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NatCommun:血液检测有助于预测脑癌

近日,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可以帮助加速脑癌诊断的血液测试方法。 这项技术使用红外光营造血液样本的“生物特征”,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检查癌症的发生。该研究成果现已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来自ClinSpec Diagnostics的首席科学官Matthew J. Baker博士主持了这项研究。他说:“这是我们公布的关于临床可行性研究的第一份数据,也是我们血液测试在临床上首次证明。更早发现脑肿瘤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节省了医疗服务费用。”(图片来源:Www.pixabay.com) 该研究的合作伙伴,爱丁堡大学高级临床讲师兼神经外科顾问Paul Brennan博士说:“诊断脑瘤往往和四分困难,从而导致许多患者延误治疗。究其原因,在于脑瘤的早期症状包括头痛或记忆力问题之类,这些都属于非特异性疾病,因此医生可能很难分辨出哪些人最可能......阅读全文

新型癌症成像技术助力癌症研究突破性进展

  随着癌症研究的不断创新发展,不断涌现的新型癌症成像技术也在帮助科学家们对癌症进行更为快速的诊断,并且更加容易帮助寻找最具潜力的癌症新药并将新药推向临床试验;其中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者们就走在了这一领域的前沿,他们将先进的成像技术应用到了癌症药物的研发初期,结果显示这些成像技术有助于剔出效果不佳的

基因测序市场深度剖析

   Technologies(现为Thermo Fisher收购)公司全国临床与科研事业部销售总监、ThermoFisher公司全国临床市场战略总监柴映爽写了一系列文章,对基因测序领域进行了深入剖析。让我们看看这个领域深入工作的人士,怎么看待2015年基因测序市场大热这一现实的。   ▌第一篇:基

肿瘤血管真的那么重要?能作为靶点帮助开发抗癌疗法!

  近年来,随着科学家们在癌症领域的研究进展,他们逐渐发现肿瘤血管或许能够作为开发新型抗癌疗法的靶点,当然,肿瘤形成的血管对于肿瘤的扩散和进展也至关重要,那么科学家们如何以肿瘤血管为基础来开发治疗癌症的新型疗法呢?本文汇总,小编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整理,分享给各位!  【1】Nat Commun:新靶点

为何说肠道微生物是人类的“健康保护伞”?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对于机体健康的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营养的摄取,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以及代谢稳态的维持。作为基础医学最热门的领域之一,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在此,我们简要梳理一下近一段时间来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希望大家喜欢!  1. Science子刊

甲状腺检查全面解析

史上最全的甲状腺疾病实验室检查项目,您值得收藏!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甲状腺素(T4)全部由甲状腺分泌,而三碘甲腺原氨酸(T3)仅有20%直接来自甲状腺,其余约80%在外周组织中由T4经脱碘代谢转化而来。T3是甲状腺激素在组织实现生物作用的活性形式。正常情况下,循环中T4约99.98%与特异的血浆蛋白相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梳理利用维生素辅助治疗肺结核进展

  今年3月24日是第22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结核病日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同努力,消除结核危害”。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被认为感染上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即导致肺结核(TB)的细菌,但是只有一小部分人会患上有症状的疾病。即便他们当中只有10

微流控芯片技术的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及单细胞分析

我国是肺癌高发国家,近十年肺癌的发病率分别占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和第二位,并且发病年龄有下降的趋势。肺癌的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始终居于首位,根本原因是肺癌的高转移能力。因为肺癌具有极强的侵袭性及转移能力,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III期、IV期),失去最佳的治疗机会。因此,提高肺癌检出率、控制

深度解读:端粒长度与疾病发生的关联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DNA末端的特殊结构,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科学家们就发现了端粒酶,当细胞DNA复制终止时,在端粒酶的帮助下DNA就能够通过端粒依赖模版的复制,补偿由去除引物引起的末端缩短,因此在端粒的保持过程中,端粒酶至关重要;但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的长度逐渐缩短,当端粒变得不能

多项研究揭示癌细胞致命弱点,或为攻克癌症带来新药!

