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实验室检查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外周关节,表现为慢性破坏性多关节炎。其病理特征为慢性滑膜炎,侵及下层的软骨和骨组织造成关节破坏,起病隐匿,多数病例进展缓慢,少数呈急剧发病,病程反复,通常在起病2年内即可导致不可逆的关节破坏或畸形,严重者可破坏关节功能,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并且引发各种并发症,属于临床难治性疾病,严重威胁病人的正常工作及生活。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在其诊断中有重要作用。常用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实验室检查主要有以下指标:类风湿因子(RF)、抗“O”(ASO)、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 RF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血清中发现的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可与IgG Fc段结合,是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特异性相对较高的一个指标。......阅读全文

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简介

  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即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JRA),是小儿时期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病,以慢性关节炎为其主要特点,并伴有全身多系统的受累。国际风湿病学联盟儿科常委专家组将儿童时期不明原因关节肿胀持续6周以上这类关节炎统一定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从而取代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和幼年慢性关节炎两个分类标

简述类风湿性颞下颌关节炎的症状

  一侧或双侧关节局部软组织肿胀,关节活动度减低、僵硬、深部钝痛,关节区有压痛和关节杂音,张口困难,多有全身类风湿关节炎同时存在,病程较长,可反复发作,有时症状可缓解。不发病时,关节无疼痛,下颌运动正常。

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详述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减轻关节炎症反应,抑制病变发展及不可逆骨质破坏,尽可能保护关节和肌肉的功能,最终达到病情完全缓解或降低疾病活动度的目标。  治疗原则包括患者教育、早期治疗、联合用药、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及功能锻炼。  1.患者教育  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信心和耐心,能够与医生配合治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1.好发人群  女性好发,发病率为男性的2~3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发年龄为40~60岁。  2.症状体征  可伴有体重减轻、低热及疲乏感等全身症状。  (1)晨僵早晨起床时关节活动不灵活的主观感觉,它是关节炎症的一种非特异表现,其持续时间与炎症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2)关节受累的表现①多关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介绍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可能为:细菌,病毒的特殊成分,出超抗原—热休克蛋白作用于具有遗传学背景的人群,通过具有可变区β链(Vβ)结构的T细胞受体(TCR),直接激活T细胞,使其活化,增殖和分泌大量炎症性细胞因子,引起免疫损伤。  病理  病理:早期关节病变呈非特异性水肿、充血、纤维蛋白渗出淋巴细胞和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分析

  感染因素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如感染、免疫及遗传有关。  一、感染因素曾有报道指出细菌如链球菌、耶尔森菌、志贺菌、空肠弯曲菌、沙门菌属等,病毒如细小病毒B19、风疹、EB病毒等,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与本病有关,但都不能证实是诱导本病的直接原因。  免疫因素  二、免疫因素以下证据支持本病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特点

  风湿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有别于成人。一些儿童风湿性疾病的全身症状较成人明显,如全身性起病型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病程较急,预后较成人差。与多数成人风湿性疾病的慢性过程不同,川崎病和过敏性紫癜很少复发。  类风湿性关节炎(JRA)是儿童时期(小于6岁)以慢性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

关于类风湿性颞下颌关节炎的简介

  类风湿性颞下颌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发生于20~30岁,女性多见。如在儿童期患病,可严重影响下颌骨的发育,需要尽早治疗。  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大部分患者发病前或疾病复发前有受凉、受潮史,可继发于鼻旁窦炎、慢性胆囊炎、扁桃体炎、咽喉炎、龋齿等感染性疾病。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免疫性疾病。本文对近几年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概况简述如下。    1.辨证分型    1.1 风寒湿痹阻型    此型最常选用的方剂为乌头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此外也选用羌活胜湿汤及独活寄生汤。最常选用的药物依次为:麻黄,黄芪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哪些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以出现多种抗体阳性。  1.类风湿因子,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抗体之一,大约80%-90%的患者可以出现类风湿因子的高滴度阳性,其滴度一般与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性和严重性成正比。  2.抗角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抗体,抗CCP抗体,这组抗体的靶抗原为细胞基质的聚角蛋白微丝蛋白,对于早

