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快速染色法的研究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是一种胞内水解酶。测定其活性对于某些血液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观察有重要价值。目前国内推荐的改良Gomori钙钴法(简称改良法),其孵育时间长达4 h,试剂配制繁琐,我们将生物化学中有关磷酸基受体缓冲液的原理应用于NAP染色,即在改良法的基础上,以2-氨基-2-甲基-1-丙醇(AMP)为缓冲体系,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染色法(简称快速法),孵育时间只需15 min,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主要试剂:(1)固定液:10%甲醛甲醇溶液。(2)基质液:200 g/L β-甘油磷酸钠溶液。(3)缓冲液(pH 9.6):1.0 mol/L AMP溶液,内含钙离子0.03 mol/L和镁离子0.005 mol/L(用2 mol/L盐酸调 pH)。(4)基质缓冲液(pH 9.6):取上述基质液0.5 ml加入9......阅读全文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及临床意义

人体有多种细胞内含有一种叫做碱性磷酸酶的物质。血细胞内也含有这种物质,但多数不表现出活性,即处于“沉睡”状态,只有中性粒细胞的成熟阶段表现出碱性磷酸酶活性,我们称之为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简称N—AL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存在于成熟中性粒细胞的胞浆内,可以通过钙—钴方法使之着色来显示。然后计算出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及临床意义

人体有多种细胞内含有一种叫做碱性磷酸酶的物质。血细胞内也含有这种物质,但多数不表现出活性,即处于“沉睡”状态,只有中性粒细胞的成熟阶段表现出碱性磷酸酶活性,我们称之为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简称N—AL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存在于成熟中性粒细胞的胞浆内,可以通过钙—钴方法使之着色来显示。然后计算

正常血细胞的超微结构

1.透射电镜下的超微结构  (1)粒细胞系统      1)原始粒细胞 平均直径10um左右, 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平滑,微绒毛很少。胞核大,核占整个细胞的大部分,呈圆形或椭圆形,可有浅的凹陷,核内常染色质占优势,异染色质少,在核膜处呈薄层凝集,有

正常血细胞的超微结构

1.透射电镜下的超微结构 (1)粒细胞系统 1)原始粒细胞 平均直径10um左右, 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平滑,微绒毛很少。胞核大,核占整个细胞的大部分,呈圆形或椭圆形,可有浅的凹陷,核内常染色质占优势,异染色质少,在核膜处呈薄层凝集,有一至几个核位。胞质少,内有大量游离核糖体,糙面

正常血细胞的超微结构

 1.透射电镜下的超微结构 (1)粒细胞系统   1)原始粒细胞 平均直径10um左右, 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平滑,微绒毛很少。胞核大,核占整个细胞的大部分,呈圆形或椭圆形,可有浅的凹陷,核内常染色质占优势,异染色质少,在核膜处呈薄层凝集,有一至几个核

粒细胞的有关检查及临床应用

(1)白细胞功能检查1)全血粒细胞天然免疫功能测定    [原理]  先制备癌细胞悬液,待测的新鲜枸橼酸抗凝血,将此血浆加入癌细胞悬液中,再加入自身粒细胞,带有C3b等补体分子的癌细胞可被数量众多的粒细胞补体受体黏附结合形成花环状,花环率的高低可作为

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3

五、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染色原理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的方法有Gomori钙-钻法和kaplow偶氮偶联法,因为钙-钻法操作较为繁琐且所需时间长,偶氮偶联法的试剂盒操作方便,染色时间短,故目前国内常用偶氮偶联法,下面介绍该方法的原理。kaplow偶氮偶联法成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eutro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NAP)试验及其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NAP}采用偶氮偶联法,即成熟中性碱性磷酸酶在PH9.6左右的碱性环境中,能水解基质液中的磷酸萘酚钠底物,释放出萘酚,后者与重氮盐偶联,生成不溶性的有色沉淀,定位于细胞质酶活性所在之处。不同的底物与重氮盐的组合不同。NAP主要存在于成熟粒细胞,故中性成熟粒细胞呈阳性,其他