  虽然人类已经不懈努力的研究了几十年,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无法攻克癌症。然而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癌症不少的致命弱点,正在积极进行研究,基于这些致命弱点开发新的药物和疗法。因此本文中小编盘点了近期发现的癌症治疗新靶标,分享给大家。  【1】Nature:蛋白过度表达可能是癌细胞的致命弱点  DOI: 10

神药二甲双胍不仅能治糖尿病 还能治疗癌症等多种顽疾

  在过去的20年中,二甲双胍已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中流砥柱,目前该药物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治疗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二甲双胍自1995起在美国上市,是一种对临床医生和病人都有吸引力的治疗方法。而且研究结果发现,这种药物是安全有效的。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深入研究发现神药二甲双胍或许还有很多其它作用,比如降低癌

Western blotting蛋白印迹市场概况和主要品牌及产品

近日,MarketsandMarkets咨询公司发布了全球western blotting市场的分析报告。据MarketsandMarkets预测,全球western blotting的市场规模将从2016年的5.75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7.31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4.9%。另一家Futur

液体活检有多重要?2017年要做什么?

   2016年6月FDA批准了首个EGFR液体活检技术,推进了肺癌精准医疗的进程,也进一步推进了液体活检的商业化。根BCC分析,2020年“液态活检”市场值将达220亿美元,中国也预测会有200亿人民币的市场。  液体活检对科研界和企业界都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近日,纪念癌症研究所(Memorial

甲状腺功能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一、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 ):    临床意义:血清总T3量一般与T4量的变化一致,是诊断甲状腺功能的灵敏指标,尤其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它是T3型甲亢的特异诊断,但对甲状腺功能诊断价值不大,对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患者,宜与TT4联合

多篇文章解读近期测序领域重要研究成果!

  如今,科学家们应用测序技术在多项研究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那么近期他们又取得了哪些成果呢?本文中,小编就对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  【1】Science:便携式DNA测序仪在检测病毒疫情中大显身手  doi:10.1126/science.aau9343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

溶瘤病毒疗法或将开启癌症治疗新视野

  溶瘤病毒是一类具有复制能力的肿瘤杀伤型病毒,近年来科学家们对溶瘤病毒疗法在癌症治疗领域的研究上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然,他们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那么溶瘤病毒疗法到底是如何帮助有效抵御肿瘤进展呢?科学家们又是如何利用这种新型疗法或者同其它疗法联合来治疗癌症患者呢?如今溶瘤病毒疗法的研究现状又是如何

【盘点】5月CNS三大期刊亮点研究汇总

  5月份就要过去了,生物谷小编根据本站报道的Cell、Nature和Science文章的点击量,对读者们关注度比较高的文章进行了盘点,这三大期刊虽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生物学领域的进展,但仍然十分具有指导性,囊括了生物学各个领域的部分最前沿进展。癌症,HIV以及肠道微生物仍然是读者们最为关注的几个领域

多篇研究揭示病毒是如何感染机体的!

  本期为大家带来关于病毒感染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解病毒如何感染机体。  【1】Nat Microbiol:首次发现流感病毒和呼吸道细菌能互相协作促进宿主感染  DOI:10.1038/s41564-019-0447-0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Microbiology上

近期HIV疫苗研究概览

  【1】Cell Rep:猴流感病毒未来可用于HIV疫苗的开发  doi:10.1016/j.celrep.2019.04.082  来自加利福尼亚州Scripps Research in La Jolla研究所一项新研究表明,一种可以感染猴子和猿的猴猿免疫缺陷病毒(SIV)的蛋白质具有开发抗人类

2019年3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2019年3月份即将结束了,3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1.Cell:迄今为止最大规模人体微生物组研究揭示出数千种新型微生物物种  doi:10.1016/j.cell.2019.01.001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意大利特兰托大学计算宏基

