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庄小威入选北大“大学堂顶尖学者讲学计划”

美籍华裔女科学家庄小威8月21日入选北京大学“大学堂顶尖学者讲学计划”,成为入选该计划的第二位学者。 庄小威在获颁入选证书后,对北大学生作了题为《从物理到生物》的报告。她以自身从物理学到生物学研究方向的转变过程,告诉比她小近20岁的后辈,一个人的成功要有三点要素:第一要有长远目光,目光决定最后的成就;第二,不要害怕做难的东西,不要害怕花精力,一定要大胆创新,尽管这个东西可能花很长时间;第三,要持之以恒,很多东西不是一次就能试出来的,要试很多次,要耐得住寂寞。 庄小威15岁时从苏州中学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34岁时成为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物理系双聘教授,也是获得美国“天才奖”的第一位华人女科学家。今年5月,刚刚40岁的她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成为该院最年轻的华人院士。 庄小威说,人生总需要一些运气,她很感谢成长过程中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有了很多机遇。 “北京大学大学堂顶尖学者讲学计划”旨在通过邀......阅读全文

庄小威或当选中科院外籍院士 曾师从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

  今年43岁的中国科大1987级少年班校友庄小威很可能成为中科院历史上最年轻的外籍院士。庄小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校友基金会官方网站称,2015年11月1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院士增选结束。今年43岁的中国科大1987级少年班校友庄小威博士当选外籍院士。  界面新闻记者采访获悉,中国科大新创基金

中国海外人才归国潮:不能融入西方主流社会

  人才“争夺战”   150多年来,一波波海外留学大潮兴起,一代代海归学成回国,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如今,一方面,中国年轻一代“出国潮”热度不减;另一方面,在西方社会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朗、科技投入有所减弱的情况下,“回国潮”也必然成为大趋势。中国出台的各种人才政策,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趋

科研特区何去何从——王晓东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曾分文不取,帮助北京生命研究所站稳脚跟。如今,作为北生所所长的王晓东是否实现了他当初的理想?他和北京生命研究所有着怎样的渊源?如何带领班子走到今天?北生所面临着哪些问题,未来的路在哪里?请看王晓东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2013年9月28日,由香港求是基金会举办的

哈佛讲席教授谢晓亮全职回北大!

2018年7月1日起,北大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主任、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谢晓亮正式全职回到母校北大任教,担任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席教授。 谢晓亮1998年,谢晓亮成为改革开放后哈佛大学聘任的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终身教授;2009年,他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位哈佛冠名讲席教授的中国

北大清华能否在2020建成世界一流?

   新年到来之际,清华、北大这两所国内顶尖高校的校长几乎同时发声,称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事实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两校在20年前就立下的flag。  这些年,它们为实现这个目标,都搞了哪些大事情?2020年,清北真的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吗?  “2020年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2

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始终保持对科研的好奇心

   日前,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保罗·纳斯受聘担任北京大学名誉教授,并入选该校大学堂顶尖学者讲学计划。在北大,保罗·纳斯与青年学子分享了自己从事科研几十年来的心得。同时,他也接受了《中国科学报》记者的专访,畅谈了他的科研经历并分享了自己对高等教育的看法。  《中国科学报》:有今日的成就,

吴立新院士的海洋传奇:忘记背后 努力向前

   喜欢流行音乐,着西装,戴眼镜,善直言,开朗,成果多,是人们对2013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立新的印象。    在院士荣耀的背后,吴立新还有艰苦的成长记忆,勤奋的求学时光,执着的他乡寻梦,以及对科研的热情,对生活的热爱,对学生的关怀,对老友的感激,对新身份的思索……吴立新教授(右三)在指导学生

构建生命科学领域宏伟蓝图 打造科技改革试验田新坐标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成立十周年成就纪实  王晓东(右三)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有望用于治疗各种程序性坏死相关疾病  邵峰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对败血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大楼外景  钱学森、钱三强、竺可桢、李四光、周培源……这些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科学家。新中国成立以来,以这些科