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简介

  是一种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的一种周身性疾病。病因不明,一般认为是感染后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典型的皮肤症状为类风湿结节,20%-30%的患者出现此结节。结节好发于关节伸侧,主要为肘部。结节呈球形,质硬,无明显压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出现各种血管性损害,包括动脉炎、毛细血管炎和小静脉炎。有报告雷

晶体性关节炎的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对于痛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尿酸盐的发现,是确诊的依据。  1.血常规和血沉检查  急性发作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通常为(10~20)×109/L,很少超过20×109/L。中性白细胞相应升高。肾功能下降者,可有轻、中度贫血。血沉增快,通常小于60mm/h。  2.尿常规检查

霍乱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1)直接镜检: ①直接涂片染色:将标本涂片,固定后用1∶10稀释石炭酸复红染色和革兰氏染色,镜检有无典型弧菌。典型霍乱弧菌互相连接平行排列,有如“鱼群”。 ②悬滴标本:将标本制成悬滴,镜检细菌动力,最好用暗视野显微镜。霍乱弧菌运动活泼,呈小鱼穿梭状。 (2)分离培养:将吐泻物直接或先经碱性胨水增

霍乱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1)直接镜检:①直接涂片染色:将标本涂片,固定后用1∶10稀释石炭酸复红染色和革兰氏染色,镜检有无典型弧菌。典型霍乱弧菌互相连接平行排列,有如“鱼群”。②悬滴标本:将标本制成悬滴,镜检细菌动力,最好用暗视野显微镜。霍乱弧菌运动活泼,呈小鱼穿梭状。(2)分离培养:将吐泻物直接或先经碱性胨水增菌后,接

霍乱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1)直接镜检:①直接涂片染色:将标本涂片,固定后用1∶10稀释石炭酸复红染色和革兰氏染色,镜检有无典型弧菌。典型霍乱弧菌互相连接平行排列,有如“鱼群”。②悬滴标本:将标本制成悬滴,镜检细菌动力,最好用暗视野显微镜。霍乱弧菌运动活泼,呈小鱼穿梭状。(2)分离培养:将吐泻物直接或先经碱性胨水增菌后,接

霍乱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霍乱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有:    (1)直接镜检:     ①直接涂片染色:将标本涂片,固定后用1∶10稀释石炭酸复红染色和革兰氏染色,镜检有无典型弧菌。典型霍乱弧菌互相连接平行排列,有如“鱼群”。   ②悬滴标本:将标本制成悬滴(点击查看悬滴标本制作方法),镜检细菌动力,最好用暗视野显微镜。霍乱弧菌

癌肿性关节炎的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化验检查血沉常增快鶒,乳剂试验往往为阴性,滑液为炎性表现,没有结晶健康搜索  辅助检查   X射线检查关节骨质常正常,但软组织多数肿胀阴影增厚被侵犯的关节腔狭窄,骨质疏松,常误认为“骨关节结核”。但癌肿侵犯骨质即可出现骨质破坏,新骨质形成。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分型介绍

  1、类风湿因子阳性 占JRA的5%—10%,起病于年长儿,类风湿结节常见(表现类似于风湿性皮下小结)。关节症状较重为其特点。半数以上出现关节强直变形。约75%的病例抗核抗体阳性。  2、类风湿因子阴性 占JRA的25%—30%,起病于任何年龄,类风湿结节少见。关节症状较轻,仅约10%—15%发生

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要不要忌口?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炎症性疾病,很多老病号都知道,日常保证营养充足对控制病情很重要,但饮食不当又容易影响病情,导致旧病复发甚至加重。很多患者关心日常该吃什么、怎么吃,该不该忌口、如何忌口?对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陈光星教授提醒,应走出“完全不忌口”和“过度忌口”两个极端

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鉴别诊断

  以高热,皮疹等全身症状为主者应与全身感染(如败血症,结核和病毒感染),恶性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及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症以及其他恶性肿瘤等)相鉴别,以关节受累为主者,除了与风湿热,化脓性关节炎,关节结核,创伤性关节炎等鉴别外,还应与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炎性肠病和银屑病以及血管炎综合征(

