阻碍着这些年轻人前进的步伐。由此,20年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应运而生——  8月4日一早,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继峰匆匆赶到办公室,第一时间打开电脑,一份长长的

奋进中的地方医科大学 下一次“双一流”高校的有力竞争者

  随着双一流的期中考核和第五轮学科评估的到来,牵动着所有高校的心,有双一流高校的也有非双一流高校的,尤其是那些有很强的学科实力,却因为各种因素没能入选双一流名单,势必会抓住一切机会,奋勇向前。  众所知周,院士、院士候选人、国家杰青等高层次人才,对于各大高校发展和入选双一流、学科评估等都具有重大影

华南理工:以重大科技前沿问题打造学科高地

华南理工大学校训石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三会”吹响了把我国建设成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穿行于64载风雨镌刻的时光隧道,以科教兴国为己任的华南理工大学(下称“华南理工”),始终着眼于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战略需求,始终着眼于重大科技前沿问题,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勇立潮头,扬帆致远,打造

丁奎岭院士:在“科研”与“治所”中勇于创新

  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合成化学在人类健康、生命科学、现代农业、材料科学等方面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200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古屋大学的野依良治(R. Noyori)教授曾将化学比作现代科学的中心,而将合成化学视为化学的中心。“合成化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最显著特点就在于它具有强大的创

上海有机所所长丁奎岭院士谈“十三五”规划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充分发挥有机化学的创造力,强调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的交叉融合,在“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等方面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  “十三五”的发展方向  一组数据充分说明了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卓越的合成科学在我国的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会聚了一支由9

一文读懂2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省差异!

  中国目前的国家级科研项目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具有资助项目数多、覆盖面广、竞争激烈等特点,也被广大科研工作者公认为我国目前评审最公正的科研项目之一。正因为此,每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都受到了非常广泛的关注。  从2018年8月3日开始,已经相继发布了国家杰青项目、国家优青项目、国家自然

“2012年理论与高性能计算化学国际会议”在南京举行

  7月8日至11日,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超级计算中心(SCCAS)计算化学虚拟实验室(VLCC)主办、南京理工大学协办的 “2012理论与计算化学国际研讨会”(ICT-HPCC12)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本次会议由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Journal of Physical Chem

评上院士、长江、千人、杰青入选条件

  我们可能经常会听说,一些学术大牛是院士或是长江学者等,也有资质较好的同学幸运地申请到了这些大牛的门下,如此以来,对于拥有众多学术头衔的他们来说,无时无刻散发着权威感。  这种权威感来自于他们出众的科研成果,而各种学术称号的评取也正是基于他们的科研成果而来,这也是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个学者的学术水平

给青年人创造一个做科学的春天

  今年11月,36岁的“青稞”王为善成功通过竞聘,成为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青年研究组组长。在短短6年内,他从一名助理研究员成为一名博导,除了自身的优秀,更得益于微生物所为扶持青年科学家进行的制度创新。  尽管“资历”未到研究员,但只要能力达到,中科院微生物所就会创造各种条件,让像王为善一样的

香江学者怎么评

  我们可能经常会听说,一些学术大牛是院士或是长江学者等,也有资质较好的同学幸运地申请到了这些大牛的门下,如此以来,对于拥有众多学术头衔的他们来说,无时无刻散发着权威感。  这种权威感来自于他们出众的科研成果,而各种学术称号的评取也正是基于他们的科研成果而来,这也是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个学者的学术水平

想要当选院士、长江、杰青、千人等学术称号究竟有多难?

  我们可能经常会听说,一些学术大牛是院士或是长江学者等,也有资质较好的同学幸运地申请到了这些大牛的门下,如此以来,对于拥有众多学术头衔的他们来说,无时无刻散发着权威感。  这种权威感来自于他们出众的科研成果,而各种学术称号的评取也正是基于他们的科研成果而来,这也是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个学者的学术水平

科教融合3.0:盘活资源,全面发力

   高翔于2007年考入中科院研究生院,2012年博士毕业。他笑称:“我在校读书的这5年,是科教融合发展的一段平稳期。”就在他毕业那年,研究生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并于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国科大完成了从研究生院到大学的跨越。  在此期间,一批科教融合学院成立,中科院的相关研究