2019未来科学大奖公布!四位顶级科学家获得百万大奖

  2019年9月7日,9月7日消息,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于9月7日在北京公布2019年获奖名单,邵峰、王贻芳、陆锦标、王小云四位顶级科学家获奖。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邵峰获得“生命科学奖”,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贻芳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教授陆锦标(Kam-Biu Luk

饶毅卸任,“四院院士”谢晓亮任职北大理学部主任

  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谢晓亮受聘担任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  原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饶毅卸任,任职首都医科大学校长。  饶毅回顾了任职期间相关工作,简要总结了理学部各院系过去三年的发展。他认为,过去几年来,学校理学学科发展迅速,但也存在

中国最年轻院士盘点:比颜宁还开挂的科研人生

  2017年8月1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通信评审工作 已经结束, 共选出初步候选人157位。其中 年仅39岁的清华大学膜蛋白结构生物学家 颜宁在列 ,成为此次年龄最小的候选人。  在今年的初步候选人中  年龄最大的为72岁  年龄最小的为39岁  近些年院士年轻化趋势不断加强  中国当代科研创新

施一公:饶毅其人其事

  序言:从我听说和认识饶毅算起,已经有十五年了,但直到2005年才把他当作自己的朋友。而我们真正一起做事、我比较深入地理解饶毅的想法并成为莫逆之交,则发生在2008年我全职回国以后。在别人面前我常常主动提起饶毅,评论他和他做过的事情,因为我总觉得他留给大家的印象过于片面或偏激,他的另外一面很少为人

百万科技大奖来了!杨振宁、施一公等出席 多科学家获奖

  2018年颁奖典礼15日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江雷教授获2018年度“求是杰出科学家奖”。2018年度“求是科技成就集体奖”则授予上海交通大学张杰教授领导的激光强场物理团队。两者分别获得奖金人民币一百万元。  当晚,求是科技基金会主席查懋声以及顾问杨振宁、孙家栋、韩启德、

2018国家杰青详解:32位“80后”入选 年龄最小入选者仅33岁

  近年来,中国在引进和培养科研人才方面投入巨大,各大部委相继推出一系列的人才项目,包括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国家优青项目等,加上已经评选多年的两院院士、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人才项目,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高层次人才支持体系。  纵观中国的各类人才计划和项目,有一个现象就是几乎所有的人才计划和项目对

盘点2014年令人关注的科学人物

   科学家,可能是最不愿意站在聚光灯下的一个职业群体。与政界领袖、演艺人士、体育明星等公众人物相比,他们在大众传媒上相对较低的曝光度和关注率,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个判断。  大部分时候,他们低调而务实,更愿意安心于各自的事业领域,与同行交流看法,切磋专业问题。然而,用知识创造、技术发明为人类社会谋求

台湾科学家李湘盈凤栖燕园:意料之外到顺理成章

   近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台湾青年科学家李湘盈,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大陆的生物科技产业链还没有完全成熟,但能感受到其中的活跃氛围。  于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李湘盈研发了一项可作为细胞治疗平台的体外造血技术并获得专利,她希望,将这项研发后续的新技术继续做下去。   寒假里,

中关村发动科技创新引擎持续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①梦之墨液态金属打印机和它打印出来的电路。②商汤科技人脸识别技术。③有着“新材料之王”称誉的石墨烯。  北京,五四大街29号,在一片繁华闹市之中,曾为北京大学旧址的红楼傲然屹立。  90多年前,在国家浩劫、民族危亡的时刻,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先驱们集聚在这里,高喊“德先生”与“赛先生”(民主与科

2017年双一流大学最终名单(教育部双一流大学名单)

  “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双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42所双一流大学”名单:  “双一流”以学科为资助主体,每5年调整一次名单,39所985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其余211高校全部“落选”!  1、原“985工程”高校

