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亮院士:单分子技术透视生命之谜

2012和2013年,由北京大学多个研究团队合作完成的世界首个高精度人类男性和女性个人遗传图谱相关论文相继发表于《科学》和《细胞》杂志。这一工作采用的单细胞DNA扩增技术MALBAC,与以前的技术相比,该技术将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的精确度大幅度提高,以至于能够发现个别细胞之间的遗传差异。 MALBAC技术是由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PIC)主任、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谢晓亮领导的团队发明。他们的工作不仅大大拓展了单细胞基因组学研究技术,而且给现代医学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是“精准医学”的一个最佳范例 。 通过与BIOPIC的汤富酬教授团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团队的合作,2014年下半年,两对携带遗传疾病致病基因的夫妇在MALBAC技术的帮助下成功生下了健康的婴儿。此外,MALBAC技术还正在用于探索针对肿瘤患者的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方案。 2015年7月18日,谢晓亮应邀在“未来论坛”上发表题为“单......阅读全文

Cell:谢晓亮团队领衔筛选出中和抗体-或成为新冠强效药

   《细胞》杂志5月17日刊发北京大学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主任谢晓亮团队领衔多家合作单位的成果。他们利用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技术,从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血浆中成功筛选出多个高活性中和抗体。中和抗体由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可以有效阻止病毒感染细胞。  目前,动物实验已证明该团队的中和抗体有

谢晓亮团队利用遗传诊断新技术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今年2月底在美国佛罗里达召开的生物技术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全球基因组生物学与技术进展”(AGBT)大会上,美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长江讲座及千人计划教授、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PIC)主任谢晓亮代表北大BIOPIC-北医三院生殖医学研究团队报告了一项最新的单细胞基因组扩增技术成果,首

2021年北京市科技奖获奖名单公布-谢晓亮院士等获奖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市政府决定,对为科学技术进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

施一公-谢晓亮-诺奖专家齐聚论坛-探讨创新药物研发

  11月30日,“北京昌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论坛——中国生物医药创新的机遇与挑战暨2018 SAPA中国年会”今日在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隆重召开。北京市的相关领导、来自全球的顶级专家、企业投资机构等嘉宾出席了本次论坛。/本次论坛在大家的期盼中拉开序幕/  【年会开幕】/崔霁松博士2018 SA

两位诺奖得主、施一公、谢晓亮齐聚2018-SAPA中国年会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12月1日,“北京昌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论坛——中国生物医药创新的机遇与挑战暨2018 SAPA中国年会”在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隆重召开。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Dr. Aaron J.Ciechanover、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Dr. Kurt Wüthrich、

谢晓亮团队谭隆志博士荣获2019年度青年科学家奖

  当地时间11月21日,《科学》杂志和SciLifeLab颁发的2019年度青年科学家奖(Science & SciLifeLab Prize for Young Scientists)揭晓,谢晓亮团队谭隆志博士因其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系统生物学领域的突出研究成果,当选为2019年度青年科学家

谢晓亮团队等联合攻关新冠强效药-筛选出14个中和抗体

  近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报道了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主任、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谢晓亮团队联合北京佑安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成果。  谢晓亮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将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技术运用到在康复期病人血液中寻找

Nature/Cell:北京大学谢晓亮团队在新冠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适应性增强的 SARS-CoV-2 Omicron 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但是其潜在的致病机制,不是很清楚。2022年1月24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祥喜,北京大学曹云龙,谢晓亮等团队合作在Cell 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

充满差异的单细胞蛋白表达

哈佛大学谢晓亮小组的最新研究结构显示,蛋白的数量(绿色)与mRNA的数量(红色)在各个细胞中有很大差异。  科学家们近日首次实现了对物种在整个表达谱范围内的蛋白表达噪声测量。该项成果是单分子技术与系统生物学交互融合的典范,预示了单细胞基因表达分析时代的来临。  在基因表达研究领域,传

新技术能窥探更细微基因变异

  中美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研制出一种新型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在此基础上不仅有望避免许多遗传性疾病遗传给后代,从基因组角度更深入地认识癌症也将成为可能。  单细胞研究是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许多关键的生命活动都和细胞间个体差异密切相关;许多重要的生命科学和医学

新型单细胞扩增技术有助避免遗传病

  中美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研制出一种新型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在此基础上不仅有望避免许多遗传性疾病遗传给后代,从基因组角度更深入地认识癌症也将成为可能。  单细胞研究是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许多关键的生命活动都和细胞间个体差异密切相关;许多重要的生命科学和医学

PRL-高鸿钧谢心澄等-单分子自旋态量子调控研究

量子调控研究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近日,中科院物理所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高鸿钧研究组与谢心澄研究员及英国利物浦大学Werner A. Hofer教授合作在单分子自旋态的量子调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他们发现在酞菁铁分子Kondo效应中由于分子中心铁原子在金属表面的吸附位置不同对Kond

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成立

  12月21日,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PIC)成立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  BIOPIC是北大在985工程中重点建设的一个跨学科实体研究中心,也是推动多学科交叉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来自校内外的一百多位嘉宾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多学科交叉是21世纪科学发展的重要趋

谢晓刚:环境资源审判庭给民众新期待

  昨天上午,最高法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设立专门的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郑学林首次公开亮相。最高法同时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意见》。  环境公益诉讼,难打的官司终于迎来了最高法的“力挺”。  尽管有人担忧,最高法环境资源审判庭的设