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原理和临床意义

(1)过氧化物酶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原理] 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中含有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X)能将底物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新生态氧,它将四甲基联苯胺氧化为联苯胺蓝。联苯胺蓝自我脱氢氧化,显棕色四甲基苯醌二胺,再加入亚硝基铁氰化钠与联苯胺蓝结合,可形成稳定的蓝色颗粒,定位于细胞浆内

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原理和临床意义

(1)过氧化物酶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 [原理] 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中含有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X)能将底物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新生态氧,它将四甲基联苯胺氧化为联苯胺蓝。联苯胺蓝自我脱氢氧化,显棕色四甲基苯醌二胺,再加入亚硝基铁氰化钠与联苯胺蓝结合,可形成稳定的蓝色颗粒,定

原始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实验

实验步骤 血象:贫血显著,白细胞中度升高与M1相似,以原始粒及早幼粒细胞为主,血小板中度到重度减少.骨髓象:1. 增生极度或明显活跃,(原始粒细胞30-89%)中幼以下占10%2. 骨髓中原始粒+早幼粒>50%,并可见到中幼粒晚幼粒和成熟粒细胞约50%病例的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s小体.3. 核

原始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实验

实验步骤血象:贫血显著,白细胞中度升高与M1相似,以原始粒及早幼粒细胞为主,血小板中度到重度减少.骨髓象:1. 增生极度或明显活跃,(原始粒细胞30-89%)中幼以下占10%2. 骨髓中原始粒+早幼粒>50%,并可见到中幼粒晚幼粒和成熟粒细胞约50%病例的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s小体.3. 核分

只知道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不够!

   感染可发生在临床各科,人体任一部位,因此与感染有关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是所有临床医生均应掌握的基本功之一。为此,小编摘取了《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的重点内容,介绍常用的与感染相关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以供大家在临床实践中参考。   特别谨记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偶氮偶联法)

1. 实验原理在PH9.2-9.8的缓冲溶液中,细胞中的碱性磷酸酶能将底物磷酸苯酚钠水解,生成 α-苯酚和磷酸钠,再以稳定的重氮盐与酚偶联成不溶性有色偶氮染料沉淀于胞浆中。2. 标本采集2.1 病人准备:了解病人是否对局麻药有过敏史,凝血因子严重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穿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标准操作规程

1. 实验原理在PH9.2-9.8的缓冲溶液中,细胞中的碱性磷酸酶能将底物磷酸苯酚钠水解,生成 α-苯酚和磷酸钠,再以稳定的重氮盐与酚偶联成不溶性有色偶氮染料沉淀于胞浆中。2. 标本采集2.1 病人准备:了解病人是否对局麻药有过敏史,凝血因子严重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穿刺部位有炎症或有畸形,晚期妊娠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概念及实验室检查

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属于骨髓增生性疾病中的一种。其特征为外周血中血小板明显增多,且有功能不正常,骨髓中巨核细胞过度增殖,临床有自发出血倾向及或有血栓形成,约半数病人有脾大。由于本病常有反复出血,故又称原发性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也是多能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

白细胞的形态检查

【检测原理】外周血涂片经瑞-姬染色后,各种类型白细胞的各自形态学特点均能展现出来,在显微镜下作白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分析。在病理状态下,白细胞除计数和分类比值发生变化外,白细胞的形态有时也会发生改变。观察白细胞形态的细微结构变化对判断疾病类型和观察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1. 外周

浙江大学PI最新Blood文章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美国希望之城医疗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天然产物在治疗白血病,诱发白血病细胞凋亡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有助于解决目前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有效药物伊马替尼出现耐药性的问题,相关成果公布在Blood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首席研究员徐荣臻,主要研究方向为

嗜酸性粒细胞形态是什么样的?