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分析

  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在发病机理上一般认为与免疫、感染及遗传有关。似属于第Ⅲ型变态反应,造成结缔组织损伤。可能由于微生物(细菌、支原体、病毒等)感染持续地刺激机体产生免疫球蛋白,血清IgA,IgM,IgG增高。部份病人抗核抗体滴度升高。病人血清中存在类风湿因子,它是一种巨球蛋白,即沉淀系数为19S的

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分析

  病因不清。认为与感染诱发易感人群产生异常免疫反应有关,现分述如下:  1.感染因素  约35%JRA患者关节液细胞中能分离出风疹病毒,有些全身型JRA患者有柯萨基病毒或腺病毒感染的证据。研究者还发现相当多的JRA病儿有微小病毒B19(HPV-B19)感染的线索。  2.遗传因素  有很多资料证实

全身型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介绍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幼年者为多,无性别差异。约占JRA的20%。驰张型高热是此型的特征,体温每日波动在36℃—40℃之间,病儿发烧时呈重病容,热退后玩耍如常。发热持续数周至数月。  约95%的病儿出现皮疹,呈淡红色斑点或环形红斑。见于身体任何部位,可有瘙痒。皮疹于高热时出现,热退步后面消失,不留

治疗类风湿性颞下颌关节炎的相关介绍

  1.药物治疗  口服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如保泰松片,还可口服吲哚美辛片和布洛芬缓释胶囊。  2.物理治疗  局部红外线照射、水杨酸钠离子导入等。  3.手术治疗  已发生关节强直的患者,在病变静止期可行髁状突高位切除或关节高位成形术。

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的基因找到

有关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美国和瑞典的两个研究小组分别独立鉴别出两个基因。研究显示,这两个基因可能会增加人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风险。 美国和瑞典研究人员在新一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均选取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健康人进行对比研究,以寻找他们血液样本的基因差异。他们

-新靶向疗法或可治愈类风湿性关节炎

  日前,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博士Ahuva Nissim领导的一项研究,开发出一种能直接作用于关节并避免副作用的靶向药物,让治愈类风湿性关节炎成为可能。相关研究发表在最近的《关节炎研究与治疗》期刊上。  临床上,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包括止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类固醇或另一组名为缓解病情抗风

一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分析

患者为61岁男性现病史:近5个月来出现胸膜炎性胸痛和干咳而前来就诊。经过2个疗程的口服抗生素治疗,该患者的病情没有好转。未发现鼻窦炎、关节痛、炎症性关节炎、皮疹或其他结缔组织病症状。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显示,抗CCP和抗Ro(SSA)抗体呈强阳性,类风湿因子(RF)呈弱阳性。潜伏性结核评估结果为阴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发现新靶点

  多年来,我们一致认为时不时地手指、脚趾僵硬、关节肿胀疼痛等都是衰老的表现。如今,我们知道这可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症状。在美国,130万30至60岁的成年正受到该疾病的困扰。类风湿性关节炎不仅会损伤关节,更严重的是,会增加心脏病、中风及感染的可能性。  大部分类风湿性关节炎可通过免疫抑制,减少

类风湿关节炎的实验室检查

一般检查血、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生化(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蛋白电泳、补体等。自身抗体RA患者自身抗体的检出,是RA有别于其他炎性关节炎,如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标志之一。临床常用的自身抗体包括类风湿因子(RF-IgM)、抗环状瓜氨酸(CCP)抗体、类风湿因子IgG及Ig

退行性关节炎的实验室检查

  %患者甲状腺外形显示功能减退。可用滑液检查进行退变性关节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鉴别,当急性炎症反应,关节蓄积大量液体时,关节液检查与正常滑液相同。此时,关节液清亮透明微黄、粘性,不形成凝块。细胞计数正常60~3000,主要由单核细胞构成。糖浓度与血相同,蛋白含量不超过5.5g/1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