又一华裔新星-Nature发文报道成像技术重大突破

  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报道了一种全新的成像技术:电子预共振受激拉曼散射显微镜(Electronic Pre-Resonance 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 Microscopy)。这一技术结合了拉曼散射光谱窄(~1 nm)以及荧光分析灵敏度高的优点。研究人员利

著名华人教授PNAS发表癌细胞遗传性状新发现

  来自北京大学生科院,哈佛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Reproducible copy number variation patterns among single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of lung cancer patients”的文章,发现血液中的肿瘤

超分辨率显微镜荣获诺贝尔奖为何华人学者落选

  瑞典皇家科学院8日宣布,将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Eric Betzig、William Moerner 和德国科学家Stefan Hell,以表彰他们为发展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所作的贡献。  几个世纪以来,光学显微镜的“衍射极限”一直被认为是无法超越的。现在人们从不同途径“突破”了这

单分子遇上基因组学:会擦出什么火花

  当单分子遇上基因组学,它们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著名华人学者谢晓亮(Sunney Xie)博士围绕这个话题,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表了文章。谢博士现任哈佛大学化学及化学生物学系教授,也任北京大学生物动态成像中心主任。  谢博士写道,单分子成像和操作的进步导致了单分子生物学的出现。由于

“分子”掌控生命进化

如果能及时掌控SARS病毒分子进化规律,病情就会有效地得到控制;如果能准确掌控其他分子进化规律,人类的生命将会得到自我最大可能的把握。   安徽师范大学朱国萍教授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她的研究论文《一件古老进化事件的自然选择机制》,获得自然科学界一致高度的评价,她的这篇论文,在进化生物学研究方

谢晓刚:农村食品安全不能光靠办法的“创新”

   日前,周口市率先在全省出台《关于周口市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下简称“通知”),对农村集体用餐作出相关规定。要求农村聚餐达40人以上者,需要报告备案;200人以上者,需要由食品安全专业人员现场指导。(10月29日《大河报》)   食品安全关乎民生国计,马虎不得,出重拳扫盲区很有必

单分子阀门-实现纳米通道中的单分子流动

科学界设想利用微小的分子作为构建物体的基础元素,类似于我们用机械部件组装东西的方式。然而,挑战在于分子非常小,大约是一个垒球大小的一亿分之一,而且它们在液体中会随机移动,使得控制和操纵它们成为一种单一的形式很困难。为了克服这一障碍,能够通过非常狭窄的通道(尺寸类似于百万分之一根吸管)输送分子的"纳米

单分子荧光检测

单分子检测被称为分析化学的极限,近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中,单分子荧光分析是实现单分子检测最灵敏的光分析技术。单分子荧光检测的关键在于确保被照射的体积中只有一个分子与激光发生作用以及消除杂质荧光的背景干扰。通常采用高效滤光片,利用共焦、近场合消失波激发,可以达到此目的。单分子荧光检测可提供单分子水平

赵冰:半导体基底增强拉曼-生命科学单分子研究的新星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光谱技术已迈过百年历史长河。中国的光谱分析技术也可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的光谱技术也已经从跟跑到了在部分领域领跑的地位。在这背后,老中青科学家,克服了严峻的挑战、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伴随着第21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2020年10月底在成都即将召开,中国光学学会光谱专业委

成功避免单基因遗传病试管婴儿诞生

  日前,世界首例经MALBAC基因组扩增高通量测序进行单基因遗传病筛查的试管婴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诞生。这标志着我国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婴儿父亲所患的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由基因组DNA上一个或一对等位基因突变所导致。大部分单基因病具有致死性、致残性或致畸性,除部分可以通过

中美研究人员研发新诊断方法-可避免试管婴儿遗传病

  中美研究人员28日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了一种成本低、容易操作且适用范围广的诊断新方法,只需利用单个细胞便可检测准备植入母体内胚胎的遗传缺陷,从而避免做试管婴儿的夫妇将疾病遗传给下一代。   这项研究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报告作者之一、美国科学院院士、哈

中美研究人员研发新诊断方法-可避免试管婴儿遗传病

  中美研究人员28日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了一种成本低、容易操作且适用范围广的诊断新方法,只需利用单个细胞便可检测准备植入母体内胚胎的遗传缺陷,从而避免做试管婴儿的夫妇将疾病遗传给下一代。  这项研究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报告作者之一、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

新诊断方法可避免试管婴儿遗传病

  中美研究人员12月28日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了一种成本低、容易操作且适用范围广的诊断新方法,只需利用单个细胞便可检测准备植入母体内胚胎的遗传缺陷,从而避免做试管婴儿的夫妇将疾病遗传给下一代。  这项研究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报告作者之一、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

中美科学家首次绘制高覆盖度单精子基因图谱

  中美科学家首次实现高覆盖度的单个精子全基因组测序,构建了迄今为止重组定位精度最高的个人遗传图谱,并得出基因起始区重组率降低的原因是分子机制而非自然选择的结论。这一结果将有助于遗传缺陷规律的探索。相关成果发表在12月2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重组是产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机制

单原子分子包括哪些

  单原子分子通常情况下只有稀有气体单质(目前只有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氡(Rn),不考虑没有得到聚集形态的118号元素(Uuo),固态非金属及一般金属都不属于单原子分子,但一些金属蒸汽由于原子基本独立存在,可认为是单原子分子,金属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由原子键相

化工资源综合利用成绩单亮眼

  国家发改委上周末发布了《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年度报告(2014)》,报告显示,我国资源综合利用规模稳步增长,利用水平不断提升,资源环境效益进一步显现。中国化工报记者梳理报告发现,化工行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走在全国前列,部分化工废渣的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化工废气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因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