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子植物鉴定实验

实验材料:苏铁带球果新鲜材料、苏铁大抱了叶新鲜叶片(或腊叶标本)、银杏腊叶标木(或新鲜叶片) 银杏种子纵切片 &n......阅读全文

中美专家揭示被子植物掀起“改朝换代”之谜

  大约1.6亿年前,裸子植物由盛而衰时,被子植物(又称绿色开花植物)似乎快速占领了世界。这种植物界的“改朝换代”显得有些突然,也给强调生物进化渐变性的达尔文出了难题。他在1879年提出的这个“恼人之谜”,也让科学家们困惑了一个多世纪。   不过,一种名为无油樟、开乳白色小花的小灌木,或许可以成为

新化石破解达尔文“讨厌之谜”

19世纪早期古植物学研究发现,被子植物化石在白垩纪(1.45亿~6600万年前)地层中突然大量出现,这似乎与生物演化是渐进的进化论观点相悖,达尔文对此感到困惑不解,称其为“讨厌之谜”。 4年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古生物所)带领中美国际合作团队在内蒙古发现了新化石,进而证

蓝细菌的主要分布范围

分布十分广泛,遍及世界各地,但大多数(约75%)淡水产,少数海产;有些蓝藻可生活在60~85℃的温泉中;有些种类和菌、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共生;有些还可穿入钙质岩石或介壳中(如穿钙藻类)或土壤深层中(如土壤蓝藻)。

大孢子的定义和特点

孢子有大小两型其大形者称为大孢子(megaspore)。产生于大孢子囊中。在蕨类植物,大孢子萌发后成退化的雌性原叶体。另外,被子植物及裸子植物的胚囊细胞,产生与蕨类植物的雌性原叶体相同的胚囊故也称大孢子 。

卵器的定义和特点

卵器是指在被子植物的雌配子体(胚囊)中,卵细胞与助细胞的合称。卵器是从苔藓植物直到裸子植物都有的颈卵器在进化道路上的最后残余。卵器的出现是被子植物配子体进一步简化的结果。

卵器的定义和作用

卵器是指在被子植物的雌配子体(胚囊)中,卵细胞与助细胞的合称。卵器是从苔藓植物直到裸子植物都有的颈卵器在进化道路上的最后残余。卵器的出现是被子植物配子体进一步简化的结果。

半乳葡萄甘露聚糖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半乳葡萄甘露聚糖英文名称galactoglucomannan定  义半纤维素的组成之一,尤其在裸子植物细胞壁中,该聚糖占12%~15%。主链由葡萄糖和甘露糖以β-1,4键连接而成,半乳糖则以α-1,6键连到主链的任一种糖上。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糖类(二级学科)

南京古生物所等揭示中生代苏铁的甲虫传粉模式

  苏铁类植物(俗称铁树)是一类古老而独特的裸子植物。苏铁在中生代极其繁盛,在中生代中晚期的陆地生态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尽管苏铁类植物化石在中生代地层中丰富多样,人们对苏铁类植物传粉模式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却知之甚少。有助于阐释铁树传粉演化历史的直接化石证据极其罕见。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

琥珀中的松果,科学家眼中的瑰宝

  俄勒冈州科瓦利斯——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揭示了第一例植物早熟的化石证据。种子在离开果实之前发芽,被称为植物早熟。  俄勒冈州立科学学院的 George Poinar Jr. 在历史生物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描述了一个包裹在波罗的海琥珀中、几个种子正在发芽的大约有4000万年历史的松果。  “

被子植物的起源研究取得进展

  被子植物(有花植物)是植物界最进化、种类最丰富的植物大类群,在现今陆地生态系统中占主导地位。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一直是演化生物学中最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然而,被子植物化石在1亿多年前的白垩纪地层中突然大量出现,似乎与进化论的观点——“生物演化是渐进的”相悖,达尔文对此感到困惑不解,称之为“讨

辽西化石为揭示被子植物起源提供关键证据

  目前为止符合严格定义的早期被子植物大化石在全球范围内仅有8属10种,而中国辽宁西部和周边地区发现的就占了7属9种,分别命名为梁氏朝阳序、辽宁古果、中华古果、十字中华果、始花古果、中华施氏果、迪拉丽花、中华星学花、道虎沟太阳花。这些产自早白垩世到侏罗纪的早期被子植物大化石,为揭示被子植物起源提供了

叶绿素的其他特征

  叶绿素与光合膜上蛋白质的非共价结合也会影响其对光的吸收。叶绿素在430nm(蓝光)和680nm(红光)吸收较强,而对绿色光吸收较弱,所以更多绿光反射回来,使叶片呈现绿色。[1]  被子植物叶绿素合成需要光依赖的原叶绿素酯还原酶,这步还原反应是依赖光的;而裸子植物、藻类和光合细菌中,含有不依赖于光

萜的基本信息

萜是一大类碳氢化合物,多为有香味的液体,主要是由植物产生的,尤其是裸子植物;但有些昆虫也可以产生萜类,如燕尾蝶。萜类物质往往具有挥发性,可用水蒸气蒸馏或用乙醚提取。萜类化合物种类繁多,有链形的,环状的,又有饱和程度不同的烯键。萜类经过化学修饰,如氧化,碳链重排,可以形成大量的类萜。很多人把类萜也叫做

双受精的概念和特点

双受精(double fertilization)是指被子植物的雄配子体形成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融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另一个与中央细胞的极核(通常两个)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的现象。双受精后由合子发育成胚,中央细胞发育成胚乳。另外,根据W. E. Friedman教授的研究,裸子植物中麻黄科植物虽然进化