  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白细胞根据形态差异可分为颗粒和无颗粒两大类。颗粒白细胞(粒细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颗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种颗粒白细胞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颗粒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具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颗粒内含有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 

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及各型的实验室诊断标准(6)

(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 是由于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在造血组织中无限增殖所致的恶性血液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儿童及青壮年多见。其临床特征除有急性白血病的表现外,还易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尤其在完全缓解期发病率高。

临床上常见几种贫血的骨髓象及血象变化特点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体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减少甚至耗尽时所发生的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多发生于幼儿、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慢性失血及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者。(一)血象  1.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以后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

实验原理偶氮偶联法(Kaplow法):中性粒细胞胞浆中的碱性磷酸酶在pH 9.2-9.8缓冲液中,能水解磷酸萘酚钠,并释放出磷酸与萘酚。再以重氮盐与萘酚偶联成不溶性有色偶氮染料沉淀于胞浆中。实验方法材料:1. 10%甲醛甲醇固定液甲醛 10 ml甲醇 90 ml20C ~80C避光保存。2. 丙二醇

碱性磷酸酶染色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细胞组织中的碱性磷酸酶在碱性(PH9.0-9.6)环境下使作用液中的底物(a一磷酸萘酚钠)水解,产生出a萘酚,然后再与偶氮盐偶联,生成不溶性的耐晒染料(最终产物的颜色因所用偶氮盐的品种不同而有所不同).试剂、试剂盒磷酸萘酚钠偶氮盐丙二醇实验步骤一、实验试剂:底物作用液的配制:α-磷酸萘酚

碱性磷酸酶染色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 细胞组织中的碱性磷酸酶在碱性(PH9.0-9.6)环境下使作用液中的底物(a一磷酸萘酚钠)水解,产生出a萘酚,然后再与偶氮盐偶联,生成不溶性的耐晒染料(最终产物的颜色因所用偶氮盐的品种不同而有所不同).试剂、试剂盒 磷酸萘酚钠偶氮盐丙二醇实验步骤 一、实验试剂:底物作用液的配制:α-磷

血液系统骨髓检查参考范围

一、骨髓细胞分类计数细胞名称正常范围(%)平均值(%)原始血细胞0~0.70.08原始粒细胞0~1.80.64早幼粒细胞0.4~3.91.57粒细胞系统嗜中性中幼粒细胞2.2~12.26.49晚幼粒细胞3.5~13.27.90杆状核粒细胞16.4~32.123.72分叶核粒细胞4.2~21.29.4

恶性组织细胞病检测试验

实验步骤血象:全血细胞减少是本病的典型血象表现,贫血进行性加重,严重者血红蛋白可低于20g/L,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白细胞计数早期高低不一,中晚期有减少,甚至低于1.0×109/L,血小板多数减少,白细胞分类中少数病例可见中、晚幼粒细胞,部分病例可在涂片尾部找到异常组织细胞和不典型的单核细胞,

恶性组织细胞病检测试验

血象:全血细胞减少是本病的典型血象表现,贫血进行性加重,严重者血红蛋白可低于20g/L,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白细胞计数早期高低不一,中晚期有减少,甚至低于1.0×109/L,血小板多数减少,白细胞分类中少数病例可见中、晚幼粒细胞,部分病例可在涂片尾部找到异常组织细胞和不典型的单核细胞,浓缩白细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形态学特点与诊断(2)

表9-5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与临床分期标准分期 诊 断 标 准慢性期具下列四项者诊断成立:(1)贫血或脾大(2)外周血白细胞≥30×109/L,粒系核左移,原始细胞(Ⅰ型+Ⅱ型)<10%。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增多,可有少量有核红细胞(3)骨髓象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快速染色法的研究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是一种胞内水解酶。测定其活性对于某些血液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观察有重要价值。目前国内推荐的改良Gomori钙钴法(简称改良法),其孵育时间长达4 h,试剂配制繁琐,我们将生物化学中有关磷酸基受体缓冲液的原理应用于NAP染色,即在改良法的基础上,以2-氨

专家热议《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

感染性疾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造成人类死亡的重要因素。大多数感染性疾病只要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并给予科学合理的治疗,都有可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彻底治愈。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对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判断预后、确定抗感染疗程与连续监测方面都有较大帮助,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区别引起感染的致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