学者热议:送走985能否迎来“双一流”

马陆亭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研究员 储朝晖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杨德广 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 周光礼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操太圣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 程 莹 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 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近日,教育部官网发布

7位华人当选今年美国院士 生物领域独霸5席

  北京时间4月2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2015年新增院士名单,新增美国国家科学院士84位,外籍院士21位,他们来自15个不同国家。在此次新增院士名单中,华人学者风采依旧,共有7人入选,其中一位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学者叶玉如入选此次外籍院士名单。  据了解,文革后大陆毕业生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总计不到

中国科技大学:中国“麻省”还是美国“科大”

  在中国,有这样一所独特的大学。   它偏安合肥,远离“北上广深”,却每年吸引着众多来自全国各地拔尖的理工科学生;它从不扩招,却能达到“千生一院士”的最高比例;它体量小,但却能跻身中国顶尖九校联盟(C9),向欧、美、澳等地一流研究型大学联盟看齐。   它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在大多数国

“挖”人才创一流的隐忧:高校人才“孔雀东南飞”现象透视

   “双一流”大幕开启,人才招聘引进工作“席卷”全国,而这其中,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成为人才被挖的“重灾区”。“挖人大战”会给高校,尤其是中西部高校带来怎样的冲击?应当如何看待高校人才流动现象?又当如何构建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  800万元房补,100万元年薪。这是华东政法大学在2017年高层

人才辈出!这些高校何以走出众多院士、长江、杰青?

  随着2018年6月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高校的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培养一流的本科生既是“双一流”高校的核心使命,也是根本任务。  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获得者是目前学术界知名度较高的高层次人才,这些学者的培养数量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所高校的本科教育水

1100学者齐聚杭州 第二届质谱大会开幕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5年10月17日,第二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质谱大会)在浙江大学紫荆港校区体育馆盛大开幕,本次大会由中国化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浙江大学化学系承办。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建红教授、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中

遗传学家、生物统计学家李景均先生其人其书及其精神

今年是遗传学家、生物统计学家李景均先生著作的英文版《群体遗传学导论》一书出版70周年。该书是中国现代史上迄今为止极少数在中国出版但在西方某个科技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专业书。绝大多数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人可能都不知道李景均是谁。在美留学的大陆学生,除非所学专业和人类遗传学有关,恐怕大多数也不知道李景均是谁

北大应用化学:掌握独门绝技 促进交叉创新

  “五.四”不仅是北京大学的校庆日,也是全国人民的青年节,走过120年的北京大学还有许多如此的“敢为天下先”。不久前,分析测试百科网采访了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应用化学系主任沈兴海教授,他带我们回顾了放射化学-应用化学专业63年的光辉历史并展望在新时代的发展,特别谈到我国对放射化学人才的急需,

大城与大学:深圳高教转型能否实现产学双赢

   2014年应该是深圳高等教育里重要一年。这一年,深圳大学在广东省内一本招生文理科投档线均排名第四,扬眉吐气一把;南科大的教育改革在朱清时卸任后也将得到一个阶段性的评价;引进合作办学的港中大(深圳)正式招收本科生;更多面向小众领域、引进名校合作的特色学院遍地开花。  实际上,作为中国经济改革奇迹

推进双一流建设!高等教育发展吹响奋进号角

   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习近平  今年7月,改革开放后哈佛大学聘任的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终身教授谢晓亮,正式全职回到母校北大任

高等教育发展吹响奋进号角 ——“双一流”建设工作纪实

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习近平 今年7月,改革开放后哈佛大学聘任的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终身教授谢晓亮,正式全职回到母校北大任教,担任

白春礼:“百人计划”二十年回顾与思考

   最近的二十年,是中国科技快速发展的二十年,我国科技创新人才队伍规模发展到世界第一,整体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为我国科技跨越发展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础。1994年,中科院率先推出了面向海内外的人才计划——“百人计划”,二十年来,为我国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探索出一条适应