Y染色体丢失使男性患癌风险升高

  根据瑞典乌普萨拉大学遗传学家Lars Forsberg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血细胞发生Y染色体丢失的男性更可能罹患癌症和早逝,该研究发现可能有助新的筛查机制产生。相关研究结果公布于2014年美国人类遗传学学会 (ASHG) 年会,并完善了该团队此前的相关研究(Nat Genet

性激素的临床应用

性激素包括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    雄性激素主要为睾酮及少量的脱氢异雄酮及雄烯二醐。睾酮的主要代谢产物为雄酮。    雄性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1、刺激胚胎期及生后男性内、外生殖器的分化、成熟和发育;2、促进蛋白质合成的

2015年癌症诊断领域研究突破性进展

  一直以来,癌症的诊断研究领域都是科学家们关注的重点,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新型的癌症检测技术不断涌现,比如癌症液体活检技术,microRNA检测工具、成像追踪技术等,本文中小编就盘点了2015年癌症诊断领域的研究亮点。  【1】4篇权威期刊论文聚集癌症血液检测  虽然实体肿瘤的检测仍然是癌症

这家公司强迫用户进行可疑基因检测篡改数据伪造可靠性

  硅谷血液检测公司Theranos,倒下了,因为夸大了宣传,曾估值90亿美金。Proove Biosciences会成为下一个Theranos吗?  基因检测太火了,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欧文市的基因检测公司Proove Biosciences,自称是“个性化止痛药的领跑者”。因其宣称公司的检测能帮助解

基因检测的蓝海,液体活检迅速崛起——基因测序行业专题

  液体活检临床意义大,市场空间广阔  检测血液中的CTC和ctDNA对患者肿瘤进行诊断与监测的方法称为液体活检。该技术能够解决临床取样的难点,满足对患者高频监测的需求,并具有相比于穿刺活检成本低的优点。因此研发进展迅速。未来有望应用在肿瘤早期筛查、肿瘤患者动态监测、以及个性化用药指导等领域,市场前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新型血检可预测尖端免疫疗法能否抗癌

免疫细胞(圆)或更易攻击存在许多改变蛋白质的突变的肿瘤细胞。图片来源:STEVE GSCHMEISSNER  一些癌症会产生自我毁灭的种子。在快速分裂的肿瘤细胞中积累的某些随机突变,可刺激免疫系统攻击该类癌症。研究人员现在了解到,这种突变程度可预测一种癌症是否会对强大的、基于免疫的新疗法产生反应。最

规范中国EGFR血液检测,推动肺癌精准治疗

  近年来,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特别是分子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针对肺癌的新的驱动基因不断被发现,基于驱动基因的新型靶向药物不断涌现,肺癌精准治疗成为了关注的热点。在此背景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液EGFR基因突变检测中国专家共识》于2015年12月8日在中华医学会会刊《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该

IVD这个细分领域未来市场容量或达200亿

  2017年6月,世界经济论坛与《科学美国人》杂志的专家委员会联合选出了2017年度全球十大新兴技术榜单,其中肿瘤的无创诊断技术成功入选并荣膺榜首。肿瘤无创诊断技术即液体活检(liquid biopsies)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攻克肿瘤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与传统的组织活检相比,液体活检具备实时

我国学者在人体流动系统检测方面取得系列研究成果

  血液循环系统中存储了大量与人体健康相关的化学信息,对其高灵敏选择性的检测可为疾病诊疗或筛查提供重要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支撑。血液循环系统是成分高度复杂的流动体系,不仅对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提出更大的挑战,流体力学的引入也需要构建适用于流动体系的新方法和新材料,重新揭示疾病标志物与捕获界面的相

2013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生物医学领域收获颇丰

美国  遗传学研究深入揭示、利用基因机制;细胞研究让多种细胞互换“身份”;再生医学造出多种器官组织。  田学科 (本报驻美国记者)在遗传学研究领域,杜克大学模仿人体细胞内复杂的基因调控过程,模拟出多种蛋白质如何通过复杂相互作用调控一个基因。  斯坦福大学设计出一种由DNA和RNA制成的生物晶体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