湖北大力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力度

   近年来,湖北着力改革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模式,大力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力度。2014年,湖北新增973首席科学家8名,国家杰出青年9名,省杰出青年30名,省创新群体16个。   1、积极探索科技人才梯次培养链。通过国家和省级基础研究计划支持,逐步形成年青博士、杰出青年、创新团队以至973项目首席专家

全国各级各类创新人才计划多达近百个

  “帽子”满天飞   创新驱动归根到底是人才驱动,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培养一支潜心科研的高素质青年科技队伍至关重要。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省市纷纷推出各种人才计划,在吸引、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帽子”过多过乱,其引发的负面效应也日益凸显。  科技界的

分析化学的“世界杯”离我们还远吗?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由中国化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主办,西北大学和南京大学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于2018年6月15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尔康和湖南大学、中科院院士俞汝勤两位专家专题报告后(相关报道:第十三届化学会 分析化学的进展与未来),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建所六十周年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60年来,地处祖国南海之滨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无论是筚路蓝缕中勇于求索,还是春涌神州时的敢闯敢试,都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历史使命,将国家重大需求和海洋科学研究紧密融合,用青春和汗水谱写出大气磅礴、绚烂辉煌的优美华章。2018年10月,11位院士、3位

“双一流”高校:耕好基础研究“责任田”

  1.“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基础科学研究转型中面临机遇  基础科学研究是指揭示某一自然或社会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动。基础科学研究很重要、也很关键,在整个科技创新链条中,与应用科研解决从“1到∞”的问题不同,基础科学研究解决的是从“0到1”的问题,即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基础科学研究

聚焦两会:委员、代表这么评价“双一流”

  2020年全国”两会“,已于5月21日下午正式开始。不少与会的代表委员们都对高等教育发展、“双一流”建设等热点问题发表的自己的看法。事实上,从首次提出到现在,如何建设“双一流”的讨论一直没有停。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这个问题同样也成为高校领导们热议的话题。小编再度整理了部分涉及“双一流”建设的热门

漫谈北大发展与2011年院士增选(二)

  二、   回过头来看北大在本次院士增选中的成绩,6位当选院士当然可喜可贺。其实从本年伊始 ,北大就行显示了良好的态势:27位教授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3位教授候选中国工程院 院士。无论是被提名人数或者是进入第二轮(中科院称为初步候选人)的人数都位居各 高校第一位。但鉴于北大历来在中科院院

国科大结束今年高考综合评价面试

  三位考官对一组五位考生进行面试。  “你觉得做科学家和当政治家,哪一个更具挑战性?”这是德国总理默克尔几天前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演讲后收到的现场学生提问。而在6月16日,这道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题被国科大考官“甩”给了京城的高三考生。  今天,330余名北京考生走进国科大玉泉路校区,参加

陈安庆:高校抢人大战,人才正常流动,不见得是坏事

  近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其中有一条意见是,特别提到支持中西部地区稳定人才队伍,发达地区不得片面通过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特别是从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挖人才。  一段时间以来

科研成果“井喷期”的“幕后推手”

   体细胞克隆猴、超导拓扑表面态、光量子计算机、万米深渊科考、新型二维原子晶体材料……近段时期以来,中科院的重大原创成果层出不穷,频频进入公众视野,引起国际高度关注。  因为这些突出表现,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科院近年来的重大成果产出进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脑”在清晰“成像”

勇于进取的生物物理所队伍智慧的“脑”已运转起来6月16日至18日,中科院“创新2020——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研讨会”召开,与会的近100位所长就像各路征战的将领般云集北京,从党和国家赋予中科院的战略定位出发,围绕事关我国科技事业长远发展和“创新2020”深入实施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了

王志珍: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王志珍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曾在德国、美国、加拿大以及中国香港地区做过访问学者或访问教授。一直以来,她对中国的学术和教育环境比较关注,进行过较多的思考探讨。因此,在《中国科学院院刊》组织“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专刊之初,即向王志珍院士

我国海洋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生高峰论坛召开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9/387860.shtm 9月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海洋生命科学研究生论坛暨山东省海洋生命科学研究生暑期学校在青岛召开。这是山东举办研究生暑期学校的首次尝试,也是中国科学院与山东省首次联手打造研究生高端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