萜类的来源和结构特点

萜是一大类碳氢化合物,多为有香味的液体,主要是由植物产生的,尤其是裸子植物;但有些昆虫也可以产生萜类,如燕尾蝶。萜类物质往往具有挥发性,可用水蒸气蒸馏或用乙醚提取。萜类化合物种类繁多,有链形的,环状的,又有饱和程度不同的烯键。萜类经过化学修饰,如氧化,碳链重排,可以形成大量的类萜。很多人把类萜也叫做

红杉家族的越洋情缘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7555.shtm水杉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孑遗树种,被称作国宝“活化石”植物,她的发现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植物学发现”, 对植物学、古植物学、演化生物学和古地理学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左为

红杉家族的越洋情缘

  水杉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孑遗树种,被称作国宝“活化石”植物,她的发现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植物学发现”, 对植物学、古植物学、演化生物学和古地理学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左为南京林大保存的水杉模式标本,右为该校图书馆一角的水杉。南京林大供图  近日,《植物通讯》(Plant Communicati

黄酮类及黄酮甙的相关内容介绍

  (Flavonoid glycosdes)又称黄碱素类,是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类天然色素。在许多中草药内是有效成分,具有C6-C3-C6的基本碳架。从这个基本碳架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结构。目前已知的约有18种类型,其中主要的有下列几种,在柏科、银杏科、杉科等裸子植物中尚有双黄酮(Biflayon

调整后的《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公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733.shtm 中新网广州4月3日电(程景伟 林荫)据广东省林业局3日消息,调整后的《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近日正式发布,长梗木莲、见血封喉等26科39种植物榜上有名。

南京古生物所等发现新的晚白垩世琥珀生物群

  近年来,在缅甸琥珀中发现丰富多样的动植物化石,引起学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这些琥珀大多数产自缅甸北部克钦地区,地质时代为白垩纪中期(9900万年前)。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通过深入缅甸琥珀产地调查,发现一个不同于克钦琥珀的晚白垩世晚期(7200万年前)琥珀生物群。研究结果为了解缅甸地

孢子的形态和类型

根据孢子的形态、大小和遗传特点,孢子可分同形孢子与异形孢子两种类型。同形孢子只有一种类型的孢子,它们的原叶体是雌雄同株的。但异形孢子则有大小不同和雌雄分化的二形孢子,它们的原叶体一般是雌雄异株的。在蕨类植物的卷柏属已有异形孢子的分化;水韮属、蘋属、槐叶蘋属和满江红属等也具异形孢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种子》出版发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175.shtm近期,《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种子》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杜燕、李涟漪、杨湘云等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编著。《中国珍稀濒危植物

染色体基数的概念

染色体基数也可根据染色体组型分析来推断。当组成基数的染色体从形态上或功能上可进一步分成小群时,则将各小群的染色体数称为原始基数(basis),以b表示。染色体基数和原始基数在多数生物中是一致的,但也有不一致的例子。例如,Pteropsida的x=21-41,裸子植物的x=12,Magnoliacea

南京古生物所等种子植物胚珠器官同源研究获进展

  种子植物胚珠器官同源问题是植物演化生物学最核心的科学问题之一,也是重建包括化石类群在内的种子植物系统发育的基础。然而,种子植物五大现生类群:苏铁、银杏、松柏、买麻藤和被子植物的胚珠器官形态迥异,如何认识和理解它们的胚珠器官结构的同源性,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难题。而已绝灭的化石类群作为现生类群系统发

新疆中泥盆世发现独特的微小真叶植物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徐洪河等人近日发现了一种独特的微小型真叶植物,发现地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缘地区。  徐洪河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新疆准噶尔盆地西缘地区泥盆纪地层剖面连续,产出有非常丰富的中泥盆世植物化石,该地区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区中泥盆世晚期植物群的代表产地。他还解释了泥盆

胚乳的概念和功能特点

胚乳(endosperm)一般是指被子植物在双受精过程中精子与极核融合后形成的滋养组织,也称内胚乳。这种组织既不是配子体,也不是孢子体,其染色体倍性一般为三倍体;为许多植物(如禾本科植物)种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裸子植物的雌配子体具有贮藏营养的功能,也称它为胚乳;但它是由未受精的大孢子发育形成的单倍体雌

多倍体细胞的分布

这是物种形成的另一种方式,是一种只经过一二代就能产生新物种的方式。由于多倍体生物一旦形成,它和原来的物种就发生生殖隔离,因而它成了新种,所以这种方式被称为爆发式的。多倍体在动物界极少发生,在植物界却相当普遍。很多植物种都是通过多倍体途径而产生的。约33%的物种是多倍体。被子植物中约有40%以上是多倍

多倍体的分布情况

这是物种形成的另一种方式,是一种只经过一二代就能产生新物种的方式。由于多倍体生物一旦形成,它和原来的物种就发生生殖隔离,因而它成了新种,所以这种方式被称为爆发式的。多倍体在动物界极少发生,在植物界却相当普遍。很多植物种都是通过多倍体途径而产生的。约33%的物种是多倍体。被子植物中约有40%以上是多倍

红豆杉中紫杉醇合成途径及形成的主要进化机制

  紫杉醇是目前已发现的最优秀的天然抗癌药物。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已研究多年,而超大的基因组和复杂的代谢路线是途径解析的主要限制因素。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与西北工业大学、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合作,首次完成了喜马拉雅红豆杉超10Gb的染色体水平的全基因组测序,并通过复杂基因组组装与分析,

赤霉素的研究应用

1926年日本黑泽在水稻恶苗病的研究中,发现感病稻苗的徒长和黄化现象与赤霉菌(Gibberellafujikuroi)有关。1935年薮田和住木从赤霉菌的分泌物中分离出了有生理活性的物质,定名为赤霉素(GA)。从50年代开始,英、美的科学工作者对赤霉素进行了研究,现已从赤霉菌和高等植物中